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完之後,對著宣帝恭敬行禮,說道,“所以我準備讓柳世子在南夷開設工坊,大量迴收百姓采收的果子,批量製作,然後發往各地。”
“當然手下的工人以南夷百姓優先,工錢按照本地最高水平發放,不知宣帝和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宣帝還沒說話,旁邊就有一個大臣就站出來說話,“下官以為林小姐所言不妥。”
葉知語轉過身看著他示意繼續說,本來合作就是商量,求同存異,有不同的意見就地解決,以免以後出現分歧。
大臣恭敬的行了個禮,“下官是戶部尚書嚴鬆,本國向來沒有讓外邦進駐開辦工廠之先例,若開了這個口子,本土產業會受到極大的重創,不利於民生的發展。”
他倒是個直接的人,考慮的事情也是情理之中。
葉知語笑笑,“嚴大人所言極是,你為國家考慮的對,但是我剛剛也直接把配方給出來了,已是極大的誠意,退一萬步來說,及時工廠由你們自己人開辦,海量的白糖,從何處尋來?”
“就連在大晟,也找不到第二家能像柳家那樣,年出產上萬斤白糖。”
這句話一下子把嚴鬆問的啞口無言。
宣帝不好在外人麵前駁了自家臣子的麵子,所以沒有說話。
葉知語繼續說,“工廠一旦開始辦成,那就不會僅僅隻有一家,最起碼可以解決上萬百姓的生計問題,讓他們有錢買糧,不至於餓死。”
“這樣的罐頭,銷售到別的地方,流水也是驚人的,稅收依舊交給南夷,怎麽會不利於民生發展?”
“難不成,你們有比柳家更大的生意網將產品銷售出去?”
“或者說,嚴大人準備將我用心準備的工廠圖紙,製作流水線全部一並拿了去?”
“這可不是合作的姿態!”
三連問,問的嚴鬆麵紅耳赤,他沒想到這個女人竟然思路如此清晰,句句說在點子上。
就在這時,宣帝也是開口打圓場,“林小姐,一切按照你的意思來,嚴大人為國為民,說的話也許不好聽,但是也是百官的顧慮。”
隨後對著子桑玄說,“不如這樣,你我兩國簽訂一份合約,包括剛剛所說的一切內容,另外多加一條,二十年和平相處,不發動戰爭。”
話音剛落,子桑玄才緩緩側過身,剛剛看葉知語據理力爭看的太入迷,但是也沒有立馬迴答,反而是問,“知語,你怎麽看?”
葉知語當然同意,她本來就反對戰爭,如果兩國互利,和平相處,怎麽說都不是一件壞事,於是輕輕點頭說,“陛下說好那就是好,臣女不懂這些,一切聽陛下安排。”
她在外麵可要給足了本國皇帝的麵子。
當下子桑玄就拍板定下了,“那就這麽說定了,宣帝讓人擬合約吧。”
所有事情都商量好了,葉知語忽然想起最重要的人,連忙迴頭對著柳晏林說,“柳世子,這件事你同意嗎?”
