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在家日常
穿越農女之婉清的田園生活 作者:樂憶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婉清真的不想顯擺,想低調些來著的。
但是林恆和誌遠不知道啊,他們一看喬家問起詳細情況,便如倒豆子一般的都說了。
林恆把婉清去上京做生意,然後買了座宅子的事情說了一遍,小弟誌遠則是在一旁插嘴添油加醋。
這下,喬家三人看婉清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他們是隱隱察覺婉清有些機靈,但不知道她腦子這麽好使。
現在想來這小丫頭是真了不得,到哪兒,錢就賺到哪兒。
喬栩興致勃勃地問著婉清關於上京的事情。
雖然大伯和大堂哥都在京城,但他卻是沒有去過的。他們一家都在梧州,他娘倒是希望把他妹妹嫁到京城去。
婉清也不欲多說京城的事情,隻草草說了她在京城開的麻辣燙鋪子。
這一下,喬栩的心思便活絡開了。
喬栩的娘是商戶之女,嫁妝很豐厚,名下也有不少鋪子。
而他作為家裏的第二個孩子,上有會讀書的舉人大哥光宗耀祖,下有乖巧可愛的小妹惹人憐愛,所以爹爹對他不喜讀書也是寬容的很,他一直無所事事,不知所謂,但現在想想,他為何不走經商這條路子呢?
“清兒妹妹,你有沒有想過在梧州也開一個麻辣燙鋪子?”
“自然是有的,”婉清點頭。
梧州知府已經換人了,梧州也不再是馬家的天下,她現在去開分店正合適。
而且梧州離青山縣也不遠,隻要兩天車程便到了。
“等我大哥有空,我們在細細討論這個。”
喬栩有些納悶,他問誌文:“誌文表哥這陣子鋪子裏很忙嗎?”
“沒有沒有,也不是很忙,縣城鋪子早就上了軌道了,現在也是時候開發新店了。”
誌文並不是忙鋪子的事情,他主要是忙秦霜的事。
兩人本就是新婚,如膠似漆,再加上現在秦霜又懷孕了,誌文舍不得她,不願意外出,就想時刻在身邊,每天看著她。
婉清頗為不讚同大哥這種行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若真舍不得離開大嫂,那梧州的事情我就交給別人去辦,大哥你安心陪著大嫂就是。若是你想去開發梧州,那就得舍下大嫂,猶猶豫豫,既要又要,怎能成大事?”
誌文被小妹教訓了,也不敢反駁,隻能垂下頭應下:“我知道了,梧州的事情還是交由我負責吧,我會處理好私人情感的。”
喬大爺他們要在婉清家呆幾日,大家聊到差不多時辰便歇息睡覺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誌欽誌遠迴縣城讀書。
林恆帶著喬大爺喬二爺去爹娘的墓地祭拜,誌文、喬栩、婉清跟著。
一路上草木蕭條,秋色漸濃。
路上不時碰到村裏人,大家都和林家舅舅打招唿,大家早已知道,林恆的外祖家來人了。
大舅覺得溪山村的風氣很好,村民熱情有禮,能在這樣的村子裏生活,也是一件幸事。
到了山上,喬大爺看到了妹妹的墓碑,頓時潸然淚下。
那個從小一起長大,總是跟在他屁股後頭的妹妹,竟然比他這個哥哥還要早便離開人世了,他怎能不傷心難過呢?
祭拜過後,林恆帶著他們在山上轉了一圈。
婉清好久沒來山上了,想起剛穿來時,天天往山上跑,就為了找一口吃的,時過境遷,現在想起來,也是感慨萬千,日子過得真快啊。
迴到家,吃過午飯,林恆帶著喬大爺喬二爺去老宅,喬大爺喬二爺感謝林廣白夫妻撫養林恆長大,送去了500兩銀子。
林廣白不想收銀子,喬大爺卻說:“這是我代表我妹妹妹夫對你的感謝,你老就收下,當年要不是你收留,林恆還不知道去誰家。”
在喬大爺喬二爺的堅持下,林恆的勸說下,林廣白最終還是收下了銀子。
在婉茹三日迴門後,喬大爺和喬二爺也要迴家了。
兩家約定,等過年的時候,林恆再帶著一家人去梧州拜訪遊玩。
喬家的兩輛馬車帶著婉清和李氏準備的一車物品,離開了溪山村。
喬栩掀著簾子一臉不舍,和婉清依依惜別,“下次來梧州,咱們好好談談開店的事情。”
“知道了,過年見。”婉清揮著手告別。
送走大舅公二舅公,家裏真的清靜了。
在家裏休息了幾日,婉清又開始做麵霜了。年前有好幾場親事要參加,婉清得準備點禮物。這個麵霜香皂套裝就很好,適合女孩子家。
做好要送出去的份額,婉清全部放置進了空間,出發去縣城了。
她迴來後還沒去看過鋪子的情況呢。
到了縣城,婉清直奔林家鋪子,店鋪裏的鄭掌櫃看到她立刻眼睛一亮,“東家,你來了。”
“嗯,”婉清點點頭,“進來鋪子生意怎麽樣?”
