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芳見她這般狀態,心想或許是閑了,才叫她總自己給自己生出許多氣來。
「母親。」尋芳到屋裏,輕輕叫了王氏一聲。
「他們沈家雖是經商的,但到底跟尋常人家不同,那沈家侄兒又是在京都進學,將來肯定能有個官身。我一直以為她是眼光高誰都瞧不上,但是她究竟瞧得上誰呢?
連沈侄兒她都不喜歡,你說這叫什麽事兒呢?她如今年紀也不小了,像她這樣大的做了孩子母親的都有了,要不是你爹喪事拖幾年,她現在真該嫁了人了。怎麽她愣是不知道我的苦心,還是一味任性呢?」
王氏還想,同樣都是一個爹媽生的,怎麽尋芳就從來沒讓她擔心過?但是尋芳現在年紀也大了,等丁憂過去,也二十了,也該盤算著給他娶個媳婦兒了。
在現代到年紀就要嫁人是老一輩的看法,催婚簡直就成了比對抗資本還要大的階級矛盾,長輩階級跟晚輩階級的矛盾。
而在古代,王氏的想法才是普遍的。這時候要反對父母催婚,那嚴重點兒估計還能被打上不孝的罪名。
所以尋芳無法從「你別催婚了,讓寶兒單著吧」這樣的角度去勸王氏。
他隻能說道:「早些母親還希望讓寶兒嫁個官身,沈家就算有錢給兒子買官,隻是不是正途所出,到底叫人小看些。沈世兄在朝堂裏地位低些,寶兒在一堆誥命夫人裏也叫人看不起。就算有我這個哥哥在,我的官職也不高,難免也有照顧不到的時候,到時候母親又要後悔了。」
王氏是擔心寶兒嫁不出去,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寶兒能嫁的好。尋芳這麽一說,她也能察覺出幾分道理。
但是她還是覺得沈家的公子不錯。
「你沈世伯跟我們兩家關係極好,咱們家欠他這樣大的人情,首先就推脫不掉。就算是買來的官又如何?那也是他們家祖宗的本事。況且你怎麽就知道他這輩子就沒本事靠自己本事做官了?」
在這種時候,尋芳總是佩服王氏能夠邏輯清晰,並且逐條反駁自己的話。
「又想要對方家室人品好,還想要他家是達官顯貴,將來你轄製不住怎麽辦?你沈世伯跟我們家好歹是世交,將來有公婆站在寶兒那邊兒,對她來說是好事兒。否則如何?嫁個無父無母的好?這樣硬的命格,隻怕寶兒還受不住呢!這沈家侄兒,我就很滿意!」
尋芳心裏嘆氣,麵上一片柔和,說道:「母親先不要著急,這事兒一時總是說不好的。就算要同意,寶兒還有孝在身啊,怎麽都要將這幾年等過去再說,咱們仍舊可以從長計議不是麽?」
王氏想想,覺得尋芳說得也對,現在著急做什麽?索性還有兩年左右的時間呢?時間長了隻怕寶兒自己都要著急起來,她現在不過仗著年輕不著急罷了。
「況且,我瞧著寶兒是一個重情之人。沈世兄我在京都的時候曾經見過幾麵,儀表是不錯的。隻是寶兒還不曾見過他,我想著,就是要嫁,也得讓寶兒認識認識才好,一家子兄弟,寶兒就是見見他也沒什麽。二人說上一兩句話,偶爾往來,幾個月下來也就熟了,說不定這之後都不用咱們說了,她自己就點頭了呢。」
尋芳繼續說道:「寶兒是母你親生的,你怎麽不知道她的性格?她一向是吃軟不吃硬的。而且我聽說,母親已經答應不插手寶兒的婚事,如今又要鬧她,她自然是不樂意的。所以這事兒啊,咱們還且放寬心些,之後再看。」
尋芳的話很有邏輯,王氏聽了覺得十分有道理。這原本氣著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但是還是對尋芳說道:「你這個做哥哥的,也不要成日就知道往外跑,她是你親妹妹,你也該多上上心才是,這麽你妹子的婚事,你一點兒都不關心呢?」
寶兒不想成婚,尋芳被殃及魚池。但對麵那是自己母親,他隻好哄著些。
「母親不要著急,你老性子急,寶兒脾氣又剛,你們兩人在一起說話才總是鬧起來。我看這樣,不如叫我先去探探寶兒,看看她心裏究竟是個什麽想法。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不是打仗,但這話在此刻也很有道理。」
王氏點頭道:「這話有理,確實要了解了解她是什麽想法。但是你沈世伯那裏又怎麽說呢?」
「如今不正有個光明正大的理由麽?老爺才剛去一年,寶兒身上有孝,隻說現在還不考慮這事兒,想再等兩年再說。」
王氏搖頭道:「這不太成,咱們家寶兒就算不嫁人,也不好耽誤人家。要是你沈世兄他聽了,真等寶兒兩年,豈不耽誤人家?」
尋芳一想也是,寶兒說了不想嫁去沈家,那要是騙沈家人說寶兒要守孝,人家當真了,等了兩年,那又怎麽說呢?
