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坐上國際專列
我穿成了五十年代保密單位子弟 作者:生活進行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雲汐安頓好家裏,五月中旬三個人開車去了大連周水圍子機場,把車停在機場後,就一人扛著兩個大包坐上了上午八點二十五去唿和浩特白塔機場的飛機。
火車票是陸霖提前打電話預訂好的,要不說朝裏有人好辦事兒呢。
兩個小時後三個人扛著大包小包出了白塔機場,然後馬不停蹄的直接打車前往二連浩特火車站。
就這樣當天下午四點半左右三個人就順利趕到了二連浩特火車站,準備坐上了由中國二連浩特開往蘇聯莫斯科的國際專列。
宋雲汐他們坐的這趟是從中國北京到俄羅斯莫斯科的k3國際專列,這輛國際專列自一九五九年就開通了。
中間途經三個國家,中國北京至蒙古國的烏蘭巴托,再到終點站俄羅斯的莫斯科。
這趟列車線路全程往返公裏,共計線路耗時長約13個晝夜,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長的一趟旅客列車。
國內段是從北京出發,經過豐沙鐵路、京包鐵路、張集鐵路、集二鐵路。
傍晚抵達中蒙邊境城市二連浩特,從北京到莫斯科的距離比途經滿洲裏的運程縮短了1141公裏。
火車要在二連浩特火車站這裏停留5個小時更換車輪。
二連浩特地處錫林郭勒草原的最北處,它做為中國的正北門戶被稱之為“車輪上的城市”,這一美譽的得來,是因為它有著“亞洲第一大鐵路換成車庫。”
在這裏不僅火車車輪要換,餐車也要換,就連列車員都換成了高鼻大眼的蘇聯人。
因為我國火車的軌道距離是1435毫米,是屬於國際上的標準軌道。
而俄羅斯的就不同了,他們的鐵軌寬度為1520毫米,屬於寬軌距列車,兩者相差85毫米。
不過,俄羅斯這特有的寬軌道也曾經拯救了整個蘇聯。
在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人長驅直入,準備將火車直接開進蘇聯,結果卻被俄羅斯的寬軌道給擋在了國門的外麵。
雖然兩國的軌道寬度僅相差幾十毫米,但是對於火車的安全行駛是至關緊要的。
換好鐵軌後,再掛上蒙古國的機車就可以準備出國了。
這個時候列車上已經滿載著去俄羅斯的中國倒爺和要交換的貨物。
宋雲汐他們三個人直接在車站裏辦理中國出境手續,然後填寫進入蒙古國的入境申請表。
蓋上火車入境的大戳子,拿好自己的護照,扛上自己的大包,就可以上車找到自己的鋪位安心的睡一覺了!
二連浩特與蒙古國的紮門烏德隔界相望,是世界著名的恐龍化石產地。
一夜好眠,早上醒來,發現列車已經在蒙古國的國土上行駛了六個多小時了!
