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分家
重迴七零,改變一家命運 作者:一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這個時候村裏人一般都是老人在堂,不分家,所以當村長家傳出要分家的消息時,大家都有些震驚。
畢竟要是沒鬧到那個份上,這個時候還是在一起過,由老人掌家比較好。
王舟山和鄧奶奶一共生了五個孩子,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幾個閨女都嫁在附近的幾個村子,聽說了家裏的事情,都第一往家裏趕。
看著躺在炕上的老伴,鄧奶奶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麽安慰,隻把收在炕櫃裏裝錢的木盒子拿了出來。
“老頭子,樹大分叉,人多分家。”
王舟山隻是沒想到他的兩個兒子會鬧到今天這個份上,要知道村裏人兒子四五個的都能在一起過,果然啊,這太親近的人不能誰比誰過得好,大家最好都差不多,不然一朝得了好,走了運就有矛盾。
“分,分吧,與其讓他們看笑話,咱家主動分吧。”
因為王舟山本來就是村長,所以這次王家分家找了支書和會計,還有族長一起過來做個見證。
看著坐了一屋子的人,幾個女兒女婿也坐在下首,王舟山把錢盒子拿出來放在桌上。
“今天,因為我家的事麻煩老幾位了。”
隻一天沒見,大家都覺得王舟山像是老了許多。
“舟山啊,要不要再考慮考慮。”
“族長,不用了,哎,分了也好,大家各過各的,省的以後出事了再扯皮,麻煩的很!”
看他心意已定,大家也就沒再說什麽,王青宏和王青峰也站在邊上,王青峰此時心裏是非常後悔的,這次他們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縣裏紡織廠的工作別想了,和大哥分了家,父母肯定是和大哥一起過得,自家老爹又老了,也就這幾年,肯定要讓位,村裏人也早就承認了王青宏是下一任支書的事情,他這次可是把大哥一家得罪狠了,本來以為縣裏的工作拿到手,那也就算了,這下可真是。。。。。。
王青宏可不管他那二弟的鬼心思,他家就三個孩子,大女兒如今考上了工人,家裏就隻有十歲的兒子和兩歲的小女兒,可王青峰家可是三個兒子,兩個閨女,大兒子二兒子都到要娶親的歲數了,這下分了才好,也免得以後他們一家替別人養孩子。
王舟山看著站著的兩個兒子,“行了,事情到了今天這份上,也沒什麽後悔的餘地了,老大老二,咱們家的情況你們也應該清楚,過去的就翻篇了,咱們不論了,你們誰吃了虧誰占了便宜心裏都有數。”
“現在咱們就來說說家裏這麽多年攢下的錢和這個家怎麽分,十年前家家戶戶連飯都吃不飽,沒攢下東西,也就這幾年日子好過了一些,你們媽會過日子。”
打開桌上的木盒子,王舟山把裏麵的錢票都拿了出來,票也沒幾張,就是幾張肥皂票和糧票。
“票就這幾張,分給你們一家一張肥皂票,錢總共有三百六十八塊二毛六,這幾年雖然每年都能掙個百十來塊,但家裏孩子上學花了也不少,就剩下這些了。”
“我和你們媽商量好了,你們幾個姐姐妹妹都嫁出去了,這些錢就分成三份,老大老二一家一百二十塊,剩下的就是我和你們媽的養老錢,我們和村裏分家的人一樣,和老大過,吃用都是老大出,老二每年給一百斤糧食,等以後我們老兩口要是病了,花的錢就兩家平攤。”
“房子你們現在住的就分給你們各家,鍋就一口,輪著做飯,碗筷還有後院養的雞兩家平分,糧食按照去年你們掙得工分,該多少是多少。”
