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三徐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將李煜的舉動,放到了明清時期,毫無疑問就是謀逆作亂了,無論是以老朱家的性格,還是愛氏建奴的做事方式,勢必要把他這個太子給廢了,然後冠上一個“賽斯黑”或“阿其那”的名頭。
李煜之所以這麽幹,不是有恃無恐,而是心中有底。
在他初次見到孫晟的時候,就布置了一個任務:監視百官。
孫晟也不虧是搞情報的,短短十幾天之內,就將監視網絡建立起來,每天源源不斷的消息匯總到李煜跟前,最後判斷出的結果就是:整個朝廷,一潭濁水!
武將主戰,這沒的說,關鍵是得不到重視和支持,而占官員大多數的文官集團,更熱衷於附庸風雅和朋黨爭鬥,尤其一群跟著自己老爹遷往洪州的元老重臣,天天就是窩在城裏,或勾欄聽曲,或結社作詞,或寺廟參佛,反正他媽的不幹正事。
整個朝廷,或者說,整個南唐的官宦集團,已經和民間幾乎隔絕了。
孫晟收集了一大堆官員的把柄,關鍵時候可以拿出來要挾,否則,今天宣政殿上,為何那麽多言官都沒上朝?
處理完畢,李煜用手輕輕敲了一下桌案,外麵的三人立即走了進來。
說是討論學問,討論個屁,三個人的耳朵都立著,聽李煜的動靜,尤其是徐鍇,神經是高度緊繃。
“太子殿下!”
三人進來之後,李煜仍然是做著翻看狀,似乎從來沒有改動。
“徐卿,這不對。”
徐鍇腦門上的汗一下子就湧出來了,趕緊問:“不知有何差錯?”
李煜起身,笑盈盈地說:“為何表彰官員一欄中,沒有你的名字,另外,我見你兄長徐鉉的賞賜,也不過是一套雲錦官服而已。”
“太子厚愛!臣及兄長德行淺薄,不敢造次。”
“此言差矣!三徐的大名,我是早有耳聞的,既然徐卿不願受朝廷恩賜,我以太子名義,給卿一些獎勵可好?”
“這……”徐鍇心想,這算是封口費嗎?話可不敢這麽說,立即誠謝。
“我知道徐卿酷愛訓詁,府中收藏了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原版,稍後差人送來。”
徐鍇立即跪謝,這份禮,對於外人來說算不得什麽,不值什麽錢的東西,可對於徐鍇來說,算是萬金難買的寶貝了。
“耽誤許久,徐卿,你可繼續了。”
徐鍇聞聽,立即起身,親自去封存奏表,他封存的時候,根本就沒看,一眼都沒看。
這一點,李煜感到很滿意,轉頭看了一眼劉政諮,見他一臉難以捉摸的表情,心中明白幾分,想必是這劉政諮又變著法地“啟發”徐鍇了。今天帶他出來,算是帶對了。
事情完畢之後,李煜轉身欲走,剛邁出門檻,隨即又轉身看了徐鍇一眼。
“太子殿下,可有事情沒有交代?”
“三徐之一的徐遊,與你是莫逆之交?”
“是,我與遊之(徐遊的字)相識多年。”
“此人如何?”
“這……遊之是一等人才,繪畫、音律、佛經、詩詞諸事,無所不精,心靈手巧,臣佩服之至。”
李煜聞聽,心中默許,他當然知道徐遊的本事,而且下一步計劃當中,也必須有這個人參與,問題在於,徐遊是開國元勳的後代,出生的時候就是郡公之位,這樣的人不缺錢、不缺名、不缺權,而且身上有太多的牽扯,如何被自己所用,還沒有想到好辦法。
也許,“三徐”就是一個突破口。
“改日,爾等三徐大才,可以到我府上一敘。”
“遵命。”
沿途,孫晟、劉政諮一直默默跟在李煜身後,今天發生的一係列事情,讓他們倆對這個少年太子越發欽佩。氣度與謀略不論,單是做事情的節奏,安排之巧妙、緊湊,絕非是印象當中的李六郎能幹出來的。
“你們兩個人,在密謀什麽?”
李煜猛然停下腳步,轉身笑對孫、劉。
“臣慶幸!”孫晟立即躬身施禮。
劉政諮也收斂起自己玩世不恭的表情,恭恭敬敬的行禮。
“孫卿,你慶幸什麽?”
“臣慶幸大唐國祚,有了太子這樣的明君。”
“你這馬屁拍的,哼!”
“臣句句肺腑之言,豈敢在太子麵前假意逢迎!”
李煜收起笑容,冷靜地說:“真假無所謂,爾等是我心腹,隻要好好做事,日後自然虧不了。”
劉政諮則嚴肅起來,說道:“臣從未想過要榮華富貴,若能重振我大唐雄風,願肝腦塗地!”
李煜點點頭,說:“然後呢,不必隱瞞,有什麽不解的地方隻管說就是了。”
劉政諮和孫晟對視一眼,還是劉政諮開口:“太子殿下,一月以來,金陵眾多事情已經處理得當,下一步該如何了?”
