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倫的爹正名叫虞放勳,村子裏卻都喊他鴨子。年輕時他不喜歡讀書,卻很好學,隻要身邊出現新東西或者新行當,他總忍不住要把它學到手。到其他同伴高中畢業的時候,他已學會了殺豬、打灶、撿瓦、吹嗩呐、騎自行車、開柴油機等一般農村人都不能做的事。他的勇敢與急功好義也是出了名的。每年春節抽幹魚塘或者夏季漲水排積時,水泵的底閥時常會被雜物堵住,這時,就要人潛入冰寒刺骨或者旋流湍急的水底,去清除。每到這種時候,其他人畏葸不前,而他呢?隻要他在場,問題總能迎刃而解。因此,在村子裏他是唯一受到普遍敬重的人,不管遇到何種問題,人們總會不期然地說,去叫鴨子吧!

    於是,在家倫幼小的心靈裏,鴨子這個詞一直就是一個光榮的符號。可是,這份光榮也一直與恥辱連在一起。因為他不是爹的親生兒子,也不是娘的親生兒子,也不是哥哥家寬的親弟弟。從很小的時候起,人們就不停地用各種方式提醒他,他與光榮的爹、慈愛的娘和寬厚的哥哥不是一家人。他無法改變他的處境:他與他們並非血脈相連,可他必須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他的親人也許從未把他當外人對待,可他總感到他與家人隔著一層。家寬總是象哥哥那樣讓著他、護著他,可他總覺得哥哥樸實的行為中透著虛偽;娘總是象其他娘疼幺兒那樣疼他,可他總是無法忍受娘對他的偏心;爹總是象管教家寬那樣管教他,可他總感到爹拿他當傳宗接代的工具。他時時小心地掩飾著自己一切真實的情感,這並不暗示他性格內向,相反,他似乎天生愛交際。從很少的時候開始,他就學會了和別人打招唿;遇到桂伯挑著籮筐去打米,他就說,桂伯,去打米呀。遇到七叔牽著牛去耕田,他就喊,七叔,去用牛呀。到了上學的時候,他總是在出門前鄭重其事地對娘說,媽,我上學去了。而放學後迴到家裏,他又總是對剛好呆在家裏的哥哥說,哥,我上完學迴來了。概而言之,正如鄉親們所讚美的,他是一個既禮貌又乖順的孩子。可是,這個乖順的孩子,該撒嬌時不敢撒嬌,憤怒時不敢表現憤怒,快樂時不能放聲大笑,悲傷時無法痛哭。漸漸地,他感覺,他的真實情感都象一隻躲在洞裏的老鼠,畏畏縮縮地,剛一伸出頭來又馬上縮了迴去,因為洞口蹲著一隻虎視眈眈的貓。後來,他有時想找到某種感覺,比方說哭,可他就是找不到。

    數年前,他爹做了村支部書記,主持在村裏舉債辦了一個木地板加工廠,設備是從發達的廣東地區引進的。安裝調試時,技術員發現整套設備都是陶汰了的廢品,根本無法正常運轉。於是,村裏隻好宣布新廠破產。在債務處理村民大會上,鄉長宣布全村幹部、黨員、村民按責任大小分攤債務。人們沉默了。一會兒,村長站起來說,我在村裏幹了二十多年,結果分到了八千元債。我還不起,隻好找根繩子上吊了。沉寂被打破了,人們紛紛議論起來。幾分鍾後,鴨子站起來說,大家不要討論了。這些債由我一個人負責償還,不要大家還一分錢。我說到做到!

    就這樣,一筆債務的大山壓到了這個家庭每個人的肩上。為了迅速還清債務,爹賣掉了開在鎮上的錄像投影廳,辦起了磚廠。從此,全家人便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那時家倫已經上初中了,每逢節日,他必須用最快地速度趕迴家,去爹的磚廠做磚、碼磚、拖磚、出窯。流汗、流血他都不怕。可是,他厭惡勞作在肌膚上烙下的印記,因為他得頂著它迴到同學中間去。他用自虐的態度勞作與學習,心裏想的,是如何用勞作磨練自己的意誌,然後憑籍這份意誌走出爹的圈子。貧窮與恥辱的圈子。現在,貧困與恥辱已經更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了。他記得那年臘月三十吃年夜飯時,他家的飯桌上沒有一星肉。飯後他注意到,屋前的階沿上有一塊鄰家小朋友丟棄的雞腿。他死死地盯著它,竭力克製著把它撿起來塞進嘴裏去的欲望。隨後,他心裏就湧起了對爹的蔑視與憎恨。

    與此同時,他開始幻想他的生父母,和他自己在生父母身邊的生活。可是,他的生父母是否還在人世?倘若還在的話,他們自身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假如自己能幸運地生活在他們身邊,又會有著怎樣的不同於現在的感受?他完全想像不出來。可是,他沒法停止幻想,隻能任由它拖著自己一步一步地遠離現在的家庭。在家庭事務中,他最恨的就是祭祖,比如,清明掃墓、三十上供、七月半燒紙錢,等等。因為在這些活動中,虞放勳嘴裏念叨的,總是請虞氏列祖列宗保佑虞氏子孫後代如何如何之類的話語,使他清楚地意識到,他不在保佑之列。

    讀初二的那年春節,虞放勳照例在先天晚上就備好祭祀祖先的供品,家倫卻乘家人睡熟後掏出他那件天賦的武器,在每隻盛供品的碗裏都灑上童貞的祭酒,以致第二天放勳端著供品嗅了又嗅,然後朝他和家寬臉上瞄了又瞄。事後,他暗暗地笑了大半天。可是,報複的快感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經常的懊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熄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建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建秋並收藏熄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