王舟山看著會計王有才遞過來的紙,拍板了,“行了,就這些了,你們要是有意見就趁現在說,等按了手印,以後就該怎麽樣怎麽樣了。”
坐著的幾個人都沒說什麽,這分家還是很合理的,雖說老兩口留了錢,但家裏孫子孫女多,以後嫁娶,作為爺爺奶奶肯定是要給一些壓箱嫁妝錢的,最後還是花到孩子身上,坐著的幾個年紀大了,除了王有才年輕一些,其他人都有孫子孫女了,自然懂。
可是總有不長眼的,段紅英一聽兩個老的還留了一百二十多塊,當下就有些不願意了,現在分家了,她們二房可是一點便宜都占不到了,她三個兒子等結婚了,家裏兩個閨女還小收不上彩禮錢,分到一百多塊看著多,將來兒子結婚蓋房,彩禮,這些都是要錢的,這點哪裏夠。
忍不住伸手在自家男人腰上掐了兩下,給了王青峰一個眼神。
“爹,娘,這錢,,”
“你閉嘴。”隻見鄧奶奶把裝錢的盒子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
“老二,你五個孩子,這些年光靠你和你媳婦,可養不了這麽大。”
王青峰看著幾個叔伯長輩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對勁了,想到自家以後還得在村裏混呢,任憑段紅英怎麽弄他,都不說話了。
看著大家也都沒什麽意見,王有才把分家的文書抄了兩遍,一家一份,都由族長支書在上麵簽了名字,劃了手印,當個見證。
鄧奶奶的幾個女兒雖然有些難受,但她們終歸是已經嫁出去的女兒了,家裏的事情也不是她們想管就能管的了,幾個姐妹商量了一下,隻能是以後沒事的時候多迴來看看爹媽。
之前林二軍鬧分家的時候就給村裏人上了一迴眼藥,現在村長家這一出算是徹徹底底讓村裏人意識到了家裏人多也是有不好的地方了,有點謀略的老人也是趁著這股風,借著機會分了家。
這分家的人一多,沈安寧的小院也是熱鬧的很,今年鎮上還是依舊收中草藥,不少村裏人去山上挖了藥就直接送到沈安寧這裏來,因為量太大,也都不是小孩子,沈安寧直接每斤降了幾分錢當做是她炮製藥的手工費。
雖然有人在背後說閑話,但她一點也不在意,隻是放出話去,如果不想送到她這裏的,大可以直接去鎮上的收購站。
要知道這炮製好的藥和沒炮製的可不是一個價兒,看她這麽硬氣,想找茬的人都歇了心思。
隻是有不少好事的大娘在背後議論說沈知青今年的脾性比以前要“硬氣”不少。
畢竟要是沒鬧到那個份上,這個時候還是在一起過,由老人掌家比較好。
王舟山和鄧奶奶一共生了五個孩子,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幾個閨女都嫁在附近的幾個村子,聽說了家裏的事情,都第一往家裏趕。
看著躺在炕上的老伴,鄧奶奶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麽安慰,隻把收在炕櫃裏裝錢的木盒子拿了出來。
“老頭子,樹大分叉,人多分家。”
王舟山隻是沒想到他的兩個兒子會鬧到今天這個份上,要知道村裏人兒子四五個的都能在一起過,果然啊,這太親近的人不能誰比誰過得好,大家最好都差不多,不然一朝得了好,走了運就有矛盾。
“分,分吧,與其讓他們看笑話,咱家主動分吧。”
因為王舟山本來就是村長,所以這次王家分家找了支書和會計,還有族長一起過來做個見證。
看著坐了一屋子的人,幾個女兒女婿也坐在下首,王舟山把錢盒子拿出來放在桌上。
“今天,因為我家的事麻煩老幾位了。”
隻一天沒見,大家都覺得王舟山像是老了許多。
“舟山啊,要不要再考慮考慮。”
“族長,不用了,哎,分了也好,大家各過各的,省的以後出事了再扯皮,麻煩的很!”
