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祭天(三)
抄家流放咱不慌,先搬空個侯府 作者:無鹽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邊在布置的時候,都能看到那邊進來早朝的大人們開始進來了。
早朝就要開始了。
林清殊不由的抱怨道:
“這皇朝什麽都好,就一點兒不好,他們上班太早了。要不就辰末開始上班嘛,他們這麽早上。”
等那邊先開了一會兒早朝會,大家把一些事說一下後,就在楚方昱的帶領下,把所有的大人們都帶了過來。
而另一邊,皇後也穿戴著很繁瑣的宮服過來了,身後就隻有幾個女子,這幾個女子隻是服侍過皇上,有著最低的宮妃位的幾個女子。
一看都是那種老老實實的人。
他們原本就隻是皇後的丫頭或是這宮裏原本的宮女被接收下來的。隻是表現不錯,成了一個暖床的宮女。
他們都各自有自己的位置排列好。
在欽天監的一通操作後,就輪到了皇上出向著上天祭出一文。
楚方昱今天顯然也是打扮了一下,身上穿的都是嶄新的龍袍。
他們今天都是認真的來祭天的。但這個祭天的祭場擺在了前麵,而林清殊他們所在的位置在後麵。
因為天亮了,那些監視著林清殊他們的人,不能再離得那麽近,他們隻能換了一個更遠的地方看著,所以一些小動人他們還是看不到的。
而皇上有力洪亮的聲音念完了祭文後,身後跪著的所有的朝臣們都瞪大了眼睛,就想看看這個祭文真的能祭出天神?
一邊的一個小太監遞了一麵鑼過來。
楚方昱在大聲的讀完後,就敲響了那鑼。
而這鑼聲一響後,那原本是放在那裏錯位的大殿一下子不見了。
所有的大人們都驚唿了起來。
難道真的祭天祭出了上神?
楚方昱其實心裏很慌,他不敢確定林清殊是不是真的有這個本事。
他的手心都在冒汗。但當真的看到大殿不見了。他驚訝極了!整個大殿就這麽不見了!
他們還來不及驚訝,就看到眼前一閃,大殿又重新落下來,慢慢的落的,似乎是從天而降下來的樣子。
隻是這次,大殿的每一根柱子都要對準備原來的坑。
所有的隻聽得一聲悶悶的迴響後,太正殿重新擺正了!
楚方昱都驚訝萬分了。
雖說是知道這是林清殊做出來的假的事,但還是讓他有了些敬畏。
楚方昱在大殿落下後,撲通一聲跪了下來,然後直接高聲道:
“多謝上神的指點,大殿歸位,就能看出上神的心思了。”
“多謝上神的指點。”
所有的大人都要嚇傻了一樣,特別是那幾位打賭說不能得到上神的認可的。
現在上神認可了,朝中的這些新律就要執行下去了。
雖說這些人明知道祭天請上神認可的事完全不會成功,但沒想到打臉這麽痛。
成功了!
上神收到了祭書,立馬就給了迴複了。
這擺正的大殿就是迴複,就是認可了楚方昱做新皇。
所以,在拜了天神後,楚方昱帶著文武百臣進了大殿。感覺大殿又迴來了,大家上神答應了,自己還敢不答應了?
