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慶遠沒想到她忽然問這個,隨即搖了搖頭:「不是她。」
若澄愕然,隨即又明白了。舅舅其實什麽都知道。
從前她覺得,在他們這段關係中,姚慶遠一直在忍讓,兩個人之間並不公平。但看到餘氏奮不顧身地為姚慶遠出頭,她好像明白,其實在付出的不僅僅是姚慶遠。餘氏隻是性格不討喜,對姚慶遠何嚐不是一片真心?在漫長的歲月裏,他們互相扶持,已經視彼此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忽然又想起朱翊深來,也不知道他在開平衛如何了。
葉明修一早就到了吏部忙碌。朱翊深對他還是十分信任,把調配糧草這樣重要的差事交給他來辦。對於他這個甫晉升的年輕侍郎來說,這是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處理好了,必定能把位置坐穩,處理不好,那就更加難以服眾。
在這風口浪尖上,他也隻能堅定地往前走,沒有退路。
他知道自己能有今日的地位,其中有蘇家的支持,還有皇帝一心想要與士族對抗的決心。縱觀如今的朝堂之上,結黨營私的都是累世公卿之家,他們掌握著大部分的權力,對皇權產生了極大的挑戰。這點在統道皇帝時就出現了端倪,最好的例子便是三王之亂。
那以後,雖然世家的勢力有所削弱,但以蘇濂為首的文官集團,仍然以出身顯赫的為重。隨著蘇濂離開朝堂,平國公日益跋扈,永明帝也開始對世家出身的官員進行強勢地製衡。
葉明修便是乘了這股東風。但他知道皇帝也隻會做到這裏了,剩下的事還是要靠他自己。
他在吏部的公堂召眾人議事,下屬官員各自稟報所分派的任務完成的情況。確認完進度以後,眾人各自散去。一個其貌不揚的官員跟著葉明修到了屋子裏,葉明修迴頭問道:「你有事?」
那官員說道:「下官是戶部負責大米采買的官員,有件事想私下稟報大人。晉王又催我們加派米糧,但是軍中所用的二等米前兩日送出去的已經是京畿的全部了,短時間之內,實在弄不出晉王所要的數量來。」
葉明修倒了兩杯茶,問道:「以往的慣例是什麽做的?」
那官員走近了一些,神采飛揚:「以往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在二等米裏麵摻雜一些粳米,省下來的錢自然都是孝敬大人您的。其實大人,之前您要我們全部送二等米去前線的做法,就已經虧了不小的一筆……」
「所以你的意思是,一直以來給前線將士吃的米都是好壞摻雜的,而不是按照規定的二等米?」
「是的呀。每次出征,負責糧草的大人都是這麽做的。在軍營裏的夥夫自會把精米給上頭的人吃,下麵那些士兵小卒,沒有人會計較這些的。」官員賠著笑臉說道。
葉明修忽然把端起來的茶杯一擲:「想必送去的棉衣你們也動過手腳吧?不吃飽穿暖,將士如何能夠行軍打仗?怪不得京衛的作戰能力每況愈下,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一直由微詞,原來是爾等之過!」
那官員見葉明修動怒,縮了縮肩膀,往後退了幾步,不敢說話。他原以為這個吏部侍郎是平民出身,會更喜歡錢財。如今看來,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做出這個樣子給誰看?在官場的時日久了,人人都是想著為自己謀利,誰還真正地憂國憂民。
「京畿沒有米便想辦法從附近的幾個布政使司調,再不行就從江南調。這一戰關係到京師的存亡,關係到我朝的國運,必須傾國力支持,絕對不能馬虎。聽明白了嗎?」葉明修嚴肅地說道,「若被我查出有弄虛作假者,立刻送都察院查辦,絕不姑息!」
那官員一震,好像有些明白為何晉王點名要葉明修督糧草。他連忙應是,也不敢多說什麽,就告退了。
葉明修一直在吏部忙到黃昏,剛一出宮門,阿柒便跑過來:「大人,不好了。」
路上,葉明修聽阿柒說了白日發生的事。他不知道會有那麽多人來家中送禮,蘇奉英竟然還讓下人登名造冊,叫那些人在府門外排長隊。這種世家高官的做派,簡直在折辱他!
