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朗朗書聲從明倫堂中傳出,聲音較之往日格外的洪亮。
馬文卿在麥架下寨——現在已經更名為麥家寺寨的老家——修養得好了,如今暑熱也已退去,又有巡撫和提學官一再相邀,他也就搬迴貴陽繼續出來講學了。
貴州難得出幾個進士,有現成的進士出來講學更是少見,故而今日連告假的人都沒有,來得甚是齊整。
貴州的府學和書院雖為一體,甚至可以說是共用教室,卻也有高下之分。
府學多是初級教育,而書院中多有已經是諸生的了,隻有王星平這種年紀小但卻被人看重的才算破格。而且貴陽這裏還有不同,宣慰司的司學也和府學、書院一牆之隔,是以這明倫堂中今日也是漢夷學生混雜,隻是土人中讀書的自然也還明理,與外麵的蠻子自然不同。
王星平好生的補了一覺,一大早便來到書院,在明倫堂中找了個靠前的位置準備認真聽講,畢竟本時空的學校還是頭一迴來,但擺出一副誠懇聽教的樣子想必老師總是不會不喜歡的。
說起來他之前告的假也快到了,迴到貴陽處理了許多事情,總不能老不去讀書,畢竟還要靠著科舉有個出身,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靠著那麽些先生的看好,難免遭了別人嫉恨,學問上還是低調的好,何況於本朝的文學上王星平也的確是沒什麽概念。
‘就當是放個煙幕彈好了’。
他心裏這樣盤算著。
坐在王星平身旁的那人王星平認得,就是馬文卿的侄子,去年的新科貢士馬士英,其實民間貢士進士原本都是一迴事,不過是補個殿試而已,什麽時候都能辦到,故而馬士英今日也來聽講倒是讓王星平有些詫異,但也能看出馬文卿對教學事情的重視。
今天的講課內容除了經義之外,又有一些實際之學。
此時的學院風氣,除了科舉照常要用的四書五經之外,還要教授其餘課程。
大抵必修的科目中還有史書、察理、學禮和古文這些內容。
史書中多是朱熹的《通鑒綱目》及其續書等,察理無外乎敕編的《性理大全》,有時候也會教讀朱熹和呂祖謙輯錄的《近思錄》。再如什麽《朱子家禮》、《周禮》還有《文章規範》也是要學的內容,而這些東西雖然舉試不會從中出題,但卻是以後做為士人為官行事的根本,也是必須要有所知道的。
但今天馬文卿卻沒有講這些,前麵說了些《春秋》中的注疏,後麵便開始講起了《貞觀政要》來。
嚴格來說,一個合格的進士底子的生員,除了經典之外,還要博觀、明治。這《貞觀政要》和《唐鑒》、《大學衍義》等便是博觀的書目。而明治則包括了武經七書【注:《孫子兵法》、《吳子兵法》、《三略》、《六韜》、《尉繚子》、《司馬法》、《李衛公問對》】這樣的兵書和《大明律》、《刑統賦》這樣的刑名書籍,此外像什麽《救荒備考》、《河防通議》、《齊民要術》也都算得上是一門選修課。
總體說來王星平覺得大明的官學雖然獨重文學,但也並非是食古不化,實用之學和為官之道也全都在平日的積累之中,端看學生們用心不用心罷了。尤其是以文官為目標的諸生們還要學習兵書,這在過去也是不曾想到的,至少當初梅凱西沒對他提起過。
馬文卿講了幾段,將王星平身旁的馬士英叫了起來。
“衝然,你來說說這擇官之道當如何?”
