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錘滅佛8
大人,天冷了加件黃袍吧! 作者:青瓷等煙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提溜著信永方丈的那名大漢望著他那生無可戀的模樣,心中對於這老和尚沒有半點的同情。
大漢斥罵道:“沒想到你這老禿驢還會寫詩,怪不得能讓人家花魁對你這老家夥傾心,甚至甘願為你這老東西生下一娃娃的!”
“嫣紅,要不你給大家夥念念老禿驢給你寫的這首證據情詩聽聽?也讓我們大家夥學習學習!”
美婦人嫣紅假裝害羞道:“這畢竟是他給人家的情詩,我不好意思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念出口來!”
買炊餅的陸大郎連忙說道:“那好辦,你不好意思的話,那咱們找個識字的秀才老爺給念念。”
這京城可不像周易已經實施了九年義務教育和掃盲計劃的北地,在這裏普通老百姓識字率依舊極其之低。
京城的百姓想要寫點什麽信件家書或者是招牌的話,都還要找個會寫字的秀才老爺幫忙代筆。
從人群之中又走出一名身穿白衣帶有英氣的秀才,此人正是周易的親衛之一的錢小浩。
今天他特意裝扮成過路的秀才隱匿在人群中,暗中觀察、指導著這場好戲的發展。
為了演好這場戲,將金山寺和信永方丈徹底釘在恥辱柱上,周易特意讓錢小浩在北地找來了狗蛋那個聽話的娃娃來當這場戲的主角之一。
還別說,這狗蛋還真的有當童星的天賦,演技還真是出色,要哭隨時都能哭出來。
方才狗蛋那番演技,在場那麽多人硬是沒人看出有半點端倪。
錢小浩緩步走到美婦人嫣紅麵前,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的說道:“這位大嫂,可否容小生將這證據向大家夥公諸於眾?”
美婦人嫣紅微微一點頭,將方才貼身保管還帶有著自己體溫的信件遞給了錢小浩。
錢小浩展開紙箋,一首小詩立馬浮於紙上。
錢小浩緩緩念來:“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剛念完這一句,在場的老嫖客們隻覺得這禿驢寫的情詩也不過如此,可居然偏偏能被他這老東西拿下了春歡閣數年前的花魁,真是讓人氣不打一處來。
錢小浩揮了揮手,止住了眾人的嘈雜,繼續念道起來:“靜時修止動修觀,曆曆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從第二句開始,大家夥也聽出了寫這長詩的必然是個和尚。
也是從這裏開始,這長詩便開始有了些許味道。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當最後這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念畢,原本雜亂的場中竟然異常的寂靜了。
不得不說這首長詩的最後一句“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給人帶來了太大的震撼。就那最後一句,單單拎出來都能作為傳世佳作了。
良久過後,寂靜的聲音又變得喧鬧了起來,在場不少百姓都開始議論起這首信永方丈寫給春歡閣花魁的這首詩.
“這詩寫得真好,怪不得這禿驢能用他將嫣紅花魁迷得神魂顛倒,還心甘情願為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的!”
“就是就是,我要是嫣紅我也會被這首詩弄得五迷三道找不著北的!不怕嫖客有銀子,就怕嫖客有文化啊!”
“可惜了,這麽好的一首詩居然是這麽一個道貌岸然沽名釣譽的臭和尚寫出來的,真是讓人大跌眼睛啊!”
在場的眾人雖然折服於這首詩才,但卻對寫詩的信永方丈充滿了鄙夷之感。
提溜著信永大師的那個壯漢,此刻也因為那首詩而不知不覺的放下了手中的信永方丈。
而信永方丈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念道起了那一句,“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詩確實是好詩,也確實很符合一個去花街柳巷嫖娼的和尚能寫出的詩文。
信永方丈也希望自己能有如此才華,可惜的是自己沒有。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這首詩著實可以稱之為傳世佳作,但這確實不是老衲所寫啊!”
已經不想再捶打信永方丈膝蓋的陸大郎怒氣衝衝的說道:“老子就知道這禿驢又要耍賴否認證據!”
“那首詩都寫的那麽明白露骨了,不是你寫的,難不成是我們寫的了?”
陸大郎的話語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可,不過這也倒是給信永方丈一個提醒。很快他便想通了這首長詩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
信永方丈素來聽聞秦王殿下周易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為了將自己和金山寺的汙名坐實,秦王殿下竟然舍得用這篇能夠傳世的佳作來汙蔑自己,不得不說這真是煞費了苦心啊!
信永方丈暗暗閉眼,心中頓時升起了無邊的悔意。自己當初真不應該仗著變基和尚西行,金山寺名聲在京城之中暴漲而誌得意滿,拒絕的秦王殿下的要求。
信永方丈知道,如今自己和這傳承百年的金山寺都完了,徹徹底底的完了。
也不知道是誰率先丟出一顆臭雞蛋砸在了信永方丈的頭上,一股惡心難聞的氣味瞬間彌漫開來。
但這並非是最糟糕的,下一秒黃泥巴、爛菜葉、口水唾沫紛至湧來。
護院的胖和尚好不容易擠開攔著自己的百姓,一把拉過信永方丈逃入了寺院內進行躲避。
見這信永方丈逃了,外麵的老百姓更加激動了。
進不去金山寺的百姓們,隻能把胸中的滔天憤怒撒在這外圍的圍牆之上。
原本幹淨整潔的金山寺院牆,隻在半日之間就變得一片狼藉,難以入目。
然而,金山寺和信永方丈的名聲惡化還在漢陽城中持續發酵著,一篇歪詩在漢陽城中大力流傳開來了。
大漢斥罵道:“沒想到你這老禿驢還會寫詩,怪不得能讓人家花魁對你這老家夥傾心,甚至甘願為你這老東西生下一娃娃的!”
