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誰給你的勇氣,留從效嗎?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立足尤溪,進入清源軍腹地有三條路線。
其一,走水路(均溪)直奔大田,這條路線非常平穩,但路線太長。
其二,繞過九仙山(鷹雲山)進軍仙遊,這條路線也很長,但路途平坦,騎兵的優勢可以完全發揮出來。但是,仙遊又太過於深入,隻身犯險,很可能陷入清源軍的重重包圍。
其三,翻越鷲峰山脈,南麓的位置,就是德化。
比較之下,前兩條路都行不通,拖延時間李煜不同意,作繭自縛李煜不想幹,就隻剩下一個選擇,繼續在嶺南群山中前進。
一想到騎馬走山路,李煜的坐骨神經下意識地跳動兩下,表示抗議。
不過,這種抵觸的心理,很快就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那就是憤怒。
三月廿七,寅時二刻。
睡得迷迷糊糊的李煜,被一聲輕低又急促的聲音驚醒:“太子殿下,末將有急事稟告。”
“急事稟告”四個字就像一個生物開關,傳入李煜耳朵,他混沌懸浮的意識立即澄清了,就像石灰水溶液中注入二氧化碳。
“李元清?稍等!”
話剛落音,李煜已經走出行軍大帳,他也是和衣而睡。
“何事?”
“漳州留從願派來信使。”
李煜眯起眼睛,向遠處火把照亮處看去,果見一人垂手等候。
少頃,信使被帶上來,立即跪地叩頭:“拜見大唐太子殿下!”
“起來吧。”
李煜用盡量柔和的口氣,故意詢問道:“留節度派你來的?”
來人趕緊否認,說道:“是留刺史派小人來的。”
留節度是指留從效,留刺史才是留從願。
“哦,信在何處。”
李煜心中,已經在猜測信中內容,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以請安為名探聽虛實”,同時,為自己沒有聽從金陵詔令做辯護。
“小人懷中。”
說著,信使伸手入懷,旁邊的李元清本能地握住劍柄,一旦此人有所異常,就會成為劍下之鬼。
精致信封呈上來,李煜一眼就瞟見了上麵的朱紅盤龍印章,心中一動,當下意識到,這絕不是留從願寫的。
“盤龍印章”是朝廷公文封裝的官方標記,如今自己身在嶺南,金陵方麵要發信息,也不會采用公文形式。
那就隻能是洪州了。
隱隱地,李煜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承旨南都樞密鈞發,特詔吳王太子兼尚書令李從嘉入朝覲見!”
短短一行字,李煜看了三遍,期間,臉色變了三次,先是震驚,然後是憤怒。
最後,李煜看清了詔令發出的時間,將憤怒壓抑在心底,恢複平靜如初。
他沒料到,留從效還能玩出這一手兒,高,實在是高!既然自己整不了你,那就把事情全都捅出去,太子又如何,南唐朝廷中能夠鉗製你的勢力多了去了。
更沒料到,自己的七弟李從善,竟然能夠愚蠢到這種地步!堂堂一個紀國公,國主之子,被人耍的團團轉,說不定此刻自己還美呢。
又不得不佩服,留從效很會拿捏時機。
一方麵,討伐劉鋹的戰鬥已經打響,想要抽身,已經很難,更何況抽身之後、無功而返,自己就是罪莫大焉!另一方麵,就卡在唐軍入駐尤溪城的當口上,尤溪本來就是清源軍與南唐的爭議之地,你要拿就拿去,但是“聖旨駕到”,要你轉迴洪州述職,你還要如何前進?難道還敢抗旨不成?
敢!
李煜不動聲色,將奏表收起來,說道:“使者一路辛勞,本王要好好款待一下。”
信使趕緊說:“小人還要趕緊迴漳州複命,太子殿下,還是盡快照信中所言行事吧!”
此言一出,李煜原本波瀾不驚的眼神中,流溢一抹冷冽之色。
“很好,來人,送使者一程。”
信使得意洋洋,轉身欲走,旁邊的李元清迅速抽出腰間佩劍,上前一步。
“哢嚓!”
上一刻,使者的腦袋還在得意搖晃,下一刻,這顆腦袋就在地上翻滾。
為啥要多說最後一句呢?你裝啥逼啊!誰給你的勇氣,留從效嗎?
李煜擦了一下濺到臉上的血跡,沉聲說道:“李元清,號令天策軍集結!”
“遵命!”
寅時三刻,尤溪城外。
嶺南的夜風還有些凜冽,吹動寬大厚重的戰旗,發出“嗚咽-嗚咽”的聲響,五千天策軍、一千天威軍、一千天命軍嚴陣以待,戰馬的鐵蹄不安地在踩踏地麵,將士們手中的鐵槍、身上的鐵甲反射著清冷的光輝。
親衛軍都指揮李元清,親衛副將兼天威軍副指揮邱鄴,天策軍都虞侯張雄,禮部侍郎兼嶺南參軍徐鉉等人,神情肅穆、立在軍前。
李煜重新披甲,端坐在高頭大馬之上,用冷峻的眼神看著眼前的將帥、將士,這是他費盡心血、消耗無數錢財打造軍隊。
沉默。
有時候,沉默就是力量!