馬士英如今已是貢士功名,隻要下一科參加殿試後便能授官,退一步說就算不要進士頭銜以他如今的功名一樣可以參加高級官員的拴選,王星平想這也許就是馬文卿叫自己侄兒迴話的緣故,當然也有教化其他學生的因素在內。畢竟馬士英的老子沒有讓他參加上一科的殿試明麵上的理由隻是‘少不任吏’‘以老其才’。
而擇官一提也是《貞觀政要》中的一章內容,馬文卿拿這個來考學生完全說得過去。
年青人站起身來,先向老師行了一禮,便侃侃而談起來。
“學生以為,治國之本,關鍵還在審查官吏。務要根據才能授予適當官職,更應精簡官員。所以《尚書》才會說‘任官惟賢才’,也是‘官不必備,惟其才’一句的本意所在。”
馬文卿點頭稱是,“所謂寧缺毋濫正是這個道理。”
馬文卿說這話時明顯有些歎氣,明白人都能知道這是在說什麽。
當今的這位天子平日躲在內廷不出來視事,內閣擬定的各級官員任命許多也留中不發,造成如今大批職位長期空缺,馬文卿久在宦海,這‘官不必備’四個字倒是讓他頗生感慨。
“但也不可太過,還是要謹守中道才是。”
馬士英應該是聽明白了伯父的語氣跟著補了這麽一句,儒家推崇中庸怎麽說都不會有錯,放在這裏倒像是在迴應伯父剛才話語的抱怨之意。
“學生以為,近來國家綱紀不整,也不在官多官少,還是要看是否用心做事。”
馬文卿聽著有所緩和,忽然轉過頭看著王星平。
“天成,你覺得呢?”
王星平毫無先兆的被馬文卿點了名,看了看周圍同學的目光,也隻得無奈站了起來。
先向馬文卿鞠了一躬,“衝然學兄說的都是好道理,我等身為讀書人以後都是想要出仕國家,若不恪守中道倒是將事情做差了。”
他暗自慶幸還好說的是觀點,《貞觀政要》這書雖說是唐人所撰,但內容算是樸實易懂,若真是讓他說什麽注疏說不定就要丟人了。奉承完老師的侄兒這位貢士師兄,王星平才表達起自己的觀點。
“不過以星平的愚見,治國的大道理我是不懂,倒是陽明先生講格物致知四個字值得好生揣摩。”
馬文卿覺得這個迴答尚沒有脫離自己對王星平的了解,聽他往日事跡便是個老於事功的小子,遇事往實際的方向去考也是尋常,“聽說你家要興辦鐵冶,莫不是也是因為這格物致知?可有些心得?”
王星平老實迴答,“的確是有這麽迴事,不過若說是格物致知也就隻有器械精良沾得上邊,其實也是為了以旁義證大道。”
馬文卿嗬嗬一笑,“好個以旁義證大道,那你平日讀些什麽書正好說來與各位師兄分享分享?”
王星平並不推辭,“近段時間忙碌得很,耽擱下不少功課,倒是前些日子讀過幾章《紀效新書》。”
“是戚武毅【注:戚繼光的諡號】的那一本?”
“正是。”
確認之後馬文卿卻是有些惆悵,“書是好書,就是還要通達運用才是,因人成事總不是好事。”
王星平覺得奇怪,剛才還好好的,怎麽提起這書和戚繼光的名頭馬文卿的表情卻陰沉了幾分,難道兩人有什麽過節?算起來也不對啊,自穿越以來對當世名人王星平也著意了解過,馬文卿中進士那年這位寫了《紀效新書》的戚少保少說死了有三四年了。
不過也就是一念而過,再不去想。
馬文卿歎過了一陣便放了王星平坐下,繼續講起他的擇官之道,間或說起他當年在山西、廣東為官時的見聞和心得。
王星平邊聽邊想,漸漸心思又迴到了今日的正事上去了。
…………
靠近柔遠門外的一處酒樓,二樓的包房中清風雅靜連斟茶倒酒的小廝也知趣的躲到了樓下聽風色不會上來打攪,滿滿一桌的菜肴除了酒更是未見動過幾下。顧鳳鳴與妹夫坐了有小半刻了,何德固今天更是連自己生意都沒去理會,專一在此商討就為了晚上成事。
顧鳳鳴一樣樣的詢問著今夜的準備,確認事情萬無一失。
“晚上什麽時候動手?”
