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倉皇逃遁出武關 一路風塵入宛城
魂穿漢末:再鑄大漢輝煌 作者:苦若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沒料到劉和如此豪爽,紛紛舉碗與劉和對飲起來。
一時間,營帳中充斥著酒杯碰撞聲及劃拳吆喝聲。
除賈詡和荀攸兩個文人不曾飲酒外,劉和、尾敦、張遼、張濟、張繡、胡車兒六人喝的昏天暗地。
那兩壇十幾斤的禦酒很快便被六人喝光,張濟又命人抬了幾壇略微渾濁的米酒。
東漢釀酒技術並不成熟,除個別禦酒等過濾較好的酒外,其他品種的酒常有雜質,酒質也一般,故常在飲用前小火煮一遍。
劉和端起海碗,一口將蒸煮過的米酒喝光,一股略帶酸澀的氣息湧上心頭。
一瞬間,昏沉的大腦竟然清醒了幾分。
劉和看向周圍,尾敦和張濟已經趴在幾案上醉的不省人事了。
張繡、張遼和胡車兒還在踩著幾案拚酒,看三人那搖晃的身體,估計隨時能趴在地上。
而一旁的荀攸則一個勁的給劉和使眼色。
劉和愣了幾息,忽然想到明日還要趕路,才知道荀攸眼色的含義。
劉和搖晃著起身,一抱拳說道:
“各位兄弟,吾劉和···不勝酒力,再喝就要睡在這裏了,各位喝好,吾先迴去休息了。”
一聽劉和要走,上座的賈詡趕忙阻止:
“劉侍中且慢,今日與劉侍中初見,竟如多年兄弟一般,文和(賈詡,字文和)有千般話語還未跟劉侍中聊呢。”
二人對話,將一旁的胡車兒也吸引了過來。
胡車兒端著海碗,一步三晃的朝劉和走來。
“劉···兄弟別急,俺··俺老胡還要跟你喝···喝十碗!”
說著,胡車兒將手中海碗與劉和的海碗一碰,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幾口將酒喝淨。
既然已經碰過酒碗,劉和隻能也仰頭喝掉。
見劉和很幹脆的將海碗中的濁酒喝淨,胡車兒將手中海碗猛然砸向地麵,喊了一聲‘爽快’,然後整個人如小山般向後倒去,咣當一聲砸在地上,唿唿睡去。
劉和強睜著醉眼說道:
“文和兄,晚宴高興,但都喝多了,雖一見如故,然····天下無有不散···之宴席,所以···咱們結束?”
賈詡離席,緊走幾步扶住搖晃的劉和坐下,兩人抵膝而坐。
賈詡四十歲出頭,雖一臉的親切,但劉和明顯感覺出此人城府極深。
賈詡拉著劉和的手說道:
“都言劉侍中善飲,今日一見,果真如此。能喝倒太師的人,未來成就一定不亞於董太師啊。”
賈詡說話很自然,劉和聽著也舒服,忙擺手道:
“哪裏哪裏,吾隻是稍稍能喝了點罷了,比太師差之遠矣,算不得什麽。”
賈詡笑了笑又說道:
“劉侍中謙虛,董太師曾經私下裏說過,若是劉侍中做皇帝,可比現在的皇帝劉協要做的好萬倍。”
劉和被說得不好意思,趕忙擺手:
“這可不行,劉和可沒有僭越之心,陛下雖然年齡小,可聰明的很。別看他整日唯唯諾諾,心裏主意多著呢。”
聽著劉和的話,賈詡立刻來了興趣,趕忙追問道:
“奧?陛下有什麽主意,說來聽聽?”
劉和正準備開口,忽然背後被人狠狠捅了一下,劉和迴頭,正是荀攸一臉嚴肅的看著自己。
“文和兄,劉侍中醉了,都開始說醉話了。”
劉和瞬間打了個激靈,意識到自己已經失言,趕忙說道:
“啊呀,文和兄,我腦袋好痛啊,如雷轟頂,腦殼都要炸裂了!”
