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蠢貨是怎麽煉成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洎的一天很忙,臉都要笑腫了。
“笑”不單是代表心情愉悅,也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才有“諂笑”“媚笑”“尬笑”等,一天之內,張洎將所有笑的方式都體驗一遍。
在梁義推薦的人當中,多數隻是客氣一下,畢竟舉手不打笑臉人,邀請張洎進府喝了杯茶,不願意深談。原因說出來有些傷人,那就是,你張洎算老幾?一個六品的禮部員外郎,這樣品級的官員,比汴河裏的王八都多。
其中,趙普算是例外的,大約也是因為職位不高的原因。
曆史上的趙普風光無限,不僅是趙匡胤奪得皇位的大功臣,還參與了杯酒釋兵權、削奪藩鎮、官製改革等大事,為趙氏江山立下汗馬功勞。趙匡胤對趙普也十分信任,曾經“獨相十年”,累贈集賢殿大學士、尚書令、韓王等。
可是眼下,趙普還僅僅是趙匡胤的一個幕僚,官職為軍事判官,後周時期,“軍事判官”不屬於官製之內,各地的節度使、觀察使、團練使等都可以自行招募,主要負責地方的行政工作,比如負責軍糧運輸、士兵招募、水利興修等。
在現實世界,官不一定要做得很大,隻要跟對人,同樣能夠獲得很大的權力。
作為趙匡胤最為信任的人之一,趙普在朝中也算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因此,張洎對趙普能夠接待自己,感到十分慶幸!
不動聲色,從懷中掏出一個錦盒,放在桌子上,裏麵有一隻鑲金嵌玉的麒麟鎮紙。
見狀,趙普極為客氣,與張洎以字相稱,這在古人之間,算是十分親近的表現了。
“師黯,務必多待幾日,汴梁元宵節熱鬧非凡,我也好盡地主之誼。”
張洎感動,說道:“則平兄錯愛,弟豈敢不從,無奈公務在身,恐怕沒有機會。”
“那太可惜了,對了,師黯,此番入京,還有誰一起來的?”
“我為正使,陳喬為副使,餘下皆為軍士,另有樂官、歌姬二十餘人。”
張洎特意將自己“正使”的身份強調一下,豈止,趙普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身為軍事判官,又在趙匡胤謀取皇位的當口,每一句話都有目的,那就是套取南唐情報!即便現在用不上,將來攻打南唐,也可以作為參考。
可惜,張洎這種蠢貨,還以為趙普在關愛自己。
“陳喬?莫非是廬陵陳子喬?聞聽此人隨和儒雅,乃是一名儒將,不知他在唐國統領哪支勁旅?”
“則平兄,傳聞有誤吧,子喬已榮升門下侍郎,人雖在軍籍,卻久不帶兵了。”
“原來如此,那倒可惜了,傳聞他可是唐國數一數二的將領,若他帶兵駐紮長江防線,大周軍隊是要忌憚三分的。”
張洎聞聽,心中不悅,說道:“則平兄有所不知,若論唐國將領當中,排名第一的當屬林仁肇,第二當屬朱令贇,其餘何敬洙、鄭彥華、殷崇義、申屠令堅等人,恕我直言,也都在子喬之上。”
趙普會心一笑,說道:“看來,世人以訛傳訛了。”心中默默記住,“排名第一林仁肇”,這倒與前線戰報的評價一致,將來,務必要想辦法除掉林仁肇。
趙普請茶,詢問:“北方水苦,不及南方甘甜,師黯勉強喝一點。”
張洎諂媚地說:“哪裏,在下還沒喝過如此好的茶葉。”
這本是一句客氣話,趙普敏銳地抓住,說道:“茶葉乃是吳越國進貢的香妃茶,可惜啊,每年隻有那麽一點。唐國近水樓台,想必師黯經常能夠喝到。”
張洎不假思索,說道:“並非如此,我朝與吳越可謂世仇,兩國相互提防,早就不通商業了。”
“即便如此,也能夠流入貴國一些吧!”
“則平兄有所不知,原本兩國之間商貿頻繁,可近年來劉鋹與錢俶紛爭不斷,留從效也參與其中,南方商旅基本斷絕。”
劉鋹是南漢皇帝,錢俶為吳越國王,留從效是清源軍節度使,地方割據勢力,這就意味著,隻要稍加挑撥,南唐的後院就得起火,到時候南北不能兼顧。
“既如此,我送師黯一些就是了。”
“豈敢!”
