第301章 祝仁質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風應聲而去。
李煜一轉頭,滿意地對一旁的年輕官員說道:“守正,差事辦的不錯。”
李征詁,字守常,因為與國號“壽昌”諧音相似,又改為“守正”,時任戶部金部郎中,從五品。
“臣惶恐,都是陛下事先安排得好,臣隻是按照吩咐辦事。不過,臣有一事不明,還請陛下賜教。”
李煜一笑,這副小心翼翼的神態,與自己剛進入公司上班的時候,如此相似。
“問吧。”
“陛下既然已經知道江右柳家叛國之舉,為何還要縱容一時?”
“依你的意思,朕應該即刻發兵,將柳家剿滅,對吧。”
“臣知道,柳家勢大,朝中多有勾連,可再大的世家、豪強,也大不過皇家、大不過大唐!”
李煜心中一半讚許、一半無奈,年輕人有熱血是好事兒,可世上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你也說了,柳家勢大,難道是一家之大?非也,柳家是一個代表,代表了江右的名門望族、商賈巨富、地主豪強,朕動他一個不難,總不能千家萬戶一起動。”
李征詁仍然不解,問道:“臣不敢揣測上意,既然柳家必除之,早一天、晚一天,又有什麽區別?”
“朕理解,你是擔心遲則生變,給柳家脫罪的機會。”
“陛下英明。”
李煜踱了幾步,說道:“朕要的是江南穩定,在滅掉柳家及江右商幫骨幹的同時,其餘地方勢力束手蟄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將柳家的罪名坐實,懂嗎?所以,朕需要時間,需要暫時穩住柳人秦,讓他以為自己的計劃一切順利。”
李征詁臉色微紅,說道:“陛下,臣愚鈍,實在不知道有何罪證可取。”
李煜一笑,說道:“放心,江右柳家謀反大唐的罪證,祝仁質會親手送到柳人秦手中的。”
……
筠州豐城,江右柳家。
柳之林連日接待賓客,本就身心疲憊、心情不佳,又跟自己的三弟、妹婿吵了幾句子,窩了一肚子氣,迴到自己的書房之後,習慣性地砸了幾樣瓷器。
有錢人,就是不一樣啊!
砸了幾件瓷器,就算是有錢人嗎?是的,不僅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如此,就連到了明清時代,也是如此。
中國被世界稱之為“瓷器之國”(china),仿佛瓷器這東西,在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跟野草一樣瘋長。
可事實是,普通老百姓很少用得起瓷器,平常用粗砂碗、陶罐、瓦盆才是符合現實情況的,因為瓷器的製造成本並不低。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50、60年代,民間還有一項手藝活叫“鋦碗”,從生產力角度說,寧可耗費大量人工、時間去補一個破碗,都舍不得買新的,還能說瓷器很普遍、很便宜嗎?
不得不承認的是,砸瓷器這項運動,確實能夠讓人躁鬱的心情,快速平靜下來。
柳之林的頭腦漸漸涼下來,他有些懊悔,自己怎麽就一時間沒忍住,去跟那個廢物弟弟、垃圾妹婿爭論?自己可是要繼承柳家大業的人。
父親是器重我的!
否則,怎麽會將我單獨留下,商議重要事情?
一想到這兒,“歙州祝家”四個字,又浮現在腦海裏,不由感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身為柳家嫡長子,他一直以為“天下商人無出柳家其右”,沒想到,名不見經傳的祝家,竟然能夠也將生意做到遍布天下。
而且,由於古人的文化觀念,行商的身份要低於坐商,原因就是,行商是追著錢跑,坐商是等著錢來!
“能在汴梁開酒樓,祝家,有點本事。”
若是父親給自己提親成功,娶了祝家的女兒,將來自己再做了家主,一定能夠讓柳家更上一層樓!