「那便說母親暫時也捨不得妹妹,還不準備在這一兩年內將妹妹嫁出去就成了。」這兩句委婉的拒絕,對方應該能夠聽明白。
「如此,我們家欠他們沈家的就多了。我真是沒臉再見你沈伯母。」王氏嘆氣道。
她跟沈家的伯母關係不錯,兩人也是姐妹相稱的,如今弄成這樣,王氏臉上總是有些不好看的。
尋芳見她嘆氣,沒有話說。
雖然王氏尷尬,但是寶兒的幸福卻暫時被保住了。既然不想嫁,嫁過去了自然更大可能會過得不開心。
確實也有些人家,先婚後愛能過得很好。但是在婚前大部分人都是覺得可以湊合,才會選擇去先婚後愛,在這之前就對婚姻沒有多少憧憬,結果後期發現自己幸運中了獎。
「母親。」尋芳到屋裏,輕輕叫了王氏一聲。
「他們沈家雖是經商的,但到底跟尋常人家不同,那沈家侄兒又是在京都進學,將來肯定能有個官身。我一直以為她是眼光高誰都瞧不上,但是她究竟瞧得上誰呢?
連沈侄兒她都不喜歡,你說這叫什麽事兒呢?她如今年紀也不小了,像她這樣大的做了孩子母親的都有了,要不是你爹喪事拖幾年,她現在真該嫁了人了。怎麽她愣是不知道我的苦心,還是一味任性呢?」
王氏還想,同樣都是一個爹媽生的,怎麽尋芳就從來沒讓她擔心過?但是尋芳現在年紀也大了,等丁憂過去,也二十了,也該盤算著給他娶個媳婦兒了。
在現代到年紀就要嫁人是老一輩的看法,催婚簡直就成了比對抗資本還要大的階級矛盾,長輩階級跟晚輩階級的矛盾。
而在古代,王氏的想法才是普遍的。這時候要反對父母催婚,那嚴重點兒估計還能被打上不孝的罪名。
所以尋芳無法從「你別催婚了,讓寶兒單著吧」這樣的角度去勸王氏。
他隻能說道:「早些母親還希望讓寶兒嫁個官身,沈家就算有錢給兒子買官,隻是不是正途所出,到底叫人小看些。沈世兄在朝堂裏地位低些,寶兒在一堆誥命夫人裏也叫人看不起。就算有我這個哥哥在,我的官職也不高,難免也有照顧不到的時候,到時候母親又要後悔了。」
王氏是擔心寶兒嫁不出去,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寶兒能嫁的好。尋芳這麽一說,她也能察覺出幾分道理。
但是她還是覺得沈家的公子不錯。
「你沈世伯跟我們兩家關係極好,咱們家欠他這樣大的人情,首先就推脫不掉。就算是買來的官又如何?那也是他們家祖宗的本事。況且你怎麽就知道他這輩子就沒本事靠自己本事做官了?」
在這種時候,尋芳總是佩服王氏能夠邏輯清晰,並且逐條反駁自己的話。
「又想要對方家室人品好,還想要他家是達官顯貴,將來你轄製不住怎麽辦?你沈世伯跟我們家好歹是世交,將來有公婆站在寶兒那邊兒,對她來說是好事兒。否則如何?嫁個無父無母的好?這樣硬的命格,隻怕寶兒還受不住呢!這沈家侄兒,我就很滿意!」
尋芳心裏嘆氣,麵上一片柔和,說道:「母親先不要著急,這事兒一時總是說不好的。就算要同意,寶兒還有孝在身啊,怎麽都要將這幾年等過去再說,咱們仍舊可以從長計議不是麽?」