“總要過了醜時,估摸著那群打鐵的胺臢貨都睡熟了才好動手。”
“是安家的人?”
“嗯,於的家的阿沙來做,不過他要價可高。”
“能有多高?”
“水窩寨裏那八千石糧食他要一半。”
“沒事,隻要事情能成許他便是。”都什麽時候了,顧鳳鳴可不是他外甥那樣沒眼色的貨,既然走到了這一步,自己不上下麵的人也會推著自己上。反正一切都是王家那小子使壞,他不刻意相逼其實原本是不用走到這一步的。
不過這樣也好,起碼算是一次性的解決了問題,好處到還是其次,關鍵是心頭本也有許多不安,他可越來越見不得少東家那副鋒芒畢露的眉眼了,這個少東家比起原先的那一位當家人可是更難相處了。
同樣見不得王家少爺的還有自己的妹夫,這次能夠聽了何進的挑唆,他這妹夫的態度很是關鍵。因為王家的事情吃了不少掛落是一樁,也還有其他不為人道的心思在,但無論如何能為家中在貴陽除掉一個生意上的對手也是好的,何況隻是讓土人放把火,剩下的事情自有官府來辦,這實在隻能說王家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當然,一切都是被那王家小子逼的,明明土司的買主都找好了,橫豎半個多月便能賺上一筆快錢,因為這一位的一句話,不僅錢賺不成,還要因為軍糧的事情得罪了各家土司主顧。
王星平該不該死?當然該死,何德固一次次的重複著這個想法,然後便換上了一副笑臉。
“自不用哥哥你說,不然今晚他哪裏肯去。”
“不過有句話你得提醒到了,既然許了他好處,倉中就不要留下什麽手尾,該燒幹淨的就得一把火燒淨。”
“已經交代過了,今晚人不在多,都是他最信重的手下,總共不過十數人,絕不會走漏半點風聲。”但轉念一想,何德固又問起來,“不過楊順清和許和尚怎麽辦?”
“你告訴他們了?”
“哥哥交代下的,我怎麽會去胡說。”
許和尚倒是知道顧鳳鳴早晚要對糧倉有所處置,但如何做卻沒人與他說,他也隻在楊順清那裏討個口彩。
“那就好辦,此事最好不要再有人知情。”
“你是說?”
顧鳳鳴麵色陰狠,“我什麽都沒說,全是那夥爐戶做下的,王家要算賬得找他們。”
“那也得有機會算賬才行,哥哥的謀劃當真是滴水不漏。”何德固聞言笑道,忽又覺得哪裏不妥。“對了,說起王家,王星平如今在幹什麽?”
“怎麽你擔心他?”看著萬事俱備,顧鳳鳴終於有心情吃喝起來,漫不經心的反問道。
“總還是有些不放心。”
顧鳳鳴不慌不忙的給妹夫吃著定心丸,“我一早就讓張長庚去跟著了,今天他一起來便去了書院。”
“書院?”
“你怎麽忘了,他可還是正兒八經的陽明書院的學生,今日又是他老師馬文卿講課,正該他去奉承的。”
“他倒是還有閑心。”
“這不是正好?”
