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各位書友,中秋快樂】


    【我去陳*良也是違禁詞是什麽鬼?】


    第二日就是大行皇後的冊諡之禮,是以並無常朝,一大早英國公張惟賢便與方從哲坐鎮禮部主祭,同一時間北京城中還有四處祭壇,泰寧侯陳良弼祭告南郊,恭順侯吳汝胤祭告北郊,駙馬萬煒祭告太廟,遂安伯陳煒祭告社稷。


    此時天氣已經極熱,一套儀式下來,方從哲也有些吃不住暑氣,坐在堂上休息,然而他還是要強打精神入宮。


    方閣老先到的仁德門外問安,等候片刻之後便被一名內官召入了弘德殿中。


    方一入殿便覺一陣清涼,殿中四角如今都擺了裝著冰塊的銅盤。


    朱翊鈞正側身臥在禦榻上閉目養神,這數月的焦慮加上舊病已經徹底擊垮了這位五十八歲的大明天子。一架據說產自南洋澳宋的手搖式扇風機正在不停將涼氣送向皇帝,但朱翊鈞的額頭上依然滲出了密密一層細汗,看起來已經有些變形的右足讓他頗為痛苦。朱翊鈞臥向東側,方從哲按照禮儀西向行了四拜才跪下稟道:“今日皇後大禮已畢,聖心哀悼之餘,伏望皇上寬慰聖懷善加調攝,以慰中外臣民之望。”


    言必方從哲再對著禦榻上的皇帝叩了一首,眼中含著老淚,也不知是真為了皇帝如今的病容還是對風雨飄搖的大明感到疲累。這幾個月來為了操持大行皇後的喪禮,內閣就隻有他一人支撐,實在是難以應付。


    “朕知道了,如今國家多事,先生還要盡心輔理國政才是。”這話說得氣若遊絲,從皇帝口中出來卻如使了極大的氣力。


    方從哲大感惶恐,忙道:“臣蒙皇上厚恩,倘可圖報敢不盡力。”


    “你的來意朕也知道,朕這病看來是不成了,你等好歹輔佐太子將這國家維持下去。”


    “皇上一身百神嗬護,但加意調理自然萬安。”似乎是在猶豫著措辭,方從哲想了想又道:“如今遼東虜情緊急,閣中卻隻有老臣一人且十分病困,實難以再支持,還望皇上將已點諸臣即賜簡用以應時艱。”


    因為皇帝的病情,朝廷官員的任命被耽擱的不少,其中也包括遼東。在方從哲看來,這一條也是遼東局勢不穩的原因之一,是以今日特意催促希望早將遼東諸道及監軍的任命發下,名正言順才好讓人做事。


    方閣老一邊說話,貼身內侍便在皇帝耳邊複述一遍,朱翊鈞的耳鳴這幾日益發嚴重了,等聽完了東閣大學士的抱怨皇帝才如在解釋般幽幽道:“遼東的事隻因文武不和,以致如此。閣臣上的題本實早已批了,隻因朕壽節文書多不知安在何處,待司禮監查出了即刻發下。”


    說完這些朱翊鈞又像是要安撫方從哲的情緒,道:“熊廷弼先前上疏議及軍餉不足,你就著戶部再調撥三十萬兩給他吧,若是戶部銀子不足便從內帑中挪借些去。”


    聽到這句方閣老的臉上才好看了些,不過他也明白,朱翊鈞有此態度還是因為前不久傳到京城的奴酋招降榜文,其中有以宋家亡國詬辱之事侮及君父,這也算是在皇帝病情上施以的沉重一擊。


    說完了熊廷弼的事情,朱翊鈞忽然調轉話頭,將話題扯到了徐光啟身上,“前日見練臣(注:徐光啟此時官職為管練兵少詹事兼禦史)上疏言天津新軍編練之事,語多艱難,練臣一片公忠體國,練兵的事情諸先生還要幫襯著他。”


