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所有人都在大場集合,等著向棠平分地。
荔枝原本睡得正香,直接被喊起來,因為他是地主,分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燒毀地契。
荔枝把家裏的地契都拿出來,揣在口袋裏,一起帶到了大場。
看到荔枝來了,大家並不在意,但是有眼尖的村民,看到露出半邊的地契。
“你們快看,荔枝把地契帶過來了,這次真的要分地了。”
聽到這話,村民紛紛望去,確實看到了地契。
“鄉親們,安靜一下。”
原本嘈嘈雜雜的大場,立刻安靜下來。
向棠平拿出地契,掏出火折子,開始燃燒地契。
成百上千張的地契,在一會兒的功夫,就被燒成了灰燼。
“好了,鄉親們。現在地契燒掉了,可以開始分地了。”
向棠平看了地圖上的田地,開始一邊劃線,一邊喊了。
“村東頭那塊好地,分給李二狗家。”
“村東頭那塊壞地,分給趙三貓家。”
“村南頭那塊壞地,分給陳四毛家。”
“村南頭那塊好地,分給周五花家。”
…………………………………………
按照東南北西順序,將地慢慢分完,當然,中在東之後。
因為村中的地太少,按原本計劃,是要東邊分完,就分村中的地,後麵想了想,就沒有分。
分完地之後,很多人都非常高興,但是有一個人不高興,並不是荔枝。
而是結實莊稼漢,他昨天剛拿到好地,今天就被分掉了,心裏氣憤的要死。
“我不同意分地,你們把我的好地分走了。”
結實莊稼漢大喊一聲,打斷了村民高興的情緒。
結實莊稼漢分到了壞地,心裏不舒服也正常,於是有人出來勸他了。
“龍陽啊,你不要生氣嘛,雖然分到的地不好,但是數量不少啊,大家每年的糧食收成,你的還多咧。”
龍陽,也就是結實莊稼漢,大罵道:
“我不管,我就要那塊好地,那個分走我好地的混蛋,現在把地給我讓出來。”
分到龍陽好地的人,是村裏的大姓,聽到自己人被這麽罵,這家人忍不住了。
他們七八個兄弟,直接從人群中站了出來,想要收拾一下龍陽。
“龍陽,你別不知好歹,這地是我們本家兄弟的,你再胡鬧,小心我們k你。”
龍陽也不慫,他也有本家兄弟,誰怕誰啊。
“人多就了不起嗎?我們本家兄弟呢?都給我出來。今天咱們兩家,就比劃比劃,看看誰才是蔡徐村的第一大姓。”
龍陽的本家兄弟,全都站了出來。
此時,整個蔡徐村的青壯年,幾乎都在這了。
向棠平眼看不妙,立馬出來阻止。
因為他清楚,這兩家大姓的人,占到整個蔡徐村,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一旦打起來,後果不堪設想。
“好了好了,不要打了,你們先消停一下。”
向棠平擋在中間,防止他們幹起來。
“分個地都能打起來,不能讓你們這樣瞎搞。”
“我剛才考慮過了,所有的土地都集中起來,大家組成一個大隊,共同耕種這些土地。”
聽到不分地了,大家不樂意了,他們覺得向棠平出爾反爾。
“你說什麽?不分地了?我們起那麽早,白來了?不行,我們今天必須要分地。”
向棠平沒辦法,看反對聲浪那麽高,隻能采取折中的法子。
“那這樣吧,我們換個方法,想要單幹的,可以拿著分到的土地,自己去單幹。想要集中土地的,可以把你們分到的土地,全部集中起來,大家一起耕種。”
向棠平的方法一出,村民立馬做出自己的選擇。
那些大姓,幾乎都選擇單幹,而那些小姓,則選擇報團,把土地集中起來,一起耕種。
當然,荔枝也選擇報團,雖然他不是啥好人,但是腦子是不壞的。
他當了那麽多年地主,采用的方法,就是集體耕種。
隻是以前佃戶要給他地租,自己不用幹活,現在要親自下地,獲得的糧食,大家一起吃。
就這樣,單幹和集體耕種,開始了一場比賽。
他們都想知道,誰的方法更好,誰的方法,能夠讓農民吃飽飯。
雖然才剛剛開始,向棠平卻已經猜到了結局。
單幹這種方法,確實能提高積極性,但那是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
你一個人,既要除草,育種,又要養牛,耕地,很難做到效率最大化。
可是集體耕種後呢?有專門的人負責養牛。
養牛可是個技術活,膘肥體壯的牛,和骨瘦如柴的牛,每天耕的地差距不大,可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呢?
