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春節快樂,節日期間外出,可能有些日子沒法更新,見諒】
五日之後,阮氏在歸仁的行營正堂中,仁國公阮福源正襟危坐,此時的他已經換下了適才的便服,改為一身赭紅交領蟒袍與一頂飾金虎頭冠。方才因為禮數上的‘怠慢’,麵前的儒士不發一言,但為了落得個好名聲,縱然他能夠看穿對方那一點自抬身價的小心思,卻還是耐下性子換上公服作出了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
而在得到對方禮遇之後,對麵這位儒士也見好就收,斂起了自己的那點自矜。一身皂色穿裳配著整齊層疊的玄色纏巾,加上輕搖在手中的折扇,將平日裏自詡為諸葛孔明的氣度做了個十足十,此人正是陳德和的那位好女婿——陶維慈。
“前些日從令嶽處聽得祿溪(陶維慈號)先生高論,我南方略還望不吝賜教。”
陶維慈今年四十有八,或許因為早年經曆坎坷,故而多了幾分城府,但當如此機會落在麵前時,他也少了幾分倨傲的態度,聽完阮福源的問詢後微微頜首,笑道:“佛主既已親自南下,想必自然是知道當下我南形式。”
“願聞其詳。”阮福源拱手請教。
陶維慈麵上含笑,沒拿扇子的左手伸出三個指頭立在胸前,“無外乎三方布置而已,廣南地方從來都是西去無路,北進艱難,是以主上更應盡力南征才是。”
‘西去無路,北進艱難……’阮福源細細品味著陶維慈話中之意,不禁暗暗在心中點頭,此人的確是個有見地的。
“令嶽曾對我言,應先盡取占婆與高蠻之地,想來也是先生素日裏對他講過的,但不知可有具體方略?”既然找到了正主,阮福源自然關心起戰略細節,他可不是個隻喜歡泛泛而談的二世祖。
就見陶維慈將折扇一合,用扇骨有節奏地敲擊著掌心,若有所思,“我以為,南征之事,宜早不宜遲,遲則生變,是以這方略說得千好萬好,最重的還是一個快字。”
“可南方如今新冒出來的髡賊頗讓人棘手。”阮福源試探道。
“正是因為髡賊棘手,我才會說遲則生變。”
“此話如何說?”
“想那髡賊據說是海外的華夏一種,自稱宋室遺民,且不論其真假,但他們如今在水真臘大興建設,又兼馴民厲兵,絕非一般海匪可比,也不可當尋常南蠻看待,其誌非小,若不盡快剪除,則是我南心腹大患。”
“先生是如此看的?可前番用兵都是敗了。”
“不過是佛主決心不夠而已,髡賊縱然兇悍,然而畢竟人少,我曾聽往來商旅僑民言到,他們在九龍江口嘯聚不過千餘,其餘皆是土邦脅從,都是些首鼠兩端的貨色,隻要佛主能集結正營精兵以力壓服,則南方可平。一旦平定了占婆與高蠻地方,改土歸流,善加經營十數年,則便有本錢足可北向一爭短長了。”
“道理倒是如此,不過北邊終究有些不穩。”
“鄭氏如今正是自顧不暇,佛主不趁此時南征,乃是自棄之道,至於橫山防禦,在下這裏倒也有些辦法。”
說著陶維慈從袍袖中抽出一個卷軸,卷軸尚未完全攤開,阮福源已經發現這上麵繪製的乃是一副輿圖,從圖旁文字來看應是廣平地方,輿圖中間的山海之間則畫著上下兩座堡壘和連接的長牆(注:安南地圖上西下東)。卷軸繼續拉動,輿圖之後還有牆壘的詳圖,按上麵標示的尺寸,牆高至少兩丈有餘。
陶維慈一邊指著圖中要點,一邊解說,“昔年我自東京南下,曾於爭江(鄭、阮勢力分界線)南北盤桓多時,考察其中水文地理,得了這個想法。此壘牆有二,一曰長育,一曰長德,自爭江以東日麗海門(注:今洞海海口)一路往西而達叢山,以為北方門戶。其緊要處各置大小炮位守禦,此壘一成,則我退可自守門戶,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出日麗城自海路抄襲,佛主自領大軍北上,則北事可定矣。”
阮福源聞言大喜,道:“先生一席話,使吾茅塞頓開。”
陶維慈卻隻笑道:“些許口舌之論,如何及得佛主雄才大略,隻這才是昔年李太尉(李常傑)‘南國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書。’兩句的深意。”
“好一個‘截然定分在天書’,此正天賜先生於我。”聽了此言,阮福源驟然起身,對著陶維慈行了一禮,“若蒙不棄,我願以先生為軍師,還望先生助我阮福氏一臂之力。”
此時,陶維慈埋在肩下的麵上,得意之色一閃即逝,堂上隻聞鄭重之聲,“維慈敢不從命。”
“先生既已是我軍師,還望詳細籌謀南征方略,以釋吾疑。”
“何用釋疑,南征之事佛主心頭不是早有定計了麽?”
