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朱元璋神色變得不善,問:“怎麽,咱廢掉宰相和中書省難道還做錯了?”


    劉寬想到了明朝後來的曆史,便道:“不能說做錯了吧,隻能說陛下為此事付出了很多,結果卻白廢了。”


    白廢了?


    朱標疑惑。


    朱元璋眉頭則深深皺起,想到什麽,便哼了聲道:“難道老四那逆子登基後又恢複了中書省,重新任命了宰相?”


    之前朱元璋聽聞朱棣造朱允炆的反,通過靖難之役登基稱帝,都沒說朱棣是逆子。


    如今懷疑朱棣恢複了中書省和宰相,便將其打上了逆子的標簽,可見朱元璋對此事多麽在意。


    劉寬道:“陛下廢除宰相和中書省,除了對洪武年間的三位宰相都不滿意,最主要還是想將相權收歸於皇權吧?”


    “沒想到劉公子還懂得帝王之術。”朱元璋答非所問,實際卻是承認了此事。


    畢竟這城門樓上除了劉寬、朱標沒有別人,有些事他不怕說出來。


    朱標是他兒子。


    至於劉寬嗎,他已經動了將其變為自家人的念頭。


    劉寬不知道老朱已經打上他的主意,接著道:“宰相會分了皇權,這事很明顯,所以陛下後麵的皇帝並沒有重立中書省和宰相。”


    “但是,大明版圖廣大,日後還會更大,每天都不知有多少軍政事務需要處理。”


    “即便有六部等職司分擔,僅憑陛下與太子,每日依舊要處理許多事務。”


    “所以,自廢除宰相、中書省的這一年多,陛下、殿下應該過得比以往累得多吧?”


    朱元璋不說話,算是默認了。


    朱標則感慨道:“確實要比前幾年我剛練習政務時忙碌許多,我倒是沒什麽,隻是看父皇須發斑白,每日還需要批閱那麽多奏本,心中很是不忍。”


    劉寬接著這話道,“所以殿下就想盡量多處理一些政務,好減輕陛下的負擔?”


    朱標略微詫異地看了劉寬一眼,道:“沒想到劉公子竟如此清楚本宮的心思。”


    劉寬滿臉感慨的搖了搖頭,道:“殿下可知道,我們後世人往往不說你是病死的,而是過勞死。”


    過勞死?


    朱元璋、朱標一時都沒聽明白這個新詞。


    劉寬解釋道:“過猶不及之過,勞累之勞,死就不用我解釋了吧?”


    過度勞累而死?


    也就是累死了?!


    老朱、小朱明白“過來死”意思後一時都露出詫異神色。


    劉寬接著道:“我們後世人認為每個人的身體潛力都是有限的,若是過度勞累壓榨,便會減短壽命。”


    “外在表現就是身體越來越虛弱,非常容易為疾病所趁。而對於男子來講,三十幾歲正當壯年,按理說是精力最為充沛,對疾病抵抗力最強的時候。”


    “結果一個風寒就奪走了殿下的性命,甚至幾名禦醫都束手無策,這難道不說明殿下身體本就虛弱到了極致嗎?”


    “殿下因何身體如此虛弱呢?後世並無殿下沉湎酒色的記載,隻有殿下盡心竭力分擔大明國事的記載。”


    “所以我們才認為殿下是過勞死——堂堂大明第一位太子竟然被活生生累死了,可笑不可笑?”


    說到最後,劉寬有點忘乎所以,沒忍住說出了一句略帶諷刺的話。


    朱標此時表情古怪。


    他也覺得自己竟是被累死的,有點可笑。


    朱元璋臉色可就難看了。


    可以說,相較於之前劉寬所說的那麽多事情,因他廢相廢中書省導致朱標過勞死之事,最讓他難以接受。


    他甚至懷疑劉寬是不是仇視他的後世人,故意這麽說的。


    但很快理智就讓他否定了這一想法。


    因為廢相、罷中書省之後,這一年多他和朱標需要處理的事務多很多是事實。


    朱標每日忙碌於國事他也都看在眼裏。


    以前他隻會為此事感到欣慰、高興——在他看來,朱標如今接觸的國事越多,就會越熟練,待將來他故去後,朱標皇位就做得越穩,能把大明治理的越好。


    他萬萬想不到,還沒等他故去,朱標就會因國事繁多而過勞死!


    這簡直是天大的諷刺!


    又或者是上天對他行廢相之舉的懲罰?


    一時間,性格執拗得九頭牛都拉不迴來的朱元璋,竟然懷疑他廢相之事做錯了。


    但隨即他就記起,劉寬前麵並未說他做錯,而是說他白廢了。


    那麽···


    “即便如此,又如何能說咱廢相白廢了?”朱元璋冷硬著臉問,保留著他最後的倔強。


    劉寬迴憶了下他所知的明史,道:“陛下廢相之後,便感覺一人兼任皇帝、宰相之職,需要處理的事務太多,有些受不住。”


    “於是就仿照宋朝製度,設立的大學士之職輔助處理政務,對吧?”