列車進入到蒙古國,五月的蒙古國滿眼都是遼闊的草原美景,每時每刻都美的都讓宋雲汐舍不得眨眼。
紮門烏德蘇赫巴托是蒙古國的東戈壁省,它跟中國的二連浩特有公路和鐵路相連,是蒙古國對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也是目前唯一的鐵路口岸。
蒙古國最不缺的就是草原,列車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奔馳,看著遠處慢悠悠吃著草的牛羊,也是一道詩人筆下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美景。
看著眼前的美景一點點往後移動,看著遠處牧民的蒙古包和氈房,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
列車繼續朝前走,就到了風景如畫的烏蘭巴托,天空中那仿佛觸手可及的白雲,仿佛就是一幅最美的風景畫。
晚上的時候,列車到達俄羅斯和蒙古國的邊境城市蘇赫巴托,需要在這裏辦理蒙古出境手續並進行檢查。
列車半夜進入蘇聯的邊境城市奧得堡,車站裏是一片寂靜,四周圍被黑色籠罩。
在這裏火車又得停下來接受蘇聯邊防、海關人員的檢查。
帶著大簷帽的蘇聯工作人員上車檢查護照、簽證和行李,然後辦理進入蘇聯的入關手續。
第三天一睜開眼睛,一大早上宋雲汐就發現自己已經置身於貝加爾湖湖畔,這裏就是我們祖先所說的“北海”,古人蘇武牧羊的地方。
蘇武“渴飲雪,饑吞氈”在北海曆盡人間艱辛長達19年,終於改善了匈奴和漢朝的關係,才能重迴長安。
宋雲汐霎那間就被眼前令人炫目的美景給包圍了。
列車一邊是一望無際的白樺林,另一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貝加爾湖水,真是水天相連自成一景。
湖水清澈見底,就連湖底的綠色苔蘚都能清晰可見,不愧被譽為“西伯利亞明眸”。
從湛藍色的貝加爾湖岸開始,越過一片無人的原野,聽著東正教堂的鍾聲,列車一直沿著貝加爾湖畔開了四五個小時。
讓宋雲汐時刻感受到詩與遠方的驚喜。
一路走過,宋雲汐感覺到除了美還是美,這種視覺盛宴,一路上讓宋雲汐都舍不得眨眼睛,擔心一眨眼就會錯過眼前的美景。
中午的時候列車停靠在貝加爾湖的最南端――斯柳笛揚卡。
這座小城市的湖邊有很多教堂。
過了貝加爾湖,列車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西伯利亞原始大森林裏穿行。
在金色的陽光照耀下,有數不盡的白樺林,遠山、湖泊、樹木。
這三天一路走過來,坐在火車上的人都還算安靜,大部分人都在欣賞沿途的風景。
有的人在養精蓄銳睡大覺,也有人找幾個牌搭子在打鬥地主。
列車在西伯利亞穿行了兩天兩夜,終於到達西伯利亞鐵路的終點,這裏距離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還有900多公裏。
第五天中午,列車開出葉卡捷琳堡站,通過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碑,列車就進入了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城市。
在這狹窄的車廂中,感受到三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風景,時刻都有美景左右相伴。
宋雲汐覺得這一趟特別值,這沿途的風景就值這趟車票。
她相信後麵的旅程肯定還有驚喜等著自己。
火車票是陸霖提前打電話預訂好的,要不說朝裏有人好辦事兒呢。
兩個小時後三個人扛著大包小包出了白塔機場,然後馬不停蹄的直接打車前往二連浩特火車站。
就這樣當天下午四點半左右三個人就順利趕到了二連浩特火車站,準備坐上了由中國二連浩特開往蘇聯莫斯科的國際專列。
宋雲汐他們坐的這趟是從中國北京到俄羅斯莫斯科的k3國際專列,這輛國際專列自一九五九年就開通了。
中間途經三個國家,中國北京至蒙古國的烏蘭巴托,再到終點站俄羅斯的莫斯科。
這趟列車線路全程往返公裏,共計線路耗時長約13個晝夜,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長的一趟旅客列車。
國內段是從北京出發,經過豐沙鐵路、京包鐵路、張集鐵路、集二鐵路。
傍晚抵達中蒙邊境城市二連浩特,從北京到莫斯科的距離比途經滿洲裏的運程縮短了1141公裏。
火車要在二連浩特火車站這裏停留5個小時更換車輪。
二連浩特地處錫林郭勒草原的最北處,它做為中國的正北門戶被稱之為“車輪上的城市”,這一美譽的得來,是因為它有著“亞洲第一大鐵路換成車庫。”
在這裏不僅火車車輪要換,餐車也要換,就連列車員都換成了高鼻大眼的蘇聯人。
因為我國火車的軌道距離是1435毫米,是屬於國際上的標準軌道。
而俄羅斯的就不同了,他們的鐵軌寬度為1520毫米,屬於寬軌距列車,兩者相差85毫米。
不過,俄羅斯這特有的寬軌道也曾經拯救了整個蘇聯。
在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人長驅直入,準備將火車直接開進蘇聯,結果卻被俄羅斯的寬軌道給擋在了國門的外麵。
雖然兩國的軌道寬度僅相差幾十毫米,但是對於火車的安全行駛是至關緊要的。
換好鐵軌後,再掛上蒙古國的機車就可以準備出國了。
這個時候列車上已經滿載著去俄羅斯的中國倒爺和要交換的貨物。
宋雲汐他們三個人直接在車站裏辦理中國出境手續,然後填寫進入蒙古國的入境申請表。
蓋上火車入境的大戳子,拿好自己的護照,扛上自己的大包,就可以上車找到自己的鋪位安心的睡一覺了!
