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有些疲憊,但平靜若水。
郭毅趙允廷都熟悉老太公,恭敬應是。郭夫人顫著音求道:「祖父,我跟你們一起迴去吧,孫女給您捶腿消乏。」
老太公笑了笑,招手示意大孫女上來:「好啊,祖父就想著你呢,你娘那車坐不下了,蓮容跟祖父坐。」
郭夫人立即喜笑顏開,在兒子的攙扶下上了車。
安王妃也想說什麽,老太公已經把車簾放了下來。
安王妃咬咬唇,牽著兒子朝王府馬車走,決定跟在車隊後麵,難得見麵,她今日一定要看看爹娘。唐舉卻是一點都不想去,上了車便道:「娘咱們迴去吧,明天你再來啊。」
他根本不覺得寧家值得他當成親戚看。
老 太公原來隻是個翰林,這次別說他,就連三個寧家老爺都快老掉牙了,全都辭了官,隻有三位舅爺官複原職,但他們離京時也就二十多歲,雖然都是進士,卻還在六 七品的小官位上熬,如今年過四十,以後肯定沒什麽建樹。至於四個表兄,除了大表兄離京之前年紀大些考了秀才,其他全都是孩子,這些年無法參加科舉,都是白 身,包括那位小舅爺。
「那是你親外祖親舅舅!」安王妃攥住兒子的手,耐心勸他。
後麵二房女眷所在的馬車裏,寧宜芳拉開一條窗簾縫隙,偷偷往外看。
寧氏生母二太太見了,小聲斥責道:「坐好了,這裏不比那邊,來之前怎麽教你的?」
「反正還沒進城呢,這裏又沒有外人,祖母你就別管我了。」寧宜芳小聲撒嬌,看見路旁駐足相送的幾人,寧宜芳興奮地喊母親,「娘,你快指給我看看,哪個是大姑父啊?嗯,聽說二姑夫生的好,那個一定是二姑夫了,二表兄跟他長得可真像。」
三舅夫人喬氏瞥一眼婆母,使勁兒把女兒扯了迴來,「聽祖母的話,你現在也是官家小姐了,把我們教你的規矩學好,今年娘好給你找個好夫家。」又低聲跟婆母賠罪,「宜芳不懂規矩,娘消消氣,唉,要是她從小在京城長大,有兩個姑姑當榜樣,禮儀見識肯定差不了。」
二 太太深深吸了一口氣,看著她道:「我知道你心裏不滿,可你也不用次次都拿這話來堵我。是,因為蘭容的事讓你們娘幾個受苦了,可做人要往前看,如今趙家想辦 法把咱們救迴來了,免了五郎他們這一輩繼續在那吃苦,你有再大的怨氣也該消了,否則趙家不管咱們,你能如何?」
喬氏看看旁邊兒媳婦張氏懷裏三歲的孫女,再看看坐在她跟婆母中間的孫子五郎,點點頭道:「是啊,五郎兄妹命都好,趕上好時候了,宜芳也該慶幸還能嫁個好人家,隻有宜晴命苦,有生之年怕是都迴不了京城。」
她的大女兒啊,花一般的容貌,卻隻能嫁個百戶,女婿再好又如何,她女兒本來值得更好的。
二太太氣得胸口起伏。
大孫女的婚事是她千挑萬選的,男方家裏吃穿不愁還有丫鬟仆人伺候,沒法跟京城比,但在那種地方,以他們那時的條件,這樣一門婚事已經難得了。早知今日,當初她就該把二孫女也養在身邊,也不至於被兒媳婦教成這樣。
婆媳倆生悶氣,寧宜芳低頭看身上新做的綢緞衣裳。
她的嫂嫂張氏抱著女兒安撫,仿佛沒聽見方才那番鬥嘴。她家也是軍戶,能夠嫁給寧德,能夠帶著兒女進京過好日子,她心裏隻有滿足,沒有婆母的怨恨。
到了寧府,老太公依然住在正院,三房各自收拾。
郭夫人服侍祖父歇下之後,領著郭子敬去了二房,她來了,郭子敬以孝順母親為由也跟來了。
二房這邊,除了寧德之妻張氏留在屋子裏哄一雙兒女,其他人都到了廳堂。
親人團聚自有一番感傷落淚,跪在二老麵前哭夠了,郭夫人讓兒子來拜見。
二老爺曾任正三品禮部侍郎,雖然年老,依然一身書卷氣,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隱世多年的老學究。二太太慈眉善目,握著外孫的手讚個不停,還讓他把媳婦領來看看。
