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正失落著。


    劉寬所說的道衍、袁珙、鄭和、張玉等人,都應該是他的人——哪怕他如今不可能再靖難奪位了,這些人也可充作他將來就藩海外的班底啊。


    如今即為父皇所知,隻怕都會被提前找到,提拔任用。


    如鄭和那般還是個孩子沒長成的,估計也會培養著,留給大哥用。


    他再想拉攏過來別說極難,還犯忌諱。


    如此心境下,再聽見老朱這番話,且難以從其麵色上看出喜怒,朱棣是既緊張、心虛、畏懼,又覺得委屈。


    於是拱起手,悶悶地道:“父皇,就算劉寬所講都是真的,也都是後世之事,如今不可能再發生了。”


    朱元璋道:“怎麽,聽了那麽多,你還懷疑劉寬故意編造後世之事構陷你?”


    朱棣迴想今日劉寬所講諸事,發現雖然他二子、三子爭奪皇位之事很氣人,好聖孫也名不副實讓人氣得直咬牙,可關於他本人的卻大多是好話、讚譽。


    劉寬若真想構陷他,大可瞞下他那些功績不說——反正後世之事僅他一人知道,他怎麽說都無人能證偽。


    於是搖頭,“兒臣並不懷疑劉寬所言。”


    朱元璋哼道,“那你為何這副氣鼓鼓的樣子,莫非是不甘心,對你大哥的位子還有想法?”


    想到自己在後世靖難奪位之事都被父皇、大哥知道了,朱棣也沒那麽的怕——他心裏也確實有些不甘。


    便道:“既知後世之事,兒臣對大哥之位絕無想法,雖有不甘卻非覬覦儲位——那劉寬所講的幾個人才本應是兒臣的班底,希望父皇手下留情,留一半給兒臣用。”


    朱元璋皺眉,問:“留一半給你用?用來作甚?靖難嗎?”


    朱棣氣道,“父皇若還信不過兒臣,將兒臣圈禁了便是,何必一次次詰難?”


    看朱棣委屈、生氣這樣子,朱元璋心軟了。


    說到底朱棣也是他的兒子,還是目前諸子最像他的一個。若非為了避免子孫為皇位相殘,為了大明江山穩定傳續,傳位於朱棣也不是不可以。


    但傳位嫡長乃大明根本國策,是不可能更改的。


    朱棣就算有再大的才能,也隻能委屈他了。


    朱元璋心中暗歎了聲,道:“行了,不過問了兩句,瞧你委屈的,跟苦媳婦般——你既無心儲位,還要那幾個人有何用啊?”


    朱棣心中鬆了口氣,當即解釋,“兒臣覺得劉寬所言海外封藩之事甚好,願做大明第一個到海外去的藩王。”


    “向父皇求取那幾人,是希望將來到了海外能有幾個得力的幫手。”


    朱元璋聽此,心裏也鬆了口氣。


    ‘老四既然讚成封藩海外,還要做那第一個去海外的,應是真對皇位絕了心思。’


    ‘就算他還有些心思,隻要將他封得遠一些,將來他想打迴來也不容易。’


    ‘海外墾荒繁衍建國——劉寬那小子說得挺美,實際上哪有那麽容易?藩王真到了海外,非數代人之功難以勢大。’


    ‘待數十年、上百年後,隻怕老四的子孫就沒打迴來的心氣兒了。’


    想到這裏,朱元璋道:“除了那道衍和尚,其他人尚且不知在哪裏呢,你急什麽?”


    “咱會盡量找到這幾個人,看看他們的成色,若有合適的,自會留給你。”


    聽到這不明不白的允諾,朱棣還是有點不甘,卻也知道難以爭取更多了,隻能道:“謝父皇。”


    朱元璋又道:“你若真有心到海外建藩,就別對劉寬心懷芥蒂,多與他交往——他來自後世,腦子裏有用的東西可是不少,說不定哪樣就能幫你大忙。”


    朱棣冷靜下來後本就意識到劉寬的重要性,打算交好,隻是擔心受猜忌。


    朱元璋這麽提醒,等於是準許他跟劉寬交好。


    因此朱棣聽了麵色一喜,再次道謝:“謝父皇提醒!”


    朱元璋又道:“你那幾個孩子,包括尚未出生的老三,本應是好孩子,隻因你沒好好教導,又做了壞榜樣,才惹出那些禍事。”


    “如今既知後世之事,以後便多花點心思教導他們——老大讓他多練武,別再長成個胖子,還短命。”


    “老二要督促他多讀書,讓他友睦兄弟的道理,老三要教他孝順、仁德。你可記住了?”