“嫣紅,要不你給大家夥念念老禿驢給你寫的這首證據情詩聽聽?也讓我們大家夥學習學習!”
美婦人嫣紅假裝害羞道:“這畢竟是他給人家的情詩,我不好意思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念出口來!”
買炊餅的陸大郎連忙說道:“那好辦,你不好意思的話,那咱們找個識字的秀才老爺給念念。”
這京城可不像周易已經實施了九年義務教育和掃盲計劃的北地,在這裏普通老百姓識字率依舊極其之低。
京城的百姓想要寫點什麽信件家書或者是招牌的話,都還要找個會寫字的秀才老爺幫忙代筆。
從人群之中又走出一名身穿白衣帶有英氣的秀才,此人正是周易的親衛之一的錢小浩。
今天他特意裝扮成過路的秀才隱匿在人群中,暗中觀察、指導著這場好戲的發展。
為了演好這場戲,將金山寺和信永方丈徹底釘在恥辱柱上,周易特意讓錢小浩在北地找來了狗蛋那個聽話的娃娃來當這場戲的主角之一。
還別說,這狗蛋還真的有當童星的天賦,演技還真是出色,要哭隨時都能哭出來。
方才狗蛋那番演技,在場那麽多人硬是沒人看出有半點端倪。
錢小浩緩步走到美婦人嫣紅麵前,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的說道:“這位大嫂,可否容小生將這證據向大家夥公諸於眾?”
美婦人嫣紅微微一點頭,將方才貼身保管還帶有著自己體溫的信件遞給了錢小浩。
錢小浩展開紙箋,一首小詩立馬浮於紙上。
錢小浩緩緩念來:“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剛念完這一句,在場的老嫖客們隻覺得這禿驢寫的情詩也不過如此,可居然偏偏能被他這老東西拿下了春歡閣數年前的花魁,真是讓人氣不打一處來。
錢小浩揮了揮手,止住了眾人的嘈雜,繼續念道起來:“靜時修止動修觀,曆曆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從第二句開始,大家夥也聽出了寫這長詩的必然是個和尚。
也是從這裏開始,這長詩便開始有了些許味道。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當最後這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念畢,原本雜亂的場中竟然異常的寂靜了。
不得不說這首長詩的最後一句“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給人帶來了太大的震撼。就那最後一句,單單拎出來都能作為傳世佳作了。
良久過後,寂靜的聲音又變得喧鬧了起來,在場不少百姓都開始議論起這首信永方丈寫給春歡閣花魁的這首詩.
“這詩寫得真好,怪不得這禿驢能用他將嫣紅花魁迷得神魂顛倒,還心甘情願為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的!”
“就是就是,我要是嫣紅我也會被這首詩弄得五迷三道找不著北的!不怕嫖客有銀子,就怕嫖客有文化啊!”
“可惜了,這麽好的一首詩居然是這麽一個道貌岸然沽名釣譽的臭和尚寫出來的,真是讓人大跌眼睛啊!”
在場的眾人雖然折服於這首詩才,但卻對寫詩的信永方丈充滿了鄙夷之感。
提溜著信永大師的那個壯漢,此刻也因為那首詩而不知不覺的放下了手中的信永方丈。
而信永方丈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念道起了那一句,“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詩確實是好詩,也確實很符合一個去花街柳巷嫖娼的和尚能寫出的詩文。
信永方丈也希望自己能有如此才華,可惜的是自己沒有。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這首詩著實可以稱之為傳世佳作,但這確實不是老衲所寫啊!”
已經不想再捶打信永方丈膝蓋的陸大郎怒氣衝衝的說道:“老子就知道這禿驢又要耍賴否認證據!”
“那首詩都寫的那麽明白露骨了,不是你寫的,難不成是我們寫的了?”
陸大郎的話語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可,不過這也倒是給信永方丈一個提醒。很快他便想通了這首長詩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
信永方丈素來聽聞秦王殿下周易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為了將自己和金山寺的汙名坐實,秦王殿下竟然舍得用這篇能夠傳世的佳作來汙蔑自己,不得不說這真是煞費了苦心啊!
信永方丈暗暗閉眼,心中頓時升起了無邊的悔意。自己當初真不應該仗著變基和尚西行,金山寺名聲在京城之中暴漲而誌得意滿,拒絕的秦王殿下的要求。
信永方丈知道,如今自己和這傳承百年的金山寺都完了,徹徹底底的完了。
也不知道是誰率先丟出一顆臭雞蛋砸在了信永方丈的頭上,一股惡心難聞的氣味瞬間彌漫開來。
但這並非是最糟糕的,下一秒黃泥巴、爛菜葉、口水唾沫紛至湧來。
護院的胖和尚好不容易擠開攔著自己的百姓,一把拉過信永方丈逃入了寺院內進行躲避。
見這信永方丈逃了,外麵的老百姓更加激動了。
進不去金山寺的百姓們,隻能把胸中的滔天憤怒撒在這外圍的圍牆之上。
原本幹淨整潔的金山寺院牆,隻在半日之間就變得一片狼藉,難以入目。
然而,金山寺和信永方丈的名聲惡化還在漢陽城中持續發酵著,一篇歪詩在漢陽城中大力流傳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