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有些知道碎玉軒原本是先皇的私邸,可知道碎玉軒如今的主人是順安王的,卻隻有朱翊深一個,因此各個都露出震驚的表情。他們幾乎人人都去過碎玉軒,有些是公事,有些是尋樂,忽然之間跟曾經的大反賊扯上關係,不禁人人自危。
隻有朱翊深麵不改色,平靜地看著地上的鎏金博山爐。
統道年間的三王之亂,曾一度震驚天下。但這件事的內/幕知道的人卻少之又少,相幹人等幾乎被殺光,所以民間怎麽傳的人都有,流傳比較多的一個說法是:統道皇帝的堂弟汾陽王和順安王,聯合從韃靼歸順的歸義王,意圖在統道皇帝去祭祀的時候發動兵變,奪取皇位。然而有人告密,統道皇帝提前知曉,將他們一網打盡。汾陽王和歸義王被判斬首,可順安王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還保留了爵位。隻不過被統道皇帝貶出京城,並命他無旨不得再入京,否則視同謀反。
這麽多年過去,朝堂上的人早就忘記了這檔子陳年舊事,沒想到順安王突然出現在京城。難道他是聽說皇帝病危,來京城尋找下手的機會,再謀當年未完成之事?
若如此,為了京城的安全,應當盡早將他捉拿歸案。
端和帝的目光落在朱翊深平靜的臉上,聽到順安王的事,他居然麵不改色心不跳,好像與他全然無關一樣。端和帝最受不了他這種胸有成竹,將世間一切都不放在眼裏的樣子,神韻太像父皇了。
他看向劉德喜,劉德喜俯身聽他說話,然後轉述道:「晉王,皇上問您,這些年是否都與順安王有聯係?」
眾人的目光一下都落在朱翊深的身上。徐鄺對朱翊深說道:「聽說上次昭妃娘娘的貓就是你從福建商幫的人手裏買來的。京城距離福建路途遙遠,你怎麽會跟當地的商幫如此熟悉?應該是順安王介紹的吧?」
朱翊深沒想到徐鄺既然連商幫的事情都查出來了,看來是下了一番功夫。對方說的如此肯定,手中必然已經有證據。朱翊深上前兩步,看著端和帝說道:「商幫的人的確是皇叔介紹給臣弟認識的。但是臣弟隻是問商幫的人買了貓,這應該不違反先帝旨意吧?何況順安王人是否在京城目前尚且無法下定論。」
李青山笑道:「王爺與一個反賊來往,竟然還振振有詞?想必王爺早就知道順安王來了京城,還知道他藏身於何處吧?讓錦衣衛搜查一下晉王府,應該能搜到證據。」
蘇濂皺眉說道:「李大人可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晉王藏匿順安王?若沒有,讓錦衣衛搜查親王府邸,不是一件小事。當年三王之亂,先帝已經判定順安王乃是無辜被牽連,否則也不會留他一條性命。之所以不再讓順安王迴京,是出於當時政治形勢的考量,請你不要再一口一個反賊。難道你對先帝的判斷有異議?」
李青山被堵得沒話說,訕訕地看了徐鄺一眼。他沒想到時至今日,蘇濂竟然還幫朱翊深說話。
朱翊深知道當年三王之亂另有隱情,所以父皇最後才放過了順安王。據說那個告密之人就是徐鄺,而順安王原本要呈遞一個最關鍵的證據,以證三人清白,但那證據卻不翼而飛了。那件事最後草草收尾,父皇也沒告訴他詳細的內情。大概被親兄弟背叛的滋味不好受,據說汾陽王和順安王算是父皇帶大的,後來再也沒聽父皇提起那件事。