    朱元璋聞言疑惑,“咱哪裏曾設什麽大學士?不過,倒是設立了四輔官來協助處理政務。”


    說這話的同時,朱元璋便忍不住思考,是不是仿宋製設大學士協助處理政務更妥當。


    因為四輔官製度依舊讓他覺得國務太過繁重,需更多人輔助處理。


    但又不想將大權再分出去···


    “何謂四輔官?”劉寬問。


    他到底不是專業的曆史學家,對一些古代官職稱唿不懂。


    朱標好心解釋道:“四輔官出自周禮古製,即春夏秋冬四官——古周禮中,每官負責在一個季度中輔佐郡王處理朝政。”


    “我父皇設立的四輔官又有所不同,非是按季輪換,而是按月。”


    劉寬聽了,不禁神色古怪地看向朱元璋。


    赫然發現,強力的開國君主就是不一樣,簡直把朝廷製度當做掌中之物,說變就變。


    先是一部設好幾個尚書,如今又仿周禮設四輔官——周朝距離現在都有一千多年了吧?那時製度得落後成什麽樣?放在明朝怎麽可能適用?


    更別說,老朱還改成一月一輪換。


    雖說是輔政官員,不存在朝令夕改之事,但輪換得這麽勤快,在處理政務方麵怕是都接不上趟吧?


    畢竟從京師向大明邊關傳個詔書,可能都需要一月以上的時間···


    一時間,劉寬忍不住在心中吐槽起老朱來,也真實感受到了貧苦出身(某些知識積累不夠多)對老朱認知的限製。


    不過,他既然沒聽說過“四輔官”製度,隻聽聞過大學士,多半說明“四輔官”製度存在時間很短。


    想到這裏,他便道:“我在後世,隻聽聞陛下為減輕國務操勞,挑選有才能的儒生為大學士用以輔政,如華蓋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等等。”


    朱元璋聽了這話,越發覺得該用大學士替代四輔官。


    但他還是不解,“此舉如何就使得廢相白廢了?”


    劉寬微笑道,“陛下所設之大學士隻有顧問之權,因為陛下不僅聰明睿智且治國經驗豐富,對很多國事都能做到乾坤獨斷。”


    “然而陛下之後的大明皇帝,如建文、永樂乃至更後麵的皇帝,可不是人人都有陛下之能。”


    “事實上,除了永樂等兩三個皇帝外,大多數大明皇帝在處理國事方麵的才能都未必及得上陛下四分之一。”


    “這種情況下,大明皇帝對原本負責顧問的大學士依賴自然越來越重,也就令大學士的權力越來越大。”


    “建文帝時,因為他要專心應對戰事,便讓大學士們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助手團隊,專門負責處理前線戰事之外的事務。”


    “待永樂帝即位後,幹脆直接讓諸位大學士在午門的文淵閣辦公,參預機務,於是由即位大學士組成的輔政團體便有了內閣之稱。”


    “此後隨著皇帝對內閣依賴越重,內閣權勢也越大。”


    “又因永樂之後連續兩位大明皇帝都短命,使得幼年天子即位,三位大學士兼任顧命大臣之職,於是內閣權勢終於淩駕於六部之上。”


    說到這裏,劉寬故意停了下來。


    眉心皺出一個川字的朱元璋明顯帶著怒氣道:“淩駕六部之上?這不就是中書省嗎?老四的子孫真是短命又糊塗!”


    聽見朱元璋如此罵朱棣,劉寬差點沒忍住笑出來。


    又忍不住想,不知朱棣在此會是什麽表情。


    可惜朱棣去年就到北平就藩去了,並不在京師。


    輕咳了聲,劉寬接著道:“大約在一兩百年後,大明內閣權勢達到了頂峰,內閣權利最大的大學士被稱為首輔。”


    “萬曆皇帝十歲即位,首輔張居正聯合太後、內相,也即是內廷太監之首,幾乎掌控了大明官全部的權力,那時便是廢帝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張居正並沒有廢帝,他一邊悉心教育萬曆皇帝,一麵費心改革大明諸多弊政。”


    “雖然他死後,萬曆皇帝對其挖墳鞭屍,廢除了其改革的諸多新政,但十餘年的改革以及殘留的新政,依舊為大明續命幾十年。”


    聽到這裏,朱標忍不住感慨道:“這張居正雖然權勢大了些,又勾結內宮,但倒稱得上救世能臣。”


    朱元璋關注的卻是另一個點,問:“內廷太監之首稱內相?難道我大明宦官也幹政了?”


    劉寬微笑著解釋,“其實永樂之後的皇帝,主要是朱棣的孫子宣德帝,便意識到了內閣分走了皇權。”


    “但他又不想取消內閣,因為事實證明,僅靠皇帝一人處理不了大明那麽多國事,必須得有輔臣分擔。”


    “於是他便重用宦官——宣德帝在宮內設立了專門的學堂培養太監,令司禮監則對奏本有批紅之權,以對內閣的票擬之權形成轄製。”


    “宣德皇帝也是三十多歲去世,大明戰神堡宗···”劉寬察覺說禿嚕了嘴,趕緊止住,略帶尷尬地笑道:“這後麵的史事與內閣關係不大,說起來又太長,我便暫且不說了。”


    大明戰神堡宗?


    老朱、小朱都敏銳注意到了劉寬最後一番話中這個奇怪的詞語組合,覺得其中必然又有“匪夷所思之事”。


    不過兩人如今注意力大多都在內閣一事上,倒是沒急著追問。


    朱元璋想了想劉寬的一番話,終究是歎了口氣,頗為不甘地道:“若如你所說,這內閣後來確實跟中書省差不多,內閣首輔則如同宰相···難道咱廢相真就白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鐵路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靈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靈吼並收藏帶著鐵路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