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壺一對,春秋早期,壺通高42.3厘米。橢方體,長頸微束,鼓腹,低圈足沿外侈,頸部有一對銜環螺旋角獸首耳,蓋上有方圈狀捉手。蓋沿飾吐舌的雙頭龍紋,捉手壁飾竊曲紋。”
“頸部飾環帶紋,腹部飾一頭雙身蟠龍紋,並由若幹龍蛇盤曲其中,圈足飾竊曲紋。口內壁鑄銘文6字,銘文意為‘秦公作鑄樽壺’。”
“春秋早期秦公鼎三件,其一高35.2厘米,口徑35.5厘米,重克;其二高32.4厘米,口徑33厘米,重克;其三高30.5厘米,口徑31厘米,重克。”
“三件秦公鼎形製、紋飾相同,大小相似。口沿外折,上設寬厚大耳,上厚下薄,略為外侈。束頸,寬體,器腹外垂,淺腹平底,蹄形足。器型頗具西周晚期的氣度。整個紋飾風格粗獷、簡約。”
“器內壁鑄銘兩行六字‘秦公乍寶用鼎’,行款右行。從這三件秦公鼎的形製、紋飾、銘文看,屬於同一套列鼎。”
“春秋早期秦公簋兩件,其一高16.4厘米,口徑18.7厘米,重5200克;其二高16.2厘米,口徑18.9厘米,重4471.3克。”
“兩件形製、紋飾基本相同。失蓋,弇口,體寬鼓腹,圈足上有三獸首,下連短狀獸爪形矮扁足。腹部兩側設獸首形耳,造型宏偉,耳端龍首寬厚,卷身,下有垂珥呈卷尾狀。”
“器內底鑄銘兩行六字:‘秦公乍鑄用簋’。”
“春秋早期垂鱗紋鍑一件,高22.1厘米,口徑18.8厘米,重2999.6克。直口,方唇,深腹,腹壁略微斜收,喇叭形高圈足。口沿兩側設有綯索紋立耳,耳的內根部呈蛇頭狀,緊貼於器口的內緣。”
“西周中期晉伯卣一件,高27.5厘米,口橫16.2厘米,口縱15.5厘米,重5077.1克。器呈橢圓形,直口高蓋,蓋麵兩側有聳起的犄角,束頸,垂腹。”
“圈足外撇有折沿,提梁兩端設獸首,為尖喙大耳的貘首形。頸部飾兩道弦紋,前後各有一個高浮雕貘首。蓋和器鑄銘文十三字,記晉伯作此卣。”
“西周晚期晉侯蘇鼎一件,高23.4厘米,口徑26.9厘米,重4580.8克。折沿,腹部為半球狀,下收為圜底,腹部兩側有附耳,並有小銅棍與口沿相接,腹部飾重環紋和一道弦紋。”
“腹內壁鑄銘文三行十三字,記晉侯穌作此鼎。”
“西周晚期晉侯對盨一件,高17.4厘米,口橫21.5厘米,口縱13.7厘米,重3085.5克。器呈圓角長方形,蓋頂有四個環形丫狀鈕。腹壁較直,獸首形附耳下有垂珥,矮圈足下接四個環形丫狀小足。”
“蓋和器內有銘文六行三十字,記晉侯對作狩獵時用對盨。”
……
來利古董店不愧是主營華夏藝術品的,店裏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黃色麵孔,一個操著彎省口音的男店員用中文“講品”。
學好英語才能出國?
不存在的。
隻要你兜裏錢夠多,哪怕你說那個山旮旯裏的土話,照樣有人能聽得懂,“錢語”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
男店員“講品”講得很細,劉一眼看東西看得更細,一看就是兩個多小時,都給李愛國看睡著了。
“請放心。”詹姆斯邊給李國慶和珍妮倒工夫茶,邊用蹩腳的中文說:“我們來利店的藝術品,保真。”
“保真?”李國慶玩味地看著詹姆斯,道:“好像就算是索斯比和克裏斯蒂那拍賣行,他們也不會對買主保證東西一定是真貨吧?”
“來利是我的姓氏,我以我父親和祖父的名義保證,從我們來利店出去的藝術品,沒有假貨。”說漢語還是不順溜,詹姆斯改用英語。
“錯,藝術品不存在真假,隻有新舊之分。”李國慶指著那一對秦公壺,問:“那兩樣東西,多少錢?”