徐鄺對李青山點了下頭,出列說道:「蘇大人言之有理。先帝已經判定順安王無罪,叫他反賊的確不對。但先帝不讓順安王私自入京,否則以謀反論處。畢竟出過三王之亂的事情,誰都不能保證順安王的用心。我這裏有可靠消息,順安王如今人就在京城。京城由晉王掌管,為了自證清白,晉王殿下是否立個軍令狀,限時將順安王捉拿歸案?」
「舅舅,您的消息是從哪裏來的?」一直沒有發言的朱正熙問道,「如何證明可靠?這樣就讓九叔立軍令狀是否太過草率了?」
「這個殿下就不用管了,我敢這麽說,肯定是有把握的。總之,順安王一日不捉到,京城便隱藏著幾分危險。這本來也是晉王的分內之事,沒錯吧?」
此時,端和帝又對劉德喜說了一番話,劉德喜朗聲道:「皇上讓晉王殿下五日之內將順安王捉拿歸案,否則便收迴京衛的指揮權,並且向晉王問責。」
「可是父皇……」朱正熙還欲說話,端和帝已經扶著劉德喜站起來,慢慢地踏下寶座,迴東暖閣去了。今日坐在這裏,已經耗費了他太多的力氣。這可能也是他此生最後一次機會,希望徐鄺不要再失算了。
天邊已經翻出了魚肚白,朱翊深走出乾清宮,他上輩子殺過皇帝,弑君奪位,從來沒有手軟過。這輩子因為不想再登皇位,百般忍讓,可皇兄還是步步相逼。他根本不知道順安王在京中的藏身之處,而且以順安王的聰明,就算把京城翻個底朝天,也未必能將他捉住。
五日之後,他不僅要交出京衛的指揮權,還不知麵臨什麽懲罰。他握緊拳頭,隻覺得心裏的火都要壓製不住了。他不會坐以待斃的。
朱正熙連忙追上他,叫道:「九叔!」
朱翊深迴過頭,朱正熙滿臉的歉意:「對不起,是我讓你執掌京衛,才會有今日的麻煩。我沒想到父皇和舅舅他們居然用這種法子來逼你交出手中的權力。我會再勸諫的。」
朱翊深閉了下眼睛說道:「你知道皇兄不會聽你所言。」
朱正熙有些頹喪地站著,像個孩子一樣不知所措。朱翊深拍了拍他的肩膀,徑自下玉階離去。朱正熙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忽然有種離他很遠的感覺。
劉忠走到朱正熙的身邊說道:「太子殿下,咱們迴東宮吧?」
「劉忠,你說有什麽辦法可以救九叔?我不能害了他。」朱正熙喃喃自語道。
劉忠眼珠子轉了轉:「太子妃向來聰明,太子不如迴去同她商量看看?也許她會有什麽好的建議。畢竟是首輔大人的孫女,再不濟還有首輔呢。」
隻有朱翊深麵不改色,平靜地看著地上的鎏金博山爐。
統道年間的三王之亂,曾一度震驚天下。但這件事的內/幕知道的人卻少之又少,相幹人等幾乎被殺光,所以民間怎麽傳的人都有,流傳比較多的一個說法是:統道皇帝的堂弟汾陽王和順安王,聯合從韃靼歸順的歸義王,意圖在統道皇帝去祭祀的時候發動兵變,奪取皇位。然而有人告密,統道皇帝提前知曉,將他們一網打盡。汾陽王和歸義王被判斬首,可順安王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還保留了爵位。隻不過被統道皇帝貶出京城,並命他無旨不得再入京,否則視同謀反。
這麽多年過去,朝堂上的人早就忘記了這檔子陳年舊事,沒想到順安王突然出現在京城。難道他是聽說皇帝病危,來京城尋找下手的機會,再謀當年未完成之事?
