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正式上工
重迴七零,改變一家命運 作者:一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上五點,銅鑼聲準時響起,沈安寧認命地穿衣起床,帶著沈安宣先去上了廁所,在廚房煮了三個水煮蛋,拿了六個包子出來,切了點昨天齊婉麗送的醬菜,簡單的早飯就算是做好了。
昨天從縣城迴來後,沈安寧就給家裏的幾個門上都配了鎖,前麵兩間房現在用不著,直接鎖了,通往院子裏的門,門栓是關上的。開的側門上用的是空間裏拿出來的大黃鎖,三把鑰匙正好一人一把,沈安寧怕弟弟妹妹不小心弄丟,還專門編了個繩子掛在他們的脖子上。
第一天,肯定要想辦法給大家留個好印象啊,沈安寧給弟弟妹妹一人抓了一把便宜的水果糖,兩人都不是蠢孩子,應該知道怎麽做。
現在還早,弟弟妹妹還可以在床上賴一賴,交代了他們待會出門記得把門鎖好,沈安寧先出門和知青們匯合去了,準備一起去往打穀場等待分配任務。
到了打穀場,這也是沈安寧第一次見到望土村的村長,王舟山。
望土村總共有七十八戶人家,加上小孩一個村大概有五百人,分成了四個生產隊,她們知青都是第四生產隊的,因為第四隊人少,老弱居多。
也是今天,沈安寧才知道一個村的村委係統還挺全乎,村長,村支書,會計,婦女主任,四個隊的生產隊長,四個計分員,兩個倉庫保管員,他們也負責發放農具。這些人每個月都是多多少少有些補貼的拿的,還有駐村幹部,不過他平時在公社那邊上班,每個月會過來指導一下工作,考察考察。
第四隊的生產隊長姓李,叫李軒,四十歲出頭,是望土村少有的外姓人,望土村八成都姓王,其餘的都屬於外來戶。
新知青第一天,隊長也沒給她們分配什麽難的差事,女知青和村裏的大娘大嬸一起拔草,男知青翻地。
每人每天都是定量計分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可以提前下工,男的滿工分10,女的滿工分八分,秋收搶糧的時候會再加兩分。
沈安寧昨天已經和老知青打聽過了,認真思考了一下,她今天便隻領了六個公分的任務,合計六分地的草。
不過看著眼前被劃出來的大概四百平米的地方,沈安寧內心直唿——大意了!
她還能後悔嗎?
前世在西北插隊,主要是開荒植樹,每天都和大家一起吃,反正就是餓不死,她對這個地的大小概念還真不多。
認命地把勞保手套帶上,下地開拔。
分地的時候都是按照知青,村民間隔開的,因為要讓村民帶帶知青。沈安寧沒有學各種草長什麽樣,反正她隻要認得麥苗,其餘的都是草。
半蹲在地上走著向前,還要一直動手拔草,沈安寧剛堅持了十分鍾,便忍不住站起來活動活動。
沈安寧邊上的嬸子就是第四小隊長的媳婦兒,叫王桂蘭,也是村長的堂侄女,看著她這樣子笑了笑,說道:“沈知青,這拔草也是有技巧的,你蹲下來的時候腳岔的小些,下盤不靠地,這樣省勁。”
沈安寧聽了按照這樣的方法試了試,果然要輕鬆不少,“謝謝嬸子,我這剛來第一次,還真不懂這些。”
拔十幾分鍾草,站起來活動活動,和邊上的幾個嬸子聊聊天,不一會兒,沈安寧就和她們打成了一片。
通過聊天,沈安寧發現這村裏果然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娘大媽也不愧是走在八卦第一線的人,沈安寧聽著她們聊天,真的懷疑她們是不是晚上去爬人家的牆頭了,知道的細節也太多了些。
沈安寧她自己也自然也是這輿論中心的一員,因為蓋房的動靜太大了,五毛錢一天的工資,一個壯勞力八天就掙了四塊,要知道現在一年村裏的一戶人家也就掙個幾十塊錢而已。
“沈知青,聽說你弟弟妹妹也和你一起過來的,家裏人呢?”聽到有人這麽問,邊上的大娘們都看過來,豎起耳朵準備聽。
沈安寧知道必須要好好解釋解釋了,這事兒要是第一次說不清楚以後肯定還會有不少事兒,“我爸媽他們工作的性質特殊,具體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她們工作那兒沒有學校,弟弟妹妹到了要念書的年紀了。我讀書的時候是姑姑姑父帶的,姑父是軍人,姑姑是醫生,她們的工作太忙了,而且現在家裏還有兩個表弟也正是要人看的時候,大哥今年也當兵去了,沒辦法,弟弟妹妹隻好和我來下鄉了,在這兒他們剛好有伴兒,還能一起學習。”
漂亮!
