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城外多是平原丘陵,騎馬很快就能到,所以尋芳猜測到時候打仗應該是騎兵居多,便讓所有要準備打仗的人練習齊射。
另外又集中城內的鐵器,稍微抬高價格收購鐵器。
城中武器太少,那便隻能自己創造。這時候能夠快速得到鐵器的辦法,就隻能從各家入手了。
但是這時候鐵器也不好得,一般人家能有那麽一兩件就已經不錯了,大多還得從地主家裏找。
要不是仔細了解,尋芳還真是不知道原來這時候城內許多人家的農耕用具會這麽的原始,大多還是用木具來耕種的!
至於黃達他們這些難民,尋芳分配他們輪流在城內守夜,並且為了防止他們夜晚嫖1賭,還找自己家可信的人去監視。
之後有分成步兵跟騎兵,開始分開訓練,還有一部分人被送去將燒掉的房子重新建造好,等修補好了丹城之後,這些人會再次歸隊練習。
之後便是解決糧食方麵的問題,這一點尋芳能夠跟各地的鄉紳達成共識,大家留下自己家人能夠維持三個月的糧食,之後全數放在三個地點,由自己人重點看守。
肉類還是靠著在市場上買,他們每天會購買市場上四分之一的肉類,這樣就會直接減少百姓的肉食,但隻要不將所有肉類買光,是沒有人會有太多怨言的,想要吃肉,早起去買便是了。
最後尋芳還讓城內的一些糧食店的掌櫃都過來,然後算清楚他們損失的糧食數量。
這樣一來尋芳就能夠統計出來,難民那邊兒擁有的糧食總量是多少。
之前黃達曾經告訴過他,他們那邊兒的糧食數量,但是經過尋芳一統計,發現黃達隻說了一半。
「看來他們還是很不相信我們啊。」尋芳在統計完數據後,輕輕嘆了一口氣。
之後尋芳又製定了一係列的策略,城中的糧食還是每天都在供應,但是稍微漲價一點,情況也在合理範圍內。
許多店內的掌櫃糧食沒有被搶完的,尋芳就讓他們去繼續賣糧食,像是這些糧食店麵,尋芳算過了,至少還是夠城中百姓買賣一個多月的,運氣好的話還能撐兩個月。
「那我們的糧食都賣完了,自家人怎麽吃飯呢?」其中有掌櫃說出了他們最想問的話。
尋芳說道:「這個我可以做主,將來你們的糧食賣完了,還可以來我這裏拿,不過你們要每天定量,銷售的糧米不能一次性賣出去。」
尋芳知道,一旦糧食店重新開張,很可能會遇到百姓瘋搶的情況。他得確保糧食不在幾天之內被賣完。
百姓也都不是傻子,他們是以食為天的人,不可能會不知道現在城中糧食緊張的問題。
尋芳想過,書信來迴的時間是在一個月左右,隻要寶兒能夠平安到達長興,那麽沈世伯就有足夠的時間為他準備糧食物資。
兩家人的關係很好,尋芳覺得沈世伯無論如何都能夠幫尋芳一次,哪怕沒有第二次,就是為了斷絕來往關係也會幫助他一次,即便是看在葉家已經去世了的葉鎬的份兒上。
沈家就算不是本家,但是錢是肯定不少的。所以尋芳並不擔心之後沒有糧食送過來,除非中途出現什麽意外,比如糧食被劫,或者寶兒沒能將信件送達。
這就很考驗他自己的理智了,他能夠做的,目前就隻有安穩住城中百姓的人心,還有便是冷靜等待皇上的迴覆跟糧食物資的到位。
讓軍難民去修復燒毀的房屋,就是為了讓百姓能夠接受這些難民。
尋芳沒有辦法放百姓出城,首先黃達他們並不會同意這一點,還有一點就是尋芳自己也不想放過這麽多的勞動力。
大部分時候,戰爭要是來臨縣城選擇封城是很正常的操作。
因為城中的百姓放出去了就會成為難民,不止對他們自身,對別的城市也不是什麽友好的行為,並不是所有省城縣城都對難民保持善意的。
將百姓留在城中,尋芳他們還能夠趁機多收割一次糧食,這樣後備就會更充足了,到時候就算被圍城,隻要糧食足夠,大家心中的信念就不會斷,拚死抵抗也能夠撐一段時間。
黃達這些難民就算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繞,也知道糧食的重要性,這便是為什麽他們一開始進城後,最主要是在搶糧店跟占領碼頭,而沒有一進城就大肆殺人的原因。
在一個混亂的場合,糧食對於人來說,相當於一種信仰。
尋芳盤算過,再收割一場糧食,怎麽都能夠讓他們撐過兩個月。若是兩個月內糧草不到,那就算皇上派兵,估計也救不了他們了。
因為皇上派兵,就算快馬,估計也要兩個月上下的時間,尋芳他們撐不住這麽長時間。
若是糧草能夠補充到位,戰術得當的話,能夠撐更久。
可說到底,丹城還是一個容易攻克的縣城,敵方的人數眾多,一路向北而來,真要動真格的話,直接在人數上就能將他們一個丹城踏平。
尋芳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情況危急的時候他們一家都可能赴命,當下隻能將能做的事情做好罷了。
之後兩日裏,尋芳又找了家裏比較可信的人,對他們說道:「我並不十分相信這些難民,不是不信他們改邪歸正順服朝廷,隻怕他們當中有些異心之人,故意攪亂人心,到時候大敵來犯,反而害了我們。你們身負監督之職責,記得用心觀察,仔細防範。」
另外又集中城內的鐵器,稍微抬高價格收購鐵器。
城中武器太少,那便隻能自己創造。這時候能夠快速得到鐵器的辦法,就隻能從各家入手了。
但是這時候鐵器也不好得,一般人家能有那麽一兩件就已經不錯了,大多還得從地主家裏找。
要不是仔細了解,尋芳還真是不知道原來這時候城內許多人家的農耕用具會這麽的原始,大多還是用木具來耕種的!