隨即一想,又有點疑惑,父親是什麽時候注意到祝家的?近兩年來,柳人秦基本沒有離開過筠州。
事實上,柳人秦與祝仁質結識的時間,要更早一些。
那是在後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郭榮首次發動攻打南唐的戰爭,雖然打下了一些地盤、訛了一些東西,這次南征整體上是失敗的。
因為,在郭榮禦駕親征的情況下,李穀在來遠鎮(壽州城外二百裏)大潰敗,造成周軍大量死傷。
也正是在這一場潰敗當中,柳家同族的人遭遇了兵災,貨物全部被潰兵搶掠一空,人也被抓起來,等待處死。
當時,祝仁質人在壽春(淮南市),偶爾得知這件事兒,因為念及同為江南人士,就發動自己的關係,解救了柳家同族幾十號人。
自此以後,柳人秦就關注了祝家,了解越多,震驚越大,原來商人還能做到這種程度!
毫不誇張地說,就算兵亂之中,祝仁質被抓,他隨便報出來一個人的名字,對方就得趕緊另眼相待。
比如,你認不認識王樸?對,就是那個開封府尹,我在汴梁的五所酒樓,每年交稅幾十萬錢,他認識我。
柳人秦“投資趙匡胤”也不是一時衝動,實則,一個月前,他就拜托祝仁質給自己拉關係,想要結識這名“後起之秀”了。
柳之林正胡思亂想著,門外傳來匆匆腳步。
“大公子,有號稱歙州祝家的人前來賀壽!”
“誰?!”
柳之林一下子從書房竄出來,問門口的管家:“再說一遍?”
管家擦了擦汗,說道:“沒錯,是祝家,來人是祝家的家主。”
柳之林腦袋“嗡”了一下,原本以為祝家怠慢,沒想到,竟然是一家之主親自前來!
“快,去告訴我爹,我親自去迎接!”
前來祝壽之人,的確是祝仁質。
也是年過五旬、須發皆白了,近些年來,祝仁質深居淺出,生意都交給了兒子們去做,自己很少過問。
然而,這次不辭辛苦,專門來到筠州豐城,給柳人秦祝壽,是他自己堅持要來的。
事關祝家興亡,交給別人,他不放心。
看著高大的柳家門楣,熱鬧非凡的景象,以及一路上囂張跋扈的江右商人,祝仁質內心苦笑,既是可憐、也是可憎,柳人秦啊柳人秦,你白活了五十歲。
難道就不知道一句話嗎?光棍不鬥勢力!
李煜一轉頭,滿意地對一旁的年輕官員說道:“守正,差事辦的不錯。”
李征詁,字守常,因為與國號“壽昌”諧音相似,又改為“守正”,時任戶部金部郎中,從五品。
“臣惶恐,都是陛下事先安排得好,臣隻是按照吩咐辦事。不過,臣有一事不明,還請陛下賜教。”
李煜一笑,這副小心翼翼的神態,與自己剛進入公司上班的時候,如此相似。
“問吧。”
“陛下既然已經知道江右柳家叛國之舉,為何還要縱容一時?”
“依你的意思,朕應該即刻發兵,將柳家剿滅,對吧。”
“臣知道,柳家勢大,朝中多有勾連,可再大的世家、豪強,也大不過皇家、大不過大唐!”
李煜心中一半讚許、一半無奈,年輕人有熱血是好事兒,可世上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你也說了,柳家勢大,難道是一家之大?非也,柳家是一個代表,代表了江右的名門望族、商賈巨富、地主豪強,朕動他一個不難,總不能千家萬戶一起動。”
李征詁仍然不解,問道:“臣不敢揣測上意,既然柳家必除之,早一天、晚一天,又有什麽區別?”
“朕理解,你是擔心遲則生變,給柳家脫罪的機會。”
“陛下英明。”
李煜踱了幾步,說道:“朕要的是江南穩定,在滅掉柳家及江右商幫骨幹的同時,其餘地方勢力束手蟄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將柳家的罪名坐實,懂嗎?所以,朕需要時間,需要暫時穩住柳人秦,讓他以為自己的計劃一切順利。”
李征詁臉色微紅,說道:“陛下,臣愚鈍,實在不知道有何罪證可取。”
李煜一笑,說道:“放心,江右柳家謀反大唐的罪證,祝仁質會親手送到柳人秦手中的。”
……
筠州豐城,江右柳家。
柳之林連日接待賓客,本就身心疲憊、心情不佳,又跟自己的三弟、妹婿吵了幾句子,窩了一肚子氣,迴到自己的書房之後,習慣性地砸了幾樣瓷器。
有錢人,就是不一樣啊!
