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慘勝也是勝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入城唐軍直撲南門,不少人奔跑的過於激烈,衝到南門附近時,身上已經不著寸縷。
試想這樣一幅畫麵:一群糙老爺們兒,渾身冒著熱氣,沾滿血汙,手裏拿著刀劍在街上裸奔……後周駐軍多為北方人,哪兒見過這陣勢,還以為是南方神秘的巫術。
劉崇諒這麽幹,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五代十國時期的黃州,本不適合常規的攻城方式,當初後周占領的時候,也是南唐守將直接投降了。
唐軍進攻時的體驗,就跟當年國軍的機械化部隊陷入淮南的爛泥坑裏感覺一樣,最科學的戰術是“圍而不打”,生生地困死守軍,隻可惜,南唐沒有那麽多時間。
一愣神的功夫,唐軍衝殺到跟前,城內南門駐守的周軍應敵之際,發現這群人根本就停不下來,簡直是主動陷陣,或者追著人打。
因為,一停下來,冷啊!
刺史司超大驚,怎麽也沒想到劉崇諒會用這一招,他指揮手下下城圍堵之際,劉崇諒自然也感覺到了城中異動,立即停止作勢,開始對城門進行了猛烈的攻擊!
城牆內外,廝殺一片。
入城唐軍看似混亂,實際上,有著清晰的目標,劉崇諒給他們的任務就一個:打開城門。
“攻城戰”過程中,城門一旦打開,對守城一方是極具有震懾力的,古今亦然。
司超是職業軍人,他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城門早已加固,他很有自信,能夠拒敵於城外。
堅固的堡壘,大多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司超、崔翰對待南唐歸降軍民,比較寬厚,既可以說是“不忍殺戮”,也可以說是為了收買人心,一部分南唐舊部低級將領仍在城中當差。
其中一個叫毛鏜的人,年近五十,還隻是一個校尉,他負責守衛城門。
作為一名普通的南唐士兵,毛鏜從軍之後,就一直待在黃州,這期間,他因為醉酒殺人,按照律法是要處死的,幸運地是他遇到了一個貴人,幫他賠償死者家屬,救下一條命。
這個人叫劉金。
劉金是楊行密手下“三十六英雄”之一,南吳建立之後,先官至濠州團練使,後轉戰江南各地,最後鎮守黃州。
後來,南唐代吳,劉金去世了,他有一個兒子,被李昪提拔起來,擔任了黃州刺史,劉金兒子的名字叫劉仁瞻。
如今,城外攻打黃州的人,正是劉仁瞻的兒子,劉崇諒!
對於毛鏜,說是報恩也好,說是心向南唐也好,在東線唐軍入城之後,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
臨場策反幾個南唐舊部士兵,衝到城門下,斬殺後周士兵。
這一切令人猝不及防,等到司超下了城牆,正待組織絞殺入城唐軍的時候,幾人已經打開城門。
“我等是大唐舊部,前來迎接王師!”
“黃州城破!”
毛鏜幾人還算聰明,開門前也脫了個光膀子。
劉崇諒見狀,立即縱馬在前,殺入城中,迎麵正遇到指揮的司超。
此前,一個城上,一個城下,四目相對,恨意滿滿。
“誅殺賊兵,除惡務盡,不要殘害百姓,違者立斬!”
劉崇諒也早就發現,城上不少人是黃州老鄉,生怕自己手下的兵不分青紅皂白、隻顧泄憤,一旦有人領頭濫殺,他也無法控製。
司超欲死戰,被親兵拚命護住,盡快向城北撤去,打算與崔翰匯合。
然而,司超拒絕了,他對手下人說道:“城破,即為死戰之時。”
勝敗乃兵家常事,不是司超死心眼、不想跑,而是沒地方跑了。
戰爭一開始,就注定城破必亡,因為黃州三麵環水、一麵城門!唐軍打進來不容易,自己要出去也不容易!
