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陽夏四處皆戰亂 趙雲獨戰雙夏侯
魂穿漢末:再鑄大漢輝煌 作者:苦若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褚手持長柄巨錘,與手拿雙戟的典韋粘成一團。
這二人的武藝都是當世絕頂,且二人都以力量見長,二人的大戰拋棄技巧,純正你一錘、我一戟的力量對轟。那一聲聲‘咚、擋’之音直震得周遭士兵耳膜生疼。
周邊士兵未免遭池魚之殃,紛紛撤出很遠,給典韋、許褚二人留下極大空檔,讓二人對戰。
其他方向上,張繡對上曹仁,張繡一杆大槍上下翻飛,而曹仁左手持巨盾,右手持長刀。擋住張繡進攻的同時,還能抽空反擊一二。
蔣齊就比較慘了,蔣齊對上的是曹洪,曹洪是個暴脾氣,一杆大刀用的舞舞生風,每一擊都是全力施出。蔣齊隻能提槍格擋,但很明顯,蔣齊不是曹洪的對手,蔣齊落敗也隻是時間問題。
兩方大戰一刻鍾後,曹操、閻圃在侯成、宋憲、魏續等人的攙扶下,也越過矮牆。
魏續一臉諂媚的湊上去:
“丞相,矮牆拿下了,許褚將軍、曹仁將軍、曹洪將軍正與敵將捉對廝殺呢,不需要多久,便能擊敗敵軍!”
聽到魏續的話,曹操並未高興多少,反而冷冷的說道:
“劉和的騎兵就在城外,很快就到,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你們三個速速帶人向城內殺去,快去!”
被曹操一喝,魏續、侯成、宋憲三人慌忙點頭,立刻率領兵卒繞過典韋等人,朝城內殺了過去。
曹操在閻圃的攙扶下,正大聲喊著讓兵卒繼續衝擊內城,沒想到陳登忽然從城牆上爬了過來:
“丞相,不好了,趙雲率領騎兵趕到,一個照麵便捅殺李豐,還擊潰了紀靈將軍,城外很快就守不住了!”
曹操眼神一縮,咬著牙道:
“守不住就不守,命城外的隊伍全部入城,依托矮牆阻擊騎兵,其餘兵卒全力殺入城內,隻要擊殺劉和,此戰便可大勝!”
陳登連忙點頭,翻牆而去。
城外,趙雲、夏侯蘭、公孫玥等人正率領兩萬騎兵,瘋狂進攻夏侯淵、夏侯惇、曹真、紀靈等一眾曹軍。
外層的紀靈軍已經潰敗,紀靈倒提三尖兩刃刀,慌忙撤退。
夏侯淵則將為數不多的騎兵列好陣型,阻攔襲來的騎兵。
但夏侯淵在之前阻攔趙雲衝擊井闌之時,損失巨大,現在騎兵總兵力,也不過一千五百餘騎。
夏侯淵剛剛列好陣型,趙雲便率兵衝了過來。
趙雲也知道陽夏城如今是危難之際,故不及損失的指揮騎兵衝擊敵軍,試圖從後方擊潰曹軍,救援城內的劉和等人。
兩支騎兵碰撞在一起,隻聽一陣血肉撞擊的之聲,兩邊紛紛有騎兵落馬。
之前夏侯淵戰敗,劉曄根據戰場收集的馬鞍馬鐙,召集工匠趕製了一批,夏侯淵麾下的騎兵也配備了馬鞍馬鐙。
所以這才碰撞,兩邊落馬的騎兵差不多,均有兩三百人落馬。
但趙雲一方的騎兵人數眾多,足有萬餘人,反觀夏侯淵就少太多了。
兩邊經過撞擊之後,便混在一起,近距離開始搏殺。
很快,趙雲的騎兵便將夏侯淵等人圍困起來,夏侯淵身邊不斷地有人落馬,很快便隻剩四五百人。
趙雲尋到夏侯淵,準備率先斬殺夏侯淵,擊潰這股曹軍。
夏侯淵為了給曹操爭取時間,也豁出性命,想要拖住趙雲。
夏侯淵以長刀抵擋趙雲的長槍,二人拚盡全力,都想盡快將對方擊殺。
在曹軍中,夏侯淵的武力是頂尖的,除了許褚之外,曹軍中還沒有誰敢說能完勝夏侯淵的。
但夏侯淵對上的可是趙雲,趙雲曾經獨鬥呂布都不落下風,夏侯淵又怎麽可能打得過趙雲。
而且夏侯淵身邊的騎兵越來越少,夏侯淵一時焦躁起來,招式也逐漸混亂。
趙雲使出成名絕技‘百鳥朝鳳’,隻見無數槍影籠罩向夏侯淵,夏侯淵瞳孔放大,緊張到極點,奮力抵擋趙雲的招式。
‘噗噗噗~’
夏侯淵雖用盡全力,但依舊無法盡數抵擋,被趙雲的長槍刺傷四五處。
好在夏侯淵身穿寶甲,那幾處槍傷並不深。
夏侯淵用長刀抵住趙雲的長槍,大口喘著粗氣,心想著終於擋下了這一擊。
可趙雲的進攻實際上並沒有結束,隻見趙雲單手持槍,另一手從背後抽出寶劍,朝著夏侯淵腦袋便劈了過去。
“啊,青鋼劍!”
