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襄陽諸事,劉翊便召集眾將議事。待眾人齊聚開口說道:“如今襄陽已定,荊州局勢逐漸穩定,下一步對江東作戰諸君可有良策?”劉翊環視眾人問道。
關羽站出,拱手道:“主公,江東水軍厲害,我軍不善水戰,當先訓練水師。”劉翊微微點頭,這確實是首要之事。
這時,魏延進言:“主公,末將以為,可先派細作潛入江東,散布謠言,擾亂其軍心民心。同時,聯絡江東境內山越部落,許以重利,令其在後方起事,分散孫權兵力。”
眾人聽聞此計,眼中紛紛閃過一絲亮光,皆不禁拍案叫絕,覺得這一計策實在精妙絕倫。然而,人群中亦有將領麵露憂色,拱手進言道:“主公,雖說此計看似甚妙,但那山越之民向來以反複無常著稱,若是他們收下我們給予的好處之後,仍然不肯全力相助,那可如何是好?如此一來,豈不是要誤了大事?”
魏延聞聽此言,卻是不以為意地微微一笑,臉上流露出無比自信的神情。他抱拳向主公說道:“主公莫憂,末將願意親自前往山越之地,全程監督此事的進展。
並且,末將會帶上一批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糧草作為饋贈之物,相信定能感化那些山越之人,使其為我們效力。”
劉翊微微頷首,表示對魏延所言略有讚同之意,但緊接著又陷入了沉思之中。過了一會兒,他緩緩開口道:“文長,你的計策固然精妙非常,但你與在坐諸位將軍皆是我大漢複興之路上的中流砥柱,怎可讓你們輕易涉險呢?
再者說,我與江東孫權之間的紛爭,說到底不過是我漢室內部的矛盾罷了。若是借助外族之力來攻打孫權,這豈不是等同於打我自己。”
魏延等眾人聽聞至此,皆都默默低下頭去,不再言語,各自在心中暗暗思忖著主公剛才那番話語當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一時間,整個營帳內變得鴉雀無聲,唯有陣陣微風輕輕拂過帳簾發出的細微聲響。
就在這靜謐的氛圍之中,隻見郭嘉穩步從人群中走出,他神色恭謹,朝著上方端坐著的主公抱拳行禮之後,緩緩開口說道:“主公,嘉鬥膽進言一句。以當前局勢來看,我們應當采取休養生息之策,並著重編練水軍方為上策。”
說到此處,郭嘉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又繼續言道:“那江東之地向來擅長水戰,而我軍水上作戰能力絕非短時間內能夠提升的。
若是此時此刻便貿然急於發動戰事,恐怕不僅會導致我軍損兵折將,倒不如暫且給予民眾一些時間讓他們安心耕種勞作,如此一來既能充實府庫儲備,又能穩定民心。
與此同時,我軍也要抓緊時機大力編練水軍。待到過上三五年之後,待我水軍已然形成規模之勢,且糧草物資均準備充裕之際,再次興兵征伐,那時獲勝的把握必定大大增加。”
劉翊坐在主位之上,原本微皺著眉頭沉思,待到聽完郭嘉所言之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點頭讚道:“奉孝此言甚合我意,那就依照此策行事吧!”話音剛落,在座的諸位將領們也紛紛表示讚同。
隨後,劉翊當即下達命令,要求各地官員務必減輕當地百姓的賦稅負擔,同時還要積極鼓勵他們去開墾更多的荒地,並全力推動農業和桑蠶業的蓬勃發展。
而在軍隊方麵,更是迅速著手從眾多士兵當中精心挑選出一批身體強壯的精壯之士,然後交由那些熟知水性的將士負責帶領訓練,正式開啟了大規模編練水軍的進程。
同時派出探子密切關注江東動向,以防有變。魏延雖覺暫時不能實施自己的計劃有些遺憾,但也深知郭嘉之計乃是長遠之策。