砸了幾件瓷器,就算是有錢人嗎?是的,不僅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如此,就連到了明清時代,也是如此。
中國被世界稱之為“瓷器之國”(china),仿佛瓷器這東西,在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跟野草一樣瘋長。
可事實是,普通老百姓很少用得起瓷器,平常用粗砂碗、陶罐、瓦盆才是符合現實情況的,因為瓷器的製造成本並不低。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50、60年代,民間還有一項手藝活叫“鋦碗”,從生產力角度說,寧可耗費大量人工、時間去補一個破碗,都舍不得買新的,還能說瓷器很普遍、很便宜嗎?
不得不承認的是,砸瓷器這項運動,確實能夠讓人躁鬱的心情,快速平靜下來。
柳之林的頭腦漸漸涼下來,他有些懊悔,自己怎麽就一時間沒忍住,去跟那個廢物弟弟、垃圾妹婿爭論?自己可是要繼承柳家大業的人。
父親是器重我的!
否則,怎麽會將我單獨留下,商議重要事情?
一想到這兒,“歙州祝家”四個字,又浮現在腦海裏,不由感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身為柳家嫡長子,他一直以為“天下商人無出柳家其右”,沒想到,名不見經傳的祝家,竟然能夠也將生意做到遍布天下。
而且,由於古人的文化觀念,行商的身份要低於坐商,原因就是,行商是追著錢跑,坐商是等著錢來!
“能在汴梁開酒樓,祝家,有點本事。”
若是父親給自己提親成功,娶了祝家的女兒,將來自己再做了家主,一定能夠讓柳家更上一層樓!
隨即一想,又有點疑惑,父親是什麽時候注意到祝家的?近兩年來,柳人秦基本沒有離開過筠州。
事實上,柳人秦與祝仁質結識的時間,要更早一些。
那是在後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郭榮首次發動攻打南唐的戰爭,雖然打下了一些地盤、訛了一些東西,這次南征整體上是失敗的。
因為,在郭榮禦駕親征的情況下,李穀在來遠鎮(壽州城外二百裏)大潰敗,造成周軍大量死傷。
也正是在這一場潰敗當中,柳家同族的人遭遇了兵災,貨物全部被潰兵搶掠一空,人也被抓起來,等待處死。
當時,祝仁質人在壽春(淮南市),偶爾得知這件事兒,因為念及同為江南人士,就發動自己的關係,解救了柳家同族幾十號人。
自此以後,柳人秦就關注了祝家,了解越多,震驚越大,原來商人還能做到這種程度!
毫不誇張地說,就算兵亂之中,祝仁質被抓,他隨便報出來一個人的名字,對方就得趕緊另眼相待。
比如,你認不認識王樸?對,就是那個開封府尹,我在汴梁的五所酒樓,每年交稅幾十萬錢,他認識我。
柳人秦“投資趙匡胤”也不是一時衝動,實則,一個月前,他就拜托祝仁質給自己拉關係,想要結識這名“後起之秀”了。
柳之林正胡思亂想著,門外傳來匆匆腳步。
“大公子,有號稱歙州祝家的人前來賀壽!”
“誰?!”
柳之林一下子從書房竄出來,問門口的管家:“再說一遍?”
管家擦了擦汗,說道:“沒錯,是祝家,來人是祝家的家主。”
柳之林腦袋“嗡”了一下,原本以為祝家怠慢,沒想到,竟然是一家之主親自前來!
“快,去告訴我爹,我親自去迎接!”
前來祝壽之人,的確是祝仁質。
也是年過五旬、須發皆白了,近些年來,祝仁質深居淺出,生意都交給了兒子們去做,自己很少過問。
然而,這次不辭辛苦,專門來到筠州豐城,給柳人秦祝壽,是他自己堅持要來的。
事關祝家興亡,交給別人,他不放心。
看著高大的柳家門楣,熱鬧非凡的景象,以及一路上囂張跋扈的江右商人,祝仁質內心苦笑,既是可憐、也是可憎,柳人秦啊柳人秦,你白活了五十歲。
難道就不知道一句話嗎?光棍不鬥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