沈安寧一點也不害怕人查,反正她的戶口啥的之前是從北京軍區出來的。
果然,邊上的大嬸大娘聽了以後,隻覺得沈安寧家裏人可真能耐,在他們看來不清楚不就是保密嗎,嗯,不能多問。
因為沈安寧嘴甜,中途休息的時候還給邊上的幾個大嬸一人分了兩塊水果糖,大家對她很是照顧。
十一點半,終於可以下工了,沈安寧一直保持著和隔壁桂蘭嬸,大栓嬸差不多的速度,通過一上午的聊天,她將望土村的人口分布弄得差不多明白了。
村子最早是四戶姓王的大家族開始發展的,不過他們都是出了五服的,後來戰亂饑荒那會兒又有不少逃過來,在這裏落戶的,發展到現在還是王姓人居多。
大栓嬸的丈夫就是大栓叔,不過名字是叫王栓柱,隻不過排行老大,所以大家都叫大栓,他下麵還有個弟弟二栓,所以也有二栓嬸。
和許紅霞她們在地頭匯合,除了齊婉麗和錢惠,其餘幾個都沒有手套,許紅霞伸出一雙被草虐的很慘的手,可憐兮兮的。
許紅霞一臉痛苦,“我媽還說鄉下有鋤頭啥的,壓根沒想著要給我準備手套。”
沈安寧想到空間雜貨鋪裏的勞保手套,可是一打一打的,很多。
想了想,斟酌了一下語言,:“我來的時候家裏人給我準備的多,但也隻能給你們每人勻一副,三毛,不要票,你們要嗎?”
雖然比供銷社賣的多五分錢,但是不要票,所以大家都沒意見,即便是家境看起來不是很好的李夢也要了一雙。
齊婉麗看看手上已經被磨的不成樣子的手套,看向沈安寧,“安寧,你有多的嗎,要是還是多的,我也想要一副。”
沈安寧很是爽快答應了,“成,下午上工的時候我給你們帶上。”
昨天從縣城迴來後,沈安寧就給家裏的幾個門上都配了鎖,前麵兩間房現在用不著,直接鎖了,通往院子裏的門,門栓是關上的。開的側門上用的是空間裏拿出來的大黃鎖,三把鑰匙正好一人一把,沈安寧怕弟弟妹妹不小心弄丟,還專門編了個繩子掛在他們的脖子上。
第一天,肯定要想辦法給大家留個好印象啊,沈安寧給弟弟妹妹一人抓了一把便宜的水果糖,兩人都不是蠢孩子,應該知道怎麽做。
現在還早,弟弟妹妹還可以在床上賴一賴,交代了他們待會出門記得把門鎖好,沈安寧先出門和知青們匯合去了,準備一起去往打穀場等待分配任務。
到了打穀場,這也是沈安寧第一次見到望土村的村長,王舟山。
望土村總共有七十八戶人家,加上小孩一個村大概有五百人,分成了四個生產隊,她們知青都是第四生產隊的,因為第四隊人少,老弱居多。
也是今天,沈安寧才知道一個村的村委係統還挺全乎,村長,村支書,會計,婦女主任,四個隊的生產隊長,四個計分員,兩個倉庫保管員,他們也負責發放農具。這些人每個月都是多多少少有些補貼的拿的,還有駐村幹部,不過他平時在公社那邊上班,每個月會過來指導一下工作,考察考察。
第四隊的生產隊長姓李,叫李軒,四十歲出頭,是望土村少有的外姓人,望土村八成都姓王,其餘的都屬於外來戶。
新知青第一天,隊長也沒給她們分配什麽難的差事,女知青和村裏的大娘大嬸一起拔草,男知青翻地。
每人每天都是定量計分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可以提前下工,男的滿工分10,女的滿工分八分,秋收搶糧的時候會再加兩分。
沈安寧昨天已經和老知青打聽過了,認真思考了一下,她今天便隻領了六個公分的任務,合計六分地的草。
不過看著眼前被劃出來的大概四百平米的地方,沈安寧內心直唿——大意了!
