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不利用白不利用, 況且金氏即便不是直接下令的人, 也參與綁架他的事件了, 葉尋芳散播輿論, 也不算冤枉了她。
這時候鄉紳的力量是很大的,害死一個普通農民家的男人, 除非官府清明廉政, 否則是很容易擺平的事情。
即便全城譁然, 即便百姓集體抗議,官府也可以拿出擋箭牌替鄉紳人家擋去災難, 隻要平息民怒便夠了,百姓想要的不過是個說法。群眾又習慣忘卻,別說是古代了, 便是現代也是如此。
而真的鬧到了抗議的階段,那等縣父母上報給上層的官員之後,上麵的官員也可以派人過來懲處那些帶頭抗議的人的。
因為官府畢竟是需要有威信的地方,你百姓說抗議就抗議, 那就是公然挑戰官府威信,肯定是要懲罰的。
當然,尋芳是很不相信古代的政府的。他雖然不那麽了解歷史, 但是古代戰爭,一有什麽起義,或是外麵賊人打進來了,這些當官的基本都是第一個跑路。
為數較少的一些官員死守城門不肯放棄,那都成為了民族英雄,其精神也被大肆宣揚了。
所以尋芳知道,即便有了輿論造勢,隻要金家肯破財,金氏還是能被保住的。
但是他還是需要輿論的力量,因為這件事兒如果傳到了葉老爺的耳朵裏,即便金氏不會被官府懲罰,不會被人民懲罰,卻能夠被葉老爺厭棄。
隻要葉鎬徹底厭惡了金氏,對金氏再也忍無可忍,那麽尋芳的最終目的也就達到了。
元寶一迴來,說衙門那頭嚷嚷起來了,尋芳便將之前準備好的計劃開始實施,李四王五被抓,一天之內丹城各地就有人開始散布輿論。
金氏一開始還不知道這事兒,是當天晚上有個金家的嬤嬤過來,告訴了她早上在衙門口發生的事情,她才慌了起來。
如今李四王五被抓,就等過兩日開審了。
「趕緊的,去拿了五十兩,不、還是直接拿八十兩給縣太爺送過去,請他胡亂了結了這件案子。」金氏對身邊的婆子說道。
那婆子立馬應聲,正準備去拿錢,卻又轉迴身來,問道:「太太,要不然,讓那兩個人死在牢獄裏如何?」
金氏方才慌亂的走了一圈,如今勉強冷靜下來,手裏緊緊攥著帕子,眼神似在思考,緩緩地坐迴了原來的位置。
想了好一會兒,她才說道:「還是再等等。等事情緩和了些再說。」
否則,豈不更容易坐實自己害了葉尋芳害了張三的罪了?
「是。」那婆子聽了金氏的話後,很快便去拿了錢,金氏手下的一個小廝茂昌,當天晚上去的縣衙裏,此刻衙門早已經關了,因為著急也就顧不得時間了。
這會兒縣老爺正在陪家裏小妾吃飯,聽說金氏派了人過來,就知道是來送錢的,於是放行讓人進來。
見到那八十兩銀子,縣老爺覺得有些不夠,便暗示的說了兩句,但還是先將那錢收下了。
小廝迴到葉家,將縣太爺的話敘述給金氏聽了。金氏恨得牙癢。
他們雖是鄉紳人家,但是金氏每月的錢也沒有多少,況且之前就已經花了五十兩去解決張三的事情,這會兒又拿出八十兩來,都是現銀,大家又不是葉老爺,大手大腳一個月也得花個幾十上百兩的。
但是這時候是不能小氣的,於是金氏另外叫人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等明日一早給縣太爺送過去。
錢很快便送到,統共收了人家二百兩銀子,縣太爺最終點了頭,答應將這件事兒解決。
第二日公堂開審,來了一堆過來觀看的人。後來還是拉了一個金氏手下的小廝過來頂鍋,說是他原本因為一件小事做錯被尋芳說過一通,於是懷恨在心,勾結外人,想要除掉葉尋芳。
那主謀小廝跟李四王五一樣,被判了剕刑,去了一條腿才放出來。
那位小廝跟王五受不住重刑,流血過多又沒有很好的消毒措施就死了,剩下李四活了下來。
李四之前是個混混,隻有他欺負別人的份兒。如今成了殘疾,反而變成了被別的混混欺負的對象。因為斷了腿,家人又不肯管他,幾乎將日子過成了乞丐般的模樣。
他之前沒有娶妻,如今更是因為品行不端加上身患殘疾,更沒有人肯嫁給他了。餘生隻能淒悽慘慘的活著,了無生趣。
這麽判下來,不是特別傻的人都明白,這肯定是假的。
於是輿論傳開,又是一通討論金氏的話。但是事情已經算是告了一個段落,已經斷案,最多就是被人諷刺兩句,這事兒在丹城再沒有更大的風浪掀起了。
尋芳便趁著事情熱度還未消散,去找到了葉老爺,將衙門裏發生的事情全數告訴了葉老爺。
「那兩個抓我的人,後來認罪是太太身邊的小廝指使,那也是被嚴刑拷打出來才改的供詞。他們原本是為了求生,隻因為太太實在是要趕盡殺絕,才將他們逼出來自投羅網來報官的,否則我竟不知道她如此狠毒!
那李四王五二人報官時,表哥過來跟我說過,我才知道我們家太太被人告了官,從那時起我便對這事兒有關注。當時叫元寶過去縣衙門口盯著,開始根本不相信這是太太會做的事兒,所以暗暗發誓要將背後謀劃者逮出來的,結果沒想到等到的是太太身邊的小廝茂昌去給縣太爺送禮!」
葉老爺聽尋芳說到這裏,氣息開始紊亂,麵色發紅,氣得直冒火!