阿柒邊駕馬邊說道:「那幾個護院也不知道夫人從哪裏找來的,兇悍得很。打碎了姚家老爺送的禮不說,還把人從台階上推下去,聽說傷得不輕。後來晉王妃親自來了,跟夫人說了一通話,夫人就派青蕪姑娘把排隊的人都疏散了,也送了賠禮去姚家……」
「先不迴府,直接去姚家。」葉明修說道,臉色黑沉,手在袖中握緊。他跟蘇奉英相敬如賓,家中的事也不大過問。她出身高門,自小耳濡目染,處理內外事務都遊刃有餘,葉明修沒操過什麽心。但此事,她著實做得有些過了。
……
若澄在屋中看一本遊記,手邊有一張輿圖,畫著國境內的山川。全國統分為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她打小還沒出過京城,也不知道書中所寫的淮左名都,嶺南荔枝,芙蓉城都是怎樣的。
「你們去過京城以外的地方嗎?」若澄托腮問道。
素雲和碧雲正在旁邊收拾冬日的厚重衣物,順便把箱子裏的夏日薄衫拿出來。素雲說道:「奴婢的家鄉在湖廣,那裏是魚米之鄉。」
碧雲跟著說道:「奴婢的家鄉在江西,不過離家的時候太小,都沒有印象了。」
若澄看向她們:「如果以後我放你們離開,你們想做什麽,想去哪裏?」
素雲和碧雲對視了一眼,連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跪在若澄麵前,齊聲說道:「王妃,可是奴婢們做錯了什麽?」
若澄愕然,隨即又明白了。舅舅其實什麽都知道。
從前她覺得,在他們這段關係中,姚慶遠一直在忍讓,兩個人之間並不公平。但看到餘氏奮不顧身地為姚慶遠出頭,她好像明白,其實在付出的不僅僅是姚慶遠。餘氏隻是性格不討喜,對姚慶遠何嚐不是一片真心?在漫長的歲月裏,他們互相扶持,已經視彼此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忽然又想起朱翊深來,也不知道他在開平衛如何了。
葉明修一早就到了吏部忙碌。朱翊深對他還是十分信任,把調配糧草這樣重要的差事交給他來辦。對於他這個甫晉升的年輕侍郎來說,這是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處理好了,必定能把位置坐穩,處理不好,那就更加難以服眾。
在這風口浪尖上,他也隻能堅定地往前走,沒有退路。
他知道自己能有今日的地位,其中有蘇家的支持,還有皇帝一心想要與士族對抗的決心。縱觀如今的朝堂之上,結黨營私的都是累世公卿之家,他們掌握著大部分的權力,對皇權產生了極大的挑戰。這點在統道皇帝時就出現了端倪,最好的例子便是三王之亂。
那以後,雖然世家的勢力有所削弱,但以蘇濂為首的文官集團,仍然以出身顯赫的為重。隨著蘇濂離開朝堂,平國公日益跋扈,永明帝也開始對世家出身的官員進行強勢地製衡。
葉明修便是乘了這股東風。但他知道皇帝也隻會做到這裏了,剩下的事還是要靠他自己。
他在吏部的公堂召眾人議事,下屬官員各自稟報所分派的任務完成的情況。確認完進度以後,眾人各自散去。一個其貌不揚的官員跟著葉明修到了屋子裏,葉明修迴頭問道:「你有事?」
那官員說道:「下官是戶部負責大米采買的官員,有件事想私下稟報大人。晉王又催我們加派米糧,但是軍中所用的二等米前兩日送出去的已經是京畿的全部了,短時間之內,實在弄不出晉王所要的數量來。」
葉明修倒了兩杯茶,問道:「以往的慣例是什麽做的?」
那官員走近了一些,神采飛揚:「以往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在二等米裏麵摻雜一些粳米,省下來的錢自然都是孝敬大人您的。其實大人,之前您要我們全部送二等米去前線的做法,就已經虧了不小的一筆……」
「所以你的意思是,一直以來給前線將士吃的米都是好壞摻雜的,而不是按照規定的二等米?」
「是的呀。每次出征,負責糧草的大人都是這麽做的。在軍營裏的夥夫自會把精米給上頭的人吃,下麵那些士兵小卒,沒有人會計較這些的。」官員賠著笑臉說道。
葉明修忽然把端起來的茶杯一擲:「想必送去的棉衣你們也動過手腳吧?不吃飽穿暖,將士如何能夠行軍打仗?怪不得京衛的作戰能力每況愈下,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一直由微詞,原來是爾等之過!」
那官員見葉明修動怒,縮了縮肩膀,往後退了幾步,不敢說話。他原以為這個吏部侍郎是平民出身,會更喜歡錢財。如今看來,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做出這個樣子給誰看?在官場的時日久了,人人都是想著為自己謀利,誰還真正地憂國憂民。
「京畿沒有米便想辦法從附近的幾個布政使司調,再不行就從江南調。這一戰關係到京師的存亡,關係到我朝的國運,必須傾國力支持,絕對不能馬虎。聽明白了嗎?」葉明修嚴肅地說道,「若被我查出有弄虛作假者,立刻送都察院查辦,絕不姑息!」
那官員一震,好像有些明白為何晉王點名要葉明修督糧草。他連忙應是,也不敢多說什麽,就告退了。
葉明修一直在吏部忙到黃昏,剛一出宮門,阿柒便跑過來:「大人,不好了。」
路上,葉明修聽阿柒說了白日發生的事。他不知道會有那麽多人來家中送禮,蘇奉英竟然還讓下人登名造冊,叫那些人在府門外排長隊。這種世家高官的做派,簡直在折辱他!
阿柒邊駕馬邊說道:「那幾個護院也不知道夫人從哪裏找來的,兇悍得很。打碎了姚家老爺送的禮不說,還把人從台階上推下去,聽說傷得不輕。後來晉王妃親自來了,跟夫人說了一通話,夫人就派青蕪姑娘把排隊的人都疏散了,也送了賠禮去姚家……」
「先不迴府,直接去姚家。」葉明修說道,臉色黑沉,手在袖中握緊。他跟蘇奉英相敬如賓,家中的事也不大過問。她出身高門,自小耳濡目染,處理內外事務都遊刃有餘,葉明修沒操過什麽心。但此事,她著實做得有些過了。
……
若澄在屋中看一本遊記,手邊有一張輿圖,畫著國境內的山川。全國統分為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她打小還沒出過京城,也不知道書中所寫的淮左名都,嶺南荔枝,芙蓉城都是怎樣的。
「你們去過京城以外的地方嗎?」若澄托腮問道。
素雲和碧雲正在旁邊收拾冬日的厚重衣物,順便把箱子裏的夏日薄衫拿出來。素雲說道:「奴婢的家鄉在湖廣,那裏是魚米之鄉。」
碧雲跟著說道:「奴婢的家鄉在江西,不過離家的時候太小,都沒有印象了。」
若澄看向她們:「如果以後我放你們離開,你們想做什麽,想去哪裏?」
素雲和碧雲對視了一眼,連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跪在若澄麵前,齊聲說道:「王妃,可是奴婢們做錯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