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廂的旁山風正在良城牛羊蓄中熟悉理事,一切都顯得枯燥而陌生,而另一邊秀雲城內卻是一派繁華景致。
秀雲城,乃隨國三大城郭之一,位於沆來河北岸,南向楚國,西鄰唐國,建於鑿天山腳下,憑險而坐,繞河而立,真真一座雄關,氣勢非凡。
整座城市方圓近十裏,城門八扇,都是高兩丈的闊道,而城牆更加雄偉,高達五丈有餘,使外敵不敢小覷。
城內依井田而製,道路縱橫,館舍儼然有序。商旅熙攘不絕,士族來往依禮。諾大的城市才堪堪收納住了十萬人口,而多餘的人口卻自發的在秀雲城外東西兩麵建起了易市,亦有數萬人口,俗稱東西二市。
西市是普通黎庶的交易的所在,一般交易的大多是農業初級產品,用來擺攤設點的,在這裏什麽鮮果稀罕,奇蟲怪鳥,麻衣草鞋等都能在這裏找到,魚龍混雜,一個詞,就是髒亂差。
東市,則比較有規模及格調。這裏住著各諸侯國的行腳商,各大會館商社均在這裏建立據點,櫛比鱗次,互通有無。
東西二市就像人的手掌一樣,被分為了兩麵。
西市住草屋,東市住樓台,西市吃粗食,東市喝美酒,西市演淒惶,東市奏情樂,西市唱哀歌,東市伶人笑。
這一首流傳於秀雲城稚子之口的童謠,從側麵反映了東西二市人們生活上的不同,雖然有其占理之處,但東西二市的不同卻不僅如此。
東西二市真正的不同在於:其一,居住人群的不同,兩個層次的人群,就像流水一樣,有上遊之水,亦有下遊之水。西市多國人野人,東市多大夫士人。
其二,東市商賈多為各諸侯國走商,西市多秀雲城本地商人,販夫走卒居多,臥虎藏龍亦未可知。而遊商居無定所,逐利而行,其中不乏見多識廣的能人之輩,且其中夾雜著各諸侯國的耳朵與眼睛,也就是間諜細作之人。
其三,東市之所以特殊的根本原因是此間住著鑄劍師與相劍師。
隨國自古以來就多鑄劍聖手,與北方呂國並稱“劍祖之地”,而秀雲城千百年來卻能獨享“劍都”之名,其美譽正是因這不起眼的東市而來。
當年禹皇欲鑄九鼎,遍訪天下鍛鑄能手,曆時三年而不得,一日探尋銅礦,途徑銅柏山,路過秀雲城,遂於城外飲馬,遇到兩個人在河邊對賭,禹皇非常好奇,就走過去觀看。
隻見其中一人執一柄木劍,對另一人問道:“我這把劍值多少錢?”
另一人觀看這把木劍片刻,即言:“此劍乃楊木而剸,直而韌,值一錢。”
禹皇聽了他們的對話才知道這二人的身份,製劍的是一位鑄劍師,觀劍的乃是一名相劍師。這兩個人的賭注竟是輸者為贏者從河中抓一尾魚!
禹皇知道了事情曲直後,為他們的賭約覺得好笑,便想起身離開繼續上路,誰成想,禹皇剛一轉身,那相劍師竟說這把木劍隻值一錢,令人吃驚不已。
那位鑄劍師也非常吃驚,他用了三月餘日才刻好了這把劍,怎麽才隻值一錢。
他把自己的疑惑告訴了相劍師。
可那位相劍師脾氣似乎很古怪,隻說他已經說了這把劍隻值一錢的理由,便不再說話。
鑄劍師無奈,隻好請求四下之人甄別,而其他人要麽鄉村野夫,要麽孤陋寡聞,竟無人鑒別出此劍的真實價值。
不死心的鑄劍師,隻好捧劍上前,請最後一人的禹皇甄定價值。
當禹皇拿到這把木劍後,立刻吃了一驚,隻見這把木劍通體棕褐色,長兩尺一寸,劍身柔而滑,劍體竟十分沉重,上麵的銘紋簡單而富有韻味,看起來與整把劍渾然天成,令人喜不勝收。
隨即禹皇大唿三聲:“好劍,此劍當值千錢!”
這一說辭,與相劍師大相徑庭,四下裏的議論馬上紛紛起來,這究竟孰對孰錯,一時還難以厘清,那便需要兩位各自細致的解說了。
然而相劍師麵對四周人群的質疑,卻顯得絲毫不怯,倒是神情自傲拿出隨身的一把骨劍,對禹皇道:“君可敢試劍爾?”