二連浩特與蒙古國的紮門烏德隔界相望,是世界著名的恐龍化石產地。
一夜好眠,早上醒來,發現列車已經在蒙古國的國土上行駛了六個多小時了!
列車進入到蒙古國,五月的蒙古國滿眼都是遼闊的草原美景,每時每刻都美的都讓宋雲汐舍不得眨眼。
紮門烏德蘇赫巴托是蒙古國的東戈壁省,它跟中國的二連浩特有公路和鐵路相連,是蒙古國對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也是目前唯一的鐵路口岸。
蒙古國最不缺的就是草原,列車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奔馳,看著遠處慢悠悠吃著草的牛羊,也是一道詩人筆下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美景。
看著眼前的美景一點點往後移動,看著遠處牧民的蒙古包和氈房,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
列車繼續朝前走,就到了風景如畫的烏蘭巴托,天空中那仿佛觸手可及的白雲,仿佛就是一幅最美的風景畫。
晚上的時候,列車到達俄羅斯和蒙古國的邊境城市蘇赫巴托,需要在這裏辦理蒙古出境手續並進行檢查。
列車半夜進入蘇聯的邊境城市奧得堡,車站裏是一片寂靜,四周圍被黑色籠罩。
在這裏火車又得停下來接受蘇聯邊防、海關人員的檢查。
帶著大簷帽的蘇聯工作人員上車檢查護照、簽證和行李,然後辦理進入蘇聯的入關手續。
第三天一睜開眼睛,一大早上宋雲汐就發現自己已經置身於貝加爾湖湖畔,這裏就是我們祖先所說的“北海”,古人蘇武牧羊的地方。
蘇武“渴飲雪,饑吞氈”在北海曆盡人間艱辛長達19年,終於改善了匈奴和漢朝的關係,才能重迴長安。
宋雲汐霎那間就被眼前令人炫目的美景給包圍了。
列車一邊是一望無際的白樺林,另一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貝加爾湖水,真是水天相連自成一景。
湖水清澈見底,就連湖底的綠色苔蘚都能清晰可見,不愧被譽為“西伯利亞明眸”。
從湛藍色的貝加爾湖岸開始,越過一片無人的原野,聽著東正教堂的鍾聲,列車一直沿著貝加爾湖畔開了四五個小時。
讓宋雲汐時刻感受到詩與遠方的驚喜。
一路走過,宋雲汐感覺到除了美還是美,這種視覺盛宴,一路上讓宋雲汐都舍不得眨眼睛,擔心一眨眼就會錯過眼前的美景。
中午的時候列車停靠在貝加爾湖的最南端――斯柳笛揚卡。
這座小城市的湖邊有很多教堂。
過了貝加爾湖,列車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西伯利亞原始大森林裏穿行。
在金色的陽光照耀下,有數不盡的白樺林,遠山、湖泊、樹木。
這三天一路走過來,坐在火車上的人都還算安靜,大部分人都在欣賞沿途的風景。
有的人在養精蓄銳睡大覺,也有人找幾個牌搭子在打鬥地主。
列車在西伯利亞穿行了兩天兩夜,終於到達西伯利亞鐵路的終點,這裏距離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還有900多公裏。
第五天中午,列車開出葉卡捷琳堡站,通過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碑,列車就進入了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城市。
在這狹窄的車廂中,感受到三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風景,時刻都有美景左右相伴。
宋雲汐覺得這一趟特別值,這沿途的風景就值這趟車票。
她相信後麵的旅程肯定還有驚喜等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