“迴東家,生意很好,您要看看賬簿嗎?”鄭掌櫃拿過賬簿交給婉清。
婉清收下翻了翻。
崔雲在接待顧客,她口齒伶俐的介紹著衣裳的布料和花色,看著婉清進來,激動地點了下頭,繼續陪著顧客。
婉清很滿意崔雲小丫頭的表現,原本她還想著把秋月和崔雲調換一下崗位,現在看來不用了。
等顧客走後,崔雲過來問候婉清,婉清問了些店裏的情況,服裝的樣式大多是秦霜根據她的提議設計的,婉茹本來做樣衣,但是因著要成親,便耽擱了一些。
後來秦霜雇了一些繡技好的女人做衣服,現在鋪子裏都有成衣售賣了。
現在快到年底了,婉清認為鋪子還是得以羽絨服和毛衣為賣點,成衣鋪子縣城有很多,她們想要從中突出重圍就得有特色,要做別人沒有的。
婉清了解過服裝鋪子,又去隔壁雜貨鋪子,明順和誌雲都在店裏,他們前幾日都來吃婉茹的喜酒了,雖見過麵,但沒好好聊過。
婉清問了蕭肅的消息,明順說:“蕭老板每隔兩三個月就會來一次,算是我們店裏的固定客戶。我們要的羊毛他也會帶過來,隻是他有時候別的東西太多,羊毛帶的不多。”
但是林恆和誌遠不知道啊,他們一看喬家問起詳細情況,便如倒豆子一般的都說了。
林恆把婉清去上京做生意,然後買了座宅子的事情說了一遍,小弟誌遠則是在一旁插嘴添油加醋。
這下,喬家三人看婉清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他們是隱隱察覺婉清有些機靈,但不知道她腦子這麽好使。
現在想來這小丫頭是真了不得,到哪兒,錢就賺到哪兒。
喬栩興致勃勃地問著婉清關於上京的事情。
雖然大伯和大堂哥都在京城,但他卻是沒有去過的。他們一家都在梧州,他娘倒是希望把他妹妹嫁到京城去。
婉清也不欲多說京城的事情,隻草草說了她在京城開的麻辣燙鋪子。
這一下,喬栩的心思便活絡開了。
喬栩的娘是商戶之女,嫁妝很豐厚,名下也有不少鋪子。
而他作為家裏的第二個孩子,上有會讀書的舉人大哥光宗耀祖,下有乖巧可愛的小妹惹人憐愛,所以爹爹對他不喜讀書也是寬容的很,他一直無所事事,不知所謂,但現在想想,他為何不走經商這條路子呢?
“清兒妹妹,你有沒有想過在梧州也開一個麻辣燙鋪子?”
“自然是有的,”婉清點頭。
梧州知府已經換人了,梧州也不再是馬家的天下,她現在去開分店正合適。
而且梧州離青山縣也不遠,隻要兩天車程便到了。
“等我大哥有空,我們在細細討論這個。”
喬栩有些納悶,他問誌文:“誌文表哥這陣子鋪子裏很忙嗎?”
“沒有沒有,也不是很忙,縣城鋪子早就上了軌道了,現在也是時候開發新店了。”
誌文並不是忙鋪子的事情,他主要是忙秦霜的事。
兩人本就是新婚,如膠似漆,再加上現在秦霜又懷孕了,誌文舍不得她,不願意外出,就想時刻在身邊,每天看著她。
婉清頗為不讚同大哥這種行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若真舍不得離開大嫂,那梧州的事情我就交給別人去辦,大哥你安心陪著大嫂就是。若是你想去開發梧州,那就得舍下大嫂,猶猶豫豫,既要又要,怎能成大事?”