當然,他們是不知道,背後的一些事情,但知道的賀侯爺和林承文也是嚇了一跳。
他們隻以為是挪正,哪裏知道是一下子收走了大殿,而後才慢慢降下來的樣子。
楚方昱是最高興的人,他的願望要實現了。
這些新政發下去,還會有更多的事會辦理更好。
而林清殊和賀元恕早就走了,他們這次挪大殿倒是更容易一些。因為這大殿現在不用拔起來的那個力道。
把大殿這裏的事處理完了,兩人又出了皇宮,在一個角落裏,兩人進了空間,重新換了一些穿著。
在空間裏,林清殊把賀元恕畫成了一個書生的樣子,而自己就隻是一個小書童,戴著帷帽就出了空間,兩人大搖大擺的走在街上也沒有人認得他們。
因為昨天就和家裏的人分別告別了的,今天一完事,他們就準備往遠溪趕去。
林清殊昨天就做好了準備,往空間裏放了一些好吃的小吃。連人家蒸的肉包子都買賣了上百個放在空間裏。
空間裏恆溫,那包子在裏麵一直放著也不會壞,也不會冷。
兩人走出了京城後,迴頭看了一眼這個大城,還是義無反顧的往遠溪去了。
一路上,兩人沒有再走原來的路線,而是沿著洞邊走,他們想看看這條河的洪水會漲成什麽樣子。
而現在這些地方還看不出來,聽說這條河的上遊都下了好幾天的雨了,但這雨還留戀在那邊。還沒有往南走。
但每年的經驗都有提醒著大家,這馬上就要進入汛期了。
他們也看到有的河邊有人在開始加固這些河堤。而幹這些活的人,看上去都是一個村一個村的,男女老少都有,女子們在後麵一塊一塊的幫著遞石頭。
他們要修的,隻是一部分。林清殊他們走到邊上看了一下,林清殊皺起了眉頭。
也不知道是他們真的不懂呢還是真的不懂。
他們隻是把石頭壘起來,然後往裏放土,再把土夯實了,這樣,土就成了牆。
但是,這樣的石頭與石頭間沒有粘性,隻要水來一衝一泡,那些石頭必倒。
而那些夯過的土在水一泡後。肯定會倒的。
林清殊看了一下,找到一邊似乎是個族長一樣的老人,他站在一邊看著這些人在做。
林清殊上前說道:
“老人家,你們這是自己組織起來修這個堤的?”
其實,他們這一段修的並不長,隻有二十來米的堤。兩邊都是高山,看得出來,這裏是他們村灌溉來水的地方,但也是他們村被淹的唯一缺口。
按這位族長說的,他們是一個家族,就住在這個如壺裏的山穀中,整個穀裏就他們一姓的人。
但每年汛期來了,府台那邊根本不會來管他們這一姓人,都是讓人知會一聲,讓他們搬到山上去,避過了,他們就又搬迴來。
所以,他們這個穀裏年年被淹,家家年年被泡水,但他們舍不得搬開,這是他們的家鄉,他們的根。
所以,每年他們都在想辦法幫著修一些是一些,能堵一些是一些。
林清殊看看那邊的修建:
“可是老人家啊,你們這樣修的沒用,洪水來了,一衝就會倒啊。”
早朝就要開始了。
林清殊不由的抱怨道:
“這皇朝什麽都好,就一點兒不好,他們上班太早了。要不就辰末開始上班嘛,他們這麽早上。”
等那邊先開了一會兒早朝會,大家把一些事說一下後,就在楚方昱的帶領下,把所有的大人們都帶了過來。
而另一邊,皇後也穿戴著很繁瑣的宮服過來了,身後就隻有幾個女子,這幾個女子隻是服侍過皇上,有著最低的宮妃位的幾個女子。
一看都是那種老老實實的人。
他們原本就隻是皇後的丫頭或是這宮裏原本的宮女被接收下來的。隻是表現不錯,成了一個暖床的宮女。
他們都各自有自己的位置排列好。
在欽天監的一通操作後,就輪到了皇上出向著上天祭出一文。
楚方昱今天顯然也是打扮了一下,身上穿的都是嶄新的龍袍。
他們今天都是認真的來祭天的。但這個祭天的祭場擺在了前麵,而林清殊他們所在的位置在後麵。
因為天亮了,那些監視著林清殊他們的人,不能再離得那麽近,他們隻能換了一個更遠的地方看著,所以一些小動人他們還是看不到的。
而皇上有力洪亮的聲音念完了祭文後,身後跪著的所有的朝臣們都瞪大了眼睛,就想看看這個祭文真的能祭出天神?
一邊的一個小太監遞了一麵鑼過來。
楚方昱在大聲的讀完後,就敲響了那鑼。
而這鑼聲一響後,那原本是放在那裏錯位的大殿一下子不見了。
所有的大人們都驚唿了起來。
難道真的祭天祭出了上神?
楚方昱其實心裏很慌,他不敢確定林清殊是不是真的有這個本事。
他的手心都在冒汗。但當真的看到大殿不見了。他驚訝極了!整個大殿就這麽不見了!
他們還來不及驚訝,就看到眼前一閃,大殿又重新落下來,慢慢的落的,似乎是從天而降下來的樣子。
隻是這次,大殿的每一根柱子都要對準備原來的坑。
所有的隻聽得一聲悶悶的迴響後,太正殿重新擺正了!
