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原本應該交給刑部來管,但是皇上將這件事兒交給了尋芳他們,那麽人員調動他們也可以參與。
第二日醒的早,尋芳拉著俞敏打了一套拳。俞敏對沒有辦法給尋芳他們幫忙這件事兒一直很愧疚,尋芳還安慰了他一會兒。
俞敏的官職也小,他性格靦腆,原本就不會跟人打交道。打仗的事情他雖然懂,但是人情往來對他來說是有些要命的。
尋芳知道他手上人脈少,知道這兩日他早起晚歸,除了要準備打仗的事宜,確實也有在盡力幫忙,隻是沒什麽效果。
跟俞敏聊了兩句,一個小丫鬟端了兩碗大補湯羹過來。
說是王氏讓他們喝過再出門,母親賜羹,尋芳不敢不從,就是那湯味兒實在太濃,憋著氣一口悶的。
俞敏喝的慢,好歹意思意思喝了兩口,剩下兩口實在喝不下去,殘餘了些許,看著也還好。
尋芳瞧著都沒有說什麽,那丫鬟就有些不幹了。
「敏少爺還是喝完的好,否則一會兒不止太太,小姐也要說我。叫我瞧著二位爺喝完的,留下兩口沒喝完,我不好交差。」
尋芳聽那丫鬟說寶兒,好奇地看向了俞敏。
俞敏像是心虛似的覷了尋芳一眼,隨即拿起湯羹,仰頭一口就喝光了。之後他將那湯羹甩一樣地遞給了小丫鬟,自己轉身說了一句:「喝完了,我走了。」
還不等尋芳說話,他就已經走出了老遠。
尋芳見狀,心裏一下就瞭然了。
隻是瞭然之後,不免又開始擔憂起來。
「快要打仗了啊。」偏偏這種時候,摻和進了私情。
不過人之情感,又怎麽能說是怎樣就是怎麽樣呢?往往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
無奈搖著頭,尋芳迴屋換了衣服,早上便去了刑部那裏跟葉尋芝他們會合。
三人調配了些許刑部的人員,這是皇帝下命,所以沒什麽阻攔,尋芳他們很快就調夠了人,帶著人去追查事件。
首先要去檢舉的人家找起,帶兵到達的時候,進屋找,這家人已經不見了。
問清楚鄰裏後,說是昨日正好搬走。
「偏偏這麽準時。事情還沒有調查夠,人證難道不需要再重新查問麽?竟然就這樣輕易的放走。」尋芳這會兒很想罵刑部跟大理寺的人。
沒得辦法,隻好一麵派人追查證人的去向,另一麵又開始著手贓證的事情。
還有就是其中牽連人員也要一併查探,最主要還得盯著李相那邊兒的定向。
這樣一連差了許多日,尋芳他們忙得焦頭爛額。總算找到了證人的去向,待要捉拿細問,結果人員來報說,找到那證人時,人家已經死了兩日了。
這時候線索又斷了,不過這樣巧的事兒,明眼人早看出不對了。
朝內許多官員心裏都十分明白,尋芳他們要針對得罪的究竟是誰。原本關係走得近的一些人,也漸漸疏遠了他們。
關於這些,尋芳他們心裏頗為無奈,但也能理解。大家都不想被牽連,原本這事兒如果不是楊雪鬆,尋芳他們也犯不著趟這渾水。
斷了線索,就隻能繼續照著之前證人的指認,一點一點去找尋別的線索,這比盤問證人要困難許多,但是尋芳他們還是不想放棄。
既然可以確定是汙衊,那假的事情就一定能夠被找出破綻。
有句話不是說,說了一個謊言,就得用另外一千個謊言去圓麽?既然是這樣,那麽努力去盤查,相信一定會有結果的。
至少這一個月,他們必須去這麽相信,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力量。
楊雪鬆的命擔在他們三人的肩上,他們不能鬆懈。
唯一讓尋芳感到欣慰的是,至少還有兩位兄弟陪著他一起。若是他一個人,隻怕這會兒得崩潰了。
這日處理好宮中的事情,尋芳正準備走去宮門口乘車。路上卻遇到了正在巡邏的李珖。
因為立場問題,雖然二人相識,尋芳也不準備跟他打招唿。正加快腳步準備離開,卻聽李珖叫住了他。
「葉大人想是著急迴家?怎麽見到了我,走這麽快?」
尋芳見他這麽說了,隻好停下腳步來應付。
「李大人。」
李珖見尋芳停下腳步,對身邊的人做了個手勢,示意他們現在原地等待,自己走過來跟尋芳說話。
「聽說葉大人這兩日很忙。」
尋芳朝他看一眼,心想他做什麽明知故問?