夜風唿嘯,周圍安靜的可怕,人馬的喘息、心跳似乎都如同擂鼓一般震天。
沒有人竊竊私語,沒有人妄動一下。
許久,李煜手中舉著一封書信。
“眾將士,知道這是什麽嗎?這是一封挑戰書,一封留從效派人送來的挑戰書!”
李元清心頭一顫,來了!
“在留從效看來,我等不過是插標賣首!”
“在清源軍眼中,我等不過是土雞瓦狗!”
“區區唐國弱軍,能奈嶺南勇士如之何?若敢踏進泉漳半步,定讓爾等化作齏粉!”
“速速離去,還可苟延殘喘,保住一條狗命!”
……
這個時候,說什麽家國大義,太虛了,要挑動情緒,最佳的方式就是讓“留從效”好好貶低、侮辱一頓。
李煜口中的每一個字,就像一塊石頭,扔進了名為“憤怒”的池塘,漣漪蕩開,憤怒的情緒,開始傳播、放大!
漸漸地,所有軍卒腦海裏隻剩下一個想法:弄死留從效!
知道天策軍訓練的時候跑死多少戰馬嗎?
知道天威軍選拔的時候累死多少士兵嗎?
知道天命軍組建之前的名字叫黑雲都嗎?
“將士們,留從效要我們滾出清源軍的地盤,你們答應嗎?”
“不答應!不答應!不答應!”
“清源軍的地盤是我大唐的國土嗎?”
“是,是,是!”
“你們打算如何迴應留從效的挑釁?”
“殺!殺!殺!”
李煜的戰馬突然一聲嘶鳴,兩條前腿高高躍起,鼻息中噴出濃濃的白霧,如同一頭發瘋的怪獸。
立即,所有戰馬都開始咆哮!
“李元清,出兵德化!”
東方泛白,李煜看著如遊龍般的隊伍,嘴角微微上揚,眸子中的冷氣卻絲毫不減。
留從效,你的如意算盤打空了,或者說,你下手太早了!
本太子壓根兒就沒打算瞞著任何人,也不會再為一個確切的目標找虛無的借口。
前往洪州送信的李郅,絕對想不到,自己前腳剛走,後腳何敬洙就率領大軍從湖口出發,浩浩蕩蕩、光明正大地通過贛江,在洪州的矚目之下通過。
但凡李郅晚走幾天,或者,魏國忠能夠派人追上李郅,留從效將來的命運,都可能被改寫。
最為震驚的人,自然是李從善。
要說不嫉妒自己的六哥,隻能騙別人,騙不了自己,李煜詩詞寫得好,音樂玩得好,相貌長得好,就連娶得老婆都比自己好!
這世界上的好事兒,憑什麽都落在你一個人的頭上?難道我李從善是後娘養的!
【從鍾國後的角度說,李從善確實是後娘養大的。】
李弘冀死了,大家都是庶子,就因為你比我早生兩年,太子寶座就應該是你的?
看著李煜一步步控製南唐大軍,李從善的危機感也一天天強烈起來,他不能就此沉淪,他還有自己的籌碼。
李煜幹得再好,終歸也不在洪州,自己卻是一直“陪王伴駕”,尤其洪州榮升南都之後,哪兒哪兒都不順心,李從善很好地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三五日就會進宮一次,對李璟噓寒問暖。
他堅信,自己的孝心行動終究能感動李璟,隻需要一個機會作為“觸發條件”,將李煜從太子的位置上絆倒。
如今,機會來了。
調動數萬大軍,橫跨整個南唐國土,誰給你的權力?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贛江招搖過市、撫州陳兵據守,李煜,你眼裏還有國主嗎?!
進宮,必須立即進宮稟報!
李從善打定主意之後,一連數天前往長春殿(李璟處理政務的宮殿),卻總是未能如願。
原來,李璟病情加重、精神萎靡,已經遷到深宮靜養,命令不許任何人打擾,朝中一應事務暫由馮延魯、盧儔等一應重臣處理。
“阿嚏——”
行軍途中,李煜突然打了一個大噴嚏。
清風趕緊上前:“太子殿下,天寒露重,要不要多加一件衣服?”