李煜環顧四周,輕聲說道:“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單今日之事,隻要將活口扈大軍、耿輝秘密押解到洪州,親自交給從善審理,大事可成,唯一的變數,大概就是李天富那邊了。”
紀國公李從善?他和太子不對付啊,這能行?奏表可是要求水師兵權的,這對李從善是明顯的威脅,不怕他從中作梗嗎?
李煜見兩人疑惑,說道:“放心,從善對我雖然有些意見,但貴在明事理,分得清輕重緩急。”
身為穿越來的人,李煜當然了解曆史上的李從善,他不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恰恰相反,天下安定之後,事事會替自己分憂解難。例如,趙匡胤幾次要求原主前往汴京任職,這無異於羊入虎口,最後還是李從善前往做了人質。
見李煜堅持,兩人也不多說什麽,孫晟則提醒道:“汴京一路,朝貢及禮佛之事,恐怕還需要接應之人。”
“這件事我來辦,屆時——”李煜歎口氣,“恐怕要幹一場了!”
張洎、小長老、李天富、荊罕儒、武平周氏……一樁樁,一件件,能準備的都備好了,剩下的,交給老天!
這不是消極,李煜已經竭盡全力,為南唐尋求一線生機,盡管這一切的背後,可能有一個比較殘忍的結局,一個他藏在心中,沒有對任何人說過的結局。
喚來清風,準備車馬,三人就此分開,各自行事。
李煜迴到太子府的時候,天色又暗淡下來,他停駐在府門前時,頓感身上有一陣寒意。
江南的隆冬,是一種濕寒的感覺,這一日奔波未曾感到,稍微一停頓下來,才發現手腳冰冷。
“千萬別感冒了,這年頭,可沒有退燒藥。”
李煜自言自語地走進去,清風以為他要去白蓮居,正欲引路,卻迎麵碰到了周泰。
“王爺,金陵府尹王大人求見。”
“王奇峰?他來做什麽。”
“這個,屬下不知,王大人已經在會客廳等待多時了。”
清風突然想起來什麽,近前迴稟:“王爺,想必是宵禁之事。”
宵禁?李煜努力從原主記憶中提取,沒錯,正月初一到十五,金陵都會取消宵禁,迴來的途中,見不少百姓人家門前都掛起了花燈。
“取消宵禁的話,他金陵府尹有權決定,何必來找我?罷了,我去見見。”
此刻,坐在太子府會客廳的王奇峰,心情忐忑,懷中抱著一個錦盒,心事重重。
李煜之所以這麽幹,不是有恃無恐,而是心中有底。
在他初次見到孫晟的時候,就布置了一個任務:監視百官。
孫晟也不虧是搞情報的,短短十幾天之內,就將監視網絡建立起來,每天源源不斷的消息匯總到李煜跟前,最後判斷出的結果就是:整個朝廷,一潭濁水!
武將主戰,這沒的說,關鍵是得不到重視和支持,而占官員大多數的文官集團,更熱衷於附庸風雅和朋黨爭鬥,尤其一群跟著自己老爹遷往洪州的元老重臣,天天就是窩在城裏,或勾欄聽曲,或結社作詞,或寺廟參佛,反正他媽的不幹正事。
整個朝廷,或者說,整個南唐的官宦集團,已經和民間幾乎隔絕了。
孫晟收集了一大堆官員的把柄,關鍵時候可以拿出來要挾,否則,今天宣政殿上,為何那麽多言官都沒上朝?
處理完畢,李煜用手輕輕敲了一下桌案,外麵的三人立即走了進來。
說是討論學問,討論個屁,三個人的耳朵都立著,聽李煜的動靜,尤其是徐鍇,神經是高度緊繃。
“太子殿下!”
三人進來之後,李煜仍然是做著翻看狀,似乎從來沒有改動。
“徐卿,這不對。”
徐鍇腦門上的汗一下子就湧出來了,趕緊問:“不知有何差錯?”
李煜起身,笑盈盈地說:“為何表彰官員一欄中,沒有你的名字,另外,我見你兄長徐鉉的賞賜,也不過是一套雲錦官服而已。”
“太子厚愛!臣及兄長德行淺薄,不敢造次。”
“此言差矣!三徐的大名,我是早有耳聞的,既然徐卿不願受朝廷恩賜,我以太子名義,給卿一些獎勵可好?”
“這……”徐鍇心想,這算是封口費嗎?話可不敢這麽說,立即誠謝。
“我知道徐卿酷愛訓詁,府中收藏了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原版,稍後差人送來。”
徐鍇立即跪謝,這份禮,對於外人來說算不得什麽,不值什麽錢的東西,可對於徐鍇來說,算是萬金難買的寶貝了。
“耽誤許久,徐卿,你可繼續了。”
徐鍇聞聽,立即起身,親自去封存奏表,他封存的時候,根本就沒看,一眼都沒看。
這一點,李煜感到很滿意,轉頭看了一眼劉政諮,見他一臉難以捉摸的表情,心中明白幾分,想必是這劉政諮又變著法地“啟發”徐鍇了。今天帶他出來,算是帶對了。
事情完畢之後,李煜轉身欲走,剛邁出門檻,隨即又轉身看了徐鍇一眼。
“太子殿下,可有事情沒有交代?”
