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勸了幾句。皇上年紀也已經不小,為了江山穩固,子嗣是十分重要的。可皇上的後宮本就沒幾個人,最近皇後與皇上冷戰,原來東宮的那幾個良媛良娣不是膽子太小,就是犯了錯被禁足。剩下一個如妃,也未得到皇上多少寵愛。
劉忠愁啊,覺得自己白頭發都要長出來了。皇上莫非是心裏有人了?
所以當他向皇上稟報晉王妃求見的時候,特意留心觀察,發現皇上的神情的確有點不一樣。他心道壞了,這可不是什麽好事。雖說那晉王妃生得玉人模樣,性子又溫順乖巧,的確招人喜歡。可那是晉王的心頭肉啊,皇上萬一動了歪念,勢必釀成大禍。
朱正熙隱約猜到若澄是為了平國公的事情而來。平國公世子的夫人沈氏好像是她的堂姐。他當初不避諱地讓沈安序調查平國公府的事情,是因為心裏對徐鄺還有幾分信任。沒想到後麵發生的一連串事情,完全讓他大失所望。
自太/祖皇帝開國以來,多少將士為了邊境的安寧而獻出生命。所以曆任皇帝對於通敵賣國的罪臣絕不姑息。這也是朱正熙盛怒的原因。今天沈安序在外跪了半日,他都沒有見。
可他不忍心將若澄拒之門外,貪戀這一點點跟她獨處的機會。若不是沈氏出事,恐怕那道令牌她都不會主動用的。
他正想著,門外的太監說道:「晉王妃到。」
若澄在跨過門檻的時候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堅定地邁了過去。
大殿上彌漫著一股濃重的香氣,有點像朱翊深冕服上的味道,大概是龍涎香一類。若澄徑自走到須彌座前,跪了下來:「臣婦冒昧求見皇上,還請皇上恕罪。」
朱正熙看到她穿了大衫霞帔,年紀還小,尚撐不起那份氣勢。但她的臉蛋,真是無可挑剔地好看。這種美猶如池上盛開的芙蕖,白淨而剔透,不是庸脂俗粉可以比擬的。他不禁想,若在她還是個胖丫頭的時候,他能預見到她今日的美貌,或許她就不會是九叔的妻子。
「平身吧。」朱正熙平和地說道,目光移到奏折上。他怕自己再盯著她看,會失去作為一國之君的理智和判斷。
他當了皇帝這幾個月,威勢日盛,早已與當初的太子判若兩人了。
若澄明白,要論起心眼,她根本就比不上皇家的人,索性據實以告:「臣婦不敢起來,臣婦有罪。在進宮以前,臣婦偷偷去見了關在北鎮撫司中的堂姐。」
朱正熙的手一頓,目光沉了幾分:「錦衣衛重地,你是如何進去的?」
若澄低著頭說道:「這個臣婦不能說。但隻是探監,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做。臣婦覺得平國公府的事情有太多的疑點,皇上能否延緩將他們問罪?」
「平國公通敵叛國,證據已然確鑿,沒什麽好說的。」朱正熙翻開奏折,「朕乃一國之君,知道該怎麽做。」
朱正熙肅然的時候,神態有幾分像朱翊深。若澄以前看到朱翊深就是這副冷冰冰的樣子,極不好接近。所以她反倒沒剛進來時那麽怕了,反而仰頭說道:「皇上以前曾經說過,我們可以做朋友。今日我不以晉王妃的身份,也不以命婦的身份來見皇上。皇上可否就當聽一個朋友說話?」
朱正熙心中微動,麵上不動聲色。
若澄見他沒有拒絕,繼續說道:「我知道自太/祖皇帝以來,為了除掉北境的隱患,曆代皇帝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所以對於通敵叛國之罪,絕對無法容忍。可就像王爺所說,平國公曾為穩定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福廣的倭患,貴州的動亂,還有奴兒幹都司,韃靼,亦力把裏都有他征戰的足跡。他為什麽要跟瓦剌勾結?僅僅是因為他已經位極人臣,皇上在登基以後沒有再行封賞嗎?這個理由,跟他半生功勳,跟平國公府上下近百口人命比起來,當真能站得住腳?皇上不妨想一想,到底是誰一定要置一國大將於死地?」
朱正熙沒想到若澄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收起剛才漫不經心的樣子:「平國公的為人,朕比誰都清楚。也許瓦剌許了他比位極人臣更高的好處,他難道能不為所動?」
「皇上的確比我更了解平國公。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皇上不想聽聽我的堂姐說了什麽?聽完之後您再做判斷也不遲。殺一個人,甚至殺幾百個人對您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若有朝一日,您知道自己冤枉了自己的親舅父,不會後悔嗎?」
若澄說話的口氣一直很柔和誠懇,像是涓涓流水,聽著十分舒服。
朱翊深歎了聲:「你起來,坐下說吧。」
若澄也不推辭,從地上起來,直接坐在旁邊的花梨木椅子上。她的手在袖子底下緊緊地攥著,閉了閉眼睛,隻覺得汗水從額頭滴落下來。朱正熙緩緩問道:「你見到沈氏,她都說了什麽?」
「堂姐說她在出事以前,曾經偷偷潛入過平國公的書房,那時暗格裏還隻有幾枚印章。等到錦衣衛搜查的時候,忽然就多出了信件。這不是栽贓是什麽?皇上當然也可以覺得這是堂姐的推托之言,但她說平國公的書房隻有幾個人能進去打掃,盤問他們也許會有線索。為了查明真相,何妨一試呢?」
朱正熙想想有理,叫來劉忠,附耳吩咐了幾句,劉忠就小跑出去了。
但若澄知道,恐怕審問那些人要花費不少時間,她現在也沒有直接的證據,能讓皇帝放了平國公府的眾人。
「皇上能否將平國公親手所書的奏折拿來給我看看?」她大著膽子問道。
劉忠愁啊,覺得自己白頭發都要長出來了。皇上莫非是心裏有人了?