正是料到這一點,司超在開戰之前,就派出去多路人馬求援,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依靠外部力量為黃州解圍。
黃州下轄,後周占領陶鎮、浠水、團風等地,都有駐軍,少則幾百,多則幾千,距離最近的浠水援軍,此刻應該快趕來了。
因此,隻要死戰到底,就能迎來生機!
於是,在雙方皆抱著“死戰”念頭的情況下,戰場從黃州城外轉入黃州城內。
南唐軍力雖多,但並沒有形成摧枯拉朽的局麵,原因就是,真正進入城中的,隻有劉崇諒部,朱令贇那邊還在爬城牆,在付出極大代價之後,終於在北麵打開一個缺口。
朱令贇最大的轉機,在於西線唐軍攻破城防之後,他們原本就“各自為戰”,一部分去支援劉崇諒,另一部分則摸到了城北城牆上,人數雖然不多,但產生了很好的策應效果。
崔翰不得不從為數不多的兵力當中,分配一部分出去阻攔,可以說,在外部強攻、內部騷亂之下,崔翰這個“智將”的智力也沒啥用了。
任何計謀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但是,崔翰與司超不同,他沒有想要死戰到底,自己以區區兩千兵力、傷亡兩百的代價,成功阻攔朱令贇一萬大軍,導致對方傷亡至少上千人,已經是立了大功了。
眼見局勢不可挽迴,崔翰果斷地下令——“撤”!
撤到哪裏呢?東北水門,經城內平湖,坐小船逃離黃州,重新集結人馬,卷土重來!
“分派人手,去接應司刺史,其餘隨我前往水門等候!”
崔翰如此計劃,卻不知司超沒打算走,南門的戰鬥,已經演化成了“黃州巷戰”。
而他派去的一千人,最終也不可能活著出來……
浠水方向的援兵最多,正如司超所料,他們確實立即前來支援,但是在巴水附近,遇到了南唐部隊阻擊,池州團練使戈彥率兵五千,不僅讓浠水援軍未近黃州,還將兩千多人全部趕到了巴水之東的望天湖,誅殺殆盡。
整場戰役當中,這是朱令贇最有效的安排了。
至於團風、陶鎮等地的援軍,人數太少,且白潭湖是支援黃州的必經之地,神衛軍通判喬虛年率兵前去阻擊,大獲全勝。
城中激戰,一夜未休!
進攻之前,劉崇諒、朱令贇擔心的是“進不去”,等到城破之後,他們的煩惱變成了“擺不平”。
直到六日天亮,司超仍在組織巷戰,後周軍隊在偌大的黃州城中亂竄,時不時地偷襲。
朱令贇在發布安民告示的同時,也發布了“招降告示”,隻要周軍投降,無論官職、一律保全性命。
沒人投降!
原來,攻破城後,才是噩夢的開始……
最後,降將毛鏜出了個主意,懸賞!
毛鏜自十幾歲入伍,就一直鎮守黃州,他深知黃州百姓窮苦凋敝,隻要肯花錢,就是要逮偷吃官糧的白毛耗子,也不是問題。
這一招果然奏效,告示發出,凡生擒後周賊寇者,論功行賞,士兵百錢,將領千錢,司超萬錢!
黃州老鄉怎麽會放過這個掙錢的機會?
七日下午,最後一支十幾人的後周隊伍,被幾百老鄉們團團圍住,身受重傷的司超也在其中。
黃州攻克!
這場勝利,隻能說是“慘勝”,南唐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但是,對於神衛軍來說,還是值得鼓勵的,這支曆史上南唐“六軍之首”的軍隊,貌似一次勝仗都沒打過!
慘勝也是勝,最起碼,朱令贇滿足了李煜的要求——把動靜搞大!
潛水一戰,盧絳沒有找到張瓊的屍體。有幸逃脫,此刻張瓊已經逃到了廬陽,逃出生天的還有崔翰。
蘄、黃戰爭一開始,兩地都向許州發出緊急軍情,這才有了趙普通知趙匡胤,撤兵亳州!
