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幽州平定朝鮮島 袁譚鬥落魄公孫
魂穿漢末:再鑄大漢輝煌 作者:苦若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投降後,除了公孫康進犯幽州之外,劉和一方就暫時沒有別的戰事。
劉和自渡過黃河進攻袁紹,到如今戰勝曹操占據兗州以來,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了。
這一年多以來,因戰事連連,劉和方兵員損失巨大,且糧草消耗也極多。
如今雖然得勝,後續的西涼、司隸、兗州重新建設,百姓安置等等,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劉和與一眾謀士商議後,決定除派遣並州的孫禮率軍支援遼西外,其餘之地暫時休兵。
劉和還聽從郭嘉等人的建議,放棄返迴幽州,進駐到陳留。
兗州西麵的雒陽,以及更西麵的司隸本來就是大漢的中樞。
劉和駐紮陳留,便能更好的控製大漢。
劉和也命心腹尾敦返迴幽州,將在幽州的蔡琰、馬雲祿以及兒子劉興等人接到陳留,共同團聚。
劉和又重新任命各地屬官,其中田豫依舊為並州刺史不變,並州的人事也暫且不動。
幽州別駕毛玠升任幽州刺史,幽州別駕一職由右北平太守田疇兼任。
原幽州刺史程昱入兗州為刺史,荀諶為兗州別駕。
冀州別駕沮授升任為冀州刺史,治中田豐為新的別駕,謀士國淵為新的冀州治中。
任命鍾繇為司隸校尉,督察三輔、三河、弘農,並安置這幾地的百姓。
司隸久遭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其內匪寇橫行,劉和為保證司隸的平穩,又派遣皇甫酈率軍一萬,協助荀攸。
西涼地區,劉和命王淩為西涼刺史,馬超為鎮西將軍,安定西涼。
另外,大漢暫無天子,劉和便以太尉一職暫管朝廷事務。
為協助劉和處理政務,劉和又將三公九卿重新任命。
三公上,太尉乃是劉和親自擔任,掌管大漢所有軍事。
司徒是掌管大漢所有郡民教化以及參政議事,此位極為重要,大漢司徒本是趙溫,但趙溫投靠曹操,劉和自然不能繼續留趙溫做司徒了。
劉和選擇了自己最信任的謀士荀攸,作為大漢司徒。
三公最後一位司空,司空掌管天下水利修繕及所有工程建築等,也是極為重要的位置。
大漢司空一直由楊彪擔任,楊彪年近六十,曆任司空、司徒、尚書令等要職,楊彪為人正直中正,其聲譽遠播海內,為人所敬重,故劉和依舊以楊彪為司空。
九卿上,除了劉備為宗正之外,劉和又任命宣播重迴廷尉大理正之位,並加光祿勳。
任命董承掌管太常卿,太常一職主管掌禮儀祭祀,因董承破陳留有功,才獲得此職。
任命位於青州的孔融為大司農,掌管天下農事。
任命典韋為衛尉,掌管宮廷禁軍。
任命張繡為太仆,掌管車馬。
任命趙雲為光祿勳,掌管侍衛侍從。
任命兄弟劉集為大鴻臚,掌管少數民族事務。
任命審配為少府,掌管宮中禦用之物。
除此之外,劉和帳下大將張遼、張合、徐晃、麴義、王淩、杜畿、馬超、龐德、周倉、裴元紹、田豫、孫禮、公孫續、管統、高順、尾敦、廖化、高覽、閻柔、單經等人皆有封賞。
謀臣賈詡、郭嘉、辛韜、吳普、史路、辛毗、程渙等人也盡得升遷。
劉和所掌控的幽州、冀州、並州、涼州、兗州、司隸等地,因常年戰亂,百姓遭難,需要時間恢複。
故劉和也未再起戰事,更加側重於內政恢複民生及練兵等等。
很快,數月之後,遼東公孫康被孫禮、公孫續、田疇、鮮於銀等人擊敗,公孫康領殘兵渡海逃迴青州東萊,劉和盡得遼東各地。
除此之外,公孫續、孫禮、鮮於銀等人,還將周邊曾依附於公孫康的小國挨個收拾了一遍,將高句麗、扶餘等國差點打的滅國。
尤其是高句麗,因大漢常年戰亂,對周邊小國疏於管理,高句麗趁機起勢,滅掉幽州附近諸多小國,占據大漢許多土地。