酒樓上兩人相對而笑,像是見到獵物終於落入了陷阱一般,連尋常的酒水入喉也覺得分外香甜起來。
【注:關於馬士英中進士時間問題根據確實史料已經完全考證清楚,他是前一科中貢士後因為其父立主的原因而沒有參加當科的殿試,故而是等到萬曆四十七年參加的殿試成為進士。因此根據這一考證將前麵涉及到馬士英的幾章中的一些說法做了微調,如有看著覺得和前麵對不上的讀者可以再迴去看看,已經改寫過了,但對劇情本身無大影響。】
朗朗書聲從明倫堂中傳出,聲音較之往日格外的洪亮。
馬文卿在麥架下寨——現在已經更名為麥家寺寨的老家——修養得好了,如今暑熱也已退去,又有巡撫和提學官一再相邀,他也就搬迴貴陽繼續出來講學了。
貴州難得出幾個進士,有現成的進士出來講學更是少見,故而今日連告假的人都沒有,來得甚是齊整。
貴州的府學和書院雖為一體,甚至可以說是共用教室,卻也有高下之分。
府學多是初級教育,而書院中多有已經是諸生的了,隻有王星平這種年紀小但卻被人看重的才算破格。而且貴陽這裏還有不同,宣慰司的司學也和府學、書院一牆之隔,是以這明倫堂中今日也是漢夷學生混雜,隻是土人中讀書的自然也還明理,與外麵的蠻子自然不同。
王星平好生的補了一覺,一大早便來到書院,在明倫堂中找了個靠前的位置準備認真聽講,畢竟本時空的學校還是頭一迴來,但擺出一副誠懇聽教的樣子想必老師總是不會不喜歡的。
說起來他之前告的假也快到了,迴到貴陽處理了許多事情,總不能老不去讀書,畢竟還要靠著科舉有個出身,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靠著那麽些先生的看好,難免遭了別人嫉恨,學問上還是低調的好,何況於本朝的文學上王星平也的確是沒什麽概念。
‘就當是放個煙幕彈好了’。
他心裏這樣盤算著。
坐在王星平身旁的那人王星平認得,就是馬文卿的侄子,去年的新科貢士馬士英,其實民間貢士進士原本都是一迴事,不過是補個殿試而已,什麽時候都能辦到,故而馬士英今日也來聽講倒是讓王星平有些詫異,但也能看出馬文卿對教學事情的重視。
今天的講課內容除了經義之外,又有一些實際之學。
此時的學院風氣,除了科舉照常要用的四書五經之外,還要教授其餘課程。
大抵必修的科目中還有史書、察理、學禮和古文這些內容。
史書中多是朱熹的《通鑒綱目》及其續書等,察理無外乎敕編的《性理大全》,有時候也會教讀朱熹和呂祖謙輯錄的《近思錄》。再如什麽《朱子家禮》、《周禮》還有《文章規範》也是要學的內容,而這些東西雖然舉試不會從中出題,但卻是以後做為士人為官行事的根本,也是必須要有所知道的。
但今天馬文卿卻沒有講這些,前麵說了些《春秋》中的注疏,後麵便開始講起了《貞觀政要》來。
嚴格來說,一個合格的進士底子的生員,除了經典之外,還要博觀、明治。這《貞觀政要》和《唐鑒》、《大學衍義》等便是博觀的書目。而明治則包括了武經七書【注:《孫子兵法》、《吳子兵法》、《三略》、《六韜》、《尉繚子》、《司馬法》、《李衛公問對》】這樣的兵書和《大明律》、《刑統賦》這樣的刑名書籍,此外像什麽《救荒備考》、《河防通議》、《齊民要術》也都算得上是一門選修課。
總體說來王星平覺得大明的官學雖然獨重文學,但也並非是食古不化,實用之學和為官之道也全都在平日的積累之中,端看學生們用心不用心罷了。尤其是以文官為目標的諸生們還要學習兵書,這在過去也是不曾想到的,至少當初梅凱西沒對他提起過。
馬文卿講了幾段,將王星平身旁的馬士英叫了起來。
“衝然,你來說說這擇官之道當如何?”