    幫襯?還幫襯得不夠麽?皇帝的意思顯然是看何處再給些銀子,原本徐光啟就說練兵的銀子是由他自行籌措,而且戶部為此還專門在鹽場給劃撥了土地建設軍營,還要怎麽幫襯?徐光啟在奏疏中說希望兵部撥給戰車火炮操演,可你這新軍都練了快一年了卻不上陣,遼東前線的軍械都還不夠哪裏還來讓你添亂?隻是這心思不好表露出來,想到這裏,方從哲乃道:“徐子先早前的疏請已下部議,不過去年他曾言要以新軍先赴貴州曆練,當時便選去了六百餘精銳,聽聞在貴州頗為建功,以臣愚見倒莫若召他們一並援遼,也好顯練臣一片苦心。”


    沒想到皇帝又出乎了方閣老的意料,“前次帶那些新軍南下的好像是個貴州本地的武官,似乎是叫王……什麽平?”


    “王星平……”身旁內侍適時提醒。


    方從哲想怎麽會無端扯到個武官身上,不過這名字倒是耳熟,似乎在黔撫張鶴鳴的奏疏裏見到過好幾次的,沒什麽特別的印象,唯一能夠想起的便是年紀極小的樣子。


    “萬歲爺,該進藥了。”又一名內侍進來服侍朱翊鈞服藥。


    等吃過了藥皇帝卻精神了許多,“先生或許還不知道,這秋水仙丹也有這王星平的一份功勞,鴻臚寺少卿(注:李可灼因獻藥有功官升一級)曾對朕說當初他煉這丹藥此人多有相助,也是個大大的忠臣。”


    原來如此,方從哲心道,還是要關乎自身才能簡在帝心啊,不過他對這等外朝獻上的丹藥一貫保持著警惕,更何況如今皇帝的病情也不像此藥多麽有效的樣子,殊不知秋水仙丹雖然能解痛風之苦,但皇帝的病可不單單一個痛風如此簡單。


    沒等方從哲再言,皇帝又道:“朕還聽說當初熊廷弼有意召他去遼東聽用,被他婉拒了,這一年來在貴州倒是頗有建功,黔撫當真能得人,這王星平也是個有始終的。”


    方從哲本還想著張鶴鳴歸裏不赴讓他很是惱火,現在皇帝這麽一說他自然再無他言。


    又聽皇帝絮叨了一陣病情,方閣老這才在內侍攙扶下起身往殿外而去。


    出得殿來他沒有直接往外朝走,而是先到了殿外西側的值房,那裏是太醫院內值的所在,今日當值的禦醫是何其高,院判陳璽也在。


    他當即將兩人叫到跟前,“這秋水仙丹功效究竟如何?陛下乃萬金之體,朝廷養爾等禦醫怎能容得這等外官胡亂獻上來的丹藥。”


    陳璽看了一眼何禦醫,意思這具體業務還是你說。


    “此丹對皇上的風症的確有效。”何其高是個‘技術人才’,並不懂得文官話語中的彎彎繞,見首輔相問便直言而告,還不忘話中補上一刀,“聽李客卿(注:鴻臚寺卿和鴻臚寺少卿別稱)說英國公也在服用此丹,風症已是大好了,皇上終究還是因為積勞太甚遷延過久才會如此。”


    張惟賢今日與他一同主祭,他如何看不出老國公氣色好了不少,但卻不知道也是此丹藥的功效,又聽何其高絮絮叨叨這藥的醫理,也說得頭頭是道,便不好再多言了。


    隻是心中默默記下了王星平這個名字。


    …………


    此時在徐府書房中,王星平正與徐光啟及他的一幹門人列席而談,座間四五人中便有徐驥與孫元化。


    “這麽說此番上京你還帶了兵來?”徐光啟先是叮囑了王星平一番國子監中應要注意之事,以及如何準備明年的順天府鄉試,然後話題便扯迴到練兵上了。


    “哪裏敢帶兵,不過是幾個家丁罷了。”王星平笑道。


    徐光啟微微頷首,他明白王星平的意思,按他所言這次帶來的不過是幾個健卒。其在貴州新編了一營,號為夜郎,此營雖然名為營,其實人數尚未滿百,而他這迴帶著上京的還不到十個。其中既有當初的新軍,也有他在貴州自募的土著,更還有從遼東帶迴來的,裏麵就有劉綎的那個緬甸家丁。