若如此,為了京城的安全,應當盡早將他捉拿歸案。
端和帝的目光落在朱翊深平靜的臉上,聽到順安王的事,他居然麵不改色心不跳,好像與他全然無關一樣。端和帝最受不了他這種胸有成竹,將世間一切都不放在眼裏的樣子,神韻太像父皇了。
他看向劉德喜,劉德喜俯身聽他說話,然後轉述道:「晉王,皇上問您,這些年是否都與順安王有聯係?」
眾人的目光一下都落在朱翊深的身上。徐鄺對朱翊深說道:「聽說上次昭妃娘娘的貓就是你從福建商幫的人手裏買來的。京城距離福建路途遙遠,你怎麽會跟當地的商幫如此熟悉?應該是順安王介紹的吧?」
朱翊深沒想到徐鄺既然連商幫的事情都查出來了,看來是下了一番功夫。對方說的如此肯定,手中必然已經有證據。朱翊深上前兩步,看著端和帝說道:「商幫的人的確是皇叔介紹給臣弟認識的。但是臣弟隻是問商幫的人買了貓,這應該不違反先帝旨意吧?何況順安王人是否在京城目前尚且無法下定論。」
李青山笑道:「王爺與一個反賊來往,竟然還振振有詞?想必王爺早就知道順安王來了京城,還知道他藏身於何處吧?讓錦衣衛搜查一下晉王府,應該能搜到證據。」
蘇濂皺眉說道:「李大人可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晉王藏匿順安王?若沒有,讓錦衣衛搜查親王府邸,不是一件小事。當年三王之亂,先帝已經判定順安王乃是無辜被牽連,否則也不會留他一條性命。之所以不再讓順安王迴京,是出於當時政治形勢的考量,請你不要再一口一個反賊。難道你對先帝的判斷有異議?」
李青山被堵得沒話說,訕訕地看了徐鄺一眼。他沒想到時至今日,蘇濂竟然還幫朱翊深說話。
朱翊深知道當年三王之亂另有隱情,所以父皇最後才放過了順安王。據說那個告密之人就是徐鄺,而順安王原本要呈遞一個最關鍵的證據,以證三人清白,但那證據卻不翼而飛了。那件事最後草草收尾,父皇也沒告訴他詳細的內情。大概被親兄弟背叛的滋味不好受,據說汾陽王和順安王算是父皇帶大的,後來再也沒聽父皇提起那件事。
徐鄺對李青山點了下頭,出列說道:「蘇大人言之有理。先帝已經判定順安王無罪,叫他反賊的確不對。但先帝不讓順安王私自入京,否則以謀反論處。畢竟出過三王之亂的事情,誰都不能保證順安王的用心。我這裏有可靠消息,順安王如今人就在京城。京城由晉王掌管,為了自證清白,晉王殿下是否立個軍令狀,限時將順安王捉拿歸案?」
「舅舅,您的消息是從哪裏來的?」一直沒有發言的朱正熙問道,「如何證明可靠?這樣就讓九叔立軍令狀是否太過草率了?」
「這個殿下就不用管了,我敢這麽說,肯定是有把握的。總之,順安王一日不捉到,京城便隱藏著幾分危險。這本來也是晉王的分內之事,沒錯吧?」
此時,端和帝又對劉德喜說了一番話,劉德喜朗聲道:「皇上讓晉王殿下五日之內將順安王捉拿歸案,否則便收迴京衛的指揮權,並且向晉王問責。」
「可是父皇……」朱正熙還欲說話,端和帝已經扶著劉德喜站起來,慢慢地踏下寶座,迴東暖閣去了。今日坐在這裏,已經耗費了他太多的力氣。這可能也是他此生最後一次機會,希望徐鄺不要再失算了。
天邊已經翻出了魚肚白,朱翊深走出乾清宮,他上輩子殺過皇帝,弑君奪位,從來沒有手軟過。這輩子因為不想再登皇位,百般忍讓,可皇兄還是步步相逼。他根本不知道順安王在京中的藏身之處,而且以順安王的聰明,就算把京城翻個底朝天,也未必能將他捉住。
五日之後,他不僅要交出京衛的指揮權,還不知麵臨什麽懲罰。他握緊拳頭,隻覺得心裏的火都要壓製不住了。他不會坐以待斃的。
朱正熙連忙追上他,叫道:「九叔!」
朱翊深迴過頭,朱正熙滿臉的歉意:「對不起,是我讓你執掌京衛,才會有今日的麻煩。我沒想到父皇和舅舅他們居然用這種法子來逼你交出手中的權力。我會再勸諫的。」
朱翊深閉了下眼睛說道:「你知道皇兄不會聽你所言。」
朱正熙有些頹喪地站著,像個孩子一樣不知所措。朱翊深拍了拍他的肩膀,徑自下玉階離去。朱正熙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忽然有種離他很遠的感覺。
劉忠走到朱正熙的身邊說道:「太子殿下,咱們迴東宮吧?」
「劉忠,你說有什麽辦法可以救九叔?我不能害了他。」朱正熙喃喃自語道。
劉忠眼珠子轉了轉:「太子妃向來聰明,太子不如迴去同她商量看看?也許她會有什麽好的建議。畢竟是首輔大人的孫女,再不濟還有首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