剛剛太激動,一時忘了最大的金主。
隻是柳晏林依舊是一臉溫和的笑意,“一切按你說的做,我無條件信任你。”
這句話的分量讓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個林知語到底是什麽來頭,能讓大晟皇帝和天下首富柳家這樣支持。
隻有寧雲誌知道,這都是他家小姐理應得到的尊重。
合約很快被禮部的人寫好,條條框框備注的十分清晰,就連稅收額度都定好了,遠遠低於大晟的水平,可見宣帝想合作的急迫心情。
葉知語仔細看了一遍,確認無誤之後,才轉交給子桑玄,“陛下,沒有問題,可以蓋章了。”
這個落款除了他的印章,柳晏林也要簽字,葉知語迴頭還要跟宣帝簽署一份獨家代理渠道,一碼歸一碼,涉及到利益,最好白紙黑字寫清楚。
這次來,她也把薑辛訣的印鑒帶了過來,就是為了等這個時候。
四方都蓋上印章之後,兩國的合作就開始正式啟動了,最首要的問題就是先找一家窯廠燒製大量的符合規定大小的罐頭,提前為接下來罐頭的製作做準備。
這件事就交給柳晏林和寧雲誌來做最合適。
這一次他們來本就是先談合作,後續的安排還要等下一次,爭取再明年之前建好。
幾位官員離開之後,宣帝走到葉知語麵前,“剛剛嚴大人冒犯林小姐了,我替他道個歉。”
“他是三朝老臣,又是個剛正不阿的,隻有讓他親自提出疑問,然後被說服,今後朝堂上才不會有人反對,希望林小姐理解。”
葉知語倒是毫不在意,她不是過來扶貧的,合作就是各取所需互利共贏,兩方為自己爭取利益,無可厚非。
“宣帝陛下客氣了,我並未放在心上,反倒是嚴大人忠心為國,是個好官。”
不過說到為官之道,葉知語忽然想起在金陵縣遇到的那個趁火打劫的縣令,於是開口說道,“剛好說到忠臣這件事,我們在路上碰見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想說與您聽聽。”
宣帝一聽,便開了興趣,“哦?說來聽聽。”
於是葉知語跟子桑玄一個對視,然後緩緩說,“我們進入南夷境的時候,路過一處叫做金陵縣的地方。”
“聽說那邊,但凡來南夷做生意的商人,都要向府衙交稅,名目是什麽經商稅,我與陛下都十分好奇,國家稅收不是由戶部管理嗎?何時輪到一個小小的縣令做主?”
話音剛落,宣帝和寧雲誌臉色都變得十分不好看,這不就是來告狀的嗎?
“林小姐,可是收到你們頭上了?”
葉知語笑笑不說話,宣帝立馬將桌子一拍,“來人,給我查,南夷不能有這樣與民爭利的官員!”
這麽長時間,葉知語也學會了錙銖必較,雖然自己沒有絲毫損失,但是太氣人了,隨後漫不經心的說,“的確要嚴查,金陵縣是兩國經商的必經之路,日後通商,若是還有這樣的蛀蟲,豈不是無人敢來,不能留。”
宣帝氣的不行,自己人做出這樣的事情,他這個一國之君臉上無光,恨不得立馬就將他革職查辦。
寧雲誌是時候站出來說,“父皇,這件事兒臣會派人去查,必定會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在做皇子這件事情上麵,他已經輕車熟路,葉知語更加相信了每個人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跟成長的環境沒有關係。
“當然手下的工人以南夷百姓優先,工錢按照本地最高水平發放,不知宣帝和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宣帝還沒說話,旁邊就有一個大臣就站出來說話,“下官以為林小姐所言不妥。”
葉知語轉過身看著他示意繼續說,本來合作就是商量,求同存異,有不同的意見就地解決,以免以後出現分歧。
大臣恭敬的行了個禮,“下官是戶部尚書嚴鬆,本國向來沒有讓外邦進駐開辦工廠之先例,若開了這個口子,本土產業會受到極大的重創,不利於民生的發展。”
他倒是個直接的人,考慮的事情也是情理之中。
葉知語笑笑,“嚴大人所言極是,你為國家考慮的對,但是我剛剛也直接把配方給出來了,已是極大的誠意,退一萬步來說,及時工廠由你們自己人開辦,海量的白糖,從何處尋來?”
“就連在大晟,也找不到第二家能像柳家那樣,年出產上萬斤白糖。”
這句話一下子把嚴鬆問的啞口無言。
宣帝不好在外人麵前駁了自家臣子的麵子,所以沒有說話。
葉知語繼續說,“工廠一旦開始辦成,那就不會僅僅隻有一家,最起碼可以解決上萬百姓的生計問題,讓他們有錢買糧,不至於餓死。”
“這樣的罐頭,銷售到別的地方,流水也是驚人的,稅收依舊交給南夷,怎麽會不利於民生發展?”
“難不成,你們有比柳家更大的生意網將產品銷售出去?”
“或者說,嚴大人準備將我用心準備的工廠圖紙,製作流水線全部一並拿了去?”
“這可不是合作的姿態!”
三連問,問的嚴鬆麵紅耳赤,他沒想到這個女人竟然思路如此清晰,句句說在點子上。
就在這時,宣帝也是開口打圓場,“林小姐,一切按照你的意思來,嚴大人為國為民,說的話也許不好聽,但是也是百官的顧慮。”
隨後對著子桑玄說,“不如這樣,你我兩國簽訂一份合約,包括剛剛所說的一切內容,另外多加一條,二十年和平相處,不發動戰爭。”
話音剛落,子桑玄才緩緩側過身,剛剛看葉知語據理力爭看的太入迷,但是也沒有立馬迴答,反而是問,“知語,你怎麽看?”