“三徐之一的徐遊,與你是莫逆之交?”
“是,我與遊之(徐遊的字)相識多年。”
“此人如何?”
“這……遊之是一等人才,繪畫、音律、佛經、詩詞諸事,無所不精,心靈手巧,臣佩服之至。”
李煜聞聽,心中默許,他當然知道徐遊的本事,而且下一步計劃當中,也必須有這個人參與,問題在於,徐遊是開國元勳的後代,出生的時候就是郡公之位,這樣的人不缺錢、不缺名、不缺權,而且身上有太多的牽扯,如何被自己所用,還沒有想到好辦法。
也許,“三徐”就是一個突破口。
“改日,爾等三徐大才,可以到我府上一敘。”
“遵命。”
沿途,孫晟、劉政諮一直默默跟在李煜身後,今天發生的一係列事情,讓他們倆對這個少年太子越發欽佩。氣度與謀略不論,單是做事情的節奏,安排之巧妙、緊湊,絕非是印象當中的李六郎能幹出來的。
“你們兩個人,在密謀什麽?”
李煜猛然停下腳步,轉身笑對孫、劉。
“臣慶幸!”孫晟立即躬身施禮。
劉政諮也收斂起自己玩世不恭的表情,恭恭敬敬的行禮。
“孫卿,你慶幸什麽?”
“臣慶幸大唐國祚,有了太子這樣的明君。”
“你這馬屁拍的,哼!”
“臣句句肺腑之言,豈敢在太子麵前假意逢迎!”
李煜收起笑容,冷靜地說:“真假無所謂,爾等是我心腹,隻要好好做事,日後自然虧不了。”
劉政諮則嚴肅起來,說道:“臣從未想過要榮華富貴,若能重振我大唐雄風,願肝腦塗地!”
李煜點點頭,說:“然後呢,不必隱瞞,有什麽不解的地方隻管說就是了。”
劉政諮和孫晟對視一眼,還是劉政諮開口:“太子殿下,一月以來,金陵眾多事情已經處理得當,下一步該如何了?”
李煜環顧四周,輕聲說道:“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單今日之事,隻要將活口扈大軍、耿輝秘密押解到洪州,親自交給從善審理,大事可成,唯一的變數,大概就是李天富那邊了。”
紀國公李從善?他和太子不對付啊,這能行?奏表可是要求水師兵權的,這對李從善是明顯的威脅,不怕他從中作梗嗎?
李煜見兩人疑惑,說道:“放心,從善對我雖然有些意見,但貴在明事理,分得清輕重緩急。”
身為穿越來的人,李煜當然了解曆史上的李從善,他不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恰恰相反,天下安定之後,事事會替自己分憂解難。例如,趙匡胤幾次要求原主前往汴京任職,這無異於羊入虎口,最後還是李從善前往做了人質。
見李煜堅持,兩人也不多說什麽,孫晟則提醒道:“汴京一路,朝貢及禮佛之事,恐怕還需要接應之人。”
“這件事我來辦,屆時——”李煜歎口氣,“恐怕要幹一場了!”
張洎、小長老、李天富、荊罕儒、武平周氏……一樁樁,一件件,能準備的都備好了,剩下的,交給老天!
這不是消極,李煜已經竭盡全力,為南唐尋求一線生機,盡管這一切的背後,可能有一個比較殘忍的結局,一個他藏在心中,沒有對任何人說過的結局。
喚來清風,準備車馬,三人就此分開,各自行事。
李煜迴到太子府的時候,天色又暗淡下來,他停駐在府門前時,頓感身上有一陣寒意。
江南的隆冬,是一種濕寒的感覺,這一日奔波未曾感到,稍微一停頓下來,才發現手腳冰冷。
“千萬別感冒了,這年頭,可沒有退燒藥。”
李煜自言自語地走進去,清風以為他要去白蓮居,正欲引路,卻迎麵碰到了周泰。
“王爺,金陵府尹王大人求見。”
“王奇峰?他來做什麽。”
“這個,屬下不知,王大人已經在會客廳等待多時了。”
清風突然想起來什麽,近前迴稟:“王爺,想必是宵禁之事。”
宵禁?李煜努力從原主記憶中提取,沒錯,正月初一到十五,金陵都會取消宵禁,迴來的途中,見不少百姓人家門前都掛起了花燈。
“取消宵禁的話,他金陵府尹有權決定,何必來找我?罷了,我去見見。”
此刻,坐在太子府會客廳的王奇峰,心情忐忑,懷中抱著一個錦盒,心事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