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諂媚小人終得戮 劉和處置公孫玥
魂穿漢末:再鑄大漢輝煌 作者:苦若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易京樓化作一座焦土,劉和軍完全占據易城,公孫瓚的勢力自此煙消雲散。
劉和看著燒成焦土的易京樓,心中無限感慨。
公孫瓚也算是一時豪傑。
公孫瓚是盧植的高徒,在盧植心中,公孫瓚遠比劉備優秀,乃是自己最為出色的學生。
公孫瓚驅叛胡於塞表,破黃巾於孟津,也為大漢立下不少功勞。
但在幽州期間,尤其是公孫瓚以區區兩萬之兵,打破三十萬青州黃巾後,便日益傲慢起來。
公孫瓚便將武力對準袁紹、劉虞等人,並強征賦稅,搜刮民財,以百姓之首充當軍功,以至於惹得天怒人怨。
修建易城期間,更是發動十餘萬民夫,日夜勞作,因此而死者不知凡幾。
最重要的,是公孫瓚斬殺了幽州牧劉虞。
劉虞乃是皇家貴胄,以仁德之名傳頌於世,對待百姓更是寬厚,如此一位少見的好官,竟被公孫瓚所屠戮。
從此之後,幽州百姓便視公孫瓚為叛逆,公孫瓚再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了。
總之,公孫瓚走到這一步,實在是咎由自取。
但公孫瓚已死,劉和也沒有遷怒其他人,劉和命人將關靖及公孫瓚厚葬,並派人醫治公孫玥等傷者。
此時,趙雲前來報告,說是抓到了公孫瓚的結義兄弟。
趙雲將二十幾人帶了上來,為首的三人,分別是卜算師劉緯台、布販子李移子、商人樂何當。
三人見到劉和,慌忙跪倒。
三人你一言我一句的數落著公孫瓚的惡行,並痛罵公孫瓚不知天高地厚,敢招惹強大的劉和等等。
劉和見幾人的行為,十分厭惡。
這三人借著公孫瓚的關係,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巧取豪奪之下,富皆巨億。
如今公孫瓚身死,幾人為了能苟活下去,竟恬不知恥的痛罵公孫瓚。
劉和起身,一條條的說著三人的罪狀。
什麽蠱惑公孫瓚修築易城,征發大量民夫,致使勞民傷財,百姓因此喪命者數千。還有三人趁機巧取豪奪,坑害百姓等等。
這可把三人嚇得夠嗆,跪在地上一個勁的磕頭。
商人樂何當極為肥胖,隻能勉強趴在地上。
此時,樂何當顧不得身體蜷縮的難受,忙喊道:
“大人,小人善於經營,曾積家財數億,小人願將畢生之財獻給大人,隻求大人開恩,饒我一命!”
劉和厭惡的看了一眼樂何當,這人的錢財,沾滿了百姓的鮮血。
“汝之錢財,俱是百姓膏脂,壟斷糧秣、強買強賣,害的多少百姓因此家破!公孫瓚之惡,汝推波助瀾,難辭其咎!惡來,將此人拖下去,斬!”
典韋立即上前,一隻手拖著肥胖的樂何當。
樂何當一路慘叫,不多時,慘叫聲戛然而止。
典韋拎著樂何當肥嘟嘟的腦袋前來複命,並將樂何當的腦袋扔在二人麵前。
這可把二人嚇了個半死,二人更加賣力的磕頭。
卜算師劉緯台生的一張巧嘴,邊磕頭邊拍馬屁說道:
“大人,小人一見您,就覺得您不簡單啊,大人您頭頂紫氣,隱隱有龍嘯之聲。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帝王般的威嚴,這是妥妥的帝王之相啊!小人願跟隨大人左右,日日占卜,輔佐大人成就真龍之身!”
劉緯台的一番說辭,震驚了在場的大多數人。
在秦漢時期,卜卦算命還是很流行的,鬼神之說很容易蠱惑民心。
遠的有劉邦赤帝斬白蛇,近的有張角假借黃天掀起黃巾起義。
可以說,古代但凡要有大動作,都會借用鬼神為自己造勢。
聽說劉和有帝王之相,大多數兵卒將領暗自欣喜,甚至有將領暗暗盤算著,若是劉和稱帝,自己會是什麽官職。
但劉緯台這番話,卻是很難蒙的住劉和。
畢竟劉和乃是兩千年後的穿越者,怎麽可能會被這等鬼話所欺騙。
而且劉和一直打著漢朝扞衛者,整日吆喝著要解救皇帝的人,更不可能讓劉緯台信口雌黃。
“胡說,汝這神棍,信口雌黃,安敢蠱惑人心。公孫瓚便是聽從汝之惑言,大興土木的!惡來,拖出去,斬了!”