禹皇聞言,礙於此劍不歸自己所有,便向那位鑄劍師言明,欲購得此木劍,仍舊是出一千錢,乃敢試劍。
禹皇的態度竟令那位鑄劍師躊躇不決起來,畢竟自己的木劍在相劍師眼裏僅值一錢,而在這位君上眼裏卻值千錢,一時難以決斷。
其實他自己也知道該木劍根本不值千錢,但是自己辛苦經年才製作而成的心愛之劍,竟被那相劍師貶得一文不名,因而心裏又生出一股一爭高下的想法,而且他也更想聽聽那名相劍師到底有何說辭,於是便對禹皇說:“君上但可一試,無言財帛爾!”
禹皇聽那鑄劍師說不要錢讓他放心去試劍,瞬間便對那鑄劍師多了許多好感,同時更加對此木劍有了信心。
“咄……”
咄得一聲,骨劍與木劍相交而過,便有一劍應聲落地。
此時眾人探首相看,那斷劍竟是禹皇手中之木劍!
“唏……”
禹皇深吸了一口氣,此時他才正視那柄斷劍,不及一尺,而斷劍截麵呈一字形,光滑如水!
禹皇這時猛然抬頭向相劍師手裏的骨劍望去,可是後者已經將骨劍收入劍鞘,竟無緣再見。
旁邊鑄劍師此時額頭布滿了細汗,張口結舌,不知所措。
當眾人正在吃驚中議論紛紛之時,那位相劍師突然開口道:“劍者利刃也,木劍非劍,乃器爾,以資賞玩焉!如非君良苦用心,此劍不名一錢!然否?”
鑄劍師聞言如醍醐灌頂,竟額手相慶,不曾有一絲失落的表情。
鑄劍師在眾人不解的注視中,說出了這把木劍的來曆。
原來兩年前,他在一個山林中尋找礦石,不經意間看到了一棵歪脖子楊樹,如果這個楊樹和一般的楊樹一樣的話,自然不會引起鑄劍師的興趣。因為楊木質密,但非常柔軟,普通人用來做柴火都嫌燒的時間短。
這棵歪脖子楊樹與其他人楊樹不同的是,這棵樹的樹幹上長了一個長三尺寬兩寸半的樹瘤,而且這顆樹瘤是長條型,從外觀上看像極了一把劍。
於是後來便有了鑄劍師不辭艱辛,砍樹挖瘤,將之雕琢成一把木劍。
鑄劍師曆時兩年,將原本樹瘤的體型變成了長兩尺一寸,寬兩寸的木劍。這期間極少用其刀斧削切,做出大致的形狀後,全部是用雙手玩磨而成,硬生生的將劍的寬度長度變窄變短。而木劍在手掌汗液長期沁潤下,色澤由原來的乳白色變成了棕褐色,且光滑如玉。
木劍上的劍紋,也完全根據原本樹瘤的紋路天然契合,令木劍上紋飾顯得美輪美奐而古樸自然。
此劍成形後,並沒有一般木劍,尤其是楊木所製木劍的柔弱易折特性,而是堅硬柔韌。
因為樹瘤本身比楊木密度更大,硬度自然有了,而其樹紋散亂,錯綜而生,正好富有柔韌特性。
眾人聽了鑄劍師的解說,頓時感到此木劍的匠心獨運,竟為木劍夭折而扼腕歎惜起來。
禹皇聽完鑄劍師的解說後,也望著斷劍神傷,但又猛然想起相劍師對此木劍的評語:“劍乃楊木而篆,直而韌,值一錢!”
一語中的!
言簡意賅!