她還能後悔嗎?
前世在西北插隊,主要是開荒植樹,每天都和大家一起吃,反正就是餓不死,她對這個地的大小概念還真不多。
認命地把勞保手套帶上,下地開拔。
分地的時候都是按照知青,村民間隔開的,因為要讓村民帶帶知青。沈安寧沒有學各種草長什麽樣,反正她隻要認得麥苗,其餘的都是草。
半蹲在地上走著向前,還要一直動手拔草,沈安寧剛堅持了十分鍾,便忍不住站起來活動活動。
沈安寧邊上的嬸子就是第四小隊長的媳婦兒,叫王桂蘭,也是村長的堂侄女,看著她這樣子笑了笑,說道:“沈知青,這拔草也是有技巧的,你蹲下來的時候腳岔的小些,下盤不靠地,這樣省勁。”
沈安寧聽了按照這樣的方法試了試,果然要輕鬆不少,“謝謝嬸子,我這剛來第一次,還真不懂這些。”
拔十幾分鍾草,站起來活動活動,和邊上的幾個嬸子聊聊天,不一會兒,沈安寧就和她們打成了一片。
通過聊天,沈安寧發現這村裏果然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娘大媽也不愧是走在八卦第一線的人,沈安寧聽著她們聊天,真的懷疑她們是不是晚上去爬人家的牆頭了,知道的細節也太多了些。
沈安寧她自己也自然也是這輿論中心的一員,因為蓋房的動靜太大了,五毛錢一天的工資,一個壯勞力八天就掙了四塊,要知道現在一年村裏的一戶人家也就掙個幾十塊錢而已。
“沈知青,聽說你弟弟妹妹也和你一起過來的,家裏人呢?”聽到有人這麽問,邊上的大娘們都看過來,豎起耳朵準備聽。
沈安寧知道必須要好好解釋解釋了,這事兒要是第一次說不清楚以後肯定還會有不少事兒,“我爸媽他們工作的性質特殊,具體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她們工作那兒沒有學校,弟弟妹妹到了要念書的年紀了。我讀書的時候是姑姑姑父帶的,姑父是軍人,姑姑是醫生,她們的工作太忙了,而且現在家裏還有兩個表弟也正是要人看的時候,大哥今年也當兵去了,沒辦法,弟弟妹妹隻好和我來下鄉了,在這兒他們剛好有伴兒,還能一起學習。”
漂亮!
沈安寧一點也不害怕人查,反正她的戶口啥的之前是從北京軍區出來的。
果然,邊上的大嬸大娘聽了以後,隻覺得沈安寧家裏人可真能耐,在他們看來不清楚不就是保密嗎,嗯,不能多問。
因為沈安寧嘴甜,中途休息的時候還給邊上的幾個大嬸一人分了兩塊水果糖,大家對她很是照顧。
十一點半,終於可以下工了,沈安寧一直保持著和隔壁桂蘭嬸,大栓嬸差不多的速度,通過一上午的聊天,她將望土村的人口分布弄得差不多明白了。
村子最早是四戶姓王的大家族開始發展的,不過他們都是出了五服的,後來戰亂饑荒那會兒又有不少逃過來,在這裏落戶的,發展到現在還是王姓人居多。
大栓嬸的丈夫就是大栓叔,不過名字是叫王栓柱,隻不過排行老大,所以大家都叫大栓,他下麵還有個弟弟二栓,所以也有二栓嬸。
和許紅霞她們在地頭匯合,除了齊婉麗和錢惠,其餘幾個都沒有手套,許紅霞伸出一雙被草虐的很慘的手,可憐兮兮的。
許紅霞一臉痛苦,“我媽還說鄉下有鋤頭啥的,壓根沒想著要給我準備手套。”
沈安寧想到空間雜貨鋪裏的勞保手套,可是一打一打的,很多。
想了想,斟酌了一下語言,:“我來的時候家裏人給我準備的多,但也隻能給你們每人勻一副,三毛,不要票,你們要嗎?”
雖然比供銷社賣的多五分錢,但是不要票,所以大家都沒意見,即便是家境看起來不是很好的李夢也要了一雙。
齊婉麗看看手上已經被磨的不成樣子的手套,看向沈安寧,“安寧,你有多的嗎,要是還是多的,我也想要一副。”
沈安寧很是爽快答應了,“成,下午上工的時候我給你們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