“先生何出此言?”阮福源訝異道。
“我聽說佛主南下之前剛給阮掌奇加了食邑。”
阮福源聞言麵色頗為古怪,但馬上便哼笑了一聲。掌奇乃是安南武職,本不止一員兩員,但這裏說到阮掌奇,阮福源便知道指的是自家的那個侄兒阮福宣,乃是其弟阮福河之子。去年以來,阮福源之弟阮福洽、阮福澤因內爭與鄭鬆的兒子鄭梉暗通款曲,想為內應引鄭軍南下。原本年前鄭梉便派了心腹大將阮啟率軍五千屯兵日麗海口接應,但正是侄兒阮福宣帶人迅速擒拿了洽、澤二人,未加聲張將之秘密幽禁了起來。因為這份功勞,阮福源不動聲色地給侄兒加了食邑爵位,卻也還是沒有聲張。
原本礙於臉麵和北邊,此事便一直秘而不宣,朝中知道的除了個別親信本也不多,而陶維慈枯坐家中卻也能夠得聞,倒真是讓人有些意外,也不知他向日裏結交的都是何人。
但既然話已說到這個份上,阮福源也不再隱瞞,他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遞給陶維慈。
那信封上並無一字一印,封口的火漆卻早已撕開。
阮福源看向陶維慈,神色頗為鄭重,“這是家中姑母的秘函。”
阮福源的姑母阮福玉秀是鄭鬆的西宮正妃,其實關於鄭氏的事情,除了那些親信郎黨派去東京的探子之外,更為可靠的消息從來都是靠著這位姑母暗中傳遞。
阮福玉秀生子鄭橋,但因為鄭氏與自己娘家的關係多有嫌隙,是以這位嫡子並不得鄭鬆看重,如今鄭鬆有恙,鄭橋的兩個兄弟和叔叔都是虎視眈眈,這幾位無論誰一朝上位,恐怕都容不下鄭橋這個嫡子,是以他的這位姑母無論是為了娘家還是為了兒子,這樣做都能說得過去。
但阮福源能夠將此信拿與陶維慈來看,便是對他的一份信重,如何能不教新任軍師心生感動,“佛主待我如此,維慈敢不用命?”
說完他便接過書信看了起來,阮福玉秀在秘信中不僅將如今鄭氏幾家爭權的情況說得清楚,更透露了自家丈夫的身體情況,似乎比想象中更不樂觀的樣子。鄭鬆如今已是年過古稀,加之往年連番打擊,恐怕快就要油盡燈枯了,但越是如此東京就越會人心不穩,如此一來,倒的確是一個大好時機,隻不過阮福源心中猶豫的是自家姑母在秘信最後其實是希望他能夠乘機揮軍北上,助她孤兒寡母上位。阮福源原本的確是打算借機南征,但若有姑母和表兄在內,他對東京也就多了些想法,不免猶豫了起來。
看完秘信,陶維慈長長歎了口氣,道:“軍國大事原就不可都全了親戚之義,老王妃信中所言倒是更該使佛主堅定南征之心才是。”
他看著阮福源詢問的眼神,繼續解釋,“臣曾讀《三國誌》,見《郭嘉傳》中定遼東一策,有‘急之則並力,緩之則自相圖。’之言,佛主當深思之。”
此言一出,阮福源頓時生出一絲明悟,若是真如姑母所言自家率軍北上,難保鄭氏不會並力來敵,倒不如陶維慈所提的這一策,先行南征,如此一來,北邊說不得還能亂得更厲害些。
“先生之言,真如撥雲見日。”想明白了這一點,阮福源對陶維慈的見地更是拜服不已。
但陶維慈卻並未被誇讚衝昏了頭腦,他得給方略設下一些困難的條件才是,“不過佛主也還是要有所布置才是。”
“這倒是早已安排下了,先前我往東京撒下不少探子,高平那裏也派了人去。”
高平的土皇帝莫氏,先祖莫登庸原是黎朝權臣,篡位自立以為莫朝,莫氏自登庸死後陷入內耗,經過數十年拉鋸終被黎朝驅逐出東京,如今依托大明庇護才能盤踞在位於北方邊境的高平和一帶,雖然軍事上處於劣勢,但莫朝新君卻一直對東京心存覬覦,略有南下之誌。
“莫敬寬自然是有用處的,不過大同那邊佛主也不可忘了。”陶維慈提醒道。
“你是說宣光鎮武家?”