至於黃達他們這些難民,尋芳分配他們輪流在城內守夜,並且為了防止他們夜晚嫖1賭,還找自己家可信的人去監視。
之後有分成步兵跟騎兵,開始分開訓練,還有一部分人被送去將燒掉的房子重新建造好,等修補好了丹城之後,這些人會再次歸隊練習。
之後便是解決糧食方麵的問題,這一點尋芳能夠跟各地的鄉紳達成共識,大家留下自己家人能夠維持三個月的糧食,之後全數放在三個地點,由自己人重點看守。
肉類還是靠著在市場上買,他們每天會購買市場上四分之一的肉類,這樣就會直接減少百姓的肉食,但隻要不將所有肉類買光,是沒有人會有太多怨言的,想要吃肉,早起去買便是了。
最後尋芳還讓城內的一些糧食店的掌櫃都過來,然後算清楚他們損失的糧食數量。
這樣一來尋芳就能夠統計出來,難民那邊兒擁有的糧食總量是多少。
之前黃達曾經告訴過他,他們那邊兒的糧食數量,但是經過尋芳一統計,發現黃達隻說了一半。
「看來他們還是很不相信我們啊。」尋芳在統計完數據後,輕輕嘆了一口氣。
之後尋芳又製定了一係列的策略,城中的糧食還是每天都在供應,但是稍微漲價一點,情況也在合理範圍內。
許多店內的掌櫃糧食沒有被搶完的,尋芳就讓他們去繼續賣糧食,像是這些糧食店麵,尋芳算過了,至少還是夠城中百姓買賣一個多月的,運氣好的話還能撐兩個月。
「那我們的糧食都賣完了,自家人怎麽吃飯呢?」其中有掌櫃說出了他們最想問的話。
尋芳說道:「這個我可以做主,將來你們的糧食賣完了,還可以來我這裏拿,不過你們要每天定量,銷售的糧米不能一次性賣出去。」
尋芳知道,一旦糧食店重新開張,很可能會遇到百姓瘋搶的情況。他得確保糧食不在幾天之內被賣完。
百姓也都不是傻子,他們是以食為天的人,不可能會不知道現在城中糧食緊張的問題。
尋芳想過,書信來迴的時間是在一個月左右,隻要寶兒能夠平安到達長興,那麽沈世伯就有足夠的時間為他準備糧食物資。
兩家人的關係很好,尋芳覺得沈世伯無論如何都能夠幫尋芳一次,哪怕沒有第二次,就是為了斷絕來往關係也會幫助他一次,即便是看在葉家已經去世了的葉鎬的份兒上。
沈家就算不是本家,但是錢是肯定不少的。所以尋芳並不擔心之後沒有糧食送過來,除非中途出現什麽意外,比如糧食被劫,或者寶兒沒能將信件送達。
這就很考驗他自己的理智了,他能夠做的,目前就隻有安穩住城中百姓的人心,還有便是冷靜等待皇上的迴覆跟糧食物資的到位。
讓軍難民去修復燒毀的房屋,就是為了讓百姓能夠接受這些難民。
尋芳沒有辦法放百姓出城,首先黃達他們並不會同意這一點,還有一點就是尋芳自己也不想放過這麽多的勞動力。
大部分時候,戰爭要是來臨縣城選擇封城是很正常的操作。
因為城中的百姓放出去了就會成為難民,不止對他們自身,對別的城市也不是什麽友好的行為,並不是所有省城縣城都對難民保持善意的。
將百姓留在城中,尋芳他們還能夠趁機多收割一次糧食,這樣後備就會更充足了,到時候就算被圍城,隻要糧食足夠,大家心中的信念就不會斷,拚死抵抗也能夠撐一段時間。
黃達這些難民就算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繞,也知道糧食的重要性,這便是為什麽他們一開始進城後,最主要是在搶糧店跟占領碼頭,而沒有一進城就大肆殺人的原因。
在一個混亂的場合,糧食對於人來說,相當於一種信仰。
尋芳盤算過,再收割一場糧食,怎麽都能夠讓他們撐過兩個月。若是兩個月內糧草不到,那就算皇上派兵,估計也救不了他們了。
因為皇上派兵,就算快馬,估計也要兩個月上下的時間,尋芳他們撐不住這麽長時間。
若是糧草能夠補充到位,戰術得當的話,能夠撐更久。
可說到底,丹城還是一個容易攻克的縣城,敵方的人數眾多,一路向北而來,真要動真格的話,直接在人數上就能將他們一個丹城踏平。
尋芳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情況危急的時候他們一家都可能赴命,當下隻能將能做的事情做好罷了。
之後兩日裏,尋芳又找了家裏比較可信的人,對他們說道:「我並不十分相信這些難民,不是不信他們改邪歸正順服朝廷,隻怕他們當中有些異心之人,故意攪亂人心,到時候大敵來犯,反而害了我們。你們身負監督之職責,記得用心觀察,仔細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