葉知語當然同意,她本來就反對戰爭,如果兩國互利,和平相處,怎麽說都不是一件壞事,於是輕輕點頭說,“陛下說好那就是好,臣女不懂這些,一切聽陛下安排。”
她在外麵可要給足了本國皇帝的麵子。
當下子桑玄就拍板定下了,“那就這麽說定了,宣帝讓人擬合約吧。”
所有事情都商量好了,葉知語忽然想起最重要的人,連忙迴頭對著柳晏林說,“柳世子,這件事你同意嗎?”
剛剛太激動,一時忘了最大的金主。
隻是柳晏林依舊是一臉溫和的笑意,“一切按你說的做,我無條件信任你。”
這句話的分量讓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個林知語到底是什麽來頭,能讓大晟皇帝和天下首富柳家這樣支持。
隻有寧雲誌知道,這都是他家小姐理應得到的尊重。
合約很快被禮部的人寫好,條條框框備注的十分清晰,就連稅收額度都定好了,遠遠低於大晟的水平,可見宣帝想合作的急迫心情。
葉知語仔細看了一遍,確認無誤之後,才轉交給子桑玄,“陛下,沒有問題,可以蓋章了。”
這個落款除了他的印章,柳晏林也要簽字,葉知語迴頭還要跟宣帝簽署一份獨家代理渠道,一碼歸一碼,涉及到利益,最好白紙黑字寫清楚。
這次來,她也把薑辛訣的印鑒帶了過來,就是為了等這個時候。
四方都蓋上印章之後,兩國的合作就開始正式啟動了,最首要的問題就是先找一家窯廠燒製大量的符合規定大小的罐頭,提前為接下來罐頭的製作做準備。
這件事就交給柳晏林和寧雲誌來做最合適。
這一次他們來本就是先談合作,後續的安排還要等下一次,爭取再明年之前建好。
幾位官員離開之後,宣帝走到葉知語麵前,“剛剛嚴大人冒犯林小姐了,我替他道個歉。”
“他是三朝老臣,又是個剛正不阿的,隻有讓他親自提出疑問,然後被說服,今後朝堂上才不會有人反對,希望林小姐理解。”
葉知語倒是毫不在意,她不是過來扶貧的,合作就是各取所需互利共贏,兩方為自己爭取利益,無可厚非。
“宣帝陛下客氣了,我並未放在心上,反倒是嚴大人忠心為國,是個好官。”
不過說到為官之道,葉知語忽然想起在金陵縣遇到的那個趁火打劫的縣令,於是開口說道,“剛好說到忠臣這件事,我們在路上碰見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想說與您聽聽。”
宣帝一聽,便開了興趣,“哦?說來聽聽。”
於是葉知語跟子桑玄一個對視,然後緩緩說,“我們進入南夷境的時候,路過一處叫做金陵縣的地方。”
“聽說那邊,但凡來南夷做生意的商人,都要向府衙交稅,名目是什麽經商稅,我與陛下都十分好奇,國家稅收不是由戶部管理嗎?何時輪到一個小小的縣令做主?”
話音剛落,宣帝和寧雲誌臉色都變得十分不好看,這不就是來告狀的嗎?
“林小姐,可是收到你們頭上了?”
葉知語笑笑不說話,宣帝立馬將桌子一拍,“來人,給我查,南夷不能有這樣與民爭利的官員!”
這麽長時間,葉知語也學會了錙銖必較,雖然自己沒有絲毫損失,但是太氣人了,隨後漫不經心的說,“的確要嚴查,金陵縣是兩國經商的必經之路,日後通商,若是還有這樣的蛀蟲,豈不是無人敢來,不能留。”
宣帝氣的不行,自己人做出這樣的事情,他這個一國之君臉上無光,恨不得立馬就將他革職查辦。
寧雲誌是時候站出來說,“父皇,這件事兒臣會派人去查,必定會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在做皇子這件事情上麵,他已經輕車熟路,葉知語更加相信了每個人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跟成長的環境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