“除了裒主,自不會有旁人,如今大同城中的那位和郡公(武德恭)可不是個甘於寂寞的。”
宣光鎮武氏因起家於黎朝宣光牧物州大同社的邱裒,故稱裒主。
其祖武文密因在反莫戰爭中率兵從義,累有功勞,黎朝光複北方後得以世鎮宣光地方。但到了武德恭這裏,卻漸漸與朝廷生寡,而且還暗中勾結土寇侵占周邊土地,擄掠東蘭、西蘭土民,甚至還與高平莫氏暗通聲氣,互為唿應。
若是鄭氏內爭,這些外力倒的確可以借助。
但陶維慈並不覺得這樣便夠了,“然而北方終歸隻是牽製,南征還是要實心下些功夫的,髡賊那邊自不是好相與。”
“先生請說。”
“南征之事要分作五路來說,這第一嘛自然是正兵,以前番髡賊戰力度之,在下以為至少要起六處正營之兵,方可一舉平定。”
阮福源點頭稱是,廣南的正營大抵是三千餘人,六營兵馬便是兩萬之重,若是要一勞永逸平定南方倒的確是要如此穩妥才好。
“這第二,會安的佛郎機人與他們教練的火器營也要一並南下,佛郎機人的水師戰船更要從海路出擊,務要多帶火槍火炮。”
這一條阮福源也覺得應當,前番便聽說那髡賊雖然人數不多,但火器了得,但單論火器數量其實並不為懼,如今會安那邊也能集起大小火炮數百餘位,挑其中輕便的隨軍南下自也是要得,聽說髡賊城寨並不堅固的樣子。他當即應允,晚些時候便讓令史司派人去會安交涉。
陶維慈繼續道:“此外便是西山的蠻部,還請佛主頒下令旨,務使水舍、火舍等土邦起兵響應,以為聲勢。”
阮福源點頭默許。
“至於第四路,不妨遣一心腹親信走西麵山路去一趟烏棟,從哀牢南邊過去隻需順大河而下,十數日可至。”
“我那個女婿如今與髡賊暗通款曲,恐怕指望不上。”
“如今的形式不同以往,暹羅這兩年在西麵逼迫日甚,不然他也不會在烏棟營建新都,隻要奪迴九龍江口,真臘便能以我為依仗,又何懼暹羅?隻要明白其中利害,相信奔哈?農還是會有所動作的,不過這隻是一招閑棋,是使髡賊首尾不能相顧,即便奔哈?農不願相助於我,想來也隻會作壁上觀,到時大軍一至,我們再將這消息放出去,也可讓髡賊分心提防。”
“這已經是第四路了。”前麵說完,讓阮福源對陶維慈的最後一策更感興趣了。
陶維慈笑道:“再有便是荷蘭人,吾聞前兩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曾與髡賊在爪哇起過衝突,吃了不小的虧,這迴正可讓他們聯絡馬達藍國,在爪哇島上予以牽製。”
他繼續著其分析,如今髡賊在原先的雅查加爾達新建了新港,馬打蘭國素檀很是惱火,其早有意西征,似乎隻是時機未到,若是能加以聯絡,南北同時發難,倒是的確會讓髡賊難辦。另外,各處航道荷蘭人的艦隊也能進行騷擾,尤其是婆羅洲的髡賊援軍隻能從海路而來,縱然聽說他們海戰犀利,但隻要能夠拖延些時日,陸上一概掃平,也就沒有水軍的事情了。
“此外,荷蘭人在金邊也有商站,戰事一起,西麵他們也是可以有所動作的。我從南方聽來些消息,髡賊在九龍江口屯田種的都是一年三季的稻子,眼下第三季方才下秧。這往來聯絡之事大抵要一兩個月耽擱,佛主正好秘調大軍南下,等各處消息迴來,即刻開拔,屆時稻穀成熟,正可因糧於敵。”