這時候鄉紳的力量是很大的,害死一個普通農民家的男人, 除非官府清明廉政, 否則是很容易擺平的事情。
即便全城譁然, 即便百姓集體抗議,官府也可以拿出擋箭牌替鄉紳人家擋去災難, 隻要平息民怒便夠了,百姓想要的不過是個說法。群眾又習慣忘卻,別說是古代了, 便是現代也是如此。
而真的鬧到了抗議的階段,那等縣父母上報給上層的官員之後,上麵的官員也可以派人過來懲處那些帶頭抗議的人的。
因為官府畢竟是需要有威信的地方,你百姓說抗議就抗議, 那就是公然挑戰官府威信,肯定是要懲罰的。
當然,尋芳是很不相信古代的政府的。他雖然不那麽了解歷史, 但是古代戰爭,一有什麽起義,或是外麵賊人打進來了,這些當官的基本都是第一個跑路。
為數較少的一些官員死守城門不肯放棄,那都成為了民族英雄,其精神也被大肆宣揚了。
所以尋芳知道,即便有了輿論造勢,隻要金家肯破財,金氏還是能被保住的。
但是他還是需要輿論的力量,因為這件事兒如果傳到了葉老爺的耳朵裏,即便金氏不會被官府懲罰,不會被人民懲罰,卻能夠被葉老爺厭棄。
隻要葉鎬徹底厭惡了金氏,對金氏再也忍無可忍,那麽尋芳的最終目的也就達到了。
元寶一迴來,說衙門那頭嚷嚷起來了,尋芳便將之前準備好的計劃開始實施,李四王五被抓,一天之內丹城各地就有人開始散布輿論。
金氏一開始還不知道這事兒,是當天晚上有個金家的嬤嬤過來,告訴了她早上在衙門口發生的事情,她才慌了起來。
如今李四王五被抓,就等過兩日開審了。
「趕緊的,去拿了五十兩,不、還是直接拿八十兩給縣太爺送過去,請他胡亂了結了這件案子。」金氏對身邊的婆子說道。
那婆子立馬應聲,正準備去拿錢,卻又轉迴身來,問道:「太太,要不然,讓那兩個人死在牢獄裏如何?」
金氏方才慌亂的走了一圈,如今勉強冷靜下來,手裏緊緊攥著帕子,眼神似在思考,緩緩地坐迴了原來的位置。
想了好一會兒,她才說道:「還是再等等。等事情緩和了些再說。」
否則,豈不更容易坐實自己害了葉尋芳害了張三的罪了?
「是。」那婆子聽了金氏的話後,很快便去拿了錢,金氏手下的一個小廝茂昌,當天晚上去的縣衙裏,此刻衙門早已經關了,因為著急也就顧不得時間了。
這會兒縣老爺正在陪家裏小妾吃飯,聽說金氏派了人過來,就知道是來送錢的,於是放行讓人進來。
見到那八十兩銀子,縣老爺覺得有些不夠,便暗示的說了兩句,但還是先將那錢收下了。
小廝迴到葉家,將縣太爺的話敘述給金氏聽了。金氏恨得牙癢。
他們雖是鄉紳人家,但是金氏每月的錢也沒有多少,況且之前就已經花了五十兩去解決張三的事情,這會兒又拿出八十兩來,都是現銀,大家又不是葉老爺,大手大腳一個月也得花個幾十上百兩的。
但是這時候是不能小氣的,於是金氏另外叫人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等明日一早給縣太爺送過去。
錢很快便送到,統共收了人家二百兩銀子,縣太爺最終點了頭,答應將這件事兒解決。
第二日公堂開審,來了一堆過來觀看的人。後來還是拉了一個金氏手下的小廝過來頂鍋,說是他原本因為一件小事做錯被尋芳說過一通,於是懷恨在心,勾結外人,想要除掉葉尋芳。
那主謀小廝跟李四王五一樣,被判了剕刑,去了一條腿才放出來。
那位小廝跟王五受不住重刑,流血過多又沒有很好的消毒措施就死了,剩下李四活了下來。
李四之前是個混混,隻有他欺負別人的份兒。如今成了殘疾,反而變成了被別的混混欺負的對象。因為斷了腿,家人又不肯管他,幾乎將日子過成了乞丐般的模樣。
他之前沒有娶妻,如今更是因為品行不端加上身患殘疾,更沒有人肯嫁給他了。餘生隻能淒悽慘慘的活著,了無生趣。
這麽判下來,不是特別傻的人都明白,這肯定是假的。
於是輿論傳開,又是一通討論金氏的話。但是事情已經算是告了一個段落,已經斷案,最多就是被人諷刺兩句,這事兒在丹城再沒有更大的風浪掀起了。
尋芳便趁著事情熱度還未消散,去找到了葉老爺,將衙門裏發生的事情全數告訴了葉老爺。
「那兩個抓我的人,後來認罪是太太身邊的小廝指使,那也是被嚴刑拷打出來才改的供詞。他們原本是為了求生,隻因為太太實在是要趕盡殺絕,才將他們逼出來自投羅網來報官的,否則我竟不知道她如此狠毒!
那李四王五二人報官時,表哥過來跟我說過,我才知道我們家太太被人告了官,從那時起我便對這事兒有關注。當時叫元寶過去縣衙門口盯著,開始根本不相信這是太太會做的事兒,所以暗暗發誓要將背後謀劃者逮出來的,結果沒想到等到的是太太身邊的小廝茂昌去給縣太爺送禮!」
葉老爺聽尋芳說到這裏,氣息開始紊亂,麵色發紅,氣得直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