“不必客氣,師黯,唐國既已經奉大周為正朔,我們就是一家人,何必論彼此?倒是契丹才是真正的威脅。”
“契丹方麵,在下實在不了解。”
“不應該吧,我聽說契丹使節今年都會到唐國朝拜,以師黯大才,應當是主持大局才是。”
“則平兄說笑了,契丹使節來訪,自然是由太子接待。”
“契丹不過是野蠻番邦,竟然要太子親自接待?莫非,契丹威脅唐國。”
“這倒沒有,不過是談一些交易的事情,此番契丹以戰馬、牛羊來交換糧食,可海運不便,最終並未如願”
張洎輕描淡寫,是想撇清南唐與契丹的關係,可他說的話,也讓趙普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契丹缺糧,可以在入冬以後發動戰爭,海運路徑,可以派出戰船,沿途追擊截殺。
於是,不經意間,趙普得到了許多情報,他了解到南唐對後周的態度。
一個字,拖,凡是能夠拖延下去,就不思進取,譬如皇帝曾經讓李璟前來會盟,對方不是稱病,就是借口時機不當,現在輪到太子監國,明明看見兵臨城下,卻妄圖通過進貢稱臣的方式,拖延自己國家滅亡的步伐。
趙普考慮問題,自然是以趙匡胤的利益為先,南唐如此態度,對自己這邊是好事,可以來個“溫水煮青蛙”,慢慢準備、穩定自身,時機成熟、一舉拿下。
眼看夜色漸濃,張洎不願惹人生厭,起身告辭。
臨行之際,張洎突然轉身問道:“則平兄,敢問可知趙祗候的府上在哪裏?”
趙普一愣,故作平靜地問道:“趙祗候,可是趙匡義?”
“正是,難得入汴梁一趟,想去拜訪一下。”
“難道,師黯與趙祗候是故人?”
“非也,隻是偶得推薦,想要結識一番。”
趙普一笑,說道:“原來如此,趙祗候乃是趙點檢之弟,與我相熟。近日聽說趙府高堂抱恙,家中謝絕會客,恐怕師黯去了,也是白跑一趟。”
能結識趙普,張洎本就心滿意足了,也擔心趙匡義與其他人一樣,對自己不溫不火、不搭不理,索性說道:“既如此,在下也有一物相贈,就勞煩則平兄轉交吧!來日若有機會,再去拜訪。”
說著,從懷中掏出一條玉帶,雲錦織就,上麵金扣、銀邊,鑲嵌一串翡翠珠寶。
“這……好吧。”
張洎離去,趙普笑臉相送,漸漸地,看著張洎的背影,笑容有了變化,從微笑變成了冷笑。
趙普是洛陽人,王彥升也是洛陽人,趙普能夠輕鬆拿捏王彥升。
王彥升與趙匡義是好兄弟,趙匡義是趙匡胤的親兄弟,兩人麵和心不和。
趙普又是趙匡胤最信任的幕僚,所以,盯緊趙匡義這個野心勃勃的人,是他的分內職責。
如今,趙匡義又要與南唐搭上關係嗎?
“笑”不單是代表心情愉悅,也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才有“諂笑”“媚笑”“尬笑”等,一天之內,張洎將所有笑的方式都體驗一遍。
在梁義推薦的人當中,多數隻是客氣一下,畢竟舉手不打笑臉人,邀請張洎進府喝了杯茶,不願意深談。原因說出來有些傷人,那就是,你張洎算老幾?一個六品的禮部員外郎,這樣品級的官員,比汴河裏的王八都多。
其中,趙普算是例外的,大約也是因為職位不高的原因。
曆史上的趙普風光無限,不僅是趙匡胤奪得皇位的大功臣,還參與了杯酒釋兵權、削奪藩鎮、官製改革等大事,為趙氏江山立下汗馬功勞。趙匡胤對趙普也十分信任,曾經“獨相十年”,累贈集賢殿大學士、尚書令、韓王等。
可是眼下,趙普還僅僅是趙匡胤的一個幕僚,官職為軍事判官,後周時期,“軍事判官”不屬於官製之內,各地的節度使、觀察使、團練使等都可以自行招募,主要負責地方的行政工作,比如負責軍糧運輸、士兵招募、水利興修等。
在現實世界,官不一定要做得很大,隻要跟對人,同樣能夠獲得很大的權力。
作為趙匡胤最為信任的人之一,趙普在朝中也算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因此,張洎對趙普能夠接待自己,感到十分慶幸!
不動聲色,從懷中掏出一個錦盒,放在桌子上,裏麵有一隻鑲金嵌玉的麒麟鎮紙。
見狀,趙普極為客氣,與張洎以字相稱,這在古人之間,算是十分親近的表現了。
“師黯,務必多待幾日,汴梁元宵節熱鬧非凡,我也好盡地主之誼。”
張洎感動,說道:“則平兄錯愛,弟豈敢不從,無奈公務在身,恐怕沒有機會。”
“那太可惜了,對了,師黯,此番入京,還有誰一起來的?”
“我為正使,陳喬為副使,餘下皆為軍士,另有樂官、歌姬二十餘人。”
張洎特意將自己“正使”的身份強調一下,豈止,趙普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身為軍事判官,又在趙匡胤謀取皇位的當口,每一句話都有目的,那就是套取南唐情報!即便現在用不上,將來攻打南唐,也可以作為參考。
可惜,張洎這種蠢貨,還以為趙普在關愛自己。
“陳喬?莫非是廬陵陳子喬?聞聽此人隨和儒雅,乃是一名儒將,不知他在唐國統領哪支勁旅?”