見陶維慈如此‘算無遺策’,阮福源興奮之下一拍大腿,“就依先生之計,此番南征,吾便以先生為隨軍讚劃。”
“臣敢不用命。”陶維慈聞言再次拜伏於地。
【參考文獻】
1、《大越史記》
2、《大南實錄》
3、《安南通史》岩村成允
4、《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鄭懷德
5、《嘉定通誌》
6、《越南曆代疆域》陶維英
7、《泰國與柬埔寨史》姆?耳?馬尼奇?瓊賽
8、《曆史上越南對柬埔寨的控製與掠奪》陳玉龍
9、《越南史綱輯要》振煒
10、《大南正編列傳初集》
11、《東南亞史》d?g?e?hall
12、《三種有關柬埔寨的越南漢文史料研究》楊保筠、馬科?普恩
13、《諸蕃誌校注》馮承均
14、《占婆史》馬斯帛洛(georgesmaspero)
15、《十七世紀廣南之新史料》陳荊和
16、《嶺外代答》周去非
17、《越南外交、傳統與發展》劉文利
18、《越南阮主政權的對外關係(1600-1802)》徐普亞
19、《論越南喃字文學的幾個特點》周鳳海
20、《撫邊雜錄》黎貴惇
21、《南河捷錄》黎亶
22、《柬埔寨史》a?donovan?mogne
【春節快樂,節日期間外出,可能有些日子沒法更新,見諒】
五日之後,阮氏在歸仁的行營正堂中,仁國公阮福源正襟危坐,此時的他已經換下了適才的便服,改為一身赭紅交領蟒袍與一頂飾金虎頭冠。方才因為禮數上的‘怠慢’,麵前的儒士不發一言,但為了落得個好名聲,縱然他能夠看穿對方那一點自抬身價的小心思,卻還是耐下性子換上公服作出了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
而在得到對方禮遇之後,對麵這位儒士也見好就收,斂起了自己的那點自矜。一身皂色穿裳配著整齊層疊的玄色纏巾,加上輕搖在手中的折扇,將平日裏自詡為諸葛孔明的氣度做了個十足十,此人正是陳德和的那位好女婿——陶維慈。
“前些日從令嶽處聽得祿溪(陶維慈號)先生高論,我南方略還望不吝賜教。”
陶維慈今年四十有八,或許因為早年經曆坎坷,故而多了幾分城府,但當如此機會落在麵前時,他也少了幾分倨傲的態度,聽完阮福源的問詢後微微頜首,笑道:“佛主既已親自南下,想必自然是知道當下我南形式。”
“願聞其詳。”阮福源拱手請教。
陶維慈麵上含笑,沒拿扇子的左手伸出三個指頭立在胸前,“無外乎三方布置而已,廣南地方從來都是西去無路,北進艱難,是以主上更應盡力南征才是。”
‘西去無路,北進艱難……’阮福源細細品味著陶維慈話中之意,不禁暗暗在心中點頭,此人的確是個有見地的。
“令嶽曾對我言,應先盡取占婆與高蠻之地,想來也是先生素日裏對他講過的,但不知可有具體方略?”既然找到了正主,阮福源自然關心起戰略細節,他可不是個隻喜歡泛泛而談的二世祖。
就見陶維慈將折扇一合,用扇骨有節奏地敲擊著掌心,若有所思,“我以為,南征之事,宜早不宜遲,遲則生變,是以這方略說得千好萬好,最重的還是一個快字。”
“可南方如今新冒出來的髡賊頗讓人棘手。”阮福源試探道。
“正是因為髡賊棘手,我才會說遲則生變。”
“此話如何說?”