“無礙。寤言不寐,願言則嚏,一定是有人念叨本王了。”
“定然是太子妃。”
李煜啞然一笑,不置可否,娥皇夙夜擔憂是肯定的,不過,惦記著自己的人多著呢。
李從善、馮延魯、留從效……一眾政敵,怕是都在祈求上天,讓自己此行不得善終。
其一,走水路(均溪)直奔大田,這條路線非常平穩,但路線太長。
其二,繞過九仙山(鷹雲山)進軍仙遊,這條路線也很長,但路途平坦,騎兵的優勢可以完全發揮出來。但是,仙遊又太過於深入,隻身犯險,很可能陷入清源軍的重重包圍。
其三,翻越鷲峰山脈,南麓的位置,就是德化。
比較之下,前兩條路都行不通,拖延時間李煜不同意,作繭自縛李煜不想幹,就隻剩下一個選擇,繼續在嶺南群山中前進。
一想到騎馬走山路,李煜的坐骨神經下意識地跳動兩下,表示抗議。
不過,這種抵觸的心理,很快就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那就是憤怒。
三月廿七,寅時二刻。
睡得迷迷糊糊的李煜,被一聲輕低又急促的聲音驚醒:“太子殿下,末將有急事稟告。”
“急事稟告”四個字就像一個生物開關,傳入李煜耳朵,他混沌懸浮的意識立即澄清了,就像石灰水溶液中注入二氧化碳。
“李元清?稍等!”
話剛落音,李煜已經走出行軍大帳,他也是和衣而睡。
“何事?”
“漳州留從願派來信使。”
李煜眯起眼睛,向遠處火把照亮處看去,果見一人垂手等候。
少頃,信使被帶上來,立即跪地叩頭:“拜見大唐太子殿下!”
“起來吧。”
李煜用盡量柔和的口氣,故意詢問道:“留節度派你來的?”
來人趕緊否認,說道:“是留刺史派小人來的。”
留節度是指留從效,留刺史才是留從願。
“哦,信在何處。”
李煜心中,已經在猜測信中內容,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以請安為名探聽虛實”,同時,為自己沒有聽從金陵詔令做辯護。
“小人懷中。”
說著,信使伸手入懷,旁邊的李元清本能地握住劍柄,一旦此人有所異常,就會成為劍下之鬼。
精致信封呈上來,李煜一眼就瞟見了上麵的朱紅盤龍印章,心中一動,當下意識到,這絕不是留從願寫的。
“盤龍印章”是朝廷公文封裝的官方標記,如今自己身在嶺南,金陵方麵要發信息,也不會采用公文形式。
那就隻能是洪州了。
隱隱地,李煜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承旨南都樞密鈞發,特詔吳王太子兼尚書令李從嘉入朝覲見!”
短短一行字,李煜看了三遍,期間,臉色變了三次,先是震驚,然後是憤怒。
最後,李煜看清了詔令發出的時間,將憤怒壓抑在心底,恢複平靜如初。
他沒料到,留從效還能玩出這一手兒,高,實在是高!既然自己整不了你,那就把事情全都捅出去,太子又如何,南唐朝廷中能夠鉗製你的勢力多了去了。
更沒料到,自己的七弟李從善,竟然能夠愚蠢到這種地步!堂堂一個紀國公,國主之子,被人耍的團團轉,說不定此刻自己還美呢。
又不得不佩服,留從效很會拿捏時機。
一方麵,討伐劉鋹的戰鬥已經打響,想要抽身,已經很難,更何況抽身之後、無功而返,自己就是罪莫大焉!另一方麵,就卡在唐軍入駐尤溪城的當口上,尤溪本來就是清源軍與南唐的爭議之地,你要拿就拿去,但是“聖旨駕到”,要你轉迴洪州述職,你還要如何前進?難道還敢抗旨不成?
敢!
李煜不動聲色,將奏表收起來,說道:“使者一路辛勞,本王要好好款待一下。”
信使趕緊說:“小人還要趕緊迴漳州複命,太子殿下,還是盡快照信中所言行事吧!”
此言一出,李煜原本波瀾不驚的眼神中,流溢一抹冷冽之色。
“很好,來人,送使者一程。”
信使得意洋洋,轉身欲走,旁邊的李元清迅速抽出腰間佩劍,上前一步。
“哢嚓!”
上一刻,使者的腦袋還在得意搖晃,下一刻,這顆腦袋就在地上翻滾。
為啥要多說最後一句呢?你裝啥逼啊!誰給你的勇氣,留從效嗎?
李煜擦了一下濺到臉上的血跡,沉聲說道:“李元清,號令天策軍集結!”
“遵命!”
寅時三刻,尤溪城外。
嶺南的夜風還有些凜冽,吹動寬大厚重的戰旗,發出“嗚咽-嗚咽”的聲響,五千天策軍、一千天威軍、一千天命軍嚴陣以待,戰馬的鐵蹄不安地在踩踏地麵,將士們手中的鐵槍、身上的鐵甲反射著清冷的光輝。
親衛軍都指揮李元清,親衛副將兼天威軍副指揮邱鄴,天策軍都虞侯張雄,禮部侍郎兼嶺南參軍徐鉉等人,神情肅穆、立在軍前。
李煜重新披甲,端坐在高頭大馬之上,用冷峻的眼神看著眼前的將帥、將士,這是他費盡心血、消耗無數錢財打造軍隊。
沉默。
有時候,沉默就是力量!