馬士英如今已是貢士功名,隻要下一科參加殿試後便能授官,退一步說就算不要進士頭銜以他如今的功名一樣可以參加高級官員的拴選,王星平想這也許就是馬文卿叫自己侄兒迴話的緣故,當然也有教化其他學生的因素在內。畢竟馬士英的老子沒有讓他參加上一科的殿試明麵上的理由隻是‘少不任吏’‘以老其才’。
而擇官一提也是《貞觀政要》中的一章內容,馬文卿拿這個來考學生完全說得過去。
年青人站起身來,先向老師行了一禮,便侃侃而談起來。
“學生以為,治國之本,關鍵還在審查官吏。務要根據才能授予適當官職,更應精簡官員。所以《尚書》才會說‘任官惟賢才’,也是‘官不必備,惟其才’一句的本意所在。”
馬文卿點頭稱是,“所謂寧缺毋濫正是這個道理。”
馬文卿說這話時明顯有些歎氣,明白人都能知道這是在說什麽。
當今的這位天子平日躲在內廷不出來視事,內閣擬定的各級官員任命許多也留中不發,造成如今大批職位長期空缺,馬文卿久在宦海,這‘官不必備’四個字倒是讓他頗生感慨。
“但也不可太過,還是要謹守中道才是。”
馬士英應該是聽明白了伯父的語氣跟著補了這麽一句,儒家推崇中庸怎麽說都不會有錯,放在這裏倒像是在迴應伯父剛才話語的抱怨之意。
“學生以為,近來國家綱紀不整,也不在官多官少,還是要看是否用心做事。”
馬文卿聽著有所緩和,忽然轉過頭看著王星平。
“天成,你覺得呢?”
王星平毫無先兆的被馬文卿點了名,看了看周圍同學的目光,也隻得無奈站了起來。
先向馬文卿鞠了一躬,“衝然學兄說的都是好道理,我等身為讀書人以後都是想要出仕國家,若不恪守中道倒是將事情做差了。”
他暗自慶幸還好說的是觀點,《貞觀政要》這書雖說是唐人所撰,但內容算是樸實易懂,若真是讓他說什麽注疏說不定就要丟人了。奉承完老師的侄兒這位貢士師兄,王星平才表達起自己的觀點。
“不過以星平的愚見,治國的大道理我是不懂,倒是陽明先生講格物致知四個字值得好生揣摩。”
馬文卿覺得這個迴答尚沒有脫離自己對王星平的了解,聽他往日事跡便是個老於事功的小子,遇事往實際的方向去考也是尋常,“聽說你家要興辦鐵冶,莫不是也是因為這格物致知?可有些心得?”
王星平老實迴答,“的確是有這麽迴事,不過若說是格物致知也就隻有器械精良沾得上邊,其實也是為了以旁義證大道。”
馬文卿嗬嗬一笑,“好個以旁義證大道,那你平日讀些什麽書正好說來與各位師兄分享分享?”
王星平並不推辭,“近段時間忙碌得很,耽擱下不少功課,倒是前些日子讀過幾章《紀效新書》。”
“是戚武毅【注:戚繼光的諡號】的那一本?”
“正是。”
確認之後馬文卿卻是有些惆悵,“書是好書,就是還要通達運用才是,因人成事總不是好事。”
王星平覺得奇怪,剛才還好好的,怎麽提起這書和戚繼光的名頭馬文卿的表情卻陰沉了幾分,難道兩人有什麽過節?算起來也不對啊,自穿越以來對當世名人王星平也著意了解過,馬文卿中進士那年這位寫了《紀效新書》的戚少保少說死了有三四年了。
不過也就是一念而過,再不去想。
馬文卿歎過了一陣便放了王星平坐下,繼續講起他的擇官之道,間或說起他當年在山西、廣東為官時的見聞和心得。
王星平邊聽邊想,漸漸心思又迴到了今日的正事上去了。
…………
靠近柔遠門外的一處酒樓,二樓的包房中清風雅靜連斟茶倒酒的小廝也知趣的躲到了樓下聽風色不會上來打攪,滿滿一桌的菜肴除了酒更是未見動過幾下。顧鳳鳴與妹夫坐了有小半刻了,何德固今天更是連自己生意都沒去理會,專一在此商討就為了晚上成事。
顧鳳鳴一樣樣的詢問著今夜的準備,確認事情萬無一失。
“晚上什麽時候動手?”