夏侯淵認得趙雲手中的寶劍,正是以前曹操的佩劍青鋼劍,於是脫口而出。
青鋼寶劍落下,夏侯淵隻來的及側身避過要害,那寶劍順著夏侯淵的肩膀落了下去。
青鋼劍不愧是寶劍,輕鬆便破開夏侯淵的寶甲,隻聽‘刺啦’一聲,夏侯淵的整條左臂便被青鋼劍斬落。
“啊!”
夏侯淵慘叫一聲,扔掉長刀,右手捂著正在噴血的臂膀,胯下寶馬好似也知道夏侯淵受傷,迅速向後退去。
趙雲一擊得手,便立刻催動坐騎,想要徹底斬殺夏侯淵。
就在這關鍵時刻,忽然一聲大喝:
“爾敢傷我兄弟!妙才速退,惇來也!”
來的人正是獨目將軍夏侯惇,夏侯惇見夏侯淵的騎兵被趙雲圍困,立刻組織三千精兵營救。
夏侯惇好不容易殺了進來,就看見夏侯淵被趙雲斬去一臂。
夏侯惇跟夏侯淵是一族的兄弟,夏侯惇見夏侯淵受如此重創,心痛不已:
“妙才速退,子丹(曹真)在外麵接應你,此處有我!”
夏侯淵麵色煞白,汗珠不住的滑落:
“大兄一定小心,趙雲···趙雲確實厲害!”
夏侯惇迴頭,給了夏侯淵一個堅定地眼神:
“恩!”
夏侯淵也知道,自己重傷,留下也是拖累,便立刻與僅剩的百餘騎,在夏侯惇的掩護之下逃出重圍。
夏侯惇及三千精兵替代了夏侯淵的位置,趙雲也不廢話,當即提槍衝向夏侯惇。
夏侯惇緊握長槍,僅剩的一隻眼睛瞪得溜圓,大吼一聲:
“殺!”
二人又戰成一團 。
這二人的武藝都是當世絕頂,且二人都以力量見長,二人的大戰拋棄技巧,純正你一錘、我一戟的力量對轟。那一聲聲‘咚、擋’之音直震得周遭士兵耳膜生疼。
周邊士兵未免遭池魚之殃,紛紛撤出很遠,給典韋、許褚二人留下極大空檔,讓二人對戰。
其他方向上,張繡對上曹仁,張繡一杆大槍上下翻飛,而曹仁左手持巨盾,右手持長刀。擋住張繡進攻的同時,還能抽空反擊一二。
蔣齊就比較慘了,蔣齊對上的是曹洪,曹洪是個暴脾氣,一杆大刀用的舞舞生風,每一擊都是全力施出。蔣齊隻能提槍格擋,但很明顯,蔣齊不是曹洪的對手,蔣齊落敗也隻是時間問題。
兩方大戰一刻鍾後,曹操、閻圃在侯成、宋憲、魏續等人的攙扶下,也越過矮牆。
魏續一臉諂媚的湊上去:
“丞相,矮牆拿下了,許褚將軍、曹仁將軍、曹洪將軍正與敵將捉對廝殺呢,不需要多久,便能擊敗敵軍!”
聽到魏續的話,曹操並未高興多少,反而冷冷的說道:
“劉和的騎兵就在城外,很快就到,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你們三個速速帶人向城內殺去,快去!”
被曹操一喝,魏續、侯成、宋憲三人慌忙點頭,立刻率領兵卒繞過典韋等人,朝城內殺了過去。
曹操在閻圃的攙扶下,正大聲喊著讓兵卒繼續衝擊內城,沒想到陳登忽然從城牆上爬了過來:
“丞相,不好了,趙雲率領騎兵趕到,一個照麵便捅殺李豐,還擊潰了紀靈將軍,城外很快就守不住了!”
曹操眼神一縮,咬著牙道:
“守不住就不守,命城外的隊伍全部入城,依托矮牆阻擊騎兵,其餘兵卒全力殺入城內,隻要擊殺劉和,此戰便可大勝!”