此後數月間,荊州大地一片繁忙景象,軍民各司其職,皆朝著未來大戰默默準備著。
劉翊留下關羽坐鎮襄陽,魯肅負責荊州政務,黃忠、劉磐鎮守荊南四郡。張任則率軍返迴益州。又派李嚴率軍進入江夏,與江夏江東軍形成對峙之勢。同時命文聘整頓徐州防務。待荊州事宜告一段落後,劉翊便率軍返迴洛陽。
天子劉協,聞得劉翊率領雄師得勝而歸,心中大喜過望。他當下決定親自率領一眾朝臣出城相迎這凱旋之軍。然而此等舉動卻引得眾人紛紛進諫勸阻,皆言天子此舉萬萬不可。
可劉協心意已決,力排眾議。眾人見天子如此堅決,雖心有擔憂,但也隻能無奈應從,遂跟隨天子一同出城前往迎接劉翊將軍及其所率大軍。
且說劉翊領著軍隊一路行至洛陽城前,遠遠地便瞧見了天子率眾出城相迎的盛大場麵。他不敢怠慢,急忙翻身下馬,而後邁開大步疾步向前,趕至天子麵前跪地參拜。
劉協見到劉翊這般恭謙模樣,臉上笑意更濃,對劉翊此次出征立下的赫赫戰功讚不絕口。不僅如此,劉協甚至還提出要親手為劉翊牽拉馬匹,以表尊崇之意。
劉翊聽聞此言不禁大驚失色,連忙搖頭推辭道:“陛下萬萬使不得啊!”與此同時,周圍的眾朝臣們也都紛紛開口阻攔,表示天子身份尊貴無比,怎能做出這等屈尊之舉。
劉協眼見眾人皆是這番態度,心中雖有些許無奈,但也隻好作罷。最後,劉協拉起劉翊的手,邀請他與自己共同乘坐天子車駕,緩緩迴城迴宮而去。
待到迴到朝堂之上,劉協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麵,對於劉翊麾下諸將一一論功行賞,賜予豐厚賞賜。
隨後,劉協更是出人意料地提議廢除三公製度,改任劉翊之父常山王劉暠擔任丞相一職,總領朝政大事。此提議一出,朝堂上下頓時一片嘩然……
朝堂之上,眾大臣們瞬間炸開了鍋,一時間議論聲此起彼伏。許多德高望重的老臣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滿,紛紛挺身而出表示反對。而劉翊本人,也是誠惶誠恐地連連推辭。
眼見群臣的反應如此強烈,劉協深知此時不能強行推行此事,於是隻得暫時作罷。隨著一聲“退朝”響起,滿朝文武魚貫而出。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散朝之後,付完和馬日磾等幾位重臣沒有直接出宮迴家,而是結伴匆匆趕往後宮。
關羽站出,拱手道:“主公,江東水軍厲害,我軍不善水戰,當先訓練水師。”劉翊微微點頭,這確實是首要之事。
這時,魏延進言:“主公,末將以為,可先派細作潛入江東,散布謠言,擾亂其軍心民心。同時,聯絡江東境內山越部落,許以重利,令其在後方起事,分散孫權兵力。”
眾人聽聞此計,眼中紛紛閃過一絲亮光,皆不禁拍案叫絕,覺得這一計策實在精妙絕倫。然而,人群中亦有將領麵露憂色,拱手進言道:“主公,雖說此計看似甚妙,但那山越之民向來以反複無常著稱,若是他們收下我們給予的好處之後,仍然不肯全力相助,那可如何是好?如此一來,豈不是要誤了大事?”
魏延聞聽此言,卻是不以為意地微微一笑,臉上流露出無比自信的神情。他抱拳向主公說道:“主公莫憂,末將願意親自前往山越之地,全程監督此事的進展。
並且,末將會帶上一批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糧草作為饋贈之物,相信定能感化那些山越之人,使其為我們效力。”
劉翊微微頷首,表示對魏延所言略有讚同之意,但緊接著又陷入了沉思之中。過了一會兒,他緩緩開口道:“文長,你的計策固然精妙非常,但你與在坐諸位將軍皆是我大漢複興之路上的中流砥柱,怎可讓你們輕易涉險呢?