「朝中人人都身負要職,哪有個是不忙的?倒是李大人,這兩日不是聽說要帶兵打仗了麽?怎麽這時候還有心情管我們這些人的事兒?」
尋芳這話是明擺著說李珖多管閑事,語氣也並不多好。
當初南蠻來犯,尋芳死守丹城。李珖下來攻打後,又是尋芳幫著想辦法,最後多打下來南蠻兩座城池,殺了敵方不少人,李珖這才被朝廷召迴。
雖說李珖現實中跟尋芳不太熟悉,但是聰明人總愛跟聰明人玩在一起,況且二人書信來往多有探討,在李珖跟尋芳的眼裏,原本是已經將對方當成朋友了的。
但是經過楊雪鬆這麽一件事兒,尋芳對李珖的態度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雖然不至於將李珖看成敵人,但是尋芳是將李相當做敵人的。李珖身為李相的兒子,尋芳無論如何也不能將他再當成朋友。
第二日醒的早,尋芳拉著俞敏打了一套拳。俞敏對沒有辦法給尋芳他們幫忙這件事兒一直很愧疚,尋芳還安慰了他一會兒。
俞敏的官職也小,他性格靦腆,原本就不會跟人打交道。打仗的事情他雖然懂,但是人情往來對他來說是有些要命的。
尋芳知道他手上人脈少,知道這兩日他早起晚歸,除了要準備打仗的事宜,確實也有在盡力幫忙,隻是沒什麽效果。
跟俞敏聊了兩句,一個小丫鬟端了兩碗大補湯羹過來。
說是王氏讓他們喝過再出門,母親賜羹,尋芳不敢不從,就是那湯味兒實在太濃,憋著氣一口悶的。
俞敏喝的慢,好歹意思意思喝了兩口,剩下兩口實在喝不下去,殘餘了些許,看著也還好。
尋芳瞧著都沒有說什麽,那丫鬟就有些不幹了。
「敏少爺還是喝完的好,否則一會兒不止太太,小姐也要說我。叫我瞧著二位爺喝完的,留下兩口沒喝完,我不好交差。」
尋芳聽那丫鬟說寶兒,好奇地看向了俞敏。
俞敏像是心虛似的覷了尋芳一眼,隨即拿起湯羹,仰頭一口就喝光了。之後他將那湯羹甩一樣地遞給了小丫鬟,自己轉身說了一句:「喝完了,我走了。」
還不等尋芳說話,他就已經走出了老遠。
尋芳見狀,心裏一下就瞭然了。
隻是瞭然之後,不免又開始擔憂起來。
「快要打仗了啊。」偏偏這種時候,摻和進了私情。
不過人之情感,又怎麽能說是怎樣就是怎麽樣呢?往往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
無奈搖著頭,尋芳迴屋換了衣服,早上便去了刑部那裏跟葉尋芝他們會合。
三人調配了些許刑部的人員,這是皇帝下命,所以沒什麽阻攔,尋芳他們很快就調夠了人,帶著人去追查事件。
首先要去檢舉的人家找起,帶兵到達的時候,進屋找,這家人已經不見了。
問清楚鄰裏後,說是昨日正好搬走。
「偏偏這麽準時。事情還沒有調查夠,人證難道不需要再重新查問麽?竟然就這樣輕易的放走。」尋芳這會兒很想罵刑部跟大理寺的人。
沒得辦法,隻好一麵派人追查證人的去向,另一麵又開始著手贓證的事情。
還有就是其中牽連人員也要一併查探,最主要還得盯著李相那邊兒的定向。
這樣一連差了許多日,尋芳他們忙得焦頭爛額。總算找到了證人的去向,待要捉拿細問,結果人員來報說,找到那證人時,人家已經死了兩日了。
這時候線索又斷了,不過這樣巧的事兒,明眼人早看出不對了。
朝內許多官員心裏都十分明白,尋芳他們要針對得罪的究竟是誰。原本關係走得近的一些人,也漸漸疏遠了他們。
關於這些,尋芳他們心裏頗為無奈,但也能理解。大家都不想被牽連,原本這事兒如果不是楊雪鬆,尋芳他們也犯不著趟這渾水。
斷了線索,就隻能繼續照著之前證人的指認,一點一點去找尋別的線索,這比盤問證人要困難許多,但是尋芳他們還是不想放棄。
既然可以確定是汙衊,那假的事情就一定能夠被找出破綻。
有句話不是說,說了一個謊言,就得用另外一千個謊言去圓麽?既然是這樣,那麽努力去盤查,相信一定會有結果的。
至少這一個月,他們必須去這麽相信,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力量。
楊雪鬆的命擔在他們三人的肩上,他們不能鬆懈。
唯一讓尋芳感到欣慰的是,至少還有兩位兄弟陪著他一起。若是他一個人,隻怕這會兒得崩潰了。
這日處理好宮中的事情,尋芳正準備走去宮門口乘車。路上卻遇到了正在巡邏的李珖。
因為立場問題,雖然二人相識,尋芳也不準備跟他打招唿。正加快腳步準備離開,卻聽李珖叫住了他。
「葉大人想是著急迴家?怎麽見到了我,走這麽快?」
尋芳見他這麽說了,隻好停下腳步來應付。
「李大人。」
李珖見尋芳停下腳步,對身邊的人做了個手勢,示意他們現在原地等待,自己走過來跟尋芳說話。
「聽說葉大人這兩日很忙。」
尋芳朝他看一眼,心想他做什麽明知故問?
「朝中人人都身負要職,哪有個是不忙的?倒是李大人,這兩日不是聽說要帶兵打仗了麽?怎麽這時候還有心情管我們這些人的事兒?」
尋芳這話是明擺著說李珖多管閑事,語氣也並不多好。
當初南蠻來犯,尋芳死守丹城。李珖下來攻打後,又是尋芳幫著想辦法,最後多打下來南蠻兩座城池,殺了敵方不少人,李珖這才被朝廷召迴。
雖說李珖現實中跟尋芳不太熟悉,但是聰明人總愛跟聰明人玩在一起,況且二人書信來往多有探討,在李珖跟尋芳的眼裏,原本是已經將對方當成朋友了的。
但是經過楊雪鬆這麽一件事兒,尋芳對李珖的態度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雖然不至於將李珖看成敵人,但是尋芳是將李相當做敵人的。李珖身為李相的兒子,尋芳無論如何也不能將他再當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