“則平兄,傳聞有誤吧,子喬已榮升門下侍郎,人雖在軍籍,卻久不帶兵了。”
“原來如此,那倒可惜了,傳聞他可是唐國數一數二的將領,若他帶兵駐紮長江防線,大周軍隊是要忌憚三分的。”
張洎聞聽,心中不悅,說道:“則平兄有所不知,若論唐國將領當中,排名第一的當屬林仁肇,第二當屬朱令贇,其餘何敬洙、鄭彥華、殷崇義、申屠令堅等人,恕我直言,也都在子喬之上。”
趙普會心一笑,說道:“看來,世人以訛傳訛了。”心中默默記住,“排名第一林仁肇”,這倒與前線戰報的評價一致,將來,務必要想辦法除掉林仁肇。
趙普請茶,詢問:“北方水苦,不及南方甘甜,師黯勉強喝一點。”
張洎諂媚地說:“哪裏,在下還沒喝過如此好的茶葉。”
這本是一句客氣話,趙普敏銳地抓住,說道:“茶葉乃是吳越國進貢的香妃茶,可惜啊,每年隻有那麽一點。唐國近水樓台,想必師黯經常能夠喝到。”
張洎不假思索,說道:“並非如此,我朝與吳越可謂世仇,兩國相互提防,早就不通商業了。”
“即便如此,也能夠流入貴國一些吧!”
“則平兄有所不知,原本兩國之間商貿頻繁,可近年來劉鋹與錢俶紛爭不斷,留從效也參與其中,南方商旅基本斷絕。”
劉鋹是南漢皇帝,錢俶為吳越國王,留從效是清源軍節度使,地方割據勢力,這就意味著,隻要稍加挑撥,南唐的後院就得起火,到時候南北不能兼顧。
“既如此,我送師黯一些就是了。”
“豈敢!”
“不必客氣,師黯,唐國既已經奉大周為正朔,我們就是一家人,何必論彼此?倒是契丹才是真正的威脅。”
“契丹方麵,在下實在不了解。”
“不應該吧,我聽說契丹使節今年都會到唐國朝拜,以師黯大才,應當是主持大局才是。”
“則平兄說笑了,契丹使節來訪,自然是由太子接待。”
“契丹不過是野蠻番邦,竟然要太子親自接待?莫非,契丹威脅唐國。”
“這倒沒有,不過是談一些交易的事情,此番契丹以戰馬、牛羊來交換糧食,可海運不便,最終並未如願”
張洎輕描淡寫,是想撇清南唐與契丹的關係,可他說的話,也讓趙普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契丹缺糧,可以在入冬以後發動戰爭,海運路徑,可以派出戰船,沿途追擊截殺。
於是,不經意間,趙普得到了許多情報,他了解到南唐對後周的態度。
一個字,拖,凡是能夠拖延下去,就不思進取,譬如皇帝曾經讓李璟前來會盟,對方不是稱病,就是借口時機不當,現在輪到太子監國,明明看見兵臨城下,卻妄圖通過進貢稱臣的方式,拖延自己國家滅亡的步伐。
趙普考慮問題,自然是以趙匡胤的利益為先,南唐如此態度,對自己這邊是好事,可以來個“溫水煮青蛙”,慢慢準備、穩定自身,時機成熟、一舉拿下。
眼看夜色漸濃,張洎不願惹人生厭,起身告辭。
臨行之際,張洎突然轉身問道:“則平兄,敢問可知趙祗候的府上在哪裏?”
趙普一愣,故作平靜地問道:“趙祗候,可是趙匡義?”
“正是,難得入汴梁一趟,想去拜訪一下。”
“難道,師黯與趙祗候是故人?”
“非也,隻是偶得推薦,想要結識一番。”
趙普一笑,說道:“原來如此,趙祗候乃是趙點檢之弟,與我相熟。近日聽說趙府高堂抱恙,家中謝絕會客,恐怕師黯去了,也是白跑一趟。”
能結識趙普,張洎本就心滿意足了,也擔心趙匡義與其他人一樣,對自己不溫不火、不搭不理,索性說道:“既如此,在下也有一物相贈,就勞煩則平兄轉交吧!來日若有機會,再去拜訪。”
說著,從懷中掏出一條玉帶,雲錦織就,上麵金扣、銀邊,鑲嵌一串翡翠珠寶。
“這……好吧。”
張洎離去,趙普笑臉相送,漸漸地,看著張洎的背影,笑容有了變化,從微笑變成了冷笑。
趙普是洛陽人,王彥升也是洛陽人,趙普能夠輕鬆拿捏王彥升。
王彥升與趙匡義是好兄弟,趙匡義是趙匡胤的親兄弟,兩人麵和心不和。
趙普又是趙匡胤最信任的幕僚,所以,盯緊趙匡義這個野心勃勃的人,是他的分內職責。
如今,趙匡義又要與南唐搭上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