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阿姨,您在家嗎?”


    聽到大門口傳來的聲音,沈安寧拿出手帕將臉上的淚擦幹,對著鏡子整理好衣服,現在是盛夏,但她已經穿上了薄款的長袖長褲。


    自打十九歲那年在冬天浸了冷水,沒及時調理,現在的她即便是在大夏天,手腳仍是冰涼的,捂不熱。


    從窗口往下喊了聲:“王大姐,小周,來了來了,稍等我一下啊,我拿個菜籃子。”


    沈安寧下樓從廚房挎上菜籃子,出門和二人匯合,將大門鎖好,三個人準備去小街上賣幹貨的那家買點豆腐。


    一路上說說笑笑,周秀遠遠地就看到小街上烏泱泱的人,開口說道:“也不知道這家幹貨鋪的豆腐是咋做的,這一片就沒有比他家豆腐再好吃的了。”


    周秀,也是王大姐的兒媳婦,王家是八寶鎮下屬村莊裏的原住民,前兩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將家裏的幾塊宅基地並在一起起了一棟三層樓房,用來接待旅遊的人,生意很是不錯。


    “就是,老黃這兩口子,聽說是祖傳的手藝,這豆腐一天做兩次,早晚各十版,哎呦,咱們得快點,這附近好幾個村子呢,還有鎮上的人,保不齊就賣沒了。”王大姐看著小街上的人群,步子邁得越發地大了。


    沈安寧在這住了十幾年,冬天冷的會迴到城裏和侄子們一起住,因為四合院盤的炕還有火牆要比這裏暖和。


    這些年她深居簡出,不愛交際,也就和附近的幾戶人家還有幾個平時愛上山的小孩子玩的熟。


    下午六點鍾的小街大部分都是下山的遊客,他們目的明確,在想要買東西的店鋪門口排著隊,來買東西的村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著天。


    三個人擠到幹貨店門口的時候,已經排了兩條隊。


    “還好,人不是很多,妹子,你和我兒媳婦排一條,我排一條,誰快誰就先買,待會兒再分。”王大姐看著兩條隊上的十幾個人,迅速做了安排。


    “行,王姐,我都聽你的。”


    沈安寧一出現,周圍人的視線多多少少聚焦在她身上,實在是她這些年被幾個侄子侄女壓著,吃了很多保養品,再加上沒生過孩子,天生的冷白皮,一米六五的個子,精致的五官配上不俗的氣質,說她是40歲也有人信,真真是印證了什麽叫歲月從不敗美人。


    邊上的村民自然是有知道沈安寧的,雖然她從未向他們透露過自己的身世,但大家也不都是傻瓜。


    隔三差五地往山上去,烈士陵園裏麵躺著好幾個沈姓人,清明更是一幫人上去掃墓,加上政府給她的優待,單是特批在靠近山腳下蓋個院子就已經讓大家夠驚訝的了。


    和周圍幾個熟臉打了招唿,沈安寧便不再言語了,人多,顯得空氣還是有些悶熱。


    好在很快排到了她,要了三塊豆腐,王大姐家兩塊,她一塊,拿著豆腐在周圍遊客的打量中走遠了,她們還要去村裏養魚的人家買兩條魚。


    走在鄉間的石子路上,兩旁的樹搖擺送來了風,吹著整個人都舒服了起來,周秀看著半眯著眼睛的沈安寧感慨道:“難怪大家看到沈姨總是移不開眼,沈姨長得可是真好看啊。”


    “哈哈哈,你們年輕人才好看,朝氣蓬勃地,沈姨更喜歡。”也更羨慕。


    沈安寧和她們已經認識好些年了,自然開的起玩笑,說的了俏皮話。


    以往夏天的時候,侄子家的孩子們會過來在她這裏過暑假,沈安寧順帶著會幫他們輔導功課,今年因為是奧運會,她是知道小孩子的心思的,早早便打了電話過去,“三令五申”地讓他們在市裏,不用過來。


    一個人吃晚餐,自然會簡單些,黃骨魚燉豆腐,一盤小青菜再加半個饅頭,這便是沈安寧的晚飯了。


    坐在沙發上,打開電視機,半小時新聞,再加一集電視劇,沈安寧的晚飯吃了一個多鍾頭。


    許是老了,也怕寂寞,她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收音機、電視機總是要輪番工作。


    吃完飯,在屋子裏慢走十分鍾消消食,想到早上在書房看到的箱子,沈安寧將院門、大門還有窗戶鎖好,關了燈,來到二樓書房。


    拽出角落裏已經落了灰的箱子,仔細擦幹淨,打開。


    很有年代感的藍格布料,因為時間很長,已經有些板了,裏麵包著一個狼牙形玉質吊墜,還有一封信。


    看著這些東西,一段幾十年前的記憶湧上心頭,這是和爺爺下放在一起的曹爺爺臨終之際托付給爺爺的,說是將來他的孫子找過來,就代為轉交。


    但當年曹爺爺走了後,姑姑姑父多方打聽也沒有找到曹家後人,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那個年代找不到的人很多,東西便也放在這了。


    看著箱子裏的東西,沈安寧隻希望這位曹家後人如果還在世,能安之有隅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迴七零,改變一家命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汀並收藏重迴七零,改變一家命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