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智慧破局


    京城水利係統改造工程圓滿完工,戴浩文和他的學生們的聲名愈發遠揚。與此同時,本朝文化繁榮昌盛,引得四方外邦外國心向往之。


    這一日,朝堂之上,皇帝正與群臣商議國事。忽有使者來報,言有外邦使節前來,欲與本朝進行文化交流。皇帝欣然應允,傳外邦使節上殿。


    外邦使節一行數人,身著奇異服飾,昂首闊步走入大殿。為首者行禮後,操著不甚流利的漢語說道:“尊敬的皇帝陛下,吾等聽聞貴朝文化昌盛,特來交流學習,然亦帶來幾道難題,若貴朝無人能解,吾邦恐難信服貴朝之文化底蘊。”


    皇帝微微一笑,道:“既是交流,有何難題,盡可道來。”


    外邦使節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道:“這第一題,乃是一詩謎,‘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請貴朝能人解答。”


    朝堂之上,群臣交頭接耳,一時無人應答。戴浩文在一旁沉思片刻,出列道:“此乃‘日’字。畫日為圓,寫日為方,冬日短,夏日長。”


    外邦使節微微一愣,隨即笑道:“貴朝果然人才濟濟,那且看這第二題。”說著,他指向殿中早已準備好的一塊巨大棋盤,“陛下,吾邦有一遊戲,需在這棋盤的每一格中放置米粒。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兩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類推,直至放滿所有格子,且每日需按此數量奉送米粒。不知陛下可敢應承?”


    皇帝不明就裏,隻覺此要求看似簡單,便欲答應。


    戴浩文心頭一緊,忙道:“陛下,且慢!此乃陷阱。”


    皇帝疑惑道:“戴愛卿,何出此言?”


    戴浩文拱手道:“陛下,此乃等比數列之題。初始看似米粒數量甚少,但隨著格子數增加,所需米粒數量將呈指數級增長,最終會是一個天文數字,恐傾盡我國庫也無法滿足。”


    皇帝聽聞,臉色微變,看向外邦使節道:“此乃爾等故意刁難?”


    外邦使節冷笑道:“若貴朝無人能解,便當認輸。”


    戴浩文朗聲道:“使節莫急,此等難題,難不倒我朝。”他轉身麵向群臣,開始詳細講解等比數列的原理和計算方法,“諸位,此數列每一項皆為前一項之兩倍,依次類推,第十格便需五百一十二粒米,第二十格則需超過一百萬粒米,越往後,數量越龐大,不可估量。”


    群臣聽得目瞪口呆,恍然大悟。


    戴浩文繼續道:“吾等當以智慧破此局。”他向皇帝進言道,“陛下,可令我國學者計算出若滿足外邦要求,所需米粒總數,以事實讓其知難而退。”


    皇帝點頭稱是,當即下令召集國內算數高手,共同計算。


    經過數日緊張計算,終於得出結果。當數字呈現在眾人麵前時,皆倒吸一口涼氣。


    戴浩文手持結果,再次麵對外邦使節,道:“使節請看,若依貴邦要求,所需米粒數量足以填滿數座城池,我國雖富饒,亦無法承擔此等重負。此非交流之本意,莫要因一時意氣,壞了兩國情誼。”


    外邦使節見陰謀被識破,麵色漲紅,卻仍強詞奪理道:“此乃貴朝無能,解不出此題。”


    戴浩文不卑不亢道:“使節此言差矣,我朝不僅識破此局,且已掌握其中數理之道。此等知識,當可與貴邦共享,共同進步。”


    外邦使節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迴應。


    皇帝見狀,大笑道:“戴愛卿智慧過人,為本朝化解難題,當重重有賞。”隨即下令賞賜戴浩文珍寶無數,並在朝堂之上對其大加讚揚。


    此事傳遍京城,百姓皆稱讚戴浩文之聰慧。而戴浩文之名,更是遠播四海,成為眾人敬仰之對象。


    戴浩文深知,此次雖化解危機,但外邦之覬覦仍未停止。他決定將等比數列等知識廣泛傳播,培養更多人才,以應對未來可能之挑戰。


    於是,他在京城開辦學院,招收學子,親自授課。學生們來自四麵八方,皆懷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國家的熱愛。


    戴浩文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講解數理知識,“諸位,等比數列之妙處在於其規律,掌握規律,便能洞察其中之奧秘。”


    學生們聚精會神,不時點頭,手中筆記不停。


    其中一名學生問道:“先生,此等知識在生活中可有何用處?”


    戴浩文微笑著迴答:“用處甚多,如計算財富增長、人口變化等,皆可運用此道。”


    在戴浩文的悉心教導下,學生們進步飛速,逐漸成為國家之棟梁。


    與此同時,外邦並未死心,再次派遣使節前來,試圖以其他難題為難本朝。


    這一日,外邦使節在朝堂上提出一道幾何難題,“有一圓形之物,如何求得其精確麵積?”


    群臣麵麵相覷,戴浩文的學生李二狗挺身而出,道:“可用割圓術求解。”他詳細闡述了割圓術的原理和方法,令外邦使節大為驚訝。


    外邦使節仍不甘心,又出一題,“有一物體,從高處墜落,其速度與時間之關係如何?”


    趙小虎站出來道:“可通過力學原理計算。”


    外邦使節見難題皆被一一破解,心中惱怒,卻又無可奈何。


    皇帝龍顏大悅,道:“吾朝人才輩出,外邦之謀難以得逞。”


    此後,外邦再不敢輕易挑釁,而本朝文化之繁榮更勝往昔。


    戴浩文和他的學生們繼續致力於學術研究和教育,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歲月流轉,戴浩文的事跡成為千古佳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追求知識,報效國家。在他們的努力下,本朝迎來了一個文化昌盛、科技發達的黃金時代。


    各地學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學術交流日益頻繁。文人墨客吟詩作對,暢談天下之事;工匠藝人精益求精,創造出無數巧奪天工之作。


    戴浩文望著這一片繁榮景象,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更多的人不斷努力,傳承和創新,讓國家永遠屹立於世界之巔。


    而他的學生們,也已各自在不同的領域嶄露頭角,成為了推動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有的成為了著名的學者,著書立說,傳播知識;有的投身於工程建設,修築水利,造福百姓;有的則進入官場,為官清廉,為民做主。


    戴浩文與學生們相聚於京城的一座花園中。眾人迴憶往昔,感慨萬分。


    戴浩文說道:“吾等能有今日之成就,皆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望爾等日後繼續秉持此心,為國家,為百姓,不懈努力。”


    學生們齊聲應道:“謹遵先生教誨。”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映照著他們堅定的麵容,仿佛預示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曲在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戴建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戴建文並收藏文曲在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