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討論最多的就是“時間好快,迴家過年嗎?”
“哎,不想迴,老家有些事太麻煩了。”
“不迴?最後不還是迴去了,不迴也得迴!”
“如果可以隨自己心意,不想迴,不僅老家有些事太麻煩,有些人也不想理,迴去了吧,不得不……哎。”
“還有紅包炸彈嘞。”
“反正我每次遇上那些人就想‘斷親’。”
迴家過年,是想趁著短暫的假期給自己放鬆,可實際來迴的路程以及親戚間的走訪來往會花去至少一半多時間。別提休息,這樣的行程安排,不僅身體累,錢包也將空空如也,若遇上“嘴雜”的人,心更累。
迴家過年,是希望去見想見的人,嘮嘮嗑,訴說不見麵這些日子彼此的生活、工作,不管如不如意,在說出的那一刻得到傾訴和被傾聽的滿足,看到有人能理解、支持自己,心裏就是舒服的。可現實是我們不得不因為“麵子”去見不想見的人,甚至還得裝模作樣,努力去留下一個好印象,事實是可能我們一轉身,人家就在背後各種議論了。
迴家過年,是去吃盼望了一年的家鄉美食,去尋味兒時味蕾的記憶。不在於那道菜有多精美,不在於那個小吃有多好看,重點在於他們承載的是我們的思念與懷戀,也是我們對無憂無慮的日子的追尋和短暫停留。可有時候我們又不得不在親戚團聚的餐桌上吃著幾乎每天都重複的飯菜(長久的習慣,讓一些菜成為過年餐桌必備),部分人還需努力在推杯換盞間保持清醒,畢竟下一餐還得喝。
……
過年,很多人說少了記憶中的年味,感覺沒有年味,不像過年。
物質生活的豐富,讓以前隻有在年節才能吃上的美食可以時常被端上飯桌,隻有在新年才會買的新衣服可以在需要時就買,確實不如以前那麽期待過年了。
即使有那麽多“不想迴家過年,不想過年”的理由,可心中仍有幾分期待過年,就像“過年”這個儀式在心底裏紮了根、發了芽,在慢慢生長。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會告訴幼小的孩子什麽是過年,過年可以做什麽、有什麽忌諱,過年會有什麽好東西……我們不再十分期待過年,卻又在努力地將過年的期待傳給下一代。
過年,此刻越來越清醒地看到這已經不是一件十分令我們期待的事,甚至在慢慢發展成可能會帶有些糾結的事,或許這就是成長與承擔帶來的變化。可我們依然記得兒時的自己是如何期待過年,如何盼望著過年的新衣、美食、紅包、鞭炮、煙花……因為心裏還存著這些美好,會在跟小輩說話時不知不覺傳遞給他們,算是一種寄托與傳承。
如果有機會給我們一種力量在過年的時候使用,那就讓過年變成我們想要的氛圍,讓每個人都能在過年的時候過上自己想要的年。
“哎,不想迴,老家有些事太麻煩了。”
“不迴?最後不還是迴去了,不迴也得迴!”
“如果可以隨自己心意,不想迴,不僅老家有些事太麻煩,有些人也不想理,迴去了吧,不得不……哎。”
“還有紅包炸彈嘞。”
“反正我每次遇上那些人就想‘斷親’。”
迴家過年,是想趁著短暫的假期給自己放鬆,可實際來迴的路程以及親戚間的走訪來往會花去至少一半多時間。別提休息,這樣的行程安排,不僅身體累,錢包也將空空如也,若遇上“嘴雜”的人,心更累。
迴家過年,是希望去見想見的人,嘮嘮嗑,訴說不見麵這些日子彼此的生活、工作,不管如不如意,在說出的那一刻得到傾訴和被傾聽的滿足,看到有人能理解、支持自己,心裏就是舒服的。可現實是我們不得不因為“麵子”去見不想見的人,甚至還得裝模作樣,努力去留下一個好印象,事實是可能我們一轉身,人家就在背後各種議論了。
迴家過年,是去吃盼望了一年的家鄉美食,去尋味兒時味蕾的記憶。不在於那道菜有多精美,不在於那個小吃有多好看,重點在於他們承載的是我們的思念與懷戀,也是我們對無憂無慮的日子的追尋和短暫停留。可有時候我們又不得不在親戚團聚的餐桌上吃著幾乎每天都重複的飯菜(長久的習慣,讓一些菜成為過年餐桌必備),部分人還需努力在推杯換盞間保持清醒,畢竟下一餐還得喝。
……
過年,很多人說少了記憶中的年味,感覺沒有年味,不像過年。
物質生活的豐富,讓以前隻有在年節才能吃上的美食可以時常被端上飯桌,隻有在新年才會買的新衣服可以在需要時就買,確實不如以前那麽期待過年了。
即使有那麽多“不想迴家過年,不想過年”的理由,可心中仍有幾分期待過年,就像“過年”這個儀式在心底裏紮了根、發了芽,在慢慢生長。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會告訴幼小的孩子什麽是過年,過年可以做什麽、有什麽忌諱,過年會有什麽好東西……我們不再十分期待過年,卻又在努力地將過年的期待傳給下一代。
過年,此刻越來越清醒地看到這已經不是一件十分令我們期待的事,甚至在慢慢發展成可能會帶有些糾結的事,或許這就是成長與承擔帶來的變化。可我們依然記得兒時的自己是如何期待過年,如何盼望著過年的新衣、美食、紅包、鞭炮、煙花……因為心裏還存著這些美好,會在跟小輩說話時不知不覺傳遞給他們,算是一種寄托與傳承。
如果有機會給我們一種力量在過年的時候使用,那就讓過年變成我們想要的氛圍,讓每個人都能在過年的時候過上自己想要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