禹皇還在猶自吃驚中,鑄劍師自覺慚愧,費盡心思,隻是做了一個像劍的玩器而已,已經甘敗認輸,向相劍師賠禮道歉,親自下河為其去捉魚了。
眾人一時起哄紛紛觀看鑄劍師如何捉魚的時候,禹皇還在沉思,他似乎捕捉到了九鼎的鍛鑄之法。
等到禹皇清醒迴來,眾人已經四散離去,他還待要找尋這鑄劍與相劍兩位大師,延請其助自己一臂之力,好成九鼎。
可是四下望去,哪裏還有兩人的影子。
禹皇懊悔,獨自望著手中斷劍,看著秀雲城郊東一眾景物,遂拿出一千錢,命人在此地建造屋舍,以期與鑄劍相劍兩位大師再次邂逅,不會再次失之交臂。
而那幾間屋舍,便是秀雲城東市的前身。
秀雲城,乃隨國三大城郭之一,位於沆來河北岸,南向楚國,西鄰唐國,建於鑿天山腳下,憑險而坐,繞河而立,真真一座雄關,氣勢非凡。
整座城市方圓近十裏,城門八扇,都是高兩丈的闊道,而城牆更加雄偉,高達五丈有餘,使外敵不敢小覷。
城內依井田而製,道路縱橫,館舍儼然有序。商旅熙攘不絕,士族來往依禮。諾大的城市才堪堪收納住了十萬人口,而多餘的人口卻自發的在秀雲城外東西兩麵建起了易市,亦有數萬人口,俗稱東西二市。
西市是普通黎庶的交易的所在,一般交易的大多是農業初級產品,用來擺攤設點的,在這裏什麽鮮果稀罕,奇蟲怪鳥,麻衣草鞋等都能在這裏找到,魚龍混雜,一個詞,就是髒亂差。
東市,則比較有規模及格調。這裏住著各諸侯國的行腳商,各大會館商社均在這裏建立據點,櫛比鱗次,互通有無。
東西二市就像人的手掌一樣,被分為了兩麵。
西市住草屋,東市住樓台,西市吃粗食,東市喝美酒,西市演淒惶,東市奏情樂,西市唱哀歌,東市伶人笑。
這一首流傳於秀雲城稚子之口的童謠,從側麵反映了東西二市人們生活上的不同,雖然有其占理之處,但東西二市的不同卻不僅如此。
東西二市真正的不同在於:其一,居住人群的不同,兩個層次的人群,就像流水一樣,有上遊之水,亦有下遊之水。西市多國人野人,東市多大夫士人。
其二,東市商賈多為各諸侯國走商,西市多秀雲城本地商人,販夫走卒居多,臥虎藏龍亦未可知。而遊商居無定所,逐利而行,其中不乏見多識廣的能人之輩,且其中夾雜著各諸侯國的耳朵與眼睛,也就是間諜細作之人。
其三,東市之所以特殊的根本原因是此間住著鑄劍師與相劍師。
隨國自古以來就多鑄劍聖手,與北方呂國並稱“劍祖之地”,而秀雲城千百年來卻能獨享“劍都”之名,其美譽正是因這不起眼的東市而來。
當年禹皇欲鑄九鼎,遍訪天下鍛鑄能手,曆時三年而不得,一日探尋銅礦,途徑銅柏山,路過秀雲城,遂於城外飲馬,遇到兩個人在河邊對賭,禹皇非常好奇,就走過去觀看。
隻見其中一人執一柄木劍,對另一人問道:“我這把劍值多少錢?”
另一人觀看這把木劍片刻,即言:“此劍乃楊木而剸,直而韌,值一錢。”
禹皇聽了他們的對話才知道這二人的身份,製劍的是一位鑄劍師,觀劍的乃是一名相劍師。這兩個人的賭注竟是輸者為贏者從河中抓一尾魚!
禹皇知道了事情曲直後,為他們的賭約覺得好笑,便想起身離開繼續上路,誰成想,禹皇剛一轉身,那相劍師竟說這把木劍隻值一錢,令人吃驚不已。
那位鑄劍師也非常吃驚,他用了三月餘日才刻好了這把劍,怎麽才隻值一錢。
他把自己的疑惑告訴了相劍師。
可那位相劍師脾氣似乎很古怪,隻說他已經說了這把劍隻值一錢的理由,便不再說話。
鑄劍師無奈,隻好請求四下之人甄別,而其他人要麽鄉村野夫,要麽孤陋寡聞,竟無人鑒別出此劍的真實價值。
不死心的鑄劍師,隻好捧劍上前,請最後一人的禹皇甄定價值。
當禹皇拿到這把木劍後,立刻吃了一驚,隻見這把木劍通體棕褐色,長兩尺一寸,劍身柔而滑,劍體竟十分沉重,上麵的銘紋簡單而富有韻味,看起來與整把劍渾然天成,令人喜不勝收。
隨即禹皇大唿三聲:“好劍,此劍當值千錢!”
這一說辭,與相劍師大相徑庭,四下裏的議論馬上紛紛起來,這究竟孰對孰錯,一時還難以厘清,那便需要兩位各自細致的解說了。
然而相劍師麵對四周人群的質疑,卻顯得絲毫不怯,倒是神情自傲拿出隨身的一把骨劍,對禹皇道:“君可敢試劍爾?”
