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陪我去見個人。”那格格找到李國慶,道。
“老朋友?”李國慶上下打量了一下那格格,麵帶揶揄道:“老太太,你可以啊,在萬裏之外的花旗都有人了?你的老相好?”
“我打你個臭小子……”那格格作勢欲打。
“我是說老鄉……好。”李國慶狡辯道:“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老鄉,您老想哪去了?”
“還真是老鄉,不過也不是老鄉,她是我姐。”
“你姐?”
“我們家世代在造辦處謀生,我爺爺的爺爺還曾經做過造辦處郎中。”那格格娓娓道來,李國慶知道沒有半個小時,這話茬子打不住。
“郎中?”李國慶插科打諢道:“給工人瞧病的赤腳醫生嗎?這也不是什麽官啊,還值得你拿出來說?”
“沒文化的小皮猴子。”
那格格虛打了李國慶一下,道:“造辦處設管理大臣2人,總管郎中2人,員外郎2人,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庫掌、委署庫掌24人,筆帖式15人。”
“總管郎中?”李國慶促狹道:“宮裏當總管的都是太監,你爺爺的爺爺在宮裏當太監的唄。”
“你就沒正形吧你就。”那格格都懶得打李國慶了:“我爺爺的爺爺要是太監,那我們這支是怎麽來的?”
“先生了孩子,後進宮當太監唄。”
“造辦處的確有太監,設首領太監2名,太監21名,負責造辦處匠役進宮修造事宜。可我家是旗人,還是上三旗裏麵的鑲黃旗,那可是上三旗之首,我們家裏的人怎麽可能會當太監呢。”
“鑲黃旗是上三旗之首?還有這種說法?”
“嗯,據老輩兒人講,第一次見到八旗的排序,是《滿文老檔》天命七年四月份,排序為:1.正黃旗;2.鑲黃旗;3.正紅旗;4.鑲紅旗;5.鑲藍旗;6.正藍旗;7.正白旗;8.鑲白旗。”
“其中正黃和鑲黃兩旗的旗主為太祖本人,剩下的六旗旗主分別是太祖的子侄,因此正黃和鑲黃兩旗地位最高。”
什麽狗屁太祖不太祖的,就是老奴。
李國慶心裏這樣想,但他不敢說出來,立場不同而已。
“那也應該是人家正黃旗最厲害啊,跟你們鑲黃旗有什麽關係?”
“因為天命八年六月十八日和天命十年的時候,餘下六旗沒有變動,但是鑲黃旗取代正黃旗成為了‘頭旗’。”
“頭牌……啊呸,頭旗?”
李大糞清不放過任何一個醃臢他們的機會。
“嗯,這實際上是因為,在太祖末年,太祖將兩黃旗,逐步分給三個幼子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最後導致自己親領的旗分,隻有鑲黃旗的一部分。故而,此時居首的旗,自然是鑲黃旗。”
“順治爺對八旗進行了正式排序,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其中,鑲黃旗地位最高,鑲藍旗地位最低。”
“鑲黃旗有九大老姓,分別是: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舒穆祿氏、烏喇那拉氏、哈達那拉氏、葉赫那拉氏、郭絡羅氏、伊爾根覺羅氏。我們家就是烏喇那拉氏。”
“我們家族盛產美女,總共出過三個皇後,分別是太祖的大妃孝烈武皇後阿巴亥,有‘滿洲第二美女’稱號,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都是她所生。雍正爺孝敬憲皇後和乾隆爺繼皇後也是我們那拉氏。”
人老,話就多。
反正也閑著沒事,李國慶樂得讓那格格上曆史……族史課。
“到了我爹那一代……”老太太絮叨了半天,終於說到近現代了。
“等等,你爹?你不應該說阿瑪嗎?”李國慶糾正道。
“額……說習慣了。”那格格接著說:“我娘是末帝溥儀堂伯的女兒,溥儀應該叫我娘一聲堂姐。我爹和我娘總共生了九個孩子,我是最小的。我想帶你去見的,就是我四姐,她叫那毓秀。”
“對了,到現在我還不知道您老的名字呢?”
“我叫那毓婷。”
“噗……”李國慶一口茶水噴了出去。
怪不得您老沒兒沒女呢,感情您老自帶避孕buff啊。
那格格:老娘生過兒子好不好?
