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不眠之夜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相國寺。
三人如同見到鬼一樣!
“蔡大哥!”
“禪心……蔡虞侯!”
隻見蔡振,一身爛泥,脖子上還纏著幹枯的水草,渾身散發一股死魚味道。
“蔡大哥,怎麽迴事兒,搞得如此狼狽!”
穆堅、譚宗上前,幫蔡振換衣服、遞毛巾,蔡振一邊整理一邊說道:“有驚無險!”
原來,蔡振借著幫老太監的名義,將東西送迴值班房,順手“拿”了一套太監服帽,罩在自己身上。
出了講經壇之後,他直奔大周皇宮北側,一路小心翼翼,除了遇到禦林軍躲避之外,倒沒有遇到太大麻煩,隻是,皇宮實在太大了。
【皇宮附圖:現實中龍亭公園到翰園碑林的區域】
曆代皇宮,或者說官方的大規模建築群,都采取南北朝向的設置,內部宮殿、房屋排列整齊有序,憑著這一條原則,找到位於最北側的芳林苑理應不難,隻要一直向北走就行了。
蔡振一路沿著皇宮東牆根向前探索,很快就遇到了一大片湖泊阻隔,誰又能沒想到,大周皇宮當中有如此大的水係網絡。
按五行生克理論,後周為後唐所出,後唐為金德,故後周為水德,“營造善水”是後周皇宮的一大特色。
建造之初,將金水河打通,水流匯集,形成了“禦龍湖”。禦湖並非是一潭死水,人工開鑿的運河一直向北延伸,到了芳林苑之後,再度匯集成一個小一點的湖泊,名為“祥鳳湖”,最終祥鳳湖的水匯入廣濟河,而從祥鳳湖到廣濟河中間的這一段水道,就是“曲江”。
換句話說,蔡振要與穆堅、譚宗會麵,必須走水路,在曲江登陸,轉向東麵,前往開寶寺。
對於蔡振來說,要搞清楚這些太難了,他遇水之後,本能地沿著湖邊向上遊走,希望能夠找到橋,可走了半天什麽也沒有。原因就是,最近的橋在皇宮西華門附近,後周皇帝、皇後遊園,是直接坐船的!
眼看時間不夠了,蔡振心一橫,跳入水中,開始向對岸遊去,這下不要緊,隻遊了一半,差點沒給凍死。
簡單描述一下自己的經曆,最後,蔡振蒼白的臉上露出一絲喜悅,對三人說道:“大事可成!不過,仍需要細細謀劃一番,告訴兄弟們做好準備,陳侍郎隨時會來通知行動時間!”
一通忙活,幾乎淩晨,四人才分別休息去了。可誰又能安然入夢?
來遠驛館。
與此同時,已經迴到下榻之處的陳喬,在燈下自己端詳那一枚“唐奉專寶”,將自己獲得的全部信息仔細梳理了一遍,心中已有七分把握,卻還有一些問題。
第一,張洎意欲何為?一國進貢是大事,貢品本身不單純具有財富價值,也是一種政治象征,如果貢品流出,至少說明張洎已經與後周官員存在某種交易,眼下,他是否投遞叛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受賄之人究竟對南唐是何種態度。如果一心想要滅掉南唐的人,張洎行賄就容易被理解為“可以動手”的信號。
第二,肖正探聽到的情報意味著什麽?身為南唐重臣,陳喬深諳權力遊戲的殘酷,後周對外咄咄逼人,可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錦囊中的第三封信中,太子殿下寫了幾個人的名字,一旦趙匡胤離開汴京的“信號”發出來,就必須想辦法鼓動這些人也動起來。但是,太子殿下的計劃中,重點似乎不是為了挑起後周內亂,而是為了救走那兩個人。以此為前提,就要對“養馬莊”出現的私人武裝,保持充分的警惕,陳喬基本可以斷定,趙匡義與趙匡胤兩兄弟之間定然存在間隙。
第三,皇宮之中的情況如何?藥娘及一眾歌姬都成功留在了後宮之中,她們才是行動成功的關鍵!皇宮情勢複雜,她能否隨機應變?陳喬不禁感歎,大唐安危,不覺之間竟然係於一名女子身上,他對藥娘了解甚少,隻知道身懷絕技,而太子殿下對藥娘信任有加。陳喬不知道的是,李煜在出發前,在“百花宮”中與藥娘促膝長談,跟她講了很多平生聞所未聞的事情,比如建奴入關,比如浴血抗戰,比如東風快遞,藥娘此時的見識,遠不止一名古代歌姬那麽簡單,更兼“身為女子,誌似男兒”。