“想那髡賊據說是海外的華夏一種,自稱宋室遺民,且不論其真假,但他們如今在水真臘大興建設,又兼馴民厲兵,絕非一般海匪可比,也不可當尋常南蠻看待,其誌非小,若不盡快剪除,則是我南心腹大患。”
“先生是如此看的?可前番用兵都是敗了。”
“不過是佛主決心不夠而已,髡賊縱然兇悍,然而畢竟人少,我曾聽往來商旅僑民言到,他們在九龍江口嘯聚不過千餘,其餘皆是土邦脅從,都是些首鼠兩端的貨色,隻要佛主能集結正營精兵以力壓服,則南方可平。一旦平定了占婆與高蠻地方,改土歸流,善加經營十數年,則便有本錢足可北向一爭短長了。”
“道理倒是如此,不過北邊終究有些不穩。”
“鄭氏如今正是自顧不暇,佛主不趁此時南征,乃是自棄之道,至於橫山防禦,在下這裏倒也有些辦法。”
說著陶維慈從袍袖中抽出一個卷軸,卷軸尚未完全攤開,阮福源已經發現這上麵繪製的乃是一副輿圖,從圖旁文字來看應是廣平地方,輿圖中間的山海之間則畫著上下兩座堡壘和連接的長牆(注:安南地圖上西下東)。卷軸繼續拉動,輿圖之後還有牆壘的詳圖,按上麵標示的尺寸,牆高至少兩丈有餘。
陶維慈一邊指著圖中要點,一邊解說,“昔年我自東京南下,曾於爭江(鄭、阮勢力分界線)南北盤桓多時,考察其中水文地理,得了這個想法。此壘牆有二,一曰長育,一曰長德,自爭江以東日麗海門(注:今洞海海口)一路往西而達叢山,以為北方門戶。其緊要處各置大小炮位守禦,此壘一成,則我退可自守門戶,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出日麗城自海路抄襲,佛主自領大軍北上,則北事可定矣。”
阮福源聞言大喜,道:“先生一席話,使吾茅塞頓開。”
陶維慈卻隻笑道:“些許口舌之論,如何及得佛主雄才大略,隻這才是昔年李太尉(李常傑)‘南國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書。’兩句的深意。”
“好一個‘截然定分在天書’,此正天賜先生於我。”聽了此言,阮福源驟然起身,對著陶維慈行了一禮,“若蒙不棄,我願以先生為軍師,還望先生助我阮福氏一臂之力。”
此時,陶維慈埋在肩下的麵上,得意之色一閃即逝,堂上隻聞鄭重之聲,“維慈敢不從命。”
“先生既已是我軍師,還望詳細籌謀南征方略,以釋吾疑。”
“何用釋疑,南征之事佛主心頭不是早有定計了麽?”
“先生何出此言?”阮福源訝異道。
“我聽說佛主南下之前剛給阮掌奇加了食邑。”
阮福源聞言麵色頗為古怪,但馬上便哼笑了一聲。掌奇乃是安南武職,本不止一員兩員,但這裏說到阮掌奇,阮福源便知道指的是自家的那個侄兒阮福宣,乃是其弟阮福河之子。去年以來,阮福源之弟阮福洽、阮福澤因內爭與鄭鬆的兒子鄭梉暗通款曲,想為內應引鄭軍南下。原本年前鄭梉便派了心腹大將阮啟率軍五千屯兵日麗海口接應,但正是侄兒阮福宣帶人迅速擒拿了洽、澤二人,未加聲張將之秘密幽禁了起來。因為這份功勞,阮福源不動聲色地給侄兒加了食邑爵位,卻也還是沒有聲張。
原本礙於臉麵和北邊,此事便一直秘而不宣,朝中知道的除了個別親信本也不多,而陶維慈枯坐家中卻也能夠得聞,倒真是讓人有些意外,也不知他向日裏結交的都是何人。
但既然話已說到這個份上,阮福源也不再隱瞞,他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遞給陶維慈。
那信封上並無一字一印,封口的火漆卻早已撕開。
阮福源看向陶維慈,神色頗為鄭重,“這是家中姑母的秘函。”
阮福源的姑母阮福玉秀是鄭鬆的西宮正妃,其實關於鄭氏的事情,除了那些親信郎黨派去東京的探子之外,更為可靠的消息從來都是靠著這位姑母暗中傳遞。
阮福玉秀生子鄭橋,但因為鄭氏與自己娘家的關係多有嫌隙,是以這位嫡子並不得鄭鬆看重,如今鄭鬆有恙,鄭橋的兩個兄弟和叔叔都是虎視眈眈,這幾位無論誰一朝上位,恐怕都容不下鄭橋這個嫡子,是以他的這位姑母無論是為了娘家還是為了兒子,這樣做都能說得過去。
但阮福源能夠將此信拿與陶維慈來看,便是對他的一份信重,如何能不教新任軍師心生感動,“佛主待我如此,維慈敢不用命?”