“我爹是造辦處24個庫掌、委署庫掌之一,還是正六品琺琅處庫掌,他在造辦處一直幹到1924年,才隨著小皇帝出宮去了津門。”
“琺琅處?”李國慶搓著手道:“就是管琺琅彩的唄?老爺子有沒有中飽私囊啊?”
“小李子,你想多了。”那格格看出來李國慶的心思,道:“琺琅彩於康熙爺晚期才燒製成功,雍正爺時期到達頂峰。”
“但到了乾隆爺晚期,由於國勢逐漸衰落,加之琺琅彩的燒製成本過高,宮廷逐漸開始停止燒製琺琅彩瓷器。從琺琅彩的創燒,到宮廷停止燒製,隻經過了短短不到100年的時間。”
“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月‘琺琅處無活’,清三代瓷器最高峰的琺琅彩基本上不再燒製了。”
“據道光爺時期檔案記載,琺琅彩原藏於紫禁城端凝殿的北小庫內,約有400件,每一件或兩三件盛一楠木匣,匣蓋上刻填色品名。”
“其中的三百多件於1933年古物南遷後離開故宮,1949年被運往彎省,剩下的四十件現收藏於燕京故宮博物院。”
“乾隆爺以後的幾位爺,琺琅彩雖然偶有燒製,但量很少,就連所謂的琺琅處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閑差,我爹也就白領一份錢糧而已。”
“白激動了。”李國慶真是愛慘了雍老四的琺琅彩和粉彩,不關乎錢的事,主要是喜歡,真心喜歡。
“你姐姐怎麽跑花旗來了?”李國慶問。
“我四姐比我大十歲,上過洋人開辦的貝滿女中,跟謝婉瑩是同班同學,她倆都是1918屆的。32年我們全家跟著小皇帝去了東北春城,我姐不願意去,一個人坐輪船去了花旗。”
“不錯,你姐姐比你們有骨氣。”李國慶挑了個大拇哥。
“過去的是是非非就不說了。”
感覺被內涵到的那格格道:“49年以後,我們家就跟我四姐斷了聯係,直到今年,我四姐千辛萬苦才重新跟我聯係上。本來一到這裏我就該去找我四姐的,奈何我這身體不爭氣,來了就病倒了。”
怪不得老太太非要過來呢,一來就病倒還給李大老板嚇夠嗆,老太太站著過來,裝罐裏迴去,挺不吉利的。
“老朋友?”李國慶上下打量了一下那格格,麵帶揶揄道:“老太太,你可以啊,在萬裏之外的花旗都有人了?你的老相好?”
“我打你個臭小子……”那格格作勢欲打。
“我是說老鄉……好。”李國慶狡辯道:“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老鄉,您老想哪去了?”
“還真是老鄉,不過也不是老鄉,她是我姐。”
“你姐?”
“我們家世代在造辦處謀生,我爺爺的爺爺還曾經做過造辦處郎中。”那格格娓娓道來,李國慶知道沒有半個小時,這話茬子打不住。
“郎中?”李國慶插科打諢道:“給工人瞧病的赤腳醫生嗎?這也不是什麽官啊,還值得你拿出來說?”
“沒文化的小皮猴子。”
那格格虛打了李國慶一下,道:“造辦處設管理大臣2人,總管郎中2人,員外郎2人,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庫掌、委署庫掌24人,筆帖式15人。”
“總管郎中?”李國慶促狹道:“宮裏當總管的都是太監,你爺爺的爺爺在宮裏當太監的唄。”
“你就沒正形吧你就。”那格格都懶得打李國慶了:“我爺爺的爺爺要是太監,那我們這支是怎麽來的?”
“先生了孩子,後進宮當太監唄。”
“造辦處的確有太監,設首領太監2名,太監21名,負責造辦處匠役進宮修造事宜。可我家是旗人,還是上三旗裏麵的鑲黃旗,那可是上三旗之首,我們家裏的人怎麽可能會當太監呢。”
“鑲黃旗是上三旗之首?還有這種說法?”
“嗯,據老輩兒人講,第一次見到八旗的排序,是《滿文老檔》天命七年四月份,排序為:1.正黃旗;2.鑲黃旗;3.正紅旗;4.鑲紅旗;5.鑲藍旗;6.正藍旗;7.正白旗;8.鑲白旗。”
“其中正黃和鑲黃兩旗的旗主為太祖本人,剩下的六旗旗主分別是太祖的子侄,因此正黃和鑲黃兩旗地位最高。”
什麽狗屁太祖不太祖的,就是老奴。
李國慶心裏這樣想,但他不敢說出來,立場不同而已。
“那也應該是人家正黃旗最厲害啊,跟你們鑲黃旗有什麽關係?”