【時間線迴收——黃州之戰,朱令贇被寫的比較蠢笨,是為了下文做鋪墊,畢竟曆史上,此人被寫入史書也是因為一場“大敗”而已——“作者有話說”中補充蘄州之戰、盧絳追擊路線圖。】
試想這樣一幅畫麵:一群糙老爺們兒,渾身冒著熱氣,沾滿血汙,手裏拿著刀劍在街上裸奔……後周駐軍多為北方人,哪兒見過這陣勢,還以為是南方神秘的巫術。
劉崇諒這麽幹,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五代十國時期的黃州,本不適合常規的攻城方式,當初後周占領的時候,也是南唐守將直接投降了。
唐軍進攻時的體驗,就跟當年國軍的機械化部隊陷入淮南的爛泥坑裏感覺一樣,最科學的戰術是“圍而不打”,生生地困死守軍,隻可惜,南唐沒有那麽多時間。
一愣神的功夫,唐軍衝殺到跟前,城內南門駐守的周軍應敵之際,發現這群人根本就停不下來,簡直是主動陷陣,或者追著人打。
因為,一停下來,冷啊!
刺史司超大驚,怎麽也沒想到劉崇諒會用這一招,他指揮手下下城圍堵之際,劉崇諒自然也感覺到了城中異動,立即停止作勢,開始對城門進行了猛烈的攻擊!
城牆內外,廝殺一片。
入城唐軍看似混亂,實際上,有著清晰的目標,劉崇諒給他們的任務就一個:打開城門。
“攻城戰”過程中,城門一旦打開,對守城一方是極具有震懾力的,古今亦然。
司超是職業軍人,他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城門早已加固,他很有自信,能夠拒敵於城外。
堅固的堡壘,大多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司超、崔翰對待南唐歸降軍民,比較寬厚,既可以說是“不忍殺戮”,也可以說是為了收買人心,一部分南唐舊部低級將領仍在城中當差。
其中一個叫毛鏜的人,年近五十,還隻是一個校尉,他負責守衛城門。
作為一名普通的南唐士兵,毛鏜從軍之後,就一直待在黃州,這期間,他因為醉酒殺人,按照律法是要處死的,幸運地是他遇到了一個貴人,幫他賠償死者家屬,救下一條命。
這個人叫劉金。
劉金是楊行密手下“三十六英雄”之一,南吳建立之後,先官至濠州團練使,後轉戰江南各地,最後鎮守黃州。
後來,南唐代吳,劉金去世了,他有一個兒子,被李昪提拔起來,擔任了黃州刺史,劉金兒子的名字叫劉仁瞻。
如今,城外攻打黃州的人,正是劉仁瞻的兒子,劉崇諒!
對於毛鏜,說是報恩也好,說是心向南唐也好,在東線唐軍入城之後,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
臨場策反幾個南唐舊部士兵,衝到城門下,斬殺後周士兵。
這一切令人猝不及防,等到司超下了城牆,正待組織絞殺入城唐軍的時候,幾人已經打開城門。
“我等是大唐舊部,前來迎接王師!”
“黃州城破!”
毛鏜幾人還算聰明,開門前也脫了個光膀子。
劉崇諒見狀,立即縱馬在前,殺入城中,迎麵正遇到指揮的司超。
此前,一個城上,一個城下,四目相對,恨意滿滿。
“誅殺賊兵,除惡務盡,不要殘害百姓,違者立斬!”
劉崇諒也早就發現,城上不少人是黃州老鄉,生怕自己手下的兵不分青紅皂白、隻顧泄憤,一旦有人領頭濫殺,他也無法控製。
司超欲死戰,被親兵拚命護住,盡快向城北撤去,打算與崔翰匯合。
然而,司超拒絕了,他對手下人說道:“城破,即為死戰之時。”
勝敗乃兵家常事,不是司超死心眼、不想跑,而是沒地方跑了。
戰爭一開始,就注定城破必亡,因為黃州三麵環水、一麵城門!唐軍打進來不容易,自己要出去也不容易!
正是料到這一點,司超在開戰之前,就派出去多路人馬求援,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依靠外部力量為黃州解圍。
黃州下轄,後周占領陶鎮、浠水、團風等地,都有駐軍,少則幾百,多則幾千,距離最近的浠水援軍,此刻應該快趕來了。
因此,隻要死戰到底,就能迎來生機!