“總要過了醜時,估摸著那群打鐵的胺臢貨都睡熟了才好動手。”
“是安家的人?”
“嗯,於的家的阿沙來做,不過他要價可高。”
“能有多高?”
“水窩寨裏那八千石糧食他要一半。”
“沒事,隻要事情能成許他便是。”都什麽時候了,顧鳳鳴可不是他外甥那樣沒眼色的貨,既然走到了這一步,自己不上下麵的人也會推著自己上。反正一切都是王家那小子使壞,他不刻意相逼其實原本是不用走到這一步的。
不過這樣也好,起碼算是一次性的解決了問題,好處到還是其次,關鍵是心頭本也有許多不安,他可越來越見不得少東家那副鋒芒畢露的眉眼了,這個少東家比起原先的那一位當家人可是更難相處了。
同樣見不得王家少爺的還有自己的妹夫,這次能夠聽了何進的挑唆,他這妹夫的態度很是關鍵。因為王家的事情吃了不少掛落是一樁,也還有其他不為人道的心思在,但無論如何能為家中在貴陽除掉一個生意上的對手也是好的,何況隻是讓土人放把火,剩下的事情自有官府來辦,這實在隻能說王家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當然,一切都是被那王家小子逼的,明明土司的買主都找好了,橫豎半個多月便能賺上一筆快錢,因為這一位的一句話,不僅錢賺不成,還要因為軍糧的事情得罪了各家土司主顧。
王星平該不該死?當然該死,何德固一次次的重複著這個想法,然後便換上了一副笑臉。
“自不用哥哥你說,不然今晚他哪裏肯去。”
“不過有句話你得提醒到了,既然許了他好處,倉中就不要留下什麽手尾,該燒幹淨的就得一把火燒淨。”
“已經交代過了,今晚人不在多,都是他最信重的手下,總共不過十數人,絕不會走漏半點風聲。”但轉念一想,何德固又問起來,“不過楊順清和許和尚怎麽辦?”
“你告訴他們了?”
“哥哥交代下的,我怎麽會去胡說。”
許和尚倒是知道顧鳳鳴早晚要對糧倉有所處置,但如何做卻沒人與他說,他也隻在楊順清那裏討個口彩。
“那就好辦,此事最好不要再有人知情。”
“你是說?”
顧鳳鳴麵色陰狠,“我什麽都沒說,全是那夥爐戶做下的,王家要算賬得找他們。”
“那也得有機會算賬才行,哥哥的謀劃當真是滴水不漏。”何德固聞言笑道,忽又覺得哪裏不妥。“對了,說起王家,王星平如今在幹什麽?”
“怎麽你擔心他?”看著萬事俱備,顧鳳鳴終於有心情吃喝起來,漫不經心的反問道。
“總還是有些不放心。”
顧鳳鳴不慌不忙的給妹夫吃著定心丸,“我一早就讓張長庚去跟著了,今天他一起來便去了書院。”
“書院?”
“你怎麽忘了,他可還是正兒八經的陽明書院的學生,今日又是他老師馬文卿講課,正該他去奉承的。”
“他倒是還有閑心。”
“這不是正好?”
酒樓上兩人相對而笑,像是見到獵物終於落入了陷阱一般,連尋常的酒水入喉也覺得分外香甜起來。
【注:關於馬士英中進士時間問題根據確實史料已經完全考證清楚,他是前一科中貢士後因為其父立主的原因而沒有參加當科的殿試,故而是等到萬曆四十七年參加的殿試成為進士。因此根據這一考證將前麵涉及到馬士英的幾章中的一些說法做了微調,如有看著覺得和前麵對不上的讀者可以再迴去看看,已經改寫過了,但對劇情本身無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