“它們本來是要送到大蘋果城索斯比拍賣行參加今年的秋拍,已經做進了宣傳圖錄裏麵,起拍價預估在50-80萬美刀……”
“說你的賣價。”李國慶打斷了詹姆斯的話。
“150萬美刀一對,不單賣。”
李國慶走過去拎起一隻壺,掂了掂,道:“幹你們這行還真是暴利。這東西出自於華夏西北某個小山坡上,當地售價絕對不超過5萬軟妹幣,出趟國,這是翻了多少倍啊?”
“來源合不合法,我不知道,但我購買它們的手續肯定是合法的。”
詹姆斯輕笑了一聲,道:“至於價格,做貿易,我得保證合理的利潤,不是嗎?”
“合理。”李國慶敲了敲青銅壺,聽著壺身發出悶悶的響聲,一臉的沉醉,然後道:“150萬美刀,我要了。”
1號秦公鼎,100萬美刀,成交。
2號秦公鼎,95萬美刀,成交。
3號秦公鼎,94萬美刀,成交。
……
不多時,李大老板就簽出去了1000多萬美刀的支票。
肆意花錢的感覺,爽!
最後李大老板總共在來利店消費了2000多萬美刀,把大大小小二十多件青銅器收入了囊中。
賓主盡歡,李國慶安排保鏢們開車把東西運走,正要跟詹姆斯告別,詹姆斯卻讓他等一下。
等了大概有十多分鍾吧,詹姆斯的倆手下抬著一個大檀木箱子過來了,打開箱子,裏麵全是“石片片”:“我慷慨的朋友,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劉一眼拿起“石片片”,隻看了一眼,眼睛一下子亮了,然後衝李國慶點點頭,李國慶道:“那就謝謝你了,我的朋友。”
劉一眼親自抱著箱子上了老死來死,這迴李國慶跟他乘一輛車。
看著抱著箱子傻笑的劉一眼,李國慶道:“老劉,你傻了?”
“我是傻了,樂傻了。你知道這是什麽嗎,小李同誌?”
“不就是刻著字的石片片嘛,又不是玉。”
“這叫石磬。”
“石磬?是什麽?”
“石磬是我國古代出現最早的打擊樂器之一,在我國古代的‘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音樂器分類中,磬居石音類,以石料或玉料琢磨而成,並鑽孔懸掛於架下。”
“擊打傳聲,清脆悠揚,因此人們也常常把石磬稱作‘會唱歌的石頭’。”
“會唱歌的石頭,不還是石頭?”
“不一樣,上麵刻上字,就不一樣了。”
“頸部飾環帶紋,腹部飾一頭雙身蟠龍紋,並由若幹龍蛇盤曲其中,圈足飾竊曲紋。口內壁鑄銘文6字,銘文意為‘秦公作鑄樽壺’。”
“春秋早期秦公鼎三件,其一高35.2厘米,口徑35.5厘米,重克;其二高32.4厘米,口徑33厘米,重克;其三高30.5厘米,口徑31厘米,重克。”
“三件秦公鼎形製、紋飾相同,大小相似。口沿外折,上設寬厚大耳,上厚下薄,略為外侈。束頸,寬體,器腹外垂,淺腹平底,蹄形足。器型頗具西周晚期的氣度。整個紋飾風格粗獷、簡約。”
“器內壁鑄銘兩行六字‘秦公乍寶用鼎’,行款右行。從這三件秦公鼎的形製、紋飾、銘文看,屬於同一套列鼎。”
“春秋早期秦公簋兩件,其一高16.4厘米,口徑18.7厘米,重5200克;其二高16.2厘米,口徑18.9厘米,重4471.3克。”
“兩件形製、紋飾基本相同。失蓋,弇口,體寬鼓腹,圈足上有三獸首,下連短狀獸爪形矮扁足。腹部兩側設獸首形耳,造型宏偉,耳端龍首寬厚,卷身,下有垂珥呈卷尾狀。”
“器內底鑄銘兩行六字:‘秦公乍鑄用簋’。”
“春秋早期垂鱗紋鍑一件,高22.1厘米,口徑18.8厘米,重2999.6克。直口,方唇,深腹,腹壁略微斜收,喇叭形高圈足。口沿兩側設有綯索紋立耳,耳的內根部呈蛇頭狀,緊貼於器口的內緣。”
“西周中期晉伯卣一件,高27.5厘米,口橫16.2厘米,口縱15.5厘米,重5077.1克。器呈橢圓形,直口高蓋,蓋麵兩側有聳起的犄角,束頸,垂腹。”
“圈足外撇有折沿,提梁兩端設獸首,為尖喙大耳的貘首形。頸部飾兩道弦紋,前後各有一個高浮雕貘首。蓋和器鑄銘文十三字,記晉伯作此卣。”
“西周晚期晉侯蘇鼎一件,高23.4厘米,口徑26.9厘米,重4580.8克。折沿,腹部為半球狀,下收為圜底,腹部兩側有附耳,並有小銅棍與口沿相接,腹部飾重環紋和一道弦紋。”
“腹內壁鑄銘文三行十三字,記晉侯穌作此鼎。”
“西周晚期晉侯對盨一件,高17.4厘米,口橫21.5厘米,口縱13.7厘米,重3085.5克。器呈圓角長方形,蓋頂有四個環形丫狀鈕。腹壁較直,獸首形附耳下有垂珥,矮圈足下接四個環形丫狀小足。”
“蓋和器內有銘文六行三十字,記晉侯對作狩獵時用對盨。”
……
來利古董店不愧是主營華夏藝術品的,店裏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黃色麵孔,一個操著彎省口音的男店員用中文“講品”。
學好英語才能出國?
