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麽是朝中都這麽腐敗,要麽就是朝中無人。
想起這兩年興考武舉的事情,尋芳覺得朝中無人的可能性也很大。太過安逸總是讓人忘記思考危險的。
以文治天下,以武打天下。在現代可能還有文武雙全的說法,德智體美全麵培養祖國的花朵。
但是在古代,太過重武,就會讓那些手握兵權的人擁有過大的勢力,對於皇帝來說,是比較要命的。
而這幾年來皇帝主動提出要武舉,很顯然,是要變天了。
尋芳想到這裏,隻覺得這朝堂上,此刻可能已經風起雲湧了。
不治,可能連王朝都會走向滅亡,治,也可能會掀起巨大的風浪。
他們在如今的節骨眼兒,走上科舉的道路,真的是好事兒嗎?
中午這頓飯吃的並不怎麽開心,想到南方的事情,難免心裏不爽利,即便刻意不去想,想著世道總能太平。
但是南方的匪患就好像喉嚨中進了一根軟刺,不大,隱隱的難受。
用過了午飯,大家各自別國,尋芳跟族兄弟們迴了家。
這日家裏的各房都有男子出麵去談,葉老爺跟他們都說過了這事兒,第一波要走的,其實也沒有幾個,葉老爺湊不夠多少人,但是走還是決定要走的。
王氏見都沒幾個說要走的,加上跟妯娌們說過些話,仍舊覺得是老爺小題大做,尋芳也跟著湊熱鬧,很不想撇下兒子走這麽遠的路。
後來還是尋芳跟寶兒一起勸了她些話,她才口同意走的。
沒過幾日,葉家其餘人都收拾好了東西,準備離開。
葉尋芳則跟葉尋蕙留在這裏,葉尋蕙親金家的人,雖然如今金昊也不跟他玩了,但是金家的老太太跟一些姨媽還是認他的,所以他還常去說話。
金家是覺得事情不會鬧那麽大,不過也跟各大鄉紳人家一樣,都有所準備,到時候真出了事兒,還是會逃的。
葉尋蕙向著金家,自然也不準備這會兒就走。
樂觀些的人就會想著,朝廷遲早派兵下來的,隻要土匪攻得慢,就打不到他們丹城來。
王氏在走的時候,就很捨不得尋芳。以前都是她在家送尋芳離開,這會兒又要出遠門,又要跟兒子分別,她就一個勁兒地在上麵哭。
老爺雖然偏心尋芳,但是葉尋蕙畢竟是他的大兒子,加上金氏的死,葉鎬對葉尋蕙多少是有些虧欠的。
所以在離開時說的話想對來說比較公平,不偏不倚,並且主題就是大寫的「團結」二字。
「我不在,你們要守好這個家。不管你們兄弟平日裏怎麽鬧,就是互相折了對方胳膊,撞破了頭也還是兄弟。要是丹城真的亂了,你們得互相扶持著。將來到我麵前,若有一個不好了,我隻問另一個人的話!」
尋芳他們自然不敢忤逆葉老爺的話,紛紛低頭作揖。隨後又扶著老爺上了車。
之後又等太太上車,王氏牽著尋芳的手,根本不想理葉尋蕙。
她拉著尋芳一直問他什麽時候過去跟,一邊又悄聲抱怨老爺走的也太早,就是晚半個月走也不值當什麽。
後來還是葉寶兒扶著她,好容易才勸走的。
除了葉老爺外,家裏還有幾門跟他們家要好的親戚也都走了,葉尋芝他們準備第二批走,也就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朝廷還沒有傳來派兵下來的消息,那葉尋芝他們也會到長興去。
等送走了老爺後,尋芳他們才迴了屋。家裏少了許多人,尋芳簡直從未有這麽清淨過。
又過了幾日,王亨得到消息,知道葉老爺跟王氏真的都走了,才找上尋芳來。
尋芳很熱情地迎接他進來,對他問道:「天氣越發熱起來了,嫂子那裏還好?她懷著孕,你怎麽有空來我這兒了?」
王亨的妻子潘氏上一次懷孕的時候難產了,所以這一胎王亨就盯得比較緊。
雖然潘氏懷孕才沒幾個月,這時候也不能弄清楚這一胎究竟還會不會難產,但是王亨就是覺得待在妻子身邊會更好,所以一有空就在妻子身邊噓寒問暖。
除非是推不掉的聚會,否則他不輕易出來。
「尋芳,我想著,還是先暫時帶著你嫂子離開丹城的好。」王亨坐下後,猶豫著說道。
王家最近家庭情況與之前相比好了許多,但是也就是小有資產而已,如今要搬到外地去的話,肯定要花費一些錢財,就是租船,隻怕也得十來兩銀子。
他不是那種一床鋪蓋走天下的漢子,他要拖家帶口。況且家裏如果要走,就得將旅店停止營業,這樣收入就斷了。
到了別的地方,不算白手起家,但是幾乎就被打迴了遠行。如今南方亂了,要是土匪集解成的反軍真的打過來,那生意就更不好做了。
王亨也在猶豫,自己要不要放棄目前跟父母一起經營的旅店,要不要帶著自己已經懷了三四個月身孕的妻子一起走。
但是如果這時候不走的話,到時候真的亂起來,妻子可能就真的走不了了。
王亨繼續說道:「錢財都是小事,隻要人能夠平安就行。你嫂子如今是那樣兒的身子,我怕她到亂的時候再走的話,會受不住。」
「那舅舅跟舅媽也一起嗎?」反正再過一段時間,朝廷還不派兵下來,或者軍隊還沒到的話,那家裏還會有人北上長興,到那時讓表哥一起過去,大家都是親戚,多少能夠照應。
想起這兩年興考武舉的事情,尋芳覺得朝中無人的可能性也很大。太過安逸總是讓人忘記思考危險的。
以文治天下,以武打天下。在現代可能還有文武雙全的說法,德智體美全麵培養祖國的花朵。
但是在古代,太過重武,就會讓那些手握兵權的人擁有過大的勢力,對於皇帝來說,是比較要命的。
而這幾年來皇帝主動提出要武舉,很顯然,是要變天了。
尋芳想到這裏,隻覺得這朝堂上,此刻可能已經風起雲湧了。
不治,可能連王朝都會走向滅亡,治,也可能會掀起巨大的風浪。
他們在如今的節骨眼兒,走上科舉的道路,真的是好事兒嗎?
