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丫頭應了一聲,便下去了。
如今楊雪鬆是一家之主,之前在丹城沒有官身,少爺少爺也都叫著。如今到了京都城,做了官了,來人一聽說他是少爺,就總愛找老爺見一麵。
從那之後,家裏人便都開始叫楊雪鬆老爺了。
尋芳跟他是同輩,又是舉人老爺,叫一聲老爺實在正常。
之後幾人到了楊母的房間,瞧見楊母臉色不太好看,尋芳原本很好的心情也差了些。楊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輩。
「你們來啦。」楊母見到他們,則準備起身接待,叫尋芳他們按迴床上去了。
之後大家在一起說了會兒話,楊母精神果然看起來好了許多。即便是看起來好許多,其實也聽讓人感到高興了。
楊杏兒則在一旁安靜站著,看著他們說話聊天。
第139章
楊母見到他們之後, 問了一些王家跟俞家的事宜,當初兩家人都在一起住過一段時間,相處的還不錯。
一般來說, 三家人住在一個院子裏,難免口角。王家、俞家、楊家住在一起,反而是互幫互助,感情也深厚。
楊母是知道俞敏參軍的事兒的, 聊到這裏, 她眼神也暗淡了些。
「這也是他的命, 你們該勸的都已經勸過了。將來如何, 就看他個人的了, 你們也不用太過悲傷。我也是,我的命也是上天註定, 旁人無法左右, 若將來我去了, 不必太難受。將來遲早能見的,隻是下輩子, 還想要有這樣兩個乖巧孝順的兒女。」說著說著,楊母竟然聊到生死之事。
尋芳他們怕她多想,於病情無意, 趕緊勸解了一番,這才稍微好一些。
看過楊母後,由楊杏兒送他們出了楊母的房間。
楊雪鬆平日裏要上朝,一個月並沒有多少時間孝順母親, 尋芳他們便讓楊杏兒多花些精力在楊母身上。
其實已經有些看出來,楊母身體很不好了,這能撐個幾年也並不一定。
她原本就積勞成疾, 當初尋芳他們見到她時,幾乎就快要死過去了。好在救的及時才逐漸好了起來。
如今楊雪鬆熬出頭了,她也不必再操勞。身子卻越發不好了,這難免叫人感慨。
好在,這時候楊雪鬆還能夠侍奉她終老,還不算「子欲養而親不待」。於楊雪鬆來說,這遺憾稍微沒那麽重。
說了一番閑話,便又從楊家出來,三人去了梁佩恩家裏。
梁佩恩也是跟楊雪鬆一樣,住個二進的院子不過梁佩恩這屋子是買的,楊雪鬆是租住在這裏的。
這日大家都沐休,所以梁佩恩也在家。梁家的僕人並不認識尋芳他們,卻知道楊雪鬆跟他們家老爺相熟。
初次見麵本該拜帖,但是尋芳他們因跟梁佩恩原本相熟,就沒有拜帖,直接讓門子傳報的。
門子聽了之後,趕緊去迴,不一會兒便出來迎尋芳他們進去了。
梁佩恩祖籍跟尋芳他們是一個省的,家裏父母年事高了,就沒有跟著到京都來,他隻帶了自己的妻子孩子,住在京都。
因是自己買的屋子,所以打理的比楊雪鬆要用心很多,二進的院子裏麵種了些樹木花朵,一走進來就很愜意。
這每天在朝堂上工作應該也很辛苦,況且伴君如伴虎,他們的工作又接近皇帝,更要不好做一些。
但是每日辛苦值班完畢,迴到自己的院子,看看這一路的風景,清風吹到院落裏,頓時也能渾身愜意了吧。
跟楊雪鬆不一樣,梁佩恩知道他們來後,也是很欣喜,但是沒有直接跑來迎接他們,而是讓僕人快速請他們進去。
進到後麵那院子裏,後麵有個小池塘,裏麵種著何花蓮蓬,如今花葉都謝了,留著兩根枯蓮蓬在池塘上飄著,其餘的荷花蓮蓬應該是都被迴收拿去吃掉了。
池塘裏還有幾魚兒在遊動,梁佩恩此時就坐在這池塘前麵,手裏拿著跟釣魚竿,陪著一個小孩兒釣魚玩。
尋芳見到眼前情形,笑著對梁佩恩道:「你倒有這閑情逸緻。」
舊友相見,一如往常。
梁佩恩站起身來,過來拍他們的肩膀,說道:「許久不見,都長得高大壯實了。尋芳改變最大!」
打量完他們之後,梁佩恩又說道:「都到了娶妻的年齡了,可有什麽中意的姑娘沒有?」
「說這話做什麽,還早呢。」尋芳自己是打算二十歲之前最好不結婚,但是他估摸著自己周圍的人估計會早些成婚的。
這樣一來,就還有至少四五年的時間,他原本不想自己做個孤獨鬼,便很少在大家麵前提男女婚姻的事情。
這樣一來,他周圍的人晚一天開竅,他們就能多陪自己單身一天,結果卻叫梁佩恩給提醒了。
要是他們真的因此覺得自己該成家了,那他這口「狗糧」不是要吃很多年?