    才二十二歲的朱棣聽了這番話很是感動。


    心道:父皇如此諄諄教導,說明還是很在意我這一脈的。


    他眼圈也因此微微泛紅,略微哽咽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


    又過幾日,九月將過。


    這日劉寬上職後,如前兩天般窩在“辦公室”擬寫奏本。


    按老朱的要求,他尚有三份沒交上去。


    第一份是關於改革六部的建議,他早就寫完,卻覺得還需修改、潤色。


    第二份是關於如何發展科學、科技的奏本,他最近擬寫的就是這份。


    第三份就是關於海外封藩的奏本了,還沒動筆。


    這些涉及國家大事的奏本劉寬都當成論文去寫,因此寫得很慢。


    當然,這也是老朱不急著要的緣故,否則劉寬大可以寫得潦草一些。


    忽然有書吏到門前稟報,“劉副郎,燕王殿下來訪。”


    劉寬略微驚訝,當即起身出來,卻見朱棣已經站在院中,且好巧不巧地站在正開花的那棵大樹下。


    見此劉寬打了個激靈,下意識往樹冠望去。


    瞧見金桂滿枝頭,並非那白色的梨花,這才莫名鬆了口氣。


    旋即作揖行禮,“微臣見過燕王殿下。”


    “哈哈,妹婿不必多禮。”朱棣爽朗笑了聲,扶了劉寬一把,道:“俺迴京數日,聽了不少妹婿的事情,心中十分仰慕,這才冒昧來訪——不耽誤妹婿公務吧?”


    ‘耽誤。’


    劉寬心裏如此想,口中卻道:“不耽誤——卻不知殿下尋微臣有何事?”


    朱棣道:“主要是想與妹婿聊一聊。”


    劉寬不明白朱棣來意,聽此隻能道:“殿下請到屋內說。”


    人家堂堂親王,前來拜訪,他總能不給坐。


    兩人到了屋中,劉寬親自泡了茶奉上,這才各自落座。


    劉寬正尋思著朱棣會問些什麽呢,便聽他道:“妹婿所言後世之事,父皇都與俺說了。”


    一句話差點沒給劉寬幹破防。


    心想: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啊?


    要不要這麽直接?


    又或者他是在詐我?


    於是劉寬微笑不語。


    朱棣見此一笑,又道:“妹婿所提海外封藩之事,俺十分讚同,今日來主要便是想詢問此事。”


    聽此,劉寬便知道,要麽那日如他所猜測的朱棣就在奉先殿內,要麽就是後來朱元璋轉述了這事。


    他想了想,道:“海外封藩之事涉及甚廣,卻不知殿下想聽哪方麵?”


    朱棣道:“本王若欲盡快封藩海外,妹婿覺得至少需要多少年?選何處為封地較好?”


    朱棣的直接再次讓劉寬驚訝。


    他雖不知朱棣是真想就藩海外,還是假想,卻隻能照真的說。


    於是道:“大明若要封藩海外,一則需要能夠抗住海上風浪的大海船,二則需要一支能夠護航的海軍。”


    朱棣道,“這海軍可是後世對水師的稱唿?二者可有區別?”


    ‘這朱棣跟老朱一樣敏銳啊。’


    心中感歎了句,劉寬答道:“不知殿下是否知道,能航行於海洋的海船,與航行江河的舟船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因江河水淺,船隻基本都是平底;海洋深不見底,又風浪巨大,故海船多為尖底。”


    “同樣,海洋上的水戰與江河上的水戰亦有不同,更別說,如今正是槍炮替換刀劍的時代,海戰變化便更大。”


    “再加上後世海疆防禦與陸地一般重要,強國皆於海洋上爭霸,故濱海之國皆重善戰於海上的水師。”


    “為與內陸江河水師區別,及凸其重要性,故名海軍——那時用於陸地戰事的兵馬也會改名,稱作陸軍。”


    或許是骨子裏對軍事就很熱愛,聽劉寬談及後世的海軍、陸軍之分,朱棣一雙眸子不禁發亮,喃喃道:“海軍?陸軍?”


    接著便問:“那妹婿覺得,我大明要建一支海軍需要多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鐵路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靈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靈吼並收藏帶著鐵路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