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方麵,事情確實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三件。


    第一件,關於鹽的事情,“以地換鹽”已經在執行了,揚州首批送來的五十萬石鹽,在徐鉉的主持下,秘密送到了白鷺洲。


    第二件,關於人的事情,劉政諮與刁衎、徐元瑀進行了“友好交流”,相信不久,他們就能供出一大堆人名字,怎麽處理這些人,也要提前做好準備。


    第三件,關於信的事情,在盧絳前往洪澤一帶,尋找陳喬、藥娘的時候,李煜給他的任務,不僅是要將人安全的帶迴來,還要神不知、鬼不覺地帶迴一樣東西(第105章 李李合作)。當時,藥娘用了一些江湖手段,控製住了符太後、郭宗訓,而郭宗訓的身上,帶著“大周國璽”。李煜要盧絳帶迴來的,自然不可能是大周國璽,但是,趁人不注意,“借國璽一用”,在空白帛書上蓋個戳,還是可以的。


    李煜想了想,這三件事兒,倒是可以揉成一件事兒。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金陵鹽荒”。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有點類似於韓國,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金陵城市圈,李煜冊封太子的時候,全國人口五百萬左右,僅金陵及周邊就聚集了八十多萬。


    這麽多人聚集,各種物資消耗是很驚人的,特別是鹽,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導致哄搶。


    徐鉉安頓好之後,立即趕往東宮,向李煜匯報相關事宜。


    “太子殿下,揚州鹽船已經悉數卸下,是否即可知會鹽鐵司?”


    鹽鐵司下分鹽司、鐵司,均是朝廷部門,其中,鹽司下包括鹽巡院、鹽運監,是麵向市場,銷售官鹽的部門。


    麵對鹽荒,李煜也很著急,可要解決鹽荒,絕不是大量投放就行的。


    “徐卿,你可否統計過,金陵鹽荒,每年發生過幾次?”


    徐鉉一怔,不知道李煜為啥問這個問題,有意義嗎?不管一年發生幾次,隻要發生了就得想辦法解決!盡管如此,他還是思量了一番。


    “迴稟殿下,一年差不多兩次,分別是長江汛期與冬季來臨。”


    長江汛期,江水暴漲,不利於漕運,鹽就會漲價。


    冬季來臨,天氣嚴寒、光照時長縮短,鹽場生產的總量減少,鹽就會漲價。


    李煜點點頭,說道:“沒錯,這兩個原因看似很合理,但仔細想想,金陵可是就在長江邊上,產鹽之地也距離不遠,如果金陵都鬧鹽荒,那北方地區豈不是無鹽可吃了?”


    徐鉉恍然大悟,說道:“殿下的意思,鹽荒並非天災,而是,人禍?”


    李煜點了點頭,沒錯,金陵鹽荒是天災、人禍共同釀成的,所謂人禍,就是鹽商囤積居奇!


    換句話說,金陵缺鹽,這是一個事實,但也沒有那麽缺,商家以正常價格銷售,也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麵。


    當下,金陵漕鹽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淮南,商人們從揚州、益州大量購買,中間少不了後周的盤剝,運到金陵自然是想要暴利出售。另一個是泉州,也就是清源軍控製的地盤,以福州商人為主力,他們人多勢眾、盤根錯節,隻要抱起團來哄抬鹽價,“鹽荒”就會快速爆發。


    現在,李煜手頭有五十萬石鹽,這些鹽如果投放到市場,正常來說,夠金陵城市圈吃上五、六年了。


    (1石60公斤,50萬石是3000萬公斤,平均每人分配37.5公斤,1人1天按30克粗鹽算,夠吃2500天)


    當然,鹽並不僅僅用來炒菜做飯,還有很多行業也需要,另外,漕鹽的“一石”,與運糧的“一石”存在差異,分量要輕得多,大概隻有40公斤左右,但無論怎麽算,解決眼前鹽荒是肯定夠用,後續還有三十五萬石呢!


    “徐卿,咱們可以打個賭,若是將這批鹽直接送到官鹽鋪,很快就會售罄!”


    徐鉉點頭,鹽商手裏可不差那點錢,再說了,鹽這種東西又不會壞,留下來慢慢賣,開春了還能運到其他地方。


    “殿下,如此一來,豈不是進退維穀?”


    “你來之前,我就思量這件事情,不如……”


    李煜湊近徐鉉跟前,小聲交代,如此這般。


    徐鉉聽了,臉色非常難看,擔憂地問道:“殿下,難道不怕老百姓騷亂嗎?”


    李煜微微一笑,說道:“放心,你不要低估商人的貪婪。依計行事吧!”


    徐鉉無奈,告退之後,著手準備去了。


    當天下午,金陵城中就傳出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淮南戰事再起!鹽要漲價!


    如果單單是“淮南打仗”這樣的消息,老百姓不會太關注,畢竟打了好幾年了,隻要不打過長江,仿佛危險就距離自己很遙遠。


    但是,“鹽要漲價”這個消息,卻關係到自己,如同原子彈的衝擊波一樣,迅速在街頭巷尾傳開了。


    一開始,人們將信將疑,很多鹽商也沒收到消息,隻是觀望。


    到了第二天,金陵官鹽署放出了一個重磅炸彈,一斤鹽漲價五十文錢!