最為強盛時,高句麗東部瀕臨日本海,南部控製了漢江流域,西北跨過遼水,北部到輝發河、第二鬆花江流域。
不過也就是在高句麗強盛之時,被孫禮、鮮於銀、公孫續等人殺的大敗,攻入高句麗都城,高句麗國王隻能率領殘兵退到朝鮮半島,與朝鮮南部的百濟、新羅爭奪生存空間。
這一戰,劉和又收迴了朝鮮半島的樂浪郡、玄菟郡,以鮮於銀為樂浪太守,孫禮為玄菟郡太守,公孫續為遼東太守。
逃往青州的公孫康,占據東萊郡。
公孫康不甘心於隻占據東萊一郡,便又瞄向了富庶的北海郡。
青州大部除去東萊郡之外,都被袁譚占據,但袁譚兵力不足,每處郡縣所派遣的兵力不足,僅有數百到千人。
這點兵力,隻能守守郡治大城,小城根本派不出兵力防守。
公孫康趁此時際,將袁譚在北海郡的將領驅逐了出去,自己派兵占領北海郡。
北海郡是大郡,人口繁多,在孔融的治理下,甚是繁榮。
袁譚當然不願北海落入公孫康之手,袁譚不顧二人暫時還是盟友的關係,率兵征討公孫康。
公孫康曾收留了被袁譚打敗的袁熙、袁紹,兩邊本來就有矛盾。
此次袁譚帶兵來襲,袁熙、袁尚更是煽風點火,兩邊也順利的打了起來。
但袁譚兵少,幾戰下來連連失利,便聽從董昭的建議,突襲公孫康的後方東萊郡,袁譚也順利的占據了東萊數個縣城。
公孫康率兵迴援,卻被董昭率兵埋伏,打了個大敗。
這樣一來,兩邊的矛盾更為激化了,公孫康與袁譚將精力全都放到對方身上,雙方連續征戰,都想要將對方擊敗,完全占據青州。
作為盟友的曹操看不下去了,曹操本想留袁譚及公孫康鎮守青州,用來阻擋劉和。
沒想到這兩人率先開戰了,還是不死不休的戰事。
曹操派遣張溫調停,可二人已經打出了真火,哪裏還顧得上曹操的調停。
曹操也知道,這倆草包縱使不內鬥,也阻擋不了劉和多久。
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加強練兵,籌備糧草,再重新聯結袁術、劉表甚至孫策等盟友。
然後等待時機合適時,對劉和發起致命一擊。
於是曹操召迴張溫,也不再管袁譚、公孫康的事情了,任由二人鬥得個天昏地暗了。
劉和自渡過黃河進攻袁紹,到如今戰勝曹操占據兗州以來,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了。
這一年多以來,因戰事連連,劉和方兵員損失巨大,且糧草消耗也極多。
如今雖然得勝,後續的西涼、司隸、兗州重新建設,百姓安置等等,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劉和與一眾謀士商議後,決定除派遣並州的孫禮率軍支援遼西外,其餘之地暫時休兵。
劉和還聽從郭嘉等人的建議,放棄返迴幽州,進駐到陳留。
兗州西麵的雒陽,以及更西麵的司隸本來就是大漢的中樞。
劉和駐紮陳留,便能更好的控製大漢。
劉和也命心腹尾敦返迴幽州,將在幽州的蔡琰、馬雲祿以及兒子劉興等人接到陳留,共同團聚。
劉和又重新任命各地屬官,其中田豫依舊為並州刺史不變,並州的人事也暫且不動。
幽州別駕毛玠升任幽州刺史,幽州別駕一職由右北平太守田疇兼任。
原幽州刺史程昱入兗州為刺史,荀諶為兗州別駕。
冀州別駕沮授升任為冀州刺史,治中田豐為新的別駕,謀士國淵為新的冀州治中。
任命鍾繇為司隸校尉,督察三輔、三河、弘農,並安置這幾地的百姓。
司隸久遭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其內匪寇橫行,劉和為保證司隸的平穩,又派遣皇甫酈率軍一萬,協助荀攸。
西涼地區,劉和命王淩為西涼刺史,馬超為鎮西將軍,安定西涼。
另外,大漢暫無天子,劉和便以太尉一職暫管朝廷事務。
為協助劉和處理政務,劉和又將三公九卿重新任命。
三公上,太尉乃是劉和親自擔任,掌管大漢所有軍事。
司徒是掌管大漢所有郡民教化以及參政議事,此位極為重要,大漢司徒本是趙溫,但趙溫投靠曹操,劉和自然不能繼續留趙溫做司徒了。
