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公孫玥的想法,跟公孫瓚如出一轍,都是要滅殺所有異族。


    這個想法極為極端,劉和趕忙說起對異族要分化治理、要恩威並施、要吸收與融合等等道理。


    公孫玥聽得雲裏霧裏,畢竟公孫玥還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女孩子,這些思想,她是聽不太明白的。


    人就是這樣,越是高深,越聽不明白,越覺得有道理。


    公孫玥崇拜的點點頭:


    “原來治理異族,還有那麽多關鍵所在。大人您想的周到,日後我公孫玥願做大人的馬前卒,整治烏桓、鮮卑異族,護佑幽州百姓!”


    劉和點點頭說道:


    “對付馬上的民族,就要用騎兵對付他們。以後你就跟著子龍,做子龍的副將,願我等共同努力,還大漢一份清明。”


    公孫玥點點頭,堅定‘嗯’了一聲。


    劉和適時的招唿眾人退出庵廬,將庵廬留給趙雲與公孫玥二人。


    畢竟二人分離許久再見,有大量的話要說,劉和等人還是識趣的。


    且易城雖然成功拿下,但後續之事繁多,劉和還要與眾人盤點易城物資等等。


    經過數天努力,郭嘉、田豐等人終於理清易城收獲。


    劉和從易城中獲得了多達340萬斛的糧食,以及五銖錢幣數億,金銀珠寶、布匹綢緞上千車。


    有了這些物資,幽州所麵臨的缺糧問題就能全部解決了。


    劉和大手一揮,將糧食分出一百萬斛,交給程昱毛玠、荀攸等人,讓其充盈各郡縣府庫,用以接濟流民,或者幫助受災的百姓。


    別看幽州有接近三百萬百姓,但對於其他地區來講,幽州還是地廣人稀的。


    幽州需要大量的百姓去開墾土地、種植糧食,但幽州苦寒,少有百姓會主動到幽州定居。


    不過現在大漢北旱南澇,都處於天災之下,為了生存,百姓隻能去到有活路的地方。


    幽州有了糧食,幽州便能在這災年,多收留些流離失所的難民百姓,為幽州的發展打好基礎。


    剩餘的糧草,劉和劃出三十萬斛運到並州雁門郡,支援田豫等人。


    田豫在雁門郡還有一萬七千多人,但苦於糧草不濟,隻能龜縮在雁門,不得寸進。


    如今劉和有了糧草,自然要支援田豫,讓田豫繼續克複並州剩餘幾個被占領的郡縣。


    另外,劉和將二十萬斛糧草交給史路,讓其押送至冀州袁紹處。


    畢竟袁紹也派麴義率三千人馬前來助陣,給袁紹些糧草是應該的。


    最重要的,是劉和要感謝袁紹幫忙打下涿郡,劉和想用這二十萬斛糧食堵住袁紹的嘴,並換迴涿郡。


    易城中,還收獲五銖幣數億錢。


    這些五銖幣可不是董卓私自鑄造的那種‘惡錢’,而是貨真價實的元狩五銖。


    劉和拿出半數的五銖錢,大方的賞給麾下兵卒,每人竟都能得到兩千錢。


    兩千錢差不多是一個五口之家,除口糧外,一年經營所能剩餘的資財了。


    要知道,在物價平穩之時,一斛菽豆或者粟米的價格,僅值三四十錢而已。


    不過如今物價飛漲,從董卓私鑄的‘惡錢’以後,在司隸等地區,一斛菽豆的價格能到萬千!


    不過還好,幽州的物價還算穩定,這得益於程昱等人的主意。


    程昱等人嚴禁流通私鑄的‘惡錢’,僅能使用最為標準的元狩五銖。


    這樣雖然給百姓的生活帶來極大地不便,但最起碼物價還算平穩。


    劉和又將金銀珠寶及綢緞布匹等物,交給劉集等人,讓其與草原的鮮卑、烏桓做交易,多換迴些馬匹。


    如今劉和騎兵眾多,趙雲麾下就有四千輕騎,範方也有三千鐵騎,雁門郡的孫禮還有兩千騎兵。


    但除了範方的三千鐵騎一人兩馬之外,趙雲及孫禮的六千騎兵,均是一人一馬。


    在漢代,尤其是長途行軍中,馬匹行進二三十裏後就要休息。


    一般一名騎兵,要配備雙馬,一匹馬跑十公裏後,再換另一匹馬繼續前進。


    如此一來,劉和軍馬匹的缺口,就達到了上萬匹。


    劉和又派韓觀前往遼西郡,說降遼西郡太守侯其。


    遼西郡麵積極大,約占據幽州的六分之一,是州治廣陽郡的五倍有餘。


    但遼西郡人口卻是極少,僅有一萬四千多戶,不到九萬人。


    故遼西郡的守軍也不是很多,僅有兩千餘人。


    這點兵力是絕對抵擋不住劉和的,不過因為遼西郡太守侯其是公孫瓚的嶽丈,劉和也不確定侯其能否投降,隻能派韓觀去試探。


    封賞過後,劉和讓兵卒推倒易城城牆及建造的京樓,然後返迴薊城。


    劉和如此做,並放棄易城,主要的原因是易城位於冀州,並不在幽州。


    劉和還遵守州郡的規定,並不會侵占別州土地。


    不過,劉和也多了個心眼,將易城城牆及京樓推倒,也是為了不讓袁紹或者其他人占據易城,再為禍端。


    返迴薊城數日後,趙雲與公孫玥前來匯報。


    這二人率領騎兵搜尋一番,終於找到躲在山穀的公孫續。


    公孫續從易城帶出了五千騎兵,數次想偷襲劉和或者返迴易城,但都沒有得逞。


    公孫續知道公孫瓚戰敗自焚,很是傷感,但自己這點兵力,又拚不過劉和,隻能暫時駐紮在一處山穀,再做圖謀。


    趙雲及公孫玥找到公孫續後,對公孫續勸說一番。


    公孫續也算明事理,知道劉和厚葬公孫瓚後 ,還說了些感謝的話語。


    公孫續本就不想繼續與劉和為敵,便放棄攻打劉和複仇的念想,不過公孫續也沒有投降劉和,而是率領五千騎兵去投奔與公孫瓚有交情的匈奴屠各部了。


    對於公孫續的選擇,劉和也能理解,畢竟公孫瓚是因自己而亡,公孫續不願麵對劉和,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公孫續之外,趙雲與公孫玥還匯報,說是涿郡的單經殘部,知道公孫瓚已死後,便投降了袁紹。


    單經作為公孫瓚的主要將領之一,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劉和也有意說降單經,但沒想到單經投降了袁紹,此事便隻能作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穿漢末:再鑄大漢輝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苦若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苦若海並收藏魂穿漢末:再鑄大漢輝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