典韋可不管這人是誰,隻要劉和下令,典韋便毫不猶豫的執行。
很快,一聲慘叫過後,地麵上又多了瞪大眼珠子的頭顱。
布販子李移子可嚇傻了,劉緯台和樂何當都是能說會道的主,且這二人要麽貢獻自己的家財,要麽要擁護劉和稱帝,算是想改換門庭,鼎力支持劉和了。
但眼前這劉和,竟然將劉緯台和樂何當都斬殺了。
李移子家財不如樂何當,嘴巧難比劉緯台,隻能跪在地上,哆哆嗦嗦的磕頭。
劉和本不是個嗜殺之人,眼見李移子毫無膽氣,也不算大惡,便想放過他。
這是,醫士吳普跑來說道:
“主公,公孫瓚之女已經蘇醒,但吵嚷著要為其父報仇,此時正在庵廬裏鬧呢!”
聽到這話,劉和便是一皺眉。
公孫玥是公孫瓚的愛女,公孫瓚雖是自焚而死,但也是劉和逼迫的結果。
若這公孫玥天天想著報仇,劉和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劉和正思考著如何處理公孫玥的事情,一扭頭便看見趙雲了。
此時的趙雲,神情複雜,有擔憂,有糾結,有不安。
對於趙雲與公孫玥的關係,劉和也是知道的。
劉和心裏一思量,便有了主意:
“子龍,此女如何處理,汝有何主意?”
趙雲沒想到劉和會問自己,明顯的一愣:
“主公,趙雲不知。但請主公恩賞,饒過她一命,讓他散去民間,做個普通的婦人吧。”
劉和知道趙雲重情義,假裝一臉凝重的模樣。歎氣說道:
“哎!好吧,罪不及父母,惑不至妻兒。但此女散迴民間,心中仇恨不消,吾還是不放心的。若你能將此女帶在身邊,嚴加管束,吾便放過此女。若是不能的話,吾為了家人著想,隻能····隻能將其斬殺了。”
趙雲一聽,立刻喊道:
“末將願將此女帶在身邊,嚴加管束,絕不讓她傷害主公!”
劉和看著燒成焦土的易京樓,心中無限感慨。
公孫瓚也算是一時豪傑。
公孫瓚是盧植的高徒,在盧植心中,公孫瓚遠比劉備優秀,乃是自己最為出色的學生。
公孫瓚驅叛胡於塞表,破黃巾於孟津,也為大漢立下不少功勞。
但在幽州期間,尤其是公孫瓚以區區兩萬之兵,打破三十萬青州黃巾後,便日益傲慢起來。
公孫瓚便將武力對準袁紹、劉虞等人,並強征賦稅,搜刮民財,以百姓之首充當軍功,以至於惹得天怒人怨。
修建易城期間,更是發動十餘萬民夫,日夜勞作,因此而死者不知凡幾。
最重要的,是公孫瓚斬殺了幽州牧劉虞。
劉虞乃是皇家貴胄,以仁德之名傳頌於世,對待百姓更是寬厚,如此一位少見的好官,竟被公孫瓚所屠戮。
從此之後,幽州百姓便視公孫瓚為叛逆,公孫瓚再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了。
總之,公孫瓚走到這一步,實在是咎由自取。
但公孫瓚已死,劉和也沒有遷怒其他人,劉和命人將關靖及公孫瓚厚葬,並派人醫治公孫玥等傷者。
此時,趙雲前來報告,說是抓到了公孫瓚的結義兄弟。
趙雲將二十幾人帶了上來,為首的三人,分別是卜算師劉緯台、布販子李移子、商人樂何當。
三人見到劉和,慌忙跪倒。
三人你一言我一句的數落著公孫瓚的惡行,並痛罵公孫瓚不知天高地厚,敢招惹強大的劉和等等。
劉和見幾人的行為,十分厭惡。
這三人借著公孫瓚的關係,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巧取豪奪之下,富皆巨億。
如今公孫瓚身死,幾人為了能苟活下去,竟恬不知恥的痛罵公孫瓚。
劉和起身,一條條的說著三人的罪狀。
什麽蠱惑公孫瓚修築易城,征發大量民夫,致使勞民傷財,百姓因此喪命者數千。還有三人趁機巧取豪奪,坑害百姓等等。
這可把三人嚇得夠嗆,跪在地上一個勁的磕頭。
商人樂何當極為肥胖,隻能勉強趴在地上。
此時,樂何當顧不得身體蜷縮的難受,忙喊道:
“大人,小人善於經營,曾積家財數億,小人願將畢生之財獻給大人,隻求大人開恩,饒我一命!”