說完他便接過書信看了起來,阮福玉秀在秘信中不僅將如今鄭氏幾家爭權的情況說得清楚,更透露了自家丈夫的身體情況,似乎比想象中更不樂觀的樣子。鄭鬆如今已是年過古稀,加之往年連番打擊,恐怕快就要油盡燈枯了,但越是如此東京就越會人心不穩,如此一來,倒的確是一個大好時機,隻不過阮福源心中猶豫的是自家姑母在秘信最後其實是希望他能夠乘機揮軍北上,助她孤兒寡母上位。阮福源原本的確是打算借機南征,但若有姑母和表兄在內,他對東京也就多了些想法,不免猶豫了起來。
看完秘信,陶維慈長長歎了口氣,道:“軍國大事原就不可都全了親戚之義,老王妃信中所言倒是更該使佛主堅定南征之心才是。”
他看著阮福源詢問的眼神,繼續解釋,“臣曾讀《三國誌》,見《郭嘉傳》中定遼東一策,有‘急之則並力,緩之則自相圖。’之言,佛主當深思之。”
此言一出,阮福源頓時生出一絲明悟,若是真如姑母所言自家率軍北上,難保鄭氏不會並力來敵,倒不如陶維慈所提的這一策,先行南征,如此一來,北邊說不得還能亂得更厲害些。
“先生之言,真如撥雲見日。”想明白了這一點,阮福源對陶維慈的見地更是拜服不已。
但陶維慈卻並未被誇讚衝昏了頭腦,他得給方略設下一些困難的條件才是,“不過佛主也還是要有所布置才是。”
“這倒是早已安排下了,先前我往東京撒下不少探子,高平那裏也派了人去。”
高平的土皇帝莫氏,先祖莫登庸原是黎朝權臣,篡位自立以為莫朝,莫氏自登庸死後陷入內耗,經過數十年拉鋸終被黎朝驅逐出東京,如今依托大明庇護才能盤踞在位於北方邊境的高平和一帶,雖然軍事上處於劣勢,但莫朝新君卻一直對東京心存覬覦,略有南下之誌。
“莫敬寬自然是有用處的,不過大同那邊佛主也不可忘了。”陶維慈提醒道。
“你是說宣光鎮武家?”