賈詡見二人一唱一和,已經問不出什麽了,遂一臉的失望。
“也罷,天色已晚,劉侍中早些迴去休息,若有機會,文和定與劉侍中徹夜長談!”
劉和趕忙一拱手:
“玄泰醉的狠了,文和兄莫要怪罪。”
賈詡也朝劉和拱了拱手,忙說無礙。
一旁的荀攸令軍卒幫忙攙起尾敦,並扶著劉和迅速出了營帳,朝張濟安排好的營帳走去。
營帳裏,蔡琰心疼的給劉和擦拭麵部,小玉真也捧來溫水。
劉和接過水,猛喝了幾口,感激的說道:
“若非公達兄提醒,險些鑄成大錯矣!”
荀攸一臉嚴肅的說道:
“董賊陰險,應該是故意安排賈詡試探,今日幸好沒有露出大破綻,此地不可久留,要盡快迴到幽州才是。”
劉和也點頭:
“公達兄所言極是,喝酒誤事啊,你且去休息,明日一早,咱們早早出發!”
第二日一早。
劉和等人連招唿都沒打,假借張濟之令,命士兵打開武關關門,迅速出關,朝著南陽方向前進。
南陽郡屬於荊州,荊州是劉表的地盤,但荊州北部的南陽郡等地卻在袁術的控製之下。
袁術是東漢司空袁逢的嫡次子,太仆袁基和渤海郡的袁紹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袁術的大哥袁基,本是嫡長子,但在初平元年(190年)被董卓所害,一同遇害的還有袁術的叔叔袁槐等二十餘口。
剩下的袁紹雖然是長子,但卻是庶出,其母親僅僅隻是袁逢的婢女,且袁紹早年過繼給伯父袁成。故袁家最正統的繼承者就是這個袁術了。
南陽郡本來的太守為張諮,孫堅在北上討伐董卓的時候,向南陽太守張諮借糧,張諮不肯,孫堅竟將南陽太守張諮殺死。
後孫堅依附袁術,故南陽郡現在屬於袁術管轄。
武關距離南陽郡郡治宛城也有四百多裏,劉和一行人快馬不停,竟然隻用了三天便到達宛城。
三日四百餘裏,這已經是絕對的強行軍了。
漢末部隊行軍,步兵一日行進30-50裏(主要看輜重隊伍的行進速度),騎兵行進70-80裏,速度太快,便不能保證士兵及戰馬的體力。
劉和一行人在強行軍狀態下,一天跑一百餘裏,已經是極限,即便是有馬輔助,眾人也已經累的夠嗆。
劉和看了眼憔悴的蔡琰和疲憊的小玉真,很是心疼。
“此地已靠近宛城了,賈詡等人絕對不可能追來。這幾天都太累了,我們在宛城休息一日,明天一早再繼續趕路。”
聽著劉和的話,眾人趕忙讚同,畢竟這三天的顛簸,屁股都被磨得生疼。
漢朝還沒有成熟的馬鞍,有的隻是用繩索捆住的坐墊,甚至是拿戰袍披風墊在馬背上湊合。
眾人艱難下馬,朝著高大的宛城前行。
宛城城門,一名中年將領帶著一隊士兵正巡查進城人員。
尾敦上前,熟練地掏出些金塊遞給將領,又掏出些銀兩塞給士兵。
“各位軍爺行個方便,我們是上庸縣來的,要去幽州探親的。”
那名將領掂了掂手上的金塊,笑著說道:
“上庸來的?上庸的申家某熟的很,申儀、申耽兩兄弟也經常一起吃酒,你們不會就是申家的人吧?”
