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無雙站在禦書房中,焦急不安,盡管一再克製情緒,可身體仍然不停使喚,時不時地就會哆嗦一下,臉上的表情明顯帶著恐懼。


    不多時,梳洗完畢的李煜,在清風陪伴下,急匆匆地來到禦書房。


    侯無雙倒頭便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侯卿,起來吧,急著見朕,到底為了什麽事兒?”


    侯無雙沒有開口之前,祈求的眼神已經瞟向了清風,而清風垂手而立,似乎根本沒有看見。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隻有君臣,沒有親情!


    李煜感覺氛圍不對,語氣緩和一下問道:“侯卿,如實說吧,無妨。”


    侯無雙猛然叩頭,說道:“陛下恕罪,臣,臣有負聖托,丹陽三座煉鐵爐,有兩座坍塌了!”


    “什麽?!”


    李煜一驚,身體本來就沒有坐穩當,又著急站起來,氣血上湧,感覺一陣頭暈目眩。


    “陛下!”


    清風趕緊上前扶住李煜,慌亂嘈雜之聲,驚動了門外的千牛衛,周泰立即衝了進來,二話不說,就要將侯無雙拖出去。


    “住手,你們退下!”


    周泰不放心:“陛下,此人……”


    李煜穩了穩心神,調整了唿吸,說道:“無礙,退下吧。”


    “遵旨!”


    侯無雙趴在地上,除了哆嗦,就是磕頭。


    “侯卿,朕沒有怪罪你,起來說話吧。”


    在場三個人,都是冷汗一身,李煜是累得,侯無雙是嚇得,清風是急得。


    一轉頭,李煜吩咐清風:“你去一趟工部,把潘佑找來。”


    “遵旨!”


    場麵終於恢複如常,李煜緩和地問:“可有傷亡?”


    “迴稟陛下,工匠死傷十餘人……”


    “死者要給撫恤,傷者好好治療,侯卿,查明白原因了嗎?”


    侯無雙一時語塞,要是事故原因,可以說,到處都是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煉鐵所用的焦炭,以往侯家冶煉鑄造所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木炭,整個五代十國期間,煉製焦炭都是鳳毛麟角,真正大規模生產與應用是在宋代。焦炭相比煤炭、木炭,可以提供的加熱效率更高,而工匠們仍然按照已有經驗,去控製煉鐵的時長,導致煉鐵爐最終燒穿。


    另外,水利鼓風係統、鐵礦篩選、出鐵口等,也存在問題,尤其在缺乏轉爐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鐵依是“生鐵”,隻能鑄、不能鍛。


    “侯卿,煉鐵本就危險,你不必太過於自責。”


    李煜是安慰侯無雙,也是安慰自己,他有些太心急了,想要超越社會科技發展規律,哪兒是那麽容易的!


    古代不是不能生產鋼材,近代考古發現,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已經發明了“炒鋼法”。


    到了漢代,又出現了“灌鋼法”。世人皆知陳湯的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其實,陳湯還有一句話解釋了信心由來,就是“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


    正因為煉鋼技術的進步,漢劍才足夠堅固鋒利,在與匈奴對戰的時候,可以做到“一敵五”。


    但是,古代煉鋼的技術,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李煜本來的計劃,就是要打造一個協作度高的煉鋼係統,從鐵礦石開始,到最終的成品出來,完全走現代工業化的路線。


    可是,現在還是小手工業時代啊!


    一時間,李煜感到了穿越以來最大的挫敗。


    不過,放棄認輸,不是自己的性格,既然技術鴻溝太大,那就換一個思路,在現有煉鋼技術的基礎上,不計成本的投入!


    有時候,數量就是一種質量。


    “侯卿,已經坍塌的兩個煉鐵爐,加了多少焦炭、多少鐵礦、燒了多少時間,這些都有記錄嗎?”


    侯無雙忙不迭地說:“有,臣已經詳細記錄了。”


    這算是自己的“罪證”了,侯無雙不敢隱瞞。


    “很好,還剩下一個煉鐵爐,繼續燒,這一次要記錄好時間。”


    古代沒有時鍾,隻能用香的燃燒來記錄,一次性點燃多支香,計算好長度,以後就按照這個長度生產,香燃盡了,就說明該放鐵水了。


    “臣遵旨。”


    “記住,一切按照正常煉鐵的流程進行,直到把煉鐵爐燒坍為止。”


    侯無雙一哆嗦,皇帝這是跟自己開玩笑嘛?丹陽鐵礦建立的煉鐵爐,可不是自家鍛造鍋碗瓢盆的那種小煉鐵爐,一整套設備建設下來,少說也要五萬緡!


    “陛下,這,不妥吧。”


    “無妨,你照做就是了,記錄下來整個過程。”


    話是這麽說,李煜心裏也難受,這試錯成本太高啦!