於是,在雙方皆抱著“死戰”念頭的情況下,戰場從黃州城外轉入黃州城內。
南唐軍力雖多,但並沒有形成摧枯拉朽的局麵,原因就是,真正進入城中的,隻有劉崇諒部,朱令贇那邊還在爬城牆,在付出極大代價之後,終於在北麵打開一個缺口。
朱令贇最大的轉機,在於西線唐軍攻破城防之後,他們原本就“各自為戰”,一部分去支援劉崇諒,另一部分則摸到了城北城牆上,人數雖然不多,但產生了很好的策應效果。
崔翰不得不從為數不多的兵力當中,分配一部分出去阻攔,可以說,在外部強攻、內部騷亂之下,崔翰這個“智將”的智力也沒啥用了。
任何計謀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但是,崔翰與司超不同,他沒有想要死戰到底,自己以區區兩千兵力、傷亡兩百的代價,成功阻攔朱令贇一萬大軍,導致對方傷亡至少上千人,已經是立了大功了。
眼見局勢不可挽迴,崔翰果斷地下令——“撤”!
撤到哪裏呢?東北水門,經城內平湖,坐小船逃離黃州,重新集結人馬,卷土重來!
“分派人手,去接應司刺史,其餘隨我前往水門等候!”
崔翰如此計劃,卻不知司超沒打算走,南門的戰鬥,已經演化成了“黃州巷戰”。
而他派去的一千人,最終也不可能活著出來……
浠水方向的援兵最多,正如司超所料,他們確實立即前來支援,但是在巴水附近,遇到了南唐部隊阻擊,池州團練使戈彥率兵五千,不僅讓浠水援軍未近黃州,還將兩千多人全部趕到了巴水之東的望天湖,誅殺殆盡。
整場戰役當中,這是朱令贇最有效的安排了。
至於團風、陶鎮等地的援軍,人數太少,且白潭湖是支援黃州的必經之地,神衛軍通判喬虛年率兵前去阻擊,大獲全勝。
城中激戰,一夜未休!
進攻之前,劉崇諒、朱令贇擔心的是“進不去”,等到城破之後,他們的煩惱變成了“擺不平”。
直到六日天亮,司超仍在組織巷戰,後周軍隊在偌大的黃州城中亂竄,時不時地偷襲。
朱令贇在發布安民告示的同時,也發布了“招降告示”,隻要周軍投降,無論官職、一律保全性命。
沒人投降!
原來,攻破城後,才是噩夢的開始……
最後,降將毛鏜出了個主意,懸賞!
毛鏜自十幾歲入伍,就一直鎮守黃州,他深知黃州百姓窮苦凋敝,隻要肯花錢,就是要逮偷吃官糧的白毛耗子,也不是問題。
這一招果然奏效,告示發出,凡生擒後周賊寇者,論功行賞,士兵百錢,將領千錢,司超萬錢!
黃州老鄉怎麽會放過這個掙錢的機會?
七日下午,最後一支十幾人的後周隊伍,被幾百老鄉們團團圍住,身受重傷的司超也在其中。
黃州攻克!
這場勝利,隻能說是“慘勝”,南唐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但是,對於神衛軍來說,還是值得鼓勵的,這支曆史上南唐“六軍之首”的軍隊,貌似一次勝仗都沒打過!
慘勝也是勝,最起碼,朱令贇滿足了李煜的要求——把動靜搞大!
潛水一戰,盧絳沒有找到張瓊的屍體。有幸逃脫,此刻張瓊已經逃到了廬陽,逃出生天的還有崔翰。
蘄、黃戰爭一開始,兩地都向許州發出緊急軍情,這才有了趙普通知趙匡胤,撤兵亳州!
【時間線迴收——黃州之戰,朱令贇被寫的比較蠢笨,是為了下文做鋪墊,畢竟曆史上,此人被寫入史書也是因為一場“大敗”而已——“作者有話說”中補充蘄州之戰、盧絳追擊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