尾敦笑眯眯的湊上去,又遞給那將領些金塊,拍馬屁說道:
“將軍英明,我們就是申家的人,奉了老爺的命令,要北去幽州。”
那將領隨手將金子揣入懷中,大手一揮。
“那便是自家兄弟,進去吧,若有人找你們麻煩,報我的名號,某家乃後將軍帳下部將樂就是也。”
一時間,營帳中充斥著酒杯碰撞聲及劃拳吆喝聲。
除賈詡和荀攸兩個文人不曾飲酒外,劉和、尾敦、張遼、張濟、張繡、胡車兒六人喝的昏天暗地。
那兩壇十幾斤的禦酒很快便被六人喝光,張濟又命人抬了幾壇略微渾濁的米酒。
東漢釀酒技術並不成熟,除個別禦酒等過濾較好的酒外,其他品種的酒常有雜質,酒質也一般,故常在飲用前小火煮一遍。
劉和端起海碗,一口將蒸煮過的米酒喝光,一股略帶酸澀的氣息湧上心頭。
一瞬間,昏沉的大腦竟然清醒了幾分。
劉和看向周圍,尾敦和張濟已經趴在幾案上醉的不省人事了。
張繡、張遼和胡車兒還在踩著幾案拚酒,看三人那搖晃的身體,估計隨時能趴在地上。
而一旁的荀攸則一個勁的給劉和使眼色。
劉和愣了幾息,忽然想到明日還要趕路,才知道荀攸眼色的含義。
劉和搖晃著起身,一抱拳說道:
“各位兄弟,吾劉和···不勝酒力,再喝就要睡在這裏了,各位喝好,吾先迴去休息了。”
一聽劉和要走,上座的賈詡趕忙阻止:
“劉侍中且慢,今日與劉侍中初見,竟如多年兄弟一般,文和(賈詡,字文和)有千般話語還未跟劉侍中聊呢。”
二人對話,將一旁的胡車兒也吸引了過來。
胡車兒端著海碗,一步三晃的朝劉和走來。
“劉···兄弟別急,俺··俺老胡還要跟你喝···喝十碗!”
說著,胡車兒將手中海碗與劉和的海碗一碰,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幾口將酒喝淨。
既然已經碰過酒碗,劉和隻能也仰頭喝掉。
見劉和很幹脆的將海碗中的濁酒喝淨,胡車兒將手中海碗猛然砸向地麵,喊了一聲‘爽快’,然後整個人如小山般向後倒去,咣當一聲砸在地上,唿唿睡去。
劉和強睜著醉眼說道:
“文和兄,晚宴高興,但都喝多了,雖一見如故,然····天下無有不散···之宴席,所以···咱們結束?”
賈詡離席,緊走幾步扶住搖晃的劉和坐下,兩人抵膝而坐。
賈詡四十歲出頭,雖一臉的親切,但劉和明顯感覺出此人城府極深。
賈詡拉著劉和的手說道:
“都言劉侍中善飲,今日一見,果真如此。能喝倒太師的人,未來成就一定不亞於董太師啊。”
賈詡說話很自然,劉和聽著也舒服,忙擺手道:
“哪裏哪裏,吾隻是稍稍能喝了點罷了,比太師差之遠矣,算不得什麽。”
賈詡笑了笑又說道:
“劉侍中謙虛,董太師曾經私下裏說過,若是劉侍中做皇帝,可比現在的皇帝劉協要做的好萬倍。”
劉和被說得不好意思,趕忙擺手:
“這可不行,劉和可沒有僭越之心,陛下雖然年齡小,可聰明的很。別看他整日唯唯諾諾,心裏主意多著呢。”
聽著劉和的話,賈詡立刻來了興趣,趕忙追問道:
“奧?陛下有什麽主意,說來聽聽?”
劉和正準備開口,忽然背後被人狠狠捅了一下,劉和迴頭,正是荀攸一臉嚴肅的看著自己。
“文和兄,劉侍中醉了,都開始說醉話了。”
劉和瞬間打了個激靈,意識到自己已經失言,趕忙說道:
“啊呀,文和兄,我腦袋好痛啊,如雷轟頂,腦殼都要炸裂了!”
