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日,江彤霞告別了月圓的師父,從山中逃離之後,並沒有真的下定決心,想要尋找一座尼姑庵,所作為棲身之所。


    她的心裏,還留有一絲希望。


    他覺得月半即使會撇下自己,也不會丟下自己的父母。


    她故意把自己弄得醜醜的,把衣服抹的髒兮兮的,偷偷的,避著人群下了山。


    她清楚的記得,月半曾經給她說過,父母在縣城的西邊開了一家簡陋的茶水鋪子。


    葉家茶鋪很好找。


    江彤霞很容易便找到了。


    當她看到這簡陋的鋪子時,她才真切的明白,為何月半會如此努力。


    當她連續幾天,偷偷的躲在一隅,關注葉父葉母的接人待物時,她才清楚月半的性格的如何養成的。


    很多次,她萌生出想要進去,和葉家父母交談的衝動。


    她的理智拘禁著她,她的身份約束著她,她的過往審視著她。


    心裏的那絲希望,被迫快要幻滅了。


    她身上的帶的銅板,所剩無幾了。


    江彤霞想到了投奔葉家父母,既解決了自己的吃飯問題,也能照顧伯父伯母。


    轉念一想,她又怕月圓突然迴來,發現了她的蹤跡。


    無可奈何,她離開了吳興縣城。


    一邊尋找可靠的棲身之所,一邊給店家幫幫忙,混口飯吃。


    讓她欣慰的是,最終在吳興縣的臨縣,有一家尼姑庵,願意收留她。


    這座尼姑庵規模並不算小。


    江彤霞初次入庵,看到前前後後,人影攢動。


    執事道姑並沒有多問,隻是讓她選擇帶發還是削發。


    江彤霞心底螢火未滅。


    她選擇帶發修行。


    她之前聽說過一些關於庵裏尼姑暗地為娼的傳言,故而告誡自己,定要謹言慎行,手勤腳快。


    庵裏日子清貧。


    她們每日晨起撒掃完,吃完早飯,便要去田間地頭勞作。


    日上三竿,從田間迴來,稍事休息之後,開始打坐念經。


    接著會開始分工,一部分人準備中午的飯菜,另一部分則是做一些簡單的女紅。像一些牢房的囚服,衙役的皂衣。


    等日頭偏西,她們又是出門,不是給菜蔬澆水打掐,就是疏苗上肥。


    留給個人的自由時間是非常有限的。


    江彤霞了打發這僅有的閑暇時光,每次外出采買之時,她總會趁著旁人不注意,悄悄地帶迴幾本心儀的書籍以及筆墨紙硯。


    起初,倒也無人察覺其中端倪。


    然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終究還是沒能逃過眾人的眼睛。特別是那庵主,表麵上不動聲色,但暗地裏卻常常偷偷摸摸地潛入江彤霞的住所,想要一探究竟。


    終於有一天,庵主將江彤霞的房間徹頭徹尾地檢查了一番。當她看到褥子下,鋪放整齊的書籍時,心中不禁一驚。


    再翻開江彤霞寫下的那些記錄著心情感悟的詞句,更是讓庵主篤定,眼前這個看似平凡無奇的女子,絕非來自普通的百姓人家。


    一股私心,在心底悄然生起。


    她要把這個人兒,給當官兒的說道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身向那畔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月清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月清泉並收藏身向那畔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