王氏想想,覺得尋芳說得也對,現在著急做什麽?索性還有兩年左右的時間呢?時間長了隻怕寶兒自己都要著急起來,她現在不過仗著年輕不著急罷了。
「況且,我瞧著寶兒是一個重情之人。沈世兄我在京都的時候曾經見過幾麵,儀表是不錯的。隻是寶兒還不曾見過他,我想著,就是要嫁,也得讓寶兒認識認識才好,一家子兄弟,寶兒就是見見他也沒什麽。二人說上一兩句話,偶爾往來,幾個月下來也就熟了,說不定這之後都不用咱們說了,她自己就點頭了呢。」
尋芳繼續說道:「寶兒是母你親生的,你怎麽不知道她的性格?她一向是吃軟不吃硬的。而且我聽說,母親已經答應不插手寶兒的婚事,如今又要鬧她,她自然是不樂意的。所以這事兒啊,咱們還且放寬心些,之後再看。」
尋芳的話很有邏輯,王氏聽了覺得十分有道理。這原本氣著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但是還是對尋芳說道:「你這個做哥哥的,也不要成日就知道往外跑,她是你親妹妹,你也該多上上心才是,這麽你妹子的婚事,你一點兒都不關心呢?」
寶兒不想成婚,尋芳被殃及魚池。但對麵那是自己母親,他隻好哄著些。
「母親不要著急,你老性子急,寶兒脾氣又剛,你們兩人在一起說話才總是鬧起來。我看這樣,不如叫我先去探探寶兒,看看她心裏究竟是個什麽想法。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不是打仗,但這話在此刻也很有道理。」
王氏點頭道:「這話有理,確實要了解了解她是什麽想法。但是你沈世伯那裏又怎麽說呢?」
「如今不正有個光明正大的理由麽?老爺才剛去一年,寶兒身上有孝,隻說現在還不考慮這事兒,想再等兩年再說。」
王氏搖頭道:「這不太成,咱們家寶兒就算不嫁人,也不好耽誤人家。要是你沈世兄他聽了,真等寶兒兩年,豈不耽誤人家?」
尋芳一想也是,寶兒說了不想嫁去沈家,那要是騙沈家人說寶兒要守孝,人家當真了,等了兩年,那又怎麽說呢?
「那便說母親暫時也捨不得妹妹,還不準備在這一兩年內將妹妹嫁出去就成了。」這兩句委婉的拒絕,對方應該能夠聽明白。
「如此,我們家欠他們沈家的就多了。我真是沒臉再見你沈伯母。」王氏嘆氣道。
她跟沈家的伯母關係不錯,兩人也是姐妹相稱的,如今弄成這樣,王氏臉上總是有些不好看的。
尋芳見她嘆氣,沒有話說。
雖然王氏尷尬,但是寶兒的幸福卻暫時被保住了。既然不想嫁,嫁過去了自然更大可能會過得不開心。
確實也有些人家,先婚後愛能過得很好。但是在婚前大部分人都是覺得可以湊合,才會選擇去先婚後愛,在這之前就對婚姻沒有多少憧憬,結果後期發現自己幸運中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