那差距可大了去了,大家的牛,都吃一樣的草,你的牛膘肥體壯,我的牛骨瘦如柴。
產出比就不一樣了,要是拉長時間看呢?
要是拉長時間看,明顯是集體耕種,效率更高。
要是單幹真的有用,小農經濟幾千年了,為什麽還吃不飽?
不還是生產力的問題,要是有人專門負責研究工具,發明高效率的工具。
在集體耕種眼裏,不過是多個人吃飯,多雙筷子的事,但卻能讓集體耕種的效率,成幾何倍數增長。
人家到時候開個大機器,一天就把地耕種完,你還苦哈哈的拿牛去耕地。
所以說諸君,那些說集體耕種養懶漢的,真的非蠢既壞。
這就像你開個工廠,人家工程師修個機器,能讓你少損失幾十萬。
這時候,你非要把他踢出集體,到時候工程師吃不飽飯,你又損失幾十萬,圖什麽呢?
有時候,他確實會偷懶,上班時候摸魚,但是人家的一個點子,能發明一個好機器,能讓集體賺多少錢,有人算過嗎?
最終的結果,如向棠平預料的那樣,集體耕種完敗單幹。
最終整個蔡徐村,全部加入到集體耕種。
時間一長,整個集體出現了分工。
腦子聰明的人,集體每天養著他,讓他有時間思考,發明各種高效率的農具。
當然啊,農具沒有黑色的。
原本向棠平想拚命攻城的,發現這個路子非常好,於是放慢腳步,打算從農村開始實踐。
這段時間裏,向棠平一直在軸紋。
他想通過易守難攻的軸紋,來一次完美的試驗。
荔枝原本睡得正香,直接被喊起來,因為他是地主,分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燒毀地契。
荔枝把家裏的地契都拿出來,揣在口袋裏,一起帶到了大場。
看到荔枝來了,大家並不在意,但是有眼尖的村民,看到露出半邊的地契。
“你們快看,荔枝把地契帶過來了,這次真的要分地了。”
聽到這話,村民紛紛望去,確實看到了地契。
“鄉親們,安靜一下。”
原本嘈嘈雜雜的大場,立刻安靜下來。
向棠平拿出地契,掏出火折子,開始燃燒地契。
成百上千張的地契,在一會兒的功夫,就被燒成了灰燼。
“好了,鄉親們。現在地契燒掉了,可以開始分地了。”
向棠平看了地圖上的田地,開始一邊劃線,一邊喊了。
“村東頭那塊好地,分給李二狗家。”
“村東頭那塊壞地,分給趙三貓家。”
“村南頭那塊壞地,分給陳四毛家。”
“村南頭那塊好地,分給周五花家。”
…………………………………………
按照東南北西順序,將地慢慢分完,當然,中在東之後。
因為村中的地太少,按原本計劃,是要東邊分完,就分村中的地,後麵想了想,就沒有分。
分完地之後,很多人都非常高興,但是有一個人不高興,並不是荔枝。
而是結實莊稼漢,他昨天剛拿到好地,今天就被分掉了,心裏氣憤的要死。
“我不同意分地,你們把我的好地分走了。”
結實莊稼漢大喊一聲,打斷了村民高興的情緒。
結實莊稼漢分到了壞地,心裏不舒服也正常,於是有人出來勸他了。
“龍陽啊,你不要生氣嘛,雖然分到的地不好,但是數量不少啊,大家每年的糧食收成,你的還多咧。”
龍陽,也就是結實莊稼漢,大罵道:
“我不管,我就要那塊好地,那個分走我好地的混蛋,現在把地給我讓出來。”
分到龍陽好地的人,是村裏的大姓,聽到自己人被這麽罵,這家人忍不住了。
他們七八個兄弟,直接從人群中站了出來,想要收拾一下龍陽。
“龍陽,你別不知好歹,這地是我們本家兄弟的,你再胡鬧,小心我們k你。”
龍陽也不慫,他也有本家兄弟,誰怕誰啊。
“人多就了不起嗎?我們本家兄弟呢?都給我出來。今天咱們兩家,就比劃比劃,看看誰才是蔡徐村的第一大姓。”