看他心意已定,大家也就沒再說什麽,王青宏和王青峰也站在邊上,王青峰此時心裏是非常後悔的,這次他們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縣裏紡織廠的工作別想了,和大哥分了家,父母肯定是和大哥一起過得,自家老爹又老了,也就這幾年,肯定要讓位,村裏人也早就承認了王青宏是下一任支書的事情,他這次可是把大哥一家得罪狠了,本來以為縣裏的工作拿到手,那也就算了,這下可真是。。。。。。
王青宏可不管他那二弟的鬼心思,他家就三個孩子,大女兒如今考上了工人,家裏就隻有十歲的兒子和兩歲的小女兒,可王青峰家可是三個兒子,兩個閨女,大兒子二兒子都到要娶親的歲數了,這下分了才好,也免得以後他們一家替別人養孩子。
王舟山看著站著的兩個兒子,“行了,事情到了今天這份上,也沒什麽後悔的餘地了,老大老二,咱們家的情況你們也應該清楚,過去的就翻篇了,咱們不論了,你們誰吃了虧誰占了便宜心裏都有數。”
“現在咱們就來說說家裏這麽多年攢下的錢和這個家怎麽分,十年前家家戶戶連飯都吃不飽,沒攢下東西,也就這幾年日子好過了一些,你們媽會過日子。”
打開桌上的木盒子,王舟山把裏麵的錢票都拿了出來,票也沒幾張,就是幾張肥皂票和糧票。
“票就這幾張,分給你們一家一張肥皂票,錢總共有三百六十八塊二毛六,這幾年雖然每年都能掙個百十來塊,但家裏孩子上學花了也不少,就剩下這些了。”
“我和你們媽商量好了,你們幾個姐姐妹妹都嫁出去了,這些錢就分成三份,老大老二一家一百二十塊,剩下的就是我和你們媽的養老錢,我們和村裏分家的人一樣,和老大過,吃用都是老大出,老二每年給一百斤糧食,等以後我們老兩口要是病了,花的錢就兩家平攤。”
“房子你們現在住的就分給你們各家,鍋就一口,輪著做飯,碗筷還有後院養的雞兩家平分,糧食按照去年你們掙得工分,該多少是多少。”
王舟山看著會計王有才遞過來的紙,拍板了,“行了,就這些了,你們要是有意見就趁現在說,等按了手印,以後就該怎麽樣怎麽樣了。”
坐著的幾個人都沒說什麽,這分家還是很合理的,雖說老兩口留了錢,但家裏孫子孫女多,以後嫁娶,作為爺爺奶奶肯定是要給一些壓箱嫁妝錢的,最後還是花到孩子身上,坐著的幾個年紀大了,除了王有才年輕一些,其他人都有孫子孫女了,自然懂。
可是總有不長眼的,段紅英一聽兩個老的還留了一百二十多塊,當下就有些不願意了,現在分家了,她們二房可是一點便宜都占不到了,她三個兒子等結婚了,家裏兩個閨女還小收不上彩禮錢,分到一百多塊看著多,將來兒子結婚蓋房,彩禮,這些都是要錢的,這點哪裏夠。
忍不住伸手在自家男人腰上掐了兩下,給了王青峰一個眼神。
“爹,娘,這錢,,”
“你閉嘴。”隻見鄧奶奶把裝錢的盒子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
“老二,你五個孩子,這些年光靠你和你媳婦,可養不了這麽大。”
王青峰看著幾個叔伯長輩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對勁了,想到自家以後還得在村裏混呢,任憑段紅英怎麽弄他,都不說話了。
看著大家也都沒什麽意見,王有才把分家的文書抄了兩遍,一家一份,都由族長支書在上麵簽了名字,劃了手印,當個見證。
鄧奶奶的幾個女兒雖然有些難受,但她們終歸是已經嫁出去的女兒了,家裏的事情也不是她們想管就能管的了,幾個姐妹商量了一下,隻能是以後沒事的時候多迴來看看爹媽。
之前林二軍鬧分家的時候就給村裏人上了一迴眼藥,現在村長家這一出算是徹徹底底讓村裏人意識到了家裏人多也是有不好的地方了,有點謀略的老人也是趁著這股風,借著機會分了家。
這分家的人一多,沈安寧的小院也是熱鬧的很,今年鎮上還是依舊收中草藥,不少村裏人去山上挖了藥就直接送到沈安寧這裏來,因為量太大,也都不是小孩子,沈安寧直接每斤降了幾分錢當做是她炮製藥的手工費。
雖然有人在背後說閑話,但她一點也不在意,隻是放出話去,如果不想送到她這裏的,大可以直接去鎮上的收購站。
要知道這炮製好的藥和沒炮製的可不是一個價兒,看她這麽硬氣,想找茬的人都歇了心思。
隻是有不少好事的大娘在背後議論說沈知青今年的脾性比以前要“硬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