再者說,我與江東孫權之間的紛爭,說到底不過是我漢室內部的矛盾罷了。若是借助外族之力來攻打孫權,這豈不是等同於打我自己。”
魏延等眾人聽聞至此,皆都默默低下頭去,不再言語,各自在心中暗暗思忖著主公剛才那番話語當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一時間,整個營帳內變得鴉雀無聲,唯有陣陣微風輕輕拂過帳簾發出的細微聲響。
就在這靜謐的氛圍之中,隻見郭嘉穩步從人群中走出,他神色恭謹,朝著上方端坐著的主公抱拳行禮之後,緩緩開口說道:“主公,嘉鬥膽進言一句。以當前局勢來看,我們應當采取休養生息之策,並著重編練水軍方為上策。”
說到此處,郭嘉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又繼續言道:“那江東之地向來擅長水戰,而我軍水上作戰能力絕非短時間內能夠提升的。
若是此時此刻便貿然急於發動戰事,恐怕不僅會導致我軍損兵折將,倒不如暫且給予民眾一些時間讓他們安心耕種勞作,如此一來既能充實府庫儲備,又能穩定民心。
與此同時,我軍也要抓緊時機大力編練水軍。待到過上三五年之後,待我水軍已然形成規模之勢,且糧草物資均準備充裕之際,再次興兵征伐,那時獲勝的把握必定大大增加。”
劉翊坐在主位之上,原本微皺著眉頭沉思,待到聽完郭嘉所言之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點頭讚道:“奉孝此言甚合我意,那就依照此策行事吧!”話音剛落,在座的諸位將領們也紛紛表示讚同。
隨後,劉翊當即下達命令,要求各地官員務必減輕當地百姓的賦稅負擔,同時還要積極鼓勵他們去開墾更多的荒地,並全力推動農業和桑蠶業的蓬勃發展。
而在軍隊方麵,更是迅速著手從眾多士兵當中精心挑選出一批身體強壯的精壯之士,然後交由那些熟知水性的將士負責帶領訓練,正式開啟了大規模編練水軍的進程。
同時派出探子密切關注江東動向,以防有變。魏延雖覺暫時不能實施自己的計劃有些遺憾,但也深知郭嘉之計乃是長遠之策。
此後數月間,荊州大地一片繁忙景象,軍民各司其職,皆朝著未來大戰默默準備著。
劉翊留下關羽坐鎮襄陽,魯肅負責荊州政務,黃忠、劉磐鎮守荊南四郡。張任則率軍返迴益州。又派李嚴率軍進入江夏,與江夏江東軍形成對峙之勢。同時命文聘整頓徐州防務。待荊州事宜告一段落後,劉翊便率軍返迴洛陽。
天子劉協,聞得劉翊率領雄師得勝而歸,心中大喜過望。他當下決定親自率領一眾朝臣出城相迎這凱旋之軍。然而此等舉動卻引得眾人紛紛進諫勸阻,皆言天子此舉萬萬不可。
可劉協心意已決,力排眾議。眾人見天子如此堅決,雖心有擔憂,但也隻能無奈應從,遂跟隨天子一同出城前往迎接劉翊將軍及其所率大軍。
且說劉翊領著軍隊一路行至洛陽城前,遠遠地便瞧見了天子率眾出城相迎的盛大場麵。他不敢怠慢,急忙翻身下馬,而後邁開大步疾步向前,趕至天子麵前跪地參拜。
劉協見到劉翊這般恭謙模樣,臉上笑意更濃,對劉翊此次出征立下的赫赫戰功讚不絕口。不僅如此,劉協甚至還提出要親手為劉翊牽拉馬匹,以表尊崇之意。
劉翊聽聞此言不禁大驚失色,連忙搖頭推辭道:“陛下萬萬使不得啊!”與此同時,周圍的眾朝臣們也都紛紛開口阻攔,表示天子身份尊貴無比,怎能做出這等屈尊之舉。
劉協眼見眾人皆是這番態度,心中雖有些許無奈,但也隻好作罷。最後,劉協拉起劉翊的手,邀請他與自己共同乘坐天子車駕,緩緩迴城迴宮而去。
待到迴到朝堂之上,劉協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麵,對於劉翊麾下諸將一一論功行賞,賜予豐厚賞賜。
隨後,劉協更是出人意料地提議廢除三公製度,改任劉翊之父常山王劉暠擔任丞相一職,總領朝政大事。此提議一出,朝堂上下頓時一片嘩然……
朝堂之上,眾大臣們瞬間炸開了鍋,一時間議論聲此起彼伏。許多德高望重的老臣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滿,紛紛挺身而出表示反對。而劉翊本人,也是誠惶誠恐地連連推辭。
眼見群臣的反應如此強烈,劉協深知此時不能強行推行此事,於是隻得暫時作罷。隨著一聲“退朝”響起,滿朝文武魚貫而出。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散朝之後,付完和馬日磾等幾位重臣沒有直接出宮迴家,而是結伴匆匆趕往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