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芳見寶兒這麽淩厲,說的都在道理上。隻得讓這她些,說了兩句自己的不是。
之後又請了母親妹子坐下吃茶,說了一下午的閑話,這才將他們哄走了。
親朋都聚過,尋芳為了避免再發生什麽事兒,就安安靜靜在家裏待了幾日。
正好這會兒秋天大豐收,尋芳下麵田地收上來東西。平時這些事情都是寶兒料理的,尋芳覺得她身子弱,事情多,反正閑著也是看書。
就將收東西當做娛樂裏好了,於是這兩日都在統計收上來的糧食。
尋芳是無需動手的,隻用站在那裏看人家作業就好。
他看著一袋一袋糧食運進來,有些感慨地說道:「今年不是發了洪澇麽?聽說收成比往年都不好。」
總管他田地的人躬著身在尋芳身邊說道:「我們這兒還算好的,後麵挽救迴了許多,損失沒有太大。再往南一點兒的地方,聽說今年是很慘的。」
「他們那邊兒,今年不好過吧?」尋芳問道。
總管田地的人說道:「這兩年不太平,今年更是雪上加霜,但是聽說朝廷好歹還是分了糧食下來的,死肯定是要死一批人的,今年勉強過下去,希望明年能好一些吧。否則就真是很難過下去了。」
「聽說難民都往北逃過來了,你那邊兒會有難民跑過去嗎?」
那人說道:「我們那裏還好,最近晚上已經有人開始巡邏了,一旦發現,抓住了就會去送官。聽說有些地方的人,抓住偷糧食的難民就會直接打死,想想他們也是可憐,我們這裏就隻是送官。」
「要是直接放了,過兩日還會再迴來的,就隻得將他們交給官府處理。一般就是打幾個板子,有挨不過的就死了。這時候大家都清楚糧食重要。」
尋芳見這麽說,心裏也很是感慨,可惜上輩子他不是學農業的。
這輩子就是重頭學,也得先從挖土種地開始。這會兒倒有些後悔,要是當初選了農業,來到這裏好歹能幫著些人。
現代的人吃飽了撐的自己玩作死,有為錢愁的有為房愁的,就是沒吃不飽過。
放到這個時代,竟然有人因為吃不飽餓死。
等東西全都送進去了,尋芳檢查了幾袋,看著沒什麽問題就讓搬進去了。
這些來送糧食的人,都是仰仗著他的土地才能吃飯,沒事兒是不敢亂得罪尋芳的。所以送來的糧食一定是好的,尋芳倒不怕這些糧食的質量不好。
等一總結算過後,尋芳留了他們一日在家裏休息,然後這些人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就離開了。
來護送糧食的都是男人,這會兒田地裏看著的人少,要是莊裏人少,到時候有個意外就不好了,所以他們迴去的也急。
等那些送糧食的人走後,尋芳過兩日就要迴去上學了,總是休閑不了幾日。
這日跟王氏聊天,王氏也有些感慨。
「這人死的一年比一年多,真是什麽時候是個頭兒啊。南方怎麽連年都是災年,不是天災,就是人禍。」
尋芳在一旁端著茶,說道:「今年明明都秋收了,但是買糧食的人反而變多了,賣糧食的反而不敢買,糧食價格不跌反漲,更叫那些難民沒活路了。」
「哦,說道這事兒。」王氏見尋芳這麽說,忽然想起什麽似的,「你爹今年好像說,年底的時候我們這裏要開糧倉施粥。我就聽了一耳朵,當時說的時候,離這時候還遠呢。過年的事情,誰還想到那兒去?」
「爹真這麽說?」這就叫尋芳覺得詫異了。
畢竟葉鎬也沒給尋芳一種,會施捨糧食給難民的形象。
「他是這麽說的。」王氏點了點頭,隨即又說道:「不過你爹這個人,肯定沒那麽好心。就是幾大鄉紳聚在一起說過話。如今你錦叔叔在京都,家裏一應大小事兒,還是我們家最大頭。
你爹那時候被人請過去,應該是全縣大戶人家今年都會弄這個,輪流著來。你爹不過是不想丟人罷了,反正咱們家的糧食,算上如今收上來的,還夠吃一年的,今年放一些出去,不妨礙我們過日子。」
感慨歸感慨,王氏一輩子沒受過挨餓的感覺,同情一陣兒之後,還是照常。
「大過年的,好歹叫難民一頓飽飯,也算我們的功德。」
這事兒討論完畢後,接下來依舊是打包行李去上學。
直到過年,都沒有什麽新鮮事情發生,就年底的時候,丹城果然各家鄉紳輪流施粥。
好在他們這裏難民也不多,時間一長,少許一些人還在丹城找到了工作。
王亨有些人脈,還幫幾個人找到了活兒做。
之後一年,還算是風調雨順,南方依舊不那麽太平,但第二年春日過去,糧食好歹補給上了,尋芳尋思著,這兩年要是都是豐年的話,估計事情很快就能平下去。
過著過著,轉眼之間又到了丹桂飄香的季節。
今年鄉試,尋芳打點了行禮,要直接從府學到省城內的貢院考試。
雖然科舉是從隋唐開始的,但貢院卻是宋朝才設立的,在宋朝之前沒有貢院。
明代的時候,才又在各省城都設立了貢院,縣城跟府城設立考棚跟試舍供他們考縣試府試跟院試。
尋芳他們是帶著僕人一起去的省城,當天下著小雨,尋芳他們租了一陣艘船,八月份趕考的人許多,路上常見到帶方巾的書生。