“因為天命八年六月十八日和天命十年的時候,餘下六旗沒有變動,但是鑲黃旗取代正黃旗成為了‘頭旗’。”
“頭牌……啊呸,頭旗?”
李大糞清不放過任何一個醃臢他們的機會。
“嗯,這實際上是因為,在太祖末年,太祖將兩黃旗,逐步分給三個幼子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最後導致自己親領的旗分,隻有鑲黃旗的一部分。故而,此時居首的旗,自然是鑲黃旗。”
“順治爺對八旗進行了正式排序,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其中,鑲黃旗地位最高,鑲藍旗地位最低。”
“鑲黃旗有九大老姓,分別是: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舒穆祿氏、烏喇那拉氏、哈達那拉氏、葉赫那拉氏、郭絡羅氏、伊爾根覺羅氏。我們家就是烏喇那拉氏。”
“我們家族盛產美女,總共出過三個皇後,分別是太祖的大妃孝烈武皇後阿巴亥,有‘滿洲第二美女’稱號,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都是她所生。雍正爺孝敬憲皇後和乾隆爺繼皇後也是我們那拉氏。”
人老,話就多。
反正也閑著沒事,李國慶樂得讓那格格上曆史……族史課。
“到了我爹那一代……”老太太絮叨了半天,終於說到近現代了。
“等等,你爹?你不應該說阿瑪嗎?”李國慶糾正道。
“額……說習慣了。”那格格接著說:“我娘是末帝溥儀堂伯的女兒,溥儀應該叫我娘一聲堂姐。我爹和我娘總共生了九個孩子,我是最小的。我想帶你去見的,就是我四姐,她叫那毓秀。”
“對了,到現在我還不知道您老的名字呢?”
“我叫那毓婷。”
“噗……”李國慶一口茶水噴了出去。
怪不得您老沒兒沒女呢,感情您老自帶避孕buff啊。
那格格:老娘生過兒子好不好?
“我爹是造辦處24個庫掌、委署庫掌之一,還是正六品琺琅處庫掌,他在造辦處一直幹到1924年,才隨著小皇帝出宮去了津門。”
“琺琅處?”李國慶搓著手道:“就是管琺琅彩的唄?老爺子有沒有中飽私囊啊?”
“小李子,你想多了。”那格格看出來李國慶的心思,道:“琺琅彩於康熙爺晚期才燒製成功,雍正爺時期到達頂峰。”
“但到了乾隆爺晚期,由於國勢逐漸衰落,加之琺琅彩的燒製成本過高,宮廷逐漸開始停止燒製琺琅彩瓷器。從琺琅彩的創燒,到宮廷停止燒製,隻經過了短短不到100年的時間。”
“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月‘琺琅處無活’,清三代瓷器最高峰的琺琅彩基本上不再燒製了。”
“據道光爺時期檔案記載,琺琅彩原藏於紫禁城端凝殿的北小庫內,約有400件,每一件或兩三件盛一楠木匣,匣蓋上刻填色品名。”
“其中的三百多件於1933年古物南遷後離開故宮,1949年被運往彎省,剩下的四十件現收藏於燕京故宮博物院。”
“乾隆爺以後的幾位爺,琺琅彩雖然偶有燒製,但量很少,就連所謂的琺琅處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閑差,我爹也就白領一份錢糧而已。”
“白激動了。”李國慶真是愛慘了雍老四的琺琅彩和粉彩,不關乎錢的事,主要是喜歡,真心喜歡。
“你姐姐怎麽跑花旗來了?”李國慶問。
“我四姐比我大十歲,上過洋人開辦的貝滿女中,跟謝婉瑩是同班同學,她倆都是1918屆的。32年我們全家跟著小皇帝去了東北春城,我姐不願意去,一個人坐輪船去了花旗。”
“不錯,你姐姐比你們有骨氣。”李國慶挑了個大拇哥。
“過去的是是非非就不說了。”
感覺被內涵到的那格格道:“49年以後,我們家就跟我四姐斷了聯係,直到今年,我四姐千辛萬苦才重新跟我聯係上。本來一到這裏我就該去找我四姐的,奈何我這身體不爭氣,來了就病倒了。”
怪不得老太太非要過來呢,一來就病倒還給李大老板嚇夠嗆,老太太站著過來,裝罐裏迴去,挺不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