    這意味著什麽呢?原本,一斤鹽隻要十文錢,漲價了之後,也就是二十、三十文錢,而官鹽價格一般是高於市場價的,但相差不多,一般也就是多個一、兩文錢,因此是老百姓判斷鹽價的“風向標”。


    官鹽一下子漲到五十文錢!翻了一倍!


    這下老百姓坐不住了,紛紛湧向鹽鋪,可鹽鋪也不傻,而且消息要更加靈通!


    幾乎同時,金陵鹽商開啟了“捂盤惜售”模式,家裏有鹽的老百姓忐忑不安,一點沒有的,也隻能一兩一兩的買。


    罵娘之聲,在金陵內外絡繹不絕!


    而這,正是李煜想要的效果,人不吃鹽,十天半個月也死不了,可自己的計劃成功了,金陵的鹽商得死一半!


    於是,李煜又放出一個“大殺器”,命令江寧大營、潤州大營,全麵封鎖江麵,禁止任何商船渡江!


    這一下,徹底堵死了揚州、益州漕鹽的運輸途徑,金陵鹽商更加瘋狂了!


    有多瘋狂呢?就跟a股衝上7000點時的股民一樣。


    短時間內,金陵鹽價就飆到了一百文錢一斤!


    自從計劃實施開始,徐鉉就天天往東宮跑,每天匯報鹽價的時候,表情都很不自然。


    “徐卿,又來了,今天鹽價如何?”


    徐鉉憂心忡忡,說道:“殿下,再不想辦法,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哦,這麽嚴重?”


    “唉,臣今天聽說,有人專門守在鹽鋪附近,看見有人出來,就跟蹤過去搶!”


    “搶鹽?”


    徐鉉點了點頭,臉上憂慮萬分。


    李煜反而一笑,說道:“很好,時機已經成熟了,你去安排吧,先放一萬石,價格不要降太多,每人限購三兩。”


    徐鉉雖然不解,也不敢違抗,悻悻離去。


    隨即,李煜喊來了清風,吩咐他去找侯家家主。


    “讓侯家及其他四家放出消息,自己可以搞來鹽,價格嘛,五十文錢一斤,但要一萬石起賣。”


    清風不解,提醒道:“殿下,外麵都漲到一百文錢一斤了!”


    李煜一笑,說道:“釣魚要用魚餌,但餌料不能太多,否則容易脫鉤。”


    官鹽署放出去的,是“打窩”用的,真正釣魚的,是五大商號。


    很快,官鹽低於市場價銷售的消息,立即在金陵傳播開來,老百姓蜂擁而去,雖然價格便宜不了多少,但限購每人三兩,也花不了多少錢,可以解決燃眉之急。


    麻煩的,仍然是供應量有限!


    與此同時,金陵鹽商發瘋了一樣,要求泉州方麵送鹽,沒辦法,長江過不去了。


    時間就是金錢啊!


    就在鹽商們“守著金山沒鋤頭”的時候,金陵商界傳來一個“小道消息”,侯家商號、廖家商號、袁家商號等五個商號,囤積了一大批鹽,等待出售。


    一打聽,這五家商號,從來沒有做過漕鹽業務,都是別人抵債送來的鹽,數量有限,價格也是市場價的一半!


    立即,鹽商們聞風而動,五家商號的門都差點擠破了。


    一萬石起賣?沒關係,老子要了!


    錢不夠?沒關係,先把鋪子抵押出去!


    打起仗來,再多鹽都不愁賣!


    原本,李煜還擔心出手太晚,結果短短三天,分給五大商號的三十萬石鹽就被搶購一空!


    李煜得到這個消息時,正與劉政諮商議事情。


    徐鉉匯報完之後,見仍然憂心忡忡,笑道:“徐卿,不必擔心了,你去把剩下的所有鹽都投放出去,價格恢複到正常狀態,不,降價,五文錢一斤!”


    “五……五文錢!”


    “老百姓買了高價鹽,已經損失了不小,這就算是補償給他們的。”


    “殿下英明!”


    “去辦吧!”


    劉政諮看著徐鉉離去,笑道:“殿下,這一手可夠損的,估計不少鹽商要破產了。”


    李煜冷笑,這是他們自己作的!


    發財可以,發國難財,就是作死!


    李煜、劉政諮繼續商議事情,外麵鹽商的天,可要塌了!


    很多鹽商等不及泉州漕鹽,又貪便宜,就去找五大商號采購,可一萬石(60萬公斤),又不是個小數目,付不起錢就打欠條,以自己的資產、店鋪抵押。


    他們的如意算盤,是挺上幾個月,就能大賺一筆。


    可是,剛做美夢,官鹽價格就從八十文掉到了五文!還不限量!


    老百姓蜂擁而至,多多的買,就當是補虧空了!


    這下,鹽商傻眼了,看著倉庫裏白花花的鹽,一夜之間賤如沙子!賠的血本無歸!


    賠錢是小事,五大商號的債你得還……白紙黑字,清清楚楚,還不上就交鋪子、卷鋪蓋,走人吧。


    這還不是最令人絕望的,因為“鹽荒風波”,泉州那邊成千上萬的車船,運著大量的食鹽,懷揣著發財的夢,正在往金陵趕。


    等到他們來到金陵,黃花菜都涼了,鹽價暴跌,你總不能再運迴去吧。


    這時候,好心的“五大商號”又出麵了,以一文錢三斤的價格收購,然後存起來,再銷往南唐其他地區,穩定鹽價。


    李煜對“五大商號”沒有從事鹽業的遺憾,這下子終於解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