賈詡見二人一唱一和,已經問不出什麽了,遂一臉的失望。
“也罷,天色已晚,劉侍中早些迴去休息,若有機會,文和定與劉侍中徹夜長談!”
劉和趕忙一拱手:
“玄泰醉的狠了,文和兄莫要怪罪。”
賈詡也朝劉和拱了拱手,忙說無礙。
一旁的荀攸令軍卒幫忙攙起尾敦,並扶著劉和迅速出了營帳,朝張濟安排好的營帳走去。
營帳裏,蔡琰心疼的給劉和擦拭麵部,小玉真也捧來溫水。
劉和接過水,猛喝了幾口,感激的說道:
“若非公達兄提醒,險些鑄成大錯矣!”
荀攸一臉嚴肅的說道:
“董賊陰險,應該是故意安排賈詡試探,今日幸好沒有露出大破綻,此地不可久留,要盡快迴到幽州才是。”
劉和也點頭:
“公達兄所言極是,喝酒誤事啊,你且去休息,明日一早,咱們早早出發!”
第二日一早。
劉和等人連招唿都沒打,假借張濟之令,命士兵打開武關關門,迅速出關,朝著南陽方向前進。
南陽郡屬於荊州,荊州是劉表的地盤,但荊州北部的南陽郡等地卻在袁術的控製之下。
袁術是東漢司空袁逢的嫡次子,太仆袁基和渤海郡的袁紹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袁術的大哥袁基,本是嫡長子,但在初平元年(190年)被董卓所害,一同遇害的還有袁術的叔叔袁槐等二十餘口。
剩下的袁紹雖然是長子,但卻是庶出,其母親僅僅隻是袁逢的婢女,且袁紹早年過繼給伯父袁成。故袁家最正統的繼承者就是這個袁術了。
南陽郡本來的太守為張諮,孫堅在北上討伐董卓的時候,向南陽太守張諮借糧,張諮不肯,孫堅竟將南陽太守張諮殺死。
後孫堅依附袁術,故南陽郡現在屬於袁術管轄。
武關距離南陽郡郡治宛城也有四百多裏,劉和一行人快馬不停,竟然隻用了三天便到達宛城。
三日四百餘裏,這已經是絕對的強行軍了。
漢末部隊行軍,步兵一日行進30-50裏(主要看輜重隊伍的行進速度),騎兵行進70-80裏,速度太快,便不能保證士兵及戰馬的體力。
劉和一行人在強行軍狀態下,一天跑一百餘裏,已經是極限,即便是有馬輔助,眾人也已經累的夠嗆。
劉和看了眼憔悴的蔡琰和疲憊的小玉真,很是心疼。
“此地已靠近宛城了,賈詡等人絕對不可能追來。這幾天都太累了,我們在宛城休息一日,明天一早再繼續趕路。”
聽著劉和的話,眾人趕忙讚同,畢竟這三天的顛簸,屁股都被磨得生疼。
漢朝還沒有成熟的馬鞍,有的隻是用繩索捆住的坐墊,甚至是拿戰袍披風墊在馬背上湊合。
眾人艱難下馬,朝著高大的宛城前行。
宛城城門,一名中年將領帶著一隊士兵正巡查進城人員。
尾敦上前,熟練地掏出些金塊遞給將領,又掏出些銀兩塞給士兵。
“各位軍爺行個方便,我們是上庸縣來的,要去幽州探親的。”
那名將領掂了掂手上的金塊,笑著說道:
“上庸來的?上庸的申家某熟的很,申儀、申耽兩兄弟也經常一起吃酒,你們不會就是申家的人吧?”
尾敦笑眯眯的湊上去,又遞給那將領些金塊,拍馬屁說道:
“將軍英明,我們就是申家的人,奉了老爺的命令,要北去幽州。”
那將領隨手將金子揣入懷中,大手一揮。
“那便是自家兄弟,進去吧,若有人找你們麻煩,報我的名號,某家乃後將軍帳下部將樂就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