所以當他向皇上稟報晉王妃求見的時候,特意留心觀察,發現皇上的神情的確有點不一樣。他心道壞了,這可不是什麽好事。雖說那晉王妃生得玉人模樣,性子又溫順乖巧,的確招人喜歡。可那是晉王的心頭肉啊,皇上萬一動了歪念,勢必釀成大禍。
朱正熙隱約猜到若澄是為了平國公的事情而來。平國公世子的夫人沈氏好像是她的堂姐。他當初不避諱地讓沈安序調查平國公府的事情,是因為心裏對徐鄺還有幾分信任。沒想到後麵發生的一連串事情,完全讓他大失所望。
自太/祖皇帝開國以來,多少將士為了邊境的安寧而獻出生命。所以曆任皇帝對於通敵賣國的罪臣絕不姑息。這也是朱正熙盛怒的原因。今天沈安序在外跪了半日,他都沒有見。
可他不忍心將若澄拒之門外,貪戀這一點點跟她獨處的機會。若不是沈氏出事,恐怕那道令牌她都不會主動用的。
他正想著,門外的太監說道:「晉王妃到。」
若澄在跨過門檻的時候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堅定地邁了過去。
大殿上彌漫著一股濃重的香氣,有點像朱翊深冕服上的味道,大概是龍涎香一類。若澄徑自走到須彌座前,跪了下來:「臣婦冒昧求見皇上,還請皇上恕罪。」
朱正熙看到她穿了大衫霞帔,年紀還小,尚撐不起那份氣勢。但她的臉蛋,真是無可挑剔地好看。這種美猶如池上盛開的芙蕖,白淨而剔透,不是庸脂俗粉可以比擬的。他不禁想,若在她還是個胖丫頭的時候,他能預見到她今日的美貌,或許她就不會是九叔的妻子。
「平身吧。」朱正熙平和地說道,目光移到奏折上。他怕自己再盯著她看,會失去作為一國之君的理智和判斷。
他當了皇帝這幾個月,威勢日盛,早已與當初的太子判若兩人了。
若澄明白,要論起心眼,她根本就比不上皇家的人,索性據實以告:「臣婦不敢起來,臣婦有罪。在進宮以前,臣婦偷偷去見了關在北鎮撫司中的堂姐。」
朱正熙的手一頓,目光沉了幾分:「錦衣衛重地,你是如何進去的?」
若澄低著頭說道:「這個臣婦不能說。但隻是探監,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做。臣婦覺得平國公府的事情有太多的疑點,皇上能否延緩將他們問罪?」
「平國公通敵叛國,證據已然確鑿,沒什麽好說的。」朱正熙翻開奏折,「朕乃一國之君,知道該怎麽做。」
朱正熙肅然的時候,神態有幾分像朱翊深。若澄以前看到朱翊深就是這副冷冰冰的樣子,極不好接近。所以她反倒沒剛進來時那麽怕了,反而仰頭說道:「皇上以前曾經說過,我們可以做朋友。今日我不以晉王妃的身份,也不以命婦的身份來見皇上。皇上可否就當聽一個朋友說話?」
朱正熙心中微動,麵上不動聲色。
若澄見他沒有拒絕,繼續說道:「我知道自太/祖皇帝以來,為了除掉北境的隱患,曆代皇帝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所以對於通敵叛國之罪,絕對無法容忍。可就像王爺所說,平國公曾為穩定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福廣的倭患,貴州的動亂,還有奴兒幹都司,韃靼,亦力把裏都有他征戰的足跡。他為什麽要跟瓦剌勾結?僅僅是因為他已經位極人臣,皇上在登基以後沒有再行封賞嗎?這個理由,跟他半生功勳,跟平國公府上下近百口人命比起來,當真能站得住腳?皇上不妨想一想,到底是誰一定要置一國大將於死地?」
朱正熙沒想到若澄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收起剛才漫不經心的樣子:「平國公的為人,朕比誰都清楚。也許瓦剌許了他比位極人臣更高的好處,他難道能不為所動?」
「皇上的確比我更了解平國公。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皇上不想聽聽我的堂姐說了什麽?聽完之後您再做判斷也不遲。殺一個人,甚至殺幾百個人對您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若有朝一日,您知道自己冤枉了自己的親舅父,不會後悔嗎?」
若澄說話的口氣一直很柔和誠懇,像是涓涓流水,聽著十分舒服。
朱翊深歎了聲:「你起來,坐下說吧。」
若澄也不推辭,從地上起來,直接坐在旁邊的花梨木椅子上。她的手在袖子底下緊緊地攥著,閉了閉眼睛,隻覺得汗水從額頭滴落下來。朱正熙緩緩問道:「你見到沈氏,她都說了什麽?」
「堂姐說她在出事以前,曾經偷偷潛入過平國公的書房,那時暗格裏還隻有幾枚印章。等到錦衣衛搜查的時候,忽然就多出了信件。這不是栽贓是什麽?皇上當然也可以覺得這是堂姐的推托之言,但她說平國公的書房隻有幾個人能進去打掃,盤問他們也許會有線索。為了查明真相,何妨一試呢?」
朱正熙想想有理,叫來劉忠,附耳吩咐了幾句,劉忠就小跑出去了。
但若澄知道,恐怕審問那些人要花費不少時間,她現在也沒有直接的證據,能讓皇帝放了平國公府的眾人。
「皇上能否將平國公親手所書的奏折拿來給我看看?」她大著膽子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