楚方昱都驚訝萬分了。
雖說是知道這是林清殊做出來的假的事,但還是讓他有了些敬畏。
楚方昱在大殿落下後,撲通一聲跪了下來,然後直接高聲道:
“多謝上神的指點,大殿歸位,就能看出上神的心思了。”
“多謝上神的指點。”
所有的大人都要嚇傻了一樣,特別是那幾位打賭說不能得到上神的認可的。
現在上神認可了,朝中的這些新律就要執行下去了。
雖說這些人明知道祭天請上神認可的事完全不會成功,但沒想到打臉這麽痛。
成功了!
上神收到了祭書,立馬就給了迴複了。
這擺正的大殿就是迴複,就是認可了楚方昱做新皇。
所以,在拜了天神後,楚方昱帶著文武百臣進了大殿。感覺大殿又迴來了,大家上神答應了,自己還敢不答應了?
當然,他們是不知道,背後的一些事情,但知道的賀侯爺和林承文也是嚇了一跳。
他們隻以為是挪正,哪裏知道是一下子收走了大殿,而後才慢慢降下來的樣子。
楚方昱是最高興的人,他的願望要實現了。
這些新政發下去,還會有更多的事會辦理更好。
而林清殊和賀元恕早就走了,他們這次挪大殿倒是更容易一些。因為這大殿現在不用拔起來的那個力道。
把大殿這裏的事處理完了,兩人又出了皇宮,在一個角落裏,兩人進了空間,重新換了一些穿著。
在空間裏,林清殊把賀元恕畫成了一個書生的樣子,而自己就隻是一個小書童,戴著帷帽就出了空間,兩人大搖大擺的走在街上也沒有人認得他們。
因為昨天就和家裏的人分別告別了的,今天一完事,他們就準備往遠溪趕去。
林清殊昨天就做好了準備,往空間裏放了一些好吃的小吃。連人家蒸的肉包子都買賣了上百個放在空間裏。
空間裏恆溫,那包子在裏麵一直放著也不會壞,也不會冷。
兩人走出了京城後,迴頭看了一眼這個大城,還是義無反顧的往遠溪去了。
一路上,兩人沒有再走原來的路線,而是沿著洞邊走,他們想看看這條河的洪水會漲成什麽樣子。
而現在這些地方還看不出來,聽說這條河的上遊都下了好幾天的雨了,但這雨還留戀在那邊。還沒有往南走。
但每年的經驗都有提醒著大家,這馬上就要進入汛期了。
他們也看到有的河邊有人在開始加固這些河堤。而幹這些活的人,看上去都是一個村一個村的,男女老少都有,女子們在後麵一塊一塊的幫著遞石頭。
他們要修的,隻是一部分。林清殊他們走到邊上看了一下,林清殊皺起了眉頭。
也不知道是他們真的不懂呢還是真的不懂。
他們隻是把石頭壘起來,然後往裏放土,再把土夯實了,這樣,土就成了牆。
但是,這樣的石頭與石頭間沒有粘性,隻要水來一衝一泡,那些石頭必倒。
而那些夯過的土在水一泡後。肯定會倒的。
林清殊看了一下,找到一邊似乎是個族長一樣的老人,他站在一邊看著這些人在做。
林清殊上前說道:
“老人家,你們這是自己組織起來修這個堤的?”
其實,他們這一段修的並不長,隻有二十來米的堤。兩邊都是高山,看得出來,這裏是他們村灌溉來水的地方,但也是他們村被淹的唯一缺口。
按這位族長說的,他們是一個家族,就住在這個如壺裏的山穀中,整個穀裏就他們一姓的人。
但每年汛期來了,府台那邊根本不會來管他們這一姓人,都是讓人知會一聲,讓他們搬到山上去,避過了,他們就又搬迴來。
所以,他們這個穀裏年年被淹,家家年年被泡水,但他們舍不得搬開,這是他們的家鄉,他們的根。
所以,每年他們都在想辦法幫著修一些是一些,能堵一些是一些。
林清殊看看那邊的修建:
“可是老人家啊,你們這樣修的沒用,洪水來了,一衝就會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