龍陽的本家兄弟,全都站了出來。
此時,整個蔡徐村的青壯年,幾乎都在這了。
向棠平眼看不妙,立馬出來阻止。
因為他清楚,這兩家大姓的人,占到整個蔡徐村,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一旦打起來,後果不堪設想。
“好了好了,不要打了,你們先消停一下。”
向棠平擋在中間,防止他們幹起來。
“分個地都能打起來,不能讓你們這樣瞎搞。”
“我剛才考慮過了,所有的土地都集中起來,大家組成一個大隊,共同耕種這些土地。”
聽到不分地了,大家不樂意了,他們覺得向棠平出爾反爾。
“你說什麽?不分地了?我們起那麽早,白來了?不行,我們今天必須要分地。”
向棠平沒辦法,看反對聲浪那麽高,隻能采取折中的法子。
“那這樣吧,我們換個方法,想要單幹的,可以拿著分到的土地,自己去單幹。想要集中土地的,可以把你們分到的土地,全部集中起來,大家一起耕種。”
向棠平的方法一出,村民立馬做出自己的選擇。
那些大姓,幾乎都選擇單幹,而那些小姓,則選擇報團,把土地集中起來,一起耕種。
當然,荔枝也選擇報團,雖然他不是啥好人,但是腦子是不壞的。
他當了那麽多年地主,采用的方法,就是集體耕種。
隻是以前佃戶要給他地租,自己不用幹活,現在要親自下地,獲得的糧食,大家一起吃。
就這樣,單幹和集體耕種,開始了一場比賽。
他們都想知道,誰的方法更好,誰的方法,能夠讓農民吃飽飯。
雖然才剛剛開始,向棠平卻已經猜到了結局。
單幹這種方法,確實能提高積極性,但那是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
你一個人,既要除草,育種,又要養牛,耕地,很難做到效率最大化。
可是集體耕種後呢?有專門的人負責養牛。
養牛可是個技術活,膘肥體壯的牛,和骨瘦如柴的牛,每天耕的地差距不大,可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呢?
那差距可大了去了,大家的牛,都吃一樣的草,你的牛膘肥體壯,我的牛骨瘦如柴。
產出比就不一樣了,要是拉長時間看呢?
要是拉長時間看,明顯是集體耕種,效率更高。
要是單幹真的有用,小農經濟幾千年了,為什麽還吃不飽?
不還是生產力的問題,要是有人專門負責研究工具,發明高效率的工具。
在集體耕種眼裏,不過是多個人吃飯,多雙筷子的事,但卻能讓集體耕種的效率,成幾何倍數增長。
人家到時候開個大機器,一天就把地耕種完,你還苦哈哈的拿牛去耕地。
所以說諸君,那些說集體耕種養懶漢的,真的非蠢既壞。
這就像你開個工廠,人家工程師修個機器,能讓你少損失幾十萬。
這時候,你非要把他踢出集體,到時候工程師吃不飽飯,你又損失幾十萬,圖什麽呢?
有時候,他確實會偷懶,上班時候摸魚,但是人家的一個點子,能發明一個好機器,能讓集體賺多少錢,有人算過嗎?
最終的結果,如向棠平預料的那樣,集體耕種完敗單幹。
最終整個蔡徐村,全部加入到集體耕種。
時間一長,整個集體出現了分工。
腦子聰明的人,集體每天養著他,讓他有時間思考,發明各種高效率的農具。
當然啊,農具沒有黑色的。
原本向棠平想拚命攻城的,發現這個路子非常好,於是放慢腳步,打算從農村開始實踐。
這段時間裏,向棠平一直在軸紋。
他想通過易守難攻的軸紋,來一次完美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