    對於特種作戰徐光啟也好還是孫元化也罷,全都是一頭霧水,也許他們知道遼東軍中的夜不收,但卻不覺得區區數人能有多大本事,對此王星平也隻是笑而不語,並不打算多加解釋。


    他其實也早早想過,若是兵部真調兵調到貴州頭上,他是決計要讓張鶴鳴給擋迴去的,就算張鶴鳴走了也會找其他理由。但帶著十人不到的夜郎營戰士,若是有機會去遼東戰場偵查一番倒也是可以接受的一個方案,至少先摸清未來大敵的路數。光憑曆史書上的內容終究不如自己親眼所見來得直觀,何況還能與援遼諸軍結個善緣。


    徐驥本對農政曆法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但於練兵實務上卻不是個幹練角色,這段日子忙於練兵被搞得焦頭爛額,忙道:“聽說天成此番與川兵同行了月許,不知對其軍力可有看法?兵部從西南調兵原也是無奈之舉,但若是川兵果然堪戰倒算是個好消息了。”


    “川兵浙兵倒的確都是堪戰的,隻可惜遼東文武不和,倒不知我迴貴州的這些日子,鹹水沽的兵營如何了?那些兵士可還安生?”


    安生個屁!徐驥心道。


    自打王星平走後那些新兵就開始聒噪不已,雖然這些月在與王星平的通信中都說練兵一切正常,但以他徐驥一介書生,再加上幾個耶穌會士,如何能夠安撫軍心,是以總是焦頭爛額。


    但他卻不好如此說顯得自己無能,“還算安生。”


    “想這新軍也不算新了,當是要經曆些戰陣才能成長,不知先生可想過此事?”


    “戰陣?這些兵連血都沒見過,難不成天成還真想讓他們去遼東?”徐驥頗不以為然。


    王星平聞言笑了起來,“我怎麽會想讓他們行這不自量力之事,再說戰陣也不一定非要在戰場,北直隸最近可不太平。”


    他這才將路上在雄縣殺賊報官的事情說與眾人聽。


    “剿匪?”徐光啟若有所思。“倒的確是個練兵的好法子。”


    “當然,此舉是否對練兵有所助益還要先去軍營看看再說。”


    “天成打算何時動身?”


    “此事宜早不宜遲,今日便動身吧。”他的日程可緊得很,哪裏有空耽擱。


    徐光啟倒也雷厲風行,當即便安排了兒子準備,不移時車馬已經停當,一行人馬輕車簡從便出城朝著天津而去了。


    隻在出城時看到一隊儀仗遠遠往東北方向而去,王星平便隨口問了一聲。


    “那馬上是戶部崔郎中。”


    原來早間剛剛下旨,皇帝準了內閣先前擬推補戶部郎中崔儒秀為遼東開原道兵備僉事,以南京戶部主事牛維曜為遼東監軍道僉事,沒想到到了下午兩人便已經往遼東上任去了。


    “效率還真是高。”王星平喃喃道,也不知是褒是諷。


    【參考文獻】


    1、《大明會典》


    2、《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3、《晚明史》樊樹誌


    4、《萬曆野獲編》沈德符


    5、《帝京景物略》劉侗、於奕正


    6、《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7、《國榷》談遷


    8、《天啟宮詞》秦蘭徵


    9、《罪惟錄》查繼佐


    10、《神宗起居注》


    11、《三朝要典》


    12、《明史?方從哲傳》


    13、《明史?神宗本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標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老爺並收藏標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