之後又請了母親妹子坐下吃茶,說了一下午的閑話,這才將他們哄走了。
親朋都聚過,尋芳為了避免再發生什麽事兒,就安安靜靜在家裏待了幾日。
正好這會兒秋天大豐收,尋芳下麵田地收上來東西。平時這些事情都是寶兒料理的,尋芳覺得她身子弱,事情多,反正閑著也是看書。
就將收東西當做娛樂裏好了,於是這兩日都在統計收上來的糧食。
尋芳是無需動手的,隻用站在那裏看人家作業就好。
他看著一袋一袋糧食運進來,有些感慨地說道:「今年不是發了洪澇麽?聽說收成比往年都不好。」
總管他田地的人躬著身在尋芳身邊說道:「我們這兒還算好的,後麵挽救迴了許多,損失沒有太大。再往南一點兒的地方,聽說今年是很慘的。」
「他們那邊兒,今年不好過吧?」尋芳問道。
總管田地的人說道:「這兩年不太平,今年更是雪上加霜,但是聽說朝廷好歹還是分了糧食下來的,死肯定是要死一批人的,今年勉強過下去,希望明年能好一些吧。否則就真是很難過下去了。」
「聽說難民都往北逃過來了,你那邊兒會有難民跑過去嗎?」
那人說道:「我們那裏還好,最近晚上已經有人開始巡邏了,一旦發現,抓住了就會去送官。聽說有些地方的人,抓住偷糧食的難民就會直接打死,想想他們也是可憐,我們這裏就隻是送官。」
「要是直接放了,過兩日還會再迴來的,就隻得將他們交給官府處理。一般就是打幾個板子,有挨不過的就死了。這時候大家都清楚糧食重要。」
尋芳見這麽說,心裏也很是感慨,可惜上輩子他不是學農業的。
這輩子就是重頭學,也得先從挖土種地開始。這會兒倒有些後悔,要是當初選了農業,來到這裏好歹能幫著些人。
現代的人吃飽了撐的自己玩作死,有為錢愁的有為房愁的,就是沒吃不飽過。
放到這個時代,竟然有人因為吃不飽餓死。
等東西全都送進去了,尋芳檢查了幾袋,看著沒什麽問題就讓搬進去了。
這些來送糧食的人,都是仰仗著他的土地才能吃飯,沒事兒是不敢亂得罪尋芳的。所以送來的糧食一定是好的,尋芳倒不怕這些糧食的質量不好。
等一總結算過後,尋芳留了他們一日在家裏休息,然後這些人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就離開了。
來護送糧食的都是男人,這會兒田地裏看著的人少,要是莊裏人少,到時候有個意外就不好了,所以他們迴去的也急。
等那些送糧食的人走後,尋芳過兩日就要迴去上學了,總是休閑不了幾日。
這日跟王氏聊天,王氏也有些感慨。
「這人死的一年比一年多,真是什麽時候是個頭兒啊。南方怎麽連年都是災年,不是天災,就是人禍。」
尋芳在一旁端著茶,說道:「今年明明都秋收了,但是買糧食的人反而變多了,賣糧食的反而不敢買,糧食價格不跌反漲,更叫那些難民沒活路了。」
「哦,說道這事兒。」王氏見尋芳這麽說,忽然想起什麽似的,「你爹今年好像說,年底的時候我們這裏要開糧倉施粥。我就聽了一耳朵,當時說的時候,離這時候還遠呢。過年的事情,誰還想到那兒去?」
「爹真這麽說?」這就叫尋芳覺得詫異了。
畢竟葉鎬也沒給尋芳一種,會施捨糧食給難民的形象。
「他是這麽說的。」王氏點了點頭,隨即又說道:「不過你爹這個人,肯定沒那麽好心。就是幾大鄉紳聚在一起說過話。如今你錦叔叔在京都,家裏一應大小事兒,還是我們家最大頭。
你爹那時候被人請過去,應該是全縣大戶人家今年都會弄這個,輪流著來。你爹不過是不想丟人罷了,反正咱們家的糧食,算上如今收上來的,還夠吃一年的,今年放一些出去,不妨礙我們過日子。」
感慨歸感慨,王氏一輩子沒受過挨餓的感覺,同情一陣兒之後,還是照常。
「大過年的,好歹叫難民一頓飽飯,也算我們的功德。」
這事兒討論完畢後,接下來依舊是打包行李去上學。
直到過年,都沒有什麽新鮮事情發生,就年底的時候,丹城果然各家鄉紳輪流施粥。
好在他們這裏難民也不多,時間一長,少許一些人還在丹城找到了工作。
王亨有些人脈,還幫幾個人找到了活兒做。
之後一年,還算是風調雨順,南方依舊不那麽太平,但第二年春日過去,糧食好歹補給上了,尋芳尋思著,這兩年要是都是豐年的話,估計事情很快就能平下去。
過著過著,轉眼之間又到了丹桂飄香的季節。
今年鄉試,尋芳打點了行禮,要直接從府學到省城內的貢院考試。
雖然科舉是從隋唐開始的,但貢院卻是宋朝才設立的,在宋朝之前沒有貢院。
明代的時候,才又在各省城都設立了貢院,縣城跟府城設立考棚跟試舍供他們考縣試府試跟院試。
尋芳他們是帶著僕人一起去的省城,當天下著小雨,尋芳他們租了一陣艘船,八月份趕考的人許多,路上常見到帶方巾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