不存在的。
隻要你兜裏錢夠多,哪怕你說那個山旮旯裏的土話,照樣有人能聽得懂,“錢語”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
男店員“講品”講得很細,劉一眼看東西看得更細,一看就是兩個多小時,都給李愛國看睡著了。
“請放心。”詹姆斯邊給李國慶和珍妮倒工夫茶,邊用蹩腳的中文說:“我們來利店的藝術品,保真。”
“保真?”李國慶玩味地看著詹姆斯,道:“好像就算是索斯比和克裏斯蒂那拍賣行,他們也不會對買主保證東西一定是真貨吧?”
“來利是我的姓氏,我以我父親和祖父的名義保證,從我們來利店出去的藝術品,沒有假貨。”說漢語還是不順溜,詹姆斯改用英語。
“錯,藝術品不存在真假,隻有新舊之分。”李國慶指著那一對秦公壺,問:“那兩樣東西,多少錢?”
“它們本來是要送到大蘋果城索斯比拍賣行參加今年的秋拍,已經做進了宣傳圖錄裏麵,起拍價預估在50-80萬美刀……”
“說你的賣價。”李國慶打斷了詹姆斯的話。
“150萬美刀一對,不單賣。”
李國慶走過去拎起一隻壺,掂了掂,道:“幹你們這行還真是暴利。這東西出自於華夏西北某個小山坡上,當地售價絕對不超過5萬軟妹幣,出趟國,這是翻了多少倍啊?”
“來源合不合法,我不知道,但我購買它們的手續肯定是合法的。”
詹姆斯輕笑了一聲,道:“至於價格,做貿易,我得保證合理的利潤,不是嗎?”
“合理。”李國慶敲了敲青銅壺,聽著壺身發出悶悶的響聲,一臉的沉醉,然後道:“150萬美刀,我要了。”
1號秦公鼎,100萬美刀,成交。
2號秦公鼎,95萬美刀,成交。
3號秦公鼎,94萬美刀,成交。
……
不多時,李大老板就簽出去了1000多萬美刀的支票。
肆意花錢的感覺,爽!
最後李大老板總共在來利店消費了2000多萬美刀,把大大小小二十多件青銅器收入了囊中。
賓主盡歡,李國慶安排保鏢們開車把東西運走,正要跟詹姆斯告別,詹姆斯卻讓他等一下。
等了大概有十多分鍾吧,詹姆斯的倆手下抬著一個大檀木箱子過來了,打開箱子,裏麵全是“石片片”:“我慷慨的朋友,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劉一眼拿起“石片片”,隻看了一眼,眼睛一下子亮了,然後衝李國慶點點頭,李國慶道:“那就謝謝你了,我的朋友。”
劉一眼親自抱著箱子上了老死來死,這迴李國慶跟他乘一輛車。
看著抱著箱子傻笑的劉一眼,李國慶道:“老劉,你傻了?”
“我是傻了,樂傻了。你知道這是什麽嗎,小李同誌?”
“不就是刻著字的石片片嘛,又不是玉。”
“這叫石磬。”
“石磬?是什麽?”
“石磬是我國古代出現最早的打擊樂器之一,在我國古代的‘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音樂器分類中,磬居石音類,以石料或玉料琢磨而成,並鑽孔懸掛於架下。”
“擊打傳聲,清脆悠揚,因此人們也常常把石磬稱作‘會唱歌的石頭’。”
“會唱歌的石頭,不還是石頭?”
“不一樣,上麵刻上字,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