第四,如何安全撤離汴梁?這是最實際、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大相國寺內還有一批自己人,也不知道他們任務完成如何?還有,沿線接應之人準備的如何?原本,陳喬還為此舉行動,會破壞南唐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潛伏係統發愁,轉念一想,自己的擔心真是不知所謂。天下十國當中,南唐、後周之間的矛盾最不可調和,遲早要走兵戎相見、全麵開戰的境地,與其擔憂潛伏之人,倒不如多想想,南唐明麵上的軍力能否抵擋後周。
淩晨將至,張洎一身酒氣地迴到驛館,倒頭便睡,沒有關注到陳喬屋內燭火一直亮著。
忠義軍營。
入夜之後,王彥升迎來了兩個客人。
先來的人是趙普,以“共敘鄉情”為名,帶了不少家鄉特產,兩人表麵客客氣氣,心中各懷鬼胎。
趙普前來,意在打探消息,他知道王彥升與趙匡義交情莫逆,都是野心勃勃之人。
一直以來,趙普都想把王彥升拉攏過來,讓他成為趙匡義集團中的一員,隻是,王彥升此人狡詐、油滑的很,從未明確表示自己要站隊哪一方,有點類似於今天越猴、阿三騎牆的意思,等著有人給自己更大的好處。同時,王彥升此人有一種“賭徒心理”,他手中的忠義軍就是籌碼,雖然隻有三千人,卻都是河洛子弟,對外抱團的緊,戰鬥力也不容小覷。
可是,對於趙普這個人,王彥升是不領情的,雖然他經常給點小恩小惠,可在自己看來,不過是糊弄小孩子的把戲。王彥升想要的,趙普不是給不了,卻總是推三阻四、顧左右而言他,還動輒以“同鄉之誼”為借口,真是令人冷齒。
趙普夜訪忠義軍營,目的是想搞清楚,王彥升與趙匡義究竟在一起搞了什麽名堂。談話之間,屢次旁敲側擊,王彥升都用閑話搪塞過去了,他可不是張洎那種蠢貨,將自己真實想法都展示給他人。殊不知,這種態度,就足以引起趙普懷疑了。
子時三刻,也就是蔡振潛迴大相國寺前後,忠義軍營迎來了第二個客人,趙匡義。
趙匡義到沒有拐彎抹角,直言大事即將發生,希望王彥升助自己一臂之力,請人幫忙,自然不能隻動嘴皮子,趙匡義來的時候,帶了一箱子東西,南唐貢品中的一部分。
一邊是家鄉特產,一邊是金玉珠寶,王彥升如何選擇,不言自明。
兩人商議到淩晨時分,趙匡義滿意地離開。
三人如同見到鬼一樣!
“蔡大哥!”
“禪心……蔡虞侯!”
隻見蔡振,一身爛泥,脖子上還纏著幹枯的水草,渾身散發一股死魚味道。
“蔡大哥,怎麽迴事兒,搞得如此狼狽!”
穆堅、譚宗上前,幫蔡振換衣服、遞毛巾,蔡振一邊整理一邊說道:“有驚無險!”
原來,蔡振借著幫老太監的名義,將東西送迴值班房,順手“拿”了一套太監服帽,罩在自己身上。
出了講經壇之後,他直奔大周皇宮北側,一路小心翼翼,除了遇到禦林軍躲避之外,倒沒有遇到太大麻煩,隻是,皇宮實在太大了。
【皇宮附圖:現實中龍亭公園到翰園碑林的區域】
曆代皇宮,或者說官方的大規模建築群,都采取南北朝向的設置,內部宮殿、房屋排列整齊有序,憑著這一條原則,找到位於最北側的芳林苑理應不難,隻要一直向北走就行了。
蔡振一路沿著皇宮東牆根向前探索,很快就遇到了一大片湖泊阻隔,誰又能沒想到,大周皇宮當中有如此大的水係網絡。
按五行生克理論,後周為後唐所出,後唐為金德,故後周為水德,“營造善水”是後周皇宮的一大特色。
建造之初,將金水河打通,水流匯集,形成了“禦龍湖”。禦湖並非是一潭死水,人工開鑿的運河一直向北延伸,到了芳林苑之後,再度匯集成一個小一點的湖泊,名為“祥鳳湖”,最終祥鳳湖的水匯入廣濟河,而從祥鳳湖到廣濟河中間的這一段水道,就是“曲江”。
換句話說,蔡振要與穆堅、譚宗會麵,必須走水路,在曲江登陸,轉向東麵,前往開寶寺。
對於蔡振來說,要搞清楚這些太難了,他遇水之後,本能地沿著湖邊向上遊走,希望能夠找到橋,可走了半天什麽也沒有。原因就是,最近的橋在皇宮西華門附近,後周皇帝、皇後遊園,是直接坐船的!
眼看時間不夠了,蔡振心一橫,跳入水中,開始向對岸遊去,這下不要緊,隻遊了一半,差點沒給凍死。
簡單描述一下自己的經曆,最後,蔡振蒼白的臉上露出一絲喜悅,對三人說道:“大事可成!不過,仍需要細細謀劃一番,告訴兄弟們做好準備,陳侍郎隨時會來通知行動時間!”