誌文被小妹教訓了,也不敢反駁,隻能垂下頭應下:“我知道了,梧州的事情還是交由我負責吧,我會處理好私人情感的。”
喬大爺他們要在婉清家呆幾日,大家聊到差不多時辰便歇息睡覺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誌欽誌遠迴縣城讀書。
林恆帶著喬大爺喬二爺去爹娘的墓地祭拜,誌文、喬栩、婉清跟著。
一路上草木蕭條,秋色漸濃。
路上不時碰到村裏人,大家都和林家舅舅打招唿,大家早已知道,林恆的外祖家來人了。
大舅覺得溪山村的風氣很好,村民熱情有禮,能在這樣的村子裏生活,也是一件幸事。
到了山上,喬大爺看到了妹妹的墓碑,頓時潸然淚下。
那個從小一起長大,總是跟在他屁股後頭的妹妹,竟然比他這個哥哥還要早便離開人世了,他怎能不傷心難過呢?
祭拜過後,林恆帶著他們在山上轉了一圈。
婉清好久沒來山上了,想起剛穿來時,天天往山上跑,就為了找一口吃的,時過境遷,現在想起來,也是感慨萬千,日子過得真快啊。
迴到家,吃過午飯,林恆帶著喬大爺喬二爺去老宅,喬大爺喬二爺感謝林廣白夫妻撫養林恆長大,送去了500兩銀子。
林廣白不想收銀子,喬大爺卻說:“這是我代表我妹妹妹夫對你的感謝,你老就收下,當年要不是你收留,林恆還不知道去誰家。”
在喬大爺喬二爺的堅持下,林恆的勸說下,林廣白最終還是收下了銀子。
在婉茹三日迴門後,喬大爺和喬二爺也要迴家了。
兩家約定,等過年的時候,林恆再帶著一家人去梧州拜訪遊玩。
喬家的兩輛馬車帶著婉清和李氏準備的一車物品,離開了溪山村。
喬栩掀著簾子一臉不舍,和婉清依依惜別,“下次來梧州,咱們好好談談開店的事情。”
“知道了,過年見。”婉清揮著手告別。
送走大舅公二舅公,家裏真的清靜了。
在家裏休息了幾日,婉清又開始做麵霜了。年前有好幾場親事要參加,婉清得準備點禮物。這個麵霜香皂套裝就很好,適合女孩子家。
做好要送出去的份額,婉清全部放置進了空間,出發去縣城了。
她迴來後還沒去看過鋪子的情況呢。
到了縣城,婉清直奔林家鋪子,店鋪裏的鄭掌櫃看到她立刻眼睛一亮,“東家,你來了。”
“嗯,”婉清點點頭,“進來鋪子生意怎麽樣?”
“迴東家,生意很好,您要看看賬簿嗎?”鄭掌櫃拿過賬簿交給婉清。
婉清收下翻了翻。
崔雲在接待顧客,她口齒伶俐的介紹著衣裳的布料和花色,看著婉清進來,激動地點了下頭,繼續陪著顧客。
婉清很滿意崔雲小丫頭的表現,原本她還想著把秋月和崔雲調換一下崗位,現在看來不用了。
等顧客走後,崔雲過來問候婉清,婉清問了些店裏的情況,服裝的樣式大多是秦霜根據她的提議設計的,婉茹本來做樣衣,但是因著要成親,便耽擱了一些。
後來秦霜雇了一些繡技好的女人做衣服,現在鋪子裏都有成衣售賣了。
現在快到年底了,婉清認為鋪子還是得以羽絨服和毛衣為賣點,成衣鋪子縣城有很多,她們想要從中突出重圍就得有特色,要做別人沒有的。
婉清了解過服裝鋪子,又去隔壁雜貨鋪子,明順和誌雲都在店裏,他們前幾日都來吃婉茹的喜酒了,雖見過麵,但沒好好聊過。
婉清問了蕭肅的消息,明順說:“蕭老板每隔兩三個月就會來一次,算是我們店裏的固定客戶。我們要的羊毛他也會帶過來,隻是他有時候別的東西太多,羊毛帶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