陳登連忙點頭,翻牆而去。
城外,趙雲、夏侯蘭、公孫玥等人正率領兩萬騎兵,瘋狂進攻夏侯淵、夏侯惇、曹真、紀靈等一眾曹軍。
外層的紀靈軍已經潰敗,紀靈倒提三尖兩刃刀,慌忙撤退。
夏侯淵則將為數不多的騎兵列好陣型,阻攔襲來的騎兵。
但夏侯淵在之前阻攔趙雲衝擊井闌之時,損失巨大,現在騎兵總兵力,也不過一千五百餘騎。
夏侯淵剛剛列好陣型,趙雲便率兵衝了過來。
趙雲也知道陽夏城如今是危難之際,故不及損失的指揮騎兵衝擊敵軍,試圖從後方擊潰曹軍,救援城內的劉和等人。
兩支騎兵碰撞在一起,隻聽一陣血肉撞擊的之聲,兩邊紛紛有騎兵落馬。
之前夏侯淵戰敗,劉曄根據戰場收集的馬鞍馬鐙,召集工匠趕製了一批,夏侯淵麾下的騎兵也配備了馬鞍馬鐙。
所以這才碰撞,兩邊落馬的騎兵差不多,均有兩三百人落馬。
但趙雲一方的騎兵人數眾多,足有萬餘人,反觀夏侯淵就少太多了。
兩邊經過撞擊之後,便混在一起,近距離開始搏殺。
很快,趙雲的騎兵便將夏侯淵等人圍困起來,夏侯淵身邊不斷地有人落馬,很快便隻剩四五百人。
趙雲尋到夏侯淵,準備率先斬殺夏侯淵,擊潰這股曹軍。
夏侯淵為了給曹操爭取時間,也豁出性命,想要拖住趙雲。
夏侯淵以長刀抵擋趙雲的長槍,二人拚盡全力,都想盡快將對方擊殺。
在曹軍中,夏侯淵的武力是頂尖的,除了許褚之外,曹軍中還沒有誰敢說能完勝夏侯淵的。
但夏侯淵對上的可是趙雲,趙雲曾經獨鬥呂布都不落下風,夏侯淵又怎麽可能打得過趙雲。
而且夏侯淵身邊的騎兵越來越少,夏侯淵一時焦躁起來,招式也逐漸混亂。
趙雲使出成名絕技‘百鳥朝鳳’,隻見無數槍影籠罩向夏侯淵,夏侯淵瞳孔放大,緊張到極點,奮力抵擋趙雲的招式。
‘噗噗噗~’
夏侯淵雖用盡全力,但依舊無法盡數抵擋,被趙雲的長槍刺傷四五處。
好在夏侯淵身穿寶甲,那幾處槍傷並不深。
夏侯淵用長刀抵住趙雲的長槍,大口喘著粗氣,心想著終於擋下了這一擊。
可趙雲的進攻實際上並沒有結束,隻見趙雲單手持槍,另一手從背後抽出寶劍,朝著夏侯淵腦袋便劈了過去。
“啊,青鋼劍!”
夏侯淵認得趙雲手中的寶劍,正是以前曹操的佩劍青鋼劍,於是脫口而出。
青鋼寶劍落下,夏侯淵隻來的及側身避過要害,那寶劍順著夏侯淵的肩膀落了下去。
青鋼劍不愧是寶劍,輕鬆便破開夏侯淵的寶甲,隻聽‘刺啦’一聲,夏侯淵的整條左臂便被青鋼劍斬落。
“啊!”
夏侯淵慘叫一聲,扔掉長刀,右手捂著正在噴血的臂膀,胯下寶馬好似也知道夏侯淵受傷,迅速向後退去。
趙雲一擊得手,便立刻催動坐騎,想要徹底斬殺夏侯淵。
就在這關鍵時刻,忽然一聲大喝:
“爾敢傷我兄弟!妙才速退,惇來也!”
來的人正是獨目將軍夏侯惇,夏侯惇見夏侯淵的騎兵被趙雲圍困,立刻組織三千精兵營救。
夏侯惇好不容易殺了進來,就看見夏侯淵被趙雲斬去一臂。
夏侯惇跟夏侯淵是一族的兄弟,夏侯惇見夏侯淵受如此重創,心痛不已:
“妙才速退,子丹(曹真)在外麵接應你,此處有我!”
夏侯淵麵色煞白,汗珠不住的滑落:
“大兄一定小心,趙雲···趙雲確實厲害!”
夏侯惇迴頭,給了夏侯淵一個堅定地眼神:
“恩!”
夏侯淵也知道,自己重傷,留下也是拖累,便立刻與僅剩的百餘騎,在夏侯惇的掩護之下逃出重圍。
夏侯惇及三千精兵替代了夏侯淵的位置,趙雲也不廢話,當即提槍衝向夏侯惇。
夏侯惇緊握長槍,僅剩的一隻眼睛瞪得溜圓,大吼一聲:
“殺!”
二人又戰成一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