劉和厭惡的看了一眼樂何當,這人的錢財,沾滿了百姓的鮮血。
“汝之錢財,俱是百姓膏脂,壟斷糧秣、強買強賣,害的多少百姓因此家破!公孫瓚之惡,汝推波助瀾,難辭其咎!惡來,將此人拖下去,斬!”
典韋立即上前,一隻手拖著肥胖的樂何當。
樂何當一路慘叫,不多時,慘叫聲戛然而止。
典韋拎著樂何當肥嘟嘟的腦袋前來複命,並將樂何當的腦袋扔在二人麵前。
這可把二人嚇了個半死,二人更加賣力的磕頭。
卜算師劉緯台生的一張巧嘴,邊磕頭邊拍馬屁說道:
“大人,小人一見您,就覺得您不簡單啊,大人您頭頂紫氣,隱隱有龍嘯之聲。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帝王般的威嚴,這是妥妥的帝王之相啊!小人願跟隨大人左右,日日占卜,輔佐大人成就真龍之身!”
劉緯台的一番說辭,震驚了在場的大多數人。
在秦漢時期,卜卦算命還是很流行的,鬼神之說很容易蠱惑民心。
遠的有劉邦赤帝斬白蛇,近的有張角假借黃天掀起黃巾起義。
可以說,古代但凡要有大動作,都會借用鬼神為自己造勢。
聽說劉和有帝王之相,大多數兵卒將領暗自欣喜,甚至有將領暗暗盤算著,若是劉和稱帝,自己會是什麽官職。
但劉緯台這番話,卻是很難蒙的住劉和。
畢竟劉和乃是兩千年後的穿越者,怎麽可能會被這等鬼話所欺騙。
而且劉和一直打著漢朝扞衛者,整日吆喝著要解救皇帝的人,更不可能讓劉緯台信口雌黃。
“胡說,汝這神棍,信口雌黃,安敢蠱惑人心。公孫瓚便是聽從汝之惑言,大興土木的!惡來,拖出去,斬了!”
典韋可不管這人是誰,隻要劉和下令,典韋便毫不猶豫的執行。
很快,一聲慘叫過後,地麵上又多了瞪大眼珠子的頭顱。
布販子李移子可嚇傻了,劉緯台和樂何當都是能說會道的主,且這二人要麽貢獻自己的家財,要麽要擁護劉和稱帝,算是想改換門庭,鼎力支持劉和了。
但眼前這劉和,竟然將劉緯台和樂何當都斬殺了。
李移子家財不如樂何當,嘴巧難比劉緯台,隻能跪在地上,哆哆嗦嗦的磕頭。
劉和本不是個嗜殺之人,眼見李移子毫無膽氣,也不算大惡,便想放過他。
這是,醫士吳普跑來說道:
“主公,公孫瓚之女已經蘇醒,但吵嚷著要為其父報仇,此時正在庵廬裏鬧呢!”
聽到這話,劉和便是一皺眉。
公孫玥是公孫瓚的愛女,公孫瓚雖是自焚而死,但也是劉和逼迫的結果。
若這公孫玥天天想著報仇,劉和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劉和正思考著如何處理公孫玥的事情,一扭頭便看見趙雲了。
此時的趙雲,神情複雜,有擔憂,有糾結,有不安。
對於趙雲與公孫玥的關係,劉和也是知道的。
劉和心裏一思量,便有了主意:
“子龍,此女如何處理,汝有何主意?”
趙雲沒想到劉和會問自己,明顯的一愣:
“主公,趙雲不知。但請主公恩賞,饒過她一命,讓他散去民間,做個普通的婦人吧。”
劉和知道趙雲重情義,假裝一臉凝重的模樣。歎氣說道:
“哎!好吧,罪不及父母,惑不至妻兒。但此女散迴民間,心中仇恨不消,吾還是不放心的。若你能將此女帶在身邊,嚴加管束,吾便放過此女。若是不能的話,吾為了家人著想,隻能····隻能將其斬殺了。”
趙雲一聽,立刻喊道:
“末將願將此女帶在身邊,嚴加管束,絕不讓她傷害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