郭子敬笑著應下,轉而去拜見寧晉書夫妻。
寧晉書四十出頭,溫文爾雅,笑著拍拍郭子敬肩膀:「子敬跟你表弟隻差一歲,這個頭可差了不少。」很是欣賞這個外甥。
喬氏同樣很是熱情,連續誇了郭子敬好幾句。
接下來就是同輩了,寧德膚色白皙,儀表堂堂,親昵自然地喊了聲表兄。郭子敬知道寧家在邊關的日子並不是很苦,不用勞作,又有趙允廷暗中送的銀子,幾個表兄跟著祖父父親讀書,學問並沒有落下,因此並未詫異寧德的君子風範,反倒是表妹寧宜芳輕浮的眼神讓他皺了眉。
次日傍晚,趙允廷趙沉登門謝罪。
父子倆隻見到了老太公,一番長談後,老太公派人送他們出去,然後把三房人都叫到了祠堂。
「當年寧家一族受趙家牽連發配邊關,現在趙家想辦法救了咱們迴來,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兩家的恩怨也該消了。方才趙允廷父子過來,給了我三萬兩銀票,現在你們每房分一萬兩,算是補償你們這麽多年受的苦。」
老太公拿出三個信封,示意三個兒子來取。
大老爺沒有動,慚愧道:「父親,這錢咱們不能要。過去十幾年咱們一大家子都受趙家庇佑,吃穿不愁,安享清閑,再說那事趙家也是苦主,兒子隻是感慨命運多變,心中從未有怨。」
他身後,一大家子男丁女眷臉色各異。
二老爺二夫人也沒有動,隻有喬氏著急地扯了扯丈夫袖口,被寧晉書皺眉瞪了一眼。
三老爺夫妻跟十四歲的兒子都是一臉淡然。
老太公笑了笑,「拿著吧,咱們拿了,趙家人也安心,再說咱們初迴京城,吃穿用度有的是花錢的地方,也是需要這筆銀子。我老了,你們三個盯著點,錢要用在該用的地方,我收這錢是為了寧家小輩們安心讀書不為生活所累,可不是為了讓誰出去攀比的。」
郭毅趙允廷都熟悉老太公,恭敬應是。郭夫人顫著音求道:「祖父,我跟你們一起迴去吧,孫女給您捶腿消乏。」
老太公笑了笑,招手示意大孫女上來:「好啊,祖父就想著你呢,你娘那車坐不下了,蓮容跟祖父坐。」
郭夫人立即喜笑顏開,在兒子的攙扶下上了車。
安王妃也想說什麽,老太公已經把車簾放了下來。
安王妃咬咬唇,牽著兒子朝王府馬車走,決定跟在車隊後麵,難得見麵,她今日一定要看看爹娘。唐舉卻是一點都不想去,上了車便道:「娘咱們迴去吧,明天你再來啊。」
他根本不覺得寧家值得他當成親戚看。
老 太公原來隻是個翰林,這次別說他,就連三個寧家老爺都快老掉牙了,全都辭了官,隻有三位舅爺官複原職,但他們離京時也就二十多歲,雖然都是進士,卻還在六 七品的小官位上熬,如今年過四十,以後肯定沒什麽建樹。至於四個表兄,除了大表兄離京之前年紀大些考了秀才,其他全都是孩子,這些年無法參加科舉,都是白 身,包括那位小舅爺。
「那是你親外祖親舅舅!」安王妃攥住兒子的手,耐心勸他。
後麵二房女眷所在的馬車裏,寧宜芳拉開一條窗簾縫隙,偷偷往外看。
寧氏生母二太太見了,小聲斥責道:「坐好了,這裏不比那邊,來之前怎麽教你的?」
「反正還沒進城呢,這裏又沒有外人,祖母你就別管我了。」寧宜芳小聲撒嬌,看見路旁駐足相送的幾人,寧宜芳興奮地喊母親,「娘,你快指給我看看,哪個是大姑父啊?嗯,聽說二姑夫生的好,那個一定是二姑夫了,二表兄跟他長得可真像。」
三舅夫人喬氏瞥一眼婆母,使勁兒把女兒扯了迴來,「聽祖母的話,你現在也是官家小姐了,把我們教你的規矩學好,今年娘好給你找個好夫家。」又低聲跟婆母賠罪,「宜芳不懂規矩,娘消消氣,唉,要是她從小在京城長大,有兩個姑姑當榜樣,禮儀見識肯定差不了。」