    “朕重新給你撥款一千萬緡,再建造煉鐵爐,爐壁要加厚,鼓風、流道、上料等配套裝置,也要做到最好。”


    “陛下,隻建一個煉鐵爐,用不了那麽多。”


    侯無雙一聽見“一千萬緡”,腦袋嗡嗡的,皇帝這是發了多大財?


    “還沒完——”


    正說著,潘佑急匆匆進來,一看滿頭大汗的樣子,估計是全程跑步前進。


    “參見陛下!”


    “潘卿,來的正好,朕要把造燧發槍的計劃,改一改。”


    之前,李煜詢問擊發裝置研發進度,潘佑也是一臉為難,他把幕府鑄造局、瀚舟火器局的能工巧匠都集中起來,工匠們麵對這個東西,全都是一頭霧水。


    其實,複雜的結構裝置,對於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來說,並不是問題,唯一的難點是“彈簧片”。


    就這麽一個在現代人看來司空見慣的東西,就能鎖死古代研發燧發槍的道路,因為沒有軋鋼工藝。


    聽李煜說要改燧發槍計劃,潘佑心一鬆,立即又揪緊了,皇帝不是又有什麽離譜要求了吧!


    “潘卿,你調集一些熟練工匠,前往丹陽鐵礦,多鑄造一些甘鍋(坩堝),配合侯卿煉鋼。”


    潘佑、侯無雙一怔,這又是啥意思?


    爐子裏出來的是生鐵水,直接流入坩堝之後,不斷加熱、攪拌,減少碳含量,這就是“坩堝法煉鋼”的原理。至於坩堝的材質,要用天然石墨、黏土、石英岩、碎瓷片等製造,這樣就可以得到高碳鋼。


    煉鋼程序完成之後,工匠們接手,開始進行槍管鍛造,受限於技術,“一次成型”就別想了,需要先用到磨具,然後人工捶打、拋光,最終得到一端封閉、開有洞口的鋼管。


    可參考小時候放大號鞭炮,將鐵盆扣在上麵的情景。


    事實上,在李煜想到“技術降級”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認知誤區,他一直在以現代槍械的標準,去對照前膛槍的製造。


    然而,這個年代的熱兵器,所用是“黑火藥”,在槍管內形成的膛壓並不大,明代《軍器圖說》中記載,當時神機營配備的“自生火銃”就是一種燧發槍,槍管甚至是用鐵鑄的,鍛造過程中需要用鐵錘不斷敲打和整形。


    【“作者有話說”附圖:明代燧發槍】


    “陛下,如果不用燧石,那臣如何做?”


    李煜用手一指禦書房的書案,上麵有一個金獸,內部鏤空,正在冒著徐徐香煙。


    “香爐?”


    “不,用火繩!”


    火繩製作就簡單了,作為世界上最早使用香計時的國家,製造火繩的技術可以深度開發。


    沒錯,最終燧發槍退步成了火繩槍,雖然降低了擊發裝置的製造難度,隻需要外部連杆與扳機就行了,可對於潘佑、侯無雙來說,要麵對的困難已然不小。


    他們實在不明白,皇帝為什麽要搞這種東西?難道多造鎧甲、刀劍不好嗎?


    兩人永遠不會明白,李煜腦海中,浮現出噩夢的殘影,研發火器,不僅為了眼前的勝利,也是為了未來的勝利。


    噩夢,隻存在我一個人的腦海裏就好了,絕對不能變成現實。


    “潘卿,朕在給你調撥一千萬緡,你去研究一個東西。”


    潘佑表情釋然了,我就知道!肯定沒完!一千萬緡,要搞什麽?


    說吧,皇帝陛下,您老人家又有什麽新點子了。


    “以大唐名義,向契丹大量采購黑脂(石油),由侯卿協助你建造大型蒸餾釜,以後大唐需要的汽油很多,不能再小打小鬧了。”


    中國雖然是“貧油國”,但南方也有油田,隻不過,現在的開采技術太差了,根本就沒辦法利用。較容易開采的油田,主要位於是陝北、玉門、定陽,《漢書·地理誌》將其稱為“洧水”,這些地盤名義上,都被趙匡胤及契丹控製著。


    就衝這一點,也要滅了你!


    既然放棄了燧發槍,改用火繩槍,那就順手造一批“老式打火機”吧,這個技術難度,應該不大了,最主要的就是燃料。


    石油是不能直接用,通過蒸餾之後可以得到一些汽油、柴油、煤油等混合物,老式打火機的關鍵機構,就是燧石摩擦、冒出火星。


    這個東西,不僅能夠裝備軍隊,還能向民間推廣,作為創收項目,總之,比火折子好用。


    潘佑聽了李煜的新要求,臉色比來的時候還難看。


    李煜腦袋也有點大,兩千萬緡啊,這個窟窿該怎麽補呢?


    看來,還得抄家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