中午這頓飯吃的並不怎麽開心,想到南方的事情,難免心裏不爽利,即便刻意不去想,想著世道總能太平。
但是南方的匪患就好像喉嚨中進了一根軟刺,不大,隱隱的難受。
用過了午飯,大家各自別國,尋芳跟族兄弟們迴了家。
這日家裏的各房都有男子出麵去談,葉老爺跟他們都說過了這事兒,第一波要走的,其實也沒有幾個,葉老爺湊不夠多少人,但是走還是決定要走的。
王氏見都沒幾個說要走的,加上跟妯娌們說過些話,仍舊覺得是老爺小題大做,尋芳也跟著湊熱鬧,很不想撇下兒子走這麽遠的路。
後來還是尋芳跟寶兒一起勸了她些話,她才口同意走的。
沒過幾日,葉家其餘人都收拾好了東西,準備離開。
葉尋芳則跟葉尋蕙留在這裏,葉尋蕙親金家的人,雖然如今金昊也不跟他玩了,但是金家的老太太跟一些姨媽還是認他的,所以他還常去說話。
金家是覺得事情不會鬧那麽大,不過也跟各大鄉紳人家一樣,都有所準備,到時候真出了事兒,還是會逃的。
葉尋蕙向著金家,自然也不準備這會兒就走。
樂觀些的人就會想著,朝廷遲早派兵下來的,隻要土匪攻得慢,就打不到他們丹城來。
王氏在走的時候,就很捨不得尋芳。以前都是她在家送尋芳離開,這會兒又要出遠門,又要跟兒子分別,她就一個勁兒地在上麵哭。
老爺雖然偏心尋芳,但是葉尋蕙畢竟是他的大兒子,加上金氏的死,葉鎬對葉尋蕙多少是有些虧欠的。
所以在離開時說的話想對來說比較公平,不偏不倚,並且主題就是大寫的「團結」二字。
「我不在,你們要守好這個家。不管你們兄弟平日裏怎麽鬧,就是互相折了對方胳膊,撞破了頭也還是兄弟。要是丹城真的亂了,你們得互相扶持著。將來到我麵前,若有一個不好了,我隻問另一個人的話!」
尋芳他們自然不敢忤逆葉老爺的話,紛紛低頭作揖。隨後又扶著老爺上了車。
之後又等太太上車,王氏牽著尋芳的手,根本不想理葉尋蕙。
她拉著尋芳一直問他什麽時候過去跟,一邊又悄聲抱怨老爺走的也太早,就是晚半個月走也不值當什麽。
後來還是葉寶兒扶著她,好容易才勸走的。
除了葉老爺外,家裏還有幾門跟他們家要好的親戚也都走了,葉尋芝他們準備第二批走,也就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朝廷還沒有傳來派兵下來的消息,那葉尋芝他們也會到長興去。
等送走了老爺後,尋芳他們才迴了屋。家裏少了許多人,尋芳簡直從未有這麽清淨過。
又過了幾日,王亨得到消息,知道葉老爺跟王氏真的都走了,才找上尋芳來。
尋芳很熱情地迎接他進來,對他問道:「天氣越發熱起來了,嫂子那裏還好?她懷著孕,你怎麽有空來我這兒了?」
王亨的妻子潘氏上一次懷孕的時候難產了,所以這一胎王亨就盯得比較緊。
雖然潘氏懷孕才沒幾個月,這時候也不能弄清楚這一胎究竟還會不會難產,但是王亨就是覺得待在妻子身邊會更好,所以一有空就在妻子身邊噓寒問暖。
除非是推不掉的聚會,否則他不輕易出來。
「尋芳,我想著,還是先暫時帶著你嫂子離開丹城的好。」王亨坐下後,猶豫著說道。
王家最近家庭情況與之前相比好了許多,但是也就是小有資產而已,如今要搬到外地去的話,肯定要花費一些錢財,就是租船,隻怕也得十來兩銀子。
他不是那種一床鋪蓋走天下的漢子,他要拖家帶口。況且家裏如果要走,就得將旅店停止營業,這樣收入就斷了。
到了別的地方,不算白手起家,但是幾乎就被打迴了遠行。如今南方亂了,要是土匪集解成的反軍真的打過來,那生意就更不好做了。
王亨也在猶豫,自己要不要放棄目前跟父母一起經營的旅店,要不要帶著自己已經懷了三四個月身孕的妻子一起走。
但是如果這時候不走的話,到時候真的亂起來,妻子可能就真的走不了了。
王亨繼續說道:「錢財都是小事,隻要人能夠平安就行。你嫂子如今是那樣兒的身子,我怕她到亂的時候再走的話,會受不住。」
「那舅舅跟舅媽也一起嗎?」反正再過一段時間,朝廷還不派兵下來,或者軍隊還沒到的話,那家裏還會有人北上長興,到那時讓表哥一起過去,大家都是親戚,多少能夠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