二 太太深深吸了一口氣,看著她道:「我知道你心裏不滿,可你也不用次次都拿這話來堵我。是,因為蘭容的事讓你們娘幾個受苦了,可做人要往前看,如今趙家想辦 法把咱們救迴來了,免了五郎他們這一輩繼續在那吃苦,你有再大的怨氣也該消了,否則趙家不管咱們,你能如何?」
喬氏看看旁邊兒媳婦張氏懷裏三歲的孫女,再看看坐在她跟婆母中間的孫子五郎,點點頭道:「是啊,五郎兄妹命都好,趕上好時候了,宜芳也該慶幸還能嫁個好人家,隻有宜晴命苦,有生之年怕是都迴不了京城。」
她的大女兒啊,花一般的容貌,卻隻能嫁個百戶,女婿再好又如何,她女兒本來值得更好的。
二太太氣得胸口起伏。
大孫女的婚事是她千挑萬選的,男方家裏吃穿不愁還有丫鬟仆人伺候,沒法跟京城比,但在那種地方,以他們那時的條件,這樣一門婚事已經難得了。早知今日,當初她就該把二孫女也養在身邊,也不至於被兒媳婦教成這樣。
婆媳倆生悶氣,寧宜芳低頭看身上新做的綢緞衣裳。
她的嫂嫂張氏抱著女兒安撫,仿佛沒聽見方才那番鬥嘴。她家也是軍戶,能夠嫁給寧德,能夠帶著兒女進京過好日子,她心裏隻有滿足,沒有婆母的怨恨。
到了寧府,老太公依然住在正院,三房各自收拾。
郭夫人服侍祖父歇下之後,領著郭子敬去了二房,她來了,郭子敬以孝順母親為由也跟來了。
二房這邊,除了寧德之妻張氏留在屋子裏哄一雙兒女,其他人都到了廳堂。
親人團聚自有一番感傷落淚,跪在二老麵前哭夠了,郭夫人讓兒子來拜見。
二老爺曾任正三品禮部侍郎,雖然年老,依然一身書卷氣,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隱世多年的老學究。二太太慈眉善目,握著外孫的手讚個不停,還讓他把媳婦領來看看。
郭子敬笑著應下,轉而去拜見寧晉書夫妻。
寧晉書四十出頭,溫文爾雅,笑著拍拍郭子敬肩膀:「子敬跟你表弟隻差一歲,這個頭可差了不少。」很是欣賞這個外甥。
喬氏同樣很是熱情,連續誇了郭子敬好幾句。
接下來就是同輩了,寧德膚色白皙,儀表堂堂,親昵自然地喊了聲表兄。郭子敬知道寧家在邊關的日子並不是很苦,不用勞作,又有趙允廷暗中送的銀子,幾個表兄跟著祖父父親讀書,學問並沒有落下,因此並未詫異寧德的君子風範,反倒是表妹寧宜芳輕浮的眼神讓他皺了眉。
次日傍晚,趙允廷趙沉登門謝罪。
父子倆隻見到了老太公,一番長談後,老太公派人送他們出去,然後把三房人都叫到了祠堂。
「當年寧家一族受趙家牽連發配邊關,現在趙家想辦法救了咱們迴來,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兩家的恩怨也該消了。方才趙允廷父子過來,給了我三萬兩銀票,現在你們每房分一萬兩,算是補償你們這麽多年受的苦。」
老太公拿出三個信封,示意三個兒子來取。
大老爺沒有動,慚愧道:「父親,這錢咱們不能要。過去十幾年咱們一大家子都受趙家庇佑,吃穿不愁,安享清閑,再說那事趙家也是苦主,兒子隻是感慨命運多變,心中從未有怨。」
他身後,一大家子男丁女眷臉色各異。
二老爺二夫人也沒有動,隻有喬氏著急地扯了扯丈夫袖口,被寧晉書皺眉瞪了一眼。
三老爺夫妻跟十四歲的兒子都是一臉淡然。
老太公笑了笑,「拿著吧,咱們拿了,趙家人也安心,再說咱們初迴京城,吃穿用度有的是花錢的地方,也是需要這筆銀子。我老了,你們三個盯著點,錢要用在該用的地方,我收這錢是為了寧家小輩們安心讀書不為生活所累,可不是為了讓誰出去攀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