“除了裒主,自不會有旁人,如今大同城中的那位和郡公(武德恭)可不是個甘於寂寞的。”
宣光鎮武氏因起家於黎朝宣光牧物州大同社的邱裒,故稱裒主。
其祖武文密因在反莫戰爭中率兵從義,累有功勞,黎朝光複北方後得以世鎮宣光地方。但到了武德恭這裏,卻漸漸與朝廷生寡,而且還暗中勾結土寇侵占周邊土地,擄掠東蘭、西蘭土民,甚至還與高平莫氏暗通聲氣,互為唿應。
若是鄭氏內爭,這些外力倒的確可以借助。
但陶維慈並不覺得這樣便夠了,“然而北方終歸隻是牽製,南征還是要實心下些功夫的,髡賊那邊自不是好相與。”
“先生請說。”
“南征之事要分作五路來說,這第一嘛自然是正兵,以前番髡賊戰力度之,在下以為至少要起六處正營之兵,方可一舉平定。”
阮福源點頭稱是,廣南的正營大抵是三千餘人,六營兵馬便是兩萬之重,若是要一勞永逸平定南方倒的確是要如此穩妥才好。
“這第二,會安的佛郎機人與他們教練的火器營也要一並南下,佛郎機人的水師戰船更要從海路出擊,務要多帶火槍火炮。”
這一條阮福源也覺得應當,前番便聽說那髡賊雖然人數不多,但火器了得,但單論火器數量其實並不為懼,如今會安那邊也能集起大小火炮數百餘位,挑其中輕便的隨軍南下自也是要得,聽說髡賊城寨並不堅固的樣子。他當即應允,晚些時候便讓令史司派人去會安交涉。
陶維慈繼續道:“此外便是西山的蠻部,還請佛主頒下令旨,務使水舍、火舍等土邦起兵響應,以為聲勢。”
阮福源點頭默許。
“至於第四路,不妨遣一心腹親信走西麵山路去一趟烏棟,從哀牢南邊過去隻需順大河而下,十數日可至。”
“我那個女婿如今與髡賊暗通款曲,恐怕指望不上。”
“如今的形式不同以往,暹羅這兩年在西麵逼迫日甚,不然他也不會在烏棟營建新都,隻要奪迴九龍江口,真臘便能以我為依仗,又何懼暹羅?隻要明白其中利害,相信奔哈?農還是會有所動作的,不過這隻是一招閑棋,是使髡賊首尾不能相顧,即便奔哈?農不願相助於我,想來也隻會作壁上觀,到時大軍一至,我們再將這消息放出去,也可讓髡賊分心提防。”
“這已經是第四路了。”前麵說完,讓阮福源對陶維慈的最後一策更感興趣了。
陶維慈笑道:“再有便是荷蘭人,吾聞前兩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曾與髡賊在爪哇起過衝突,吃了不小的虧,這迴正可讓他們聯絡馬達藍國,在爪哇島上予以牽製。”
他繼續著其分析,如今髡賊在原先的雅查加爾達新建了新港,馬打蘭國素檀很是惱火,其早有意西征,似乎隻是時機未到,若是能加以聯絡,南北同時發難,倒是的確會讓髡賊難辦。另外,各處航道荷蘭人的艦隊也能進行騷擾,尤其是婆羅洲的髡賊援軍隻能從海路而來,縱然聽說他們海戰犀利,但隻要能夠拖延些時日,陸上一概掃平,也就沒有水軍的事情了。
“此外,荷蘭人在金邊也有商站,戰事一起,西麵他們也是可以有所動作的。我從南方聽來些消息,髡賊在九龍江口屯田種的都是一年三季的稻子,眼下第三季方才下秧。這往來聯絡之事大抵要一兩個月耽擱,佛主正好秘調大軍南下,等各處消息迴來,即刻開拔,屆時稻穀成熟,正可因糧於敵。”
見陶維慈如此‘算無遺策’,阮福源興奮之下一拍大腿,“就依先生之計,此番南征,吾便以先生為隨軍讚劃。”
“臣敢不用命。”陶維慈聞言再次拜伏於地。
【參考文獻】
1、《大越史記》
2、《大南實錄》
3、《安南通史》岩村成允
4、《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鄭懷德
5、《嘉定通誌》
6、《越南曆代疆域》陶維英
7、《泰國與柬埔寨史》姆?耳?馬尼奇?瓊賽
8、《曆史上越南對柬埔寨的控製與掠奪》陳玉龍
9、《越南史綱輯要》振煒
10、《大南正編列傳初集》
11、《東南亞史》d?g?e?hall
12、《三種有關柬埔寨的越南漢文史料研究》楊保筠、馬科?普恩
13、《諸蕃誌校注》馮承均
14、《占婆史》馬斯帛洛(georgesmaspero)
15、《十七世紀廣南之新史料》陳荊和
16、《嶺外代答》周去非
17、《越南外交、傳統與發展》劉文利
18、《越南阮主政權的對外關係(1600-1802)》徐普亞
19、《論越南喃字文學的幾個特點》周鳳海
20、《撫邊雜錄》黎貴惇
21、《南河捷錄》黎亶
22、《柬埔寨史》a?donovan?mog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