一通忙活,幾乎淩晨,四人才分別休息去了。可誰又能安然入夢?
來遠驛館。
與此同時,已經迴到下榻之處的陳喬,在燈下自己端詳那一枚“唐奉專寶”,將自己獲得的全部信息仔細梳理了一遍,心中已有七分把握,卻還有一些問題。
第一,張洎意欲何為?一國進貢是大事,貢品本身不單純具有財富價值,也是一種政治象征,如果貢品流出,至少說明張洎已經與後周官員存在某種交易,眼下,他是否投遞叛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受賄之人究竟對南唐是何種態度。如果一心想要滅掉南唐的人,張洎行賄就容易被理解為“可以動手”的信號。
第二,肖正探聽到的情報意味著什麽?身為南唐重臣,陳喬深諳權力遊戲的殘酷,後周對外咄咄逼人,可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錦囊中的第三封信中,太子殿下寫了幾個人的名字,一旦趙匡胤離開汴京的“信號”發出來,就必須想辦法鼓動這些人也動起來。但是,太子殿下的計劃中,重點似乎不是為了挑起後周內亂,而是為了救走那兩個人。以此為前提,就要對“養馬莊”出現的私人武裝,保持充分的警惕,陳喬基本可以斷定,趙匡義與趙匡胤兩兄弟之間定然存在間隙。
第三,皇宮之中的情況如何?藥娘及一眾歌姬都成功留在了後宮之中,她們才是行動成功的關鍵!皇宮情勢複雜,她能否隨機應變?陳喬不禁感歎,大唐安危,不覺之間竟然係於一名女子身上,他對藥娘了解甚少,隻知道身懷絕技,而太子殿下對藥娘信任有加。陳喬不知道的是,李煜在出發前,在“百花宮”中與藥娘促膝長談,跟她講了很多平生聞所未聞的事情,比如建奴入關,比如浴血抗戰,比如東風快遞,藥娘此時的見識,遠不止一名古代歌姬那麽簡單,更兼“身為女子,誌似男兒”。
第四,如何安全撤離汴梁?這是最實際、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大相國寺內還有一批自己人,也不知道他們任務完成如何?還有,沿線接應之人準備的如何?原本,陳喬還為此舉行動,會破壞南唐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潛伏係統發愁,轉念一想,自己的擔心真是不知所謂。天下十國當中,南唐、後周之間的矛盾最不可調和,遲早要走兵戎相見、全麵開戰的境地,與其擔憂潛伏之人,倒不如多想想,南唐明麵上的軍力能否抵擋後周。
淩晨將至,張洎一身酒氣地迴到驛館,倒頭便睡,沒有關注到陳喬屋內燭火一直亮著。
忠義軍營。
入夜之後,王彥升迎來了兩個客人。
先來的人是趙普,以“共敘鄉情”為名,帶了不少家鄉特產,兩人表麵客客氣氣,心中各懷鬼胎。
趙普前來,意在打探消息,他知道王彥升與趙匡義交情莫逆,都是野心勃勃之人。
一直以來,趙普都想把王彥升拉攏過來,讓他成為趙匡義集團中的一員,隻是,王彥升此人狡詐、油滑的很,從未明確表示自己要站隊哪一方,有點類似於今天越猴、阿三騎牆的意思,等著有人給自己更大的好處。同時,王彥升此人有一種“賭徒心理”,他手中的忠義軍就是籌碼,雖然隻有三千人,卻都是河洛子弟,對外抱團的緊,戰鬥力也不容小覷。
可是,對於趙普這個人,王彥升是不領情的,雖然他經常給點小恩小惠,可在自己看來,不過是糊弄小孩子的把戲。王彥升想要的,趙普不是給不了,卻總是推三阻四、顧左右而言他,還動輒以“同鄉之誼”為借口,真是令人冷齒。
趙普夜訪忠義軍營,目的是想搞清楚,王彥升與趙匡義究竟在一起搞了什麽名堂。談話之間,屢次旁敲側擊,王彥升都用閑話搪塞過去了,他可不是張洎那種蠢貨,將自己真實想法都展示給他人。殊不知,這種態度,就足以引起趙普懷疑了。
子時三刻,也就是蔡振潛迴大相國寺前後,忠義軍營迎來了第二個客人,趙匡義。
趙匡義到沒有拐彎抹角,直言大事即將發生,希望王彥升助自己一臂之力,請人幫忙,自然不能隻動嘴皮子,趙匡義來的時候,帶了一箱子東西,南唐貢品中的一部分。
一邊是家鄉特產,一邊是金玉珠寶,王彥升如何選擇,不言自明。
兩人商議到淩晨時分,趙匡義滿意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