夜風唿嘯,周圍安靜的可怕,人馬的喘息、心跳似乎都如同擂鼓一般震天。
沒有人竊竊私語,沒有人妄動一下。
許久,李煜手中舉著一封書信。
“眾將士,知道這是什麽嗎?這是一封挑戰書,一封留從效派人送來的挑戰書!”
李元清心頭一顫,來了!
“在留從效看來,我等不過是插標賣首!”
“在清源軍眼中,我等不過是土雞瓦狗!”
“區區唐國弱軍,能奈嶺南勇士如之何?若敢踏進泉漳半步,定讓爾等化作齏粉!”
“速速離去,還可苟延殘喘,保住一條狗命!”
……
這個時候,說什麽家國大義,太虛了,要挑動情緒,最佳的方式就是讓“留從效”好好貶低、侮辱一頓。
李煜口中的每一個字,就像一塊石頭,扔進了名為“憤怒”的池塘,漣漪蕩開,憤怒的情緒,開始傳播、放大!
漸漸地,所有軍卒腦海裏隻剩下一個想法:弄死留從效!
知道天策軍訓練的時候跑死多少戰馬嗎?
知道天威軍選拔的時候累死多少士兵嗎?
知道天命軍組建之前的名字叫黑雲都嗎?
“將士們,留從效要我們滾出清源軍的地盤,你們答應嗎?”
“不答應!不答應!不答應!”
“清源軍的地盤是我大唐的國土嗎?”
“是,是,是!”
“你們打算如何迴應留從效的挑釁?”
“殺!殺!殺!”
李煜的戰馬突然一聲嘶鳴,兩條前腿高高躍起,鼻息中噴出濃濃的白霧,如同一頭發瘋的怪獸。
立即,所有戰馬都開始咆哮!
“李元清,出兵德化!”
東方泛白,李煜看著如遊龍般的隊伍,嘴角微微上揚,眸子中的冷氣卻絲毫不減。
留從效,你的如意算盤打空了,或者說,你下手太早了!
本太子壓根兒就沒打算瞞著任何人,也不會再為一個確切的目標找虛無的借口。
前往洪州送信的李郅,絕對想不到,自己前腳剛走,後腳何敬洙就率領大軍從湖口出發,浩浩蕩蕩、光明正大地通過贛江,在洪州的矚目之下通過。
但凡李郅晚走幾天,或者,魏國忠能夠派人追上李郅,留從效將來的命運,都可能被改寫。
最為震驚的人,自然是李從善。
要說不嫉妒自己的六哥,隻能騙別人,騙不了自己,李煜詩詞寫得好,音樂玩得好,相貌長得好,就連娶得老婆都比自己好!
這世界上的好事兒,憑什麽都落在你一個人的頭上?難道我李從善是後娘養的!
【從鍾國後的角度說,李從善確實是後娘養大的。】
李弘冀死了,大家都是庶子,就因為你比我早生兩年,太子寶座就應該是你的?
看著李煜一步步控製南唐大軍,李從善的危機感也一天天強烈起來,他不能就此沉淪,他還有自己的籌碼。
李煜幹得再好,終歸也不在洪州,自己卻是一直“陪王伴駕”,尤其洪州榮升南都之後,哪兒哪兒都不順心,李從善很好地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三五日就會進宮一次,對李璟噓寒問暖。
他堅信,自己的孝心行動終究能感動李璟,隻需要一個機會作為“觸發條件”,將李煜從太子的位置上絆倒。
如今,機會來了。
調動數萬大軍,橫跨整個南唐國土,誰給你的權力?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贛江招搖過市、撫州陳兵據守,李煜,你眼裏還有國主嗎?!
進宮,必須立即進宮稟報!
李從善打定主意之後,一連數天前往長春殿(李璟處理政務的宮殿),卻總是未能如願。
原來,李璟病情加重、精神萎靡,已經遷到深宮靜養,命令不許任何人打擾,朝中一應事務暫由馮延魯、盧儔等一應重臣處理。
“阿嚏——”
行軍途中,李煜突然打了一個大噴嚏。
清風趕緊上前:“太子殿下,天寒露重,要不要多加一件衣服?”
“無礙。寤言不寐,願言則嚏,一定是有人念叨本王了。”
“定然是太子妃。”
李煜啞然一笑,不置可否,娥皇夙夜擔憂是肯定的,不過,惦記著自己的人多著呢。
李從善、馮延魯、留從效……一眾政敵,怕是都在祈求上天,讓自己此行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