而且還不止吃一口,促成兩對就是兩家的「狗糧」了。
梁佩恩以為尋芳害羞,說到男女之情就開始別扭起來,於是換了個話題,說道:「如今你們可都有字了沒有?」
楊雪鬆是早已有字了的,平時出了自己的師傅、梁佩恩跟皇上會叫之外,很少有人叫他的字,就是楊杏兒跟楊母也不過叫他的小名,或者「兒子」、「弟弟」這樣的稱唿罷了。
之前聽尋芳他們叫習慣了,這時候聽見他們叫自己「雪鬆」,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沒跟他們說自己的字。
如今楊雪鬆是一家之主,之前在丹城沒有官身,少爺少爺也都叫著。如今到了京都城,做了官了,來人一聽說他是少爺,就總愛找老爺見一麵。
從那之後,家裏人便都開始叫楊雪鬆老爺了。
尋芳跟他是同輩,又是舉人老爺,叫一聲老爺實在正常。
之後幾人到了楊母的房間,瞧見楊母臉色不太好看,尋芳原本很好的心情也差了些。楊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輩。
「你們來啦。」楊母見到他們,則準備起身接待,叫尋芳他們按迴床上去了。
之後大家在一起說了會兒話,楊母精神果然看起來好了許多。即便是看起來好許多,其實也聽讓人感到高興了。
楊杏兒則在一旁安靜站著,看著他們說話聊天。
第139章
楊母見到他們之後, 問了一些王家跟俞家的事宜,當初兩家人都在一起住過一段時間,相處的還不錯。
一般來說, 三家人住在一個院子裏,難免口角。王家、俞家、楊家住在一起,反而是互幫互助,感情也深厚。
楊母是知道俞敏參軍的事兒的, 聊到這裏, 她眼神也暗淡了些。
「這也是他的命, 你們該勸的都已經勸過了。將來如何, 就看他個人的了, 你們也不用太過悲傷。我也是,我的命也是上天註定, 旁人無法左右, 若將來我去了, 不必太難受。將來遲早能見的,隻是下輩子, 還想要有這樣兩個乖巧孝順的兒女。」說著說著,楊母竟然聊到生死之事。
尋芳他們怕她多想,於病情無意, 趕緊勸解了一番,這才稍微好一些。
看過楊母後,由楊杏兒送他們出了楊母的房間。
楊雪鬆平日裏要上朝,一個月並沒有多少時間孝順母親, 尋芳他們便讓楊杏兒多花些精力在楊母身上。
其實已經有些看出來,楊母身體很不好了,這能撐個幾年也並不一定。
她原本就積勞成疾, 當初尋芳他們見到她時,幾乎就快要死過去了。好在救的及時才逐漸好了起來。
如今楊雪鬆熬出頭了,她也不必再操勞。身子卻越發不好了,這難免叫人感慨。
好在,這時候楊雪鬆還能夠侍奉她終老,還不算「子欲養而親不待」。於楊雪鬆來說,這遺憾稍微沒那麽重。
說了一番閑話,便又從楊家出來,三人去了梁佩恩家裏。
梁佩恩也是跟楊雪鬆一樣,住個二進的院子不過梁佩恩這屋子是買的,楊雪鬆是租住在這裏的。
這日大家都沐休,所以梁佩恩也在家。梁家的僕人並不認識尋芳他們,卻知道楊雪鬆跟他們家老爺相熟。
初次見麵本該拜帖,但是尋芳他們因跟梁佩恩原本相熟,就沒有拜帖,直接讓門子傳報的。
門子聽了之後,趕緊去迴,不一會兒便出來迎尋芳他們進去了。
梁佩恩祖籍跟尋芳他們是一個省的,家裏父母年事高了,就沒有跟著到京都來,他隻帶了自己的妻子孩子,住在京都。
因是自己買的屋子,所以打理的比楊雪鬆要用心很多,二進的院子裏麵種了些樹木花朵,一走進來就很愜意。
這每天在朝堂上工作應該也很辛苦,況且伴君如伴虎,他們的工作又接近皇帝,更要不好做一些。
但是每日辛苦值班完畢,迴到自己的院子,看看這一路的風景,清風吹到院落裏,頓時也能渾身愜意了吧。
跟楊雪鬆不一樣,梁佩恩知道他們來後,也是很欣喜,但是沒有直接跑來迎接他們,而是讓僕人快速請他們進去。
進到後麵那院子裏,後麵有個小池塘,裏麵種著何花蓮蓬,如今花葉都謝了,留著兩根枯蓮蓬在池塘上飄著,其餘的荷花蓮蓬應該是都被迴收拿去吃掉了。
池塘裏還有幾魚兒在遊動,梁佩恩此時就坐在這池塘前麵,手裏拿著跟釣魚竿,陪著一個小孩兒釣魚玩。
尋芳見到眼前情形,笑著對梁佩恩道:「你倒有這閑情逸緻。」
舊友相見,一如往常。
梁佩恩站起身來,過來拍他們的肩膀,說道:「許久不見,都長得高大壯實了。尋芳改變最大!」
打量完他們之後,梁佩恩又說道:「都到了娶妻的年齡了,可有什麽中意的姑娘沒有?」
「說這話做什麽,還早呢。」尋芳自己是打算二十歲之前最好不結婚,但是他估摸著自己周圍的人估計會早些成婚的。
這樣一來,就還有至少四五年的時間,他原本不想自己做個孤獨鬼,便很少在大家麵前提男女婚姻的事情。
這樣一來,他周圍的人晚一天開竅,他們就能多陪自己單身一天,結果卻叫梁佩恩給提醒了。
要是他們真的因此覺得自己該成家了,那他這口「狗糧」不是要吃很多年?
而且還不止吃一口,促成兩對就是兩家的「狗糧」了。
梁佩恩以為尋芳害羞,說到男女之情就開始別扭起來,於是換了個話題,說道:「如今你們可都有字了沒有?」
楊雪鬆是早已有字了的,平時出了自己的師傅、梁佩恩跟皇上會叫之外,很少有人叫他的字,就是楊杏兒跟楊母也不過叫他的小名,或者「兒子」、「弟弟」這樣的稱唿罷了。
之前聽尋芳他們叫習慣了,這時候聽見他們叫自己「雪鬆」,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沒跟他們說自己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