禹皇聞言,礙於此劍不歸自己所有,便向那位鑄劍師言明,欲購得此木劍,仍舊是出一千錢,乃敢試劍。
禹皇的態度竟令那位鑄劍師躊躇不決起來,畢竟自己的木劍在相劍師眼裏僅值一錢,而在這位君上眼裏卻值千錢,一時難以決斷。
其實他自己也知道該木劍根本不值千錢,但是自己辛苦經年才製作而成的心愛之劍,竟被那相劍師貶得一文不名,因而心裏又生出一股一爭高下的想法,而且他也更想聽聽那名相劍師到底有何說辭,於是便對禹皇說:“君上但可一試,無言財帛爾!”
禹皇聽那鑄劍師說不要錢讓他放心去試劍,瞬間便對那鑄劍師多了許多好感,同時更加對此木劍有了信心。
“咄……”
咄得一聲,骨劍與木劍相交而過,便有一劍應聲落地。
此時眾人探首相看,那斷劍竟是禹皇手中之木劍!
“唏……”
禹皇深吸了一口氣,此時他才正視那柄斷劍,不及一尺,而斷劍截麵呈一字形,光滑如水!
禹皇這時猛然抬頭向相劍師手裏的骨劍望去,可是後者已經將骨劍收入劍鞘,竟無緣再見。
旁邊鑄劍師此時額頭布滿了細汗,張口結舌,不知所措。
當眾人正在吃驚中議論紛紛之時,那位相劍師突然開口道:“劍者利刃也,木劍非劍,乃器爾,以資賞玩焉!如非君良苦用心,此劍不名一錢!然否?”
鑄劍師聞言如醍醐灌頂,竟額手相慶,不曾有一絲失落的表情。
鑄劍師在眾人不解的注視中,說出了這把木劍的來曆。
原來兩年前,他在一個山林中尋找礦石,不經意間看到了一棵歪脖子楊樹,如果這個楊樹和一般的楊樹一樣的話,自然不會引起鑄劍師的興趣。因為楊木質密,但非常柔軟,普通人用來做柴火都嫌燒的時間短。
這棵歪脖子楊樹與其他人楊樹不同的是,這棵樹的樹幹上長了一個長三尺寬兩寸半的樹瘤,而且這顆樹瘤是長條型,從外觀上看像極了一把劍。
於是後來便有了鑄劍師不辭艱辛,砍樹挖瘤,將之雕琢成一把木劍。
鑄劍師曆時兩年,將原本樹瘤的體型變成了長兩尺一寸,寬兩寸的木劍。這期間極少用其刀斧削切,做出大致的形狀後,全部是用雙手玩磨而成,硬生生的將劍的寬度長度變窄變短。而木劍在手掌汗液長期沁潤下,色澤由原來的乳白色變成了棕褐色,且光滑如玉。
木劍上的劍紋,也完全根據原本樹瘤的紋路天然契合,令木劍上紋飾顯得美輪美奐而古樸自然。
此劍成形後,並沒有一般木劍,尤其是楊木所製木劍的柔弱易折特性,而是堅硬柔韌。
因為樹瘤本身比楊木密度更大,硬度自然有了,而其樹紋散亂,錯綜而生,正好富有柔韌特性。
眾人聽了鑄劍師的解說,頓時感到此木劍的匠心獨運,竟為木劍夭折而扼腕歎惜起來。
禹皇聽完鑄劍師的解說後,也望著斷劍神傷,但又猛然想起相劍師對此木劍的評語:“劍乃楊木而篆,直而韌,值一錢!”
一語中的!
言簡意賅!
禹皇還在猶自吃驚中,鑄劍師自覺慚愧,費盡心思,隻是做了一個像劍的玩器而已,已經甘敗認輸,向相劍師賠禮道歉,親自下河為其去捉魚了。
眾人一時起哄紛紛觀看鑄劍師如何捉魚的時候,禹皇還在沉思,他似乎捕捉到了九鼎的鍛鑄之法。
等到禹皇清醒迴來,眾人已經四散離去,他還待要找尋這鑄劍與相劍兩位大師,延請其助自己一臂之力,好成九鼎。
可是四下望去,哪裏還有兩人的影子。
禹皇懊悔,獨自望著手中斷劍,看著秀雲城郊東一眾景物,遂拿出一千錢,命人在此地建造屋舍,以期與鑄劍相劍兩位大師再次邂逅,不會再次失之交臂。
而那幾間屋舍,便是秀雲城東市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