劉和選擇了自己最信任的謀士荀攸,作為大漢司徒。
三公最後一位司空,司空掌管天下水利修繕及所有工程建築等,也是極為重要的位置。
大漢司空一直由楊彪擔任,楊彪年近六十,曆任司空、司徒、尚書令等要職,楊彪為人正直中正,其聲譽遠播海內,為人所敬重,故劉和依舊以楊彪為司空。
九卿上,除了劉備為宗正之外,劉和又任命宣播重迴廷尉大理正之位,並加光祿勳。
任命董承掌管太常卿,太常一職主管掌禮儀祭祀,因董承破陳留有功,才獲得此職。
任命位於青州的孔融為大司農,掌管天下農事。
任命典韋為衛尉,掌管宮廷禁軍。
任命張繡為太仆,掌管車馬。
任命趙雲為光祿勳,掌管侍衛侍從。
任命兄弟劉集為大鴻臚,掌管少數民族事務。
任命審配為少府,掌管宮中禦用之物。
除此之外,劉和帳下大將張遼、張合、徐晃、麴義、王淩、杜畿、馬超、龐德、周倉、裴元紹、田豫、孫禮、公孫續、管統、高順、尾敦、廖化、高覽、閻柔、單經等人皆有封賞。
謀臣賈詡、郭嘉、辛韜、吳普、史路、辛毗、程渙等人也盡得升遷。
劉和所掌控的幽州、冀州、並州、涼州、兗州、司隸等地,因常年戰亂,百姓遭難,需要時間恢複。
故劉和也未再起戰事,更加側重於內政恢複民生及練兵等等。
很快,數月之後,遼東公孫康被孫禮、公孫續、田疇、鮮於銀等人擊敗,公孫康領殘兵渡海逃迴青州東萊,劉和盡得遼東各地。
除此之外,公孫續、孫禮、鮮於銀等人,還將周邊曾依附於公孫康的小國挨個收拾了一遍,將高句麗、扶餘等國差點打的滅國。
尤其是高句麗,因大漢常年戰亂,對周邊小國疏於管理,高句麗趁機起勢,滅掉幽州附近諸多小國,占據大漢許多土地。
最為強盛時,高句麗東部瀕臨日本海,南部控製了漢江流域,西北跨過遼水,北部到輝發河、第二鬆花江流域。
不過也就是在高句麗強盛之時,被孫禮、鮮於銀、公孫續等人殺的大敗,攻入高句麗都城,高句麗國王隻能率領殘兵退到朝鮮半島,與朝鮮南部的百濟、新羅爭奪生存空間。
這一戰,劉和又收迴了朝鮮半島的樂浪郡、玄菟郡,以鮮於銀為樂浪太守,孫禮為玄菟郡太守,公孫續為遼東太守。
逃往青州的公孫康,占據東萊郡。
公孫康不甘心於隻占據東萊一郡,便又瞄向了富庶的北海郡。
青州大部除去東萊郡之外,都被袁譚占據,但袁譚兵力不足,每處郡縣所派遣的兵力不足,僅有數百到千人。
這點兵力,隻能守守郡治大城,小城根本派不出兵力防守。
公孫康趁此時際,將袁譚在北海郡的將領驅逐了出去,自己派兵占領北海郡。
北海郡是大郡,人口繁多,在孔融的治理下,甚是繁榮。
袁譚當然不願北海落入公孫康之手,袁譚不顧二人暫時還是盟友的關係,率兵征討公孫康。
公孫康曾收留了被袁譚打敗的袁熙、袁紹,兩邊本來就有矛盾。
此次袁譚帶兵來襲,袁熙、袁尚更是煽風點火,兩邊也順利的打了起來。
但袁譚兵少,幾戰下來連連失利,便聽從董昭的建議,突襲公孫康的後方東萊郡,袁譚也順利的占據了東萊數個縣城。
公孫康率兵迴援,卻被董昭率兵埋伏,打了個大敗。
這樣一來,兩邊的矛盾更為激化了,公孫康與袁譚將精力全都放到對方身上,雙方連續征戰,都想要將對方擊敗,完全占據青州。
作為盟友的曹操看不下去了,曹操本想留袁譚及公孫康鎮守青州,用來阻擋劉和。
沒想到這兩人率先開戰了,還是不死不休的戰事。
曹操派遣張溫調停,可二人已經打出了真火,哪裏還顧得上曹操的調停。
曹操也知道,這倆草包縱使不內鬥,也阻擋不了劉和多久。
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加強練兵,籌備糧草,再重新聯結袁術、劉表甚至孫策等盟友。
然後等待時機合適時,對劉和發起致命一擊。
於是曹操召迴張溫,也不再管袁譚、公孫康的事情了,任由二人鬥得個天昏地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