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青魚學社\/人間絕色
儒道我有一詩可鎮山河 作者:有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年前,洛邑城中便成立了第一家女子學社,雖然不是私塾,但是和私塾的作用、性質卻是相當。
青魚學社,取王清流“青”字,伯寧公主“鈺”字,背後主人自然是伯寧公主。
自王清流離開以後,她每日大半時間都耗在這裏,談論詩詞,評論文章,教導仕女,增進儒道修為等。
自從束縛女子文氣的枷鎖被打破以來,天下便陸續出現了一些女子儒生,夏國儒道之盛自不必說。
作為第一個被官方承認的女子學社,青魚學社雖然不起眼,但是在儒林中的地位卻是卓然,也給天下女子起了一個極好的表率。
有著伯寧公主的身份和王清流的威勢,青魚學社自成立以來,雖然飽受議論,但是卻也並未受到詰難和攻詆。
畢竟王清流的才華實在太過耀眼,大家都知道青魚學社背後的靠山是誰,也就沒有絲毫底氣前來找麻煩了,天下第一才子的名頭可不是虛的。
王清流並不知道,他的才華給這世間女子提供了多大的庇護。
短短半年時間,青魚學社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雖然成員數量遠不能和其他學社相比,但是卻彌足珍貴。
自女儒士誕生以來,一直不受儒道正統承認,這些女子仍不能參加科舉,參加詩會,以正式身份出席宴會。
但是星星之火尚可燎原,而青魚學社無疑是其中較為醒目的火苗。
如今的青魚學社有女儒生十二人,未覺醒文位的女學生數十,幾乎囊括了洛邑城中的大半女儒士,當然這也是她們抱團取暖的選擇。
其中文位最高的自然是伯寧公主,其憑借往日積累和王清流的書信指導,如今已經自行覺醒舉人文位,進步不可謂不快。
其次便是宋濘歌,這位昔日玉門關的佳人,憑借那首“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成功跨入儒道修行,如今也有秀才文位。
再然後就是身為王清流弟子的灼灼,如今也已經是秀才文位,因為她年齡太小的緣故,王清流讓她多多壓製文位,如果她強行突破,恐境界不穩,畢竟有著姬聖的傳承在,她若執意突破,也不是難事。
至於為什麽灼灼也能加入到青魚學社,完全是因為郗成益北行時親手將灼灼托給伯寧公主照顧,畢竟身為灼灼的預備師娘,照顧一下灼灼再合適不過。
至於他的兩個小徒弟,自然被他帶到北方曆練,如今兩人也算是大小夥了,早在年前便已經自行覺醒秀才文位,頗讓郗成益深感安慰。
青魚學社的成立,並沒有見諸報端,這是各方有意忽視的結果,即便是報社主人鄭掌櫃,也不敢輕易讓女士登上報紙,一句話,於禮法不和。
……
“宋姐姐怎麽獨自在這?”
剛剛開春,學社應該沒人才對,伯寧公主也是念及此處才來轉轉,學社在夏皇賞賜給王清流宅邸的偏院,說是偏院其實是個獨立的不小的院子,王清流寫信讓這個未來女主人代為管理一下,與其荒廢,倒不如拿來做些用處。
宋濘歌的身份有些特殊,夏國是從宋國的基礎上立國的,而宋氏也是大夏前皇室,不過已經被姬氏取代近三百年,而宋氏也逐漸沒落,成為一個名聲不顯的世家,族內甚至沒有一位亞聖。
“左右無事,族內煩悶,便出來轉轉,殿下怎麽在此?”
宋氏的地位特殊,雖然沒落,但是頗受姬氏關照,所以大小活動都會記得宋氏,這也使得兩人早就相識(立國之初,人族的禮法還是較為嚴苛的,對待前皇室非但不會趕盡殺絕,為表禮製,多恩寵有加)。
“族老們又向宋姐姐催婚了嗎?”
伯寧公主詢問道,畢竟宋濘歌如今已經二十多歲,催婚才是正常操作。
如今的宋氏能夠扛大旗的沒有一人,而宋濘歌反而是依靠錦繡坊保持了宋氏最後的體麵,要不然宋氏就是個普通百姓之家,再加上如今宋濘歌覺醒儒道修為,在宋氏的話語權也更重了一點。
“早就習慣了”
這應該算是基本操作了,早在數年之前族老就各種方式催婚,主要是想要將宋濘歌嫁出去,然後將錦繡坊掌握在自己手裏,所以才有了她出走玉門關的事情發生。
最初,她的聯姻目標隻是一個小商家的庶子,直到她創立了錦繡坊,聯姻對象便成為了小世家的嫡子,直到錦繡坊遍地開花的時候,他的聯姻對象又成了亞聖世家的庶子,所有族人都為她感到高興。
但是無論哪個她都不願意,她的見識能夠看到,大夏不久的未來到底是什麽景象,所以她的玉門關之行未免沒有避禍的想法。
直到那個男人的出現,姬聖隕落之後,大夏不僅沒有崩塌,甚至有扶搖直上之姿,扶大夏之將傾也不過如此。
尤其是那個男人一步步嶄露頭角,一點點負重而行,所以她迴來了,目的也隻不過是離那個男人更近一點。
“宋姐姐在想誰?難道宋姐姐有心上人了?”
看到宋濘歌怔怔出神,這讓她有點驚訝,女人自然了解女人,畢竟她還真沒聽到這方麵的傳聞。
宋濘歌隻是笑笑不語,不過眼神看向伯寧,卻是止不住的羨慕。
洛邑城自然不像襄陽,城內還可以看到很多積雪,這算是北方城市的常態。
雖然兩人都已經覺醒文位,但是依然披著軟質裘袍,或許早已習慣,伯寧的雪白色的錦袍自然是王清流贈送的,這不由得讓她緊了緊,就好像和心上人相擁一樣。
而宋濘歌好似想到什麽,一抹嫣紅躍然顏上,煞是好看。
兩人是不同的風格,伯寧公主的清純無與倫比,宋濘歌的成熟動人心魄,這兩幅絕色,卻是呈現在一張窗前,若是被人看到,怕不是要俘獲多少才子的愛意。
這幅美景王清流也無緣得見。
青魚學社,取王清流“青”字,伯寧公主“鈺”字,背後主人自然是伯寧公主。
自王清流離開以後,她每日大半時間都耗在這裏,談論詩詞,評論文章,教導仕女,增進儒道修為等。
自從束縛女子文氣的枷鎖被打破以來,天下便陸續出現了一些女子儒生,夏國儒道之盛自不必說。
作為第一個被官方承認的女子學社,青魚學社雖然不起眼,但是在儒林中的地位卻是卓然,也給天下女子起了一個極好的表率。
有著伯寧公主的身份和王清流的威勢,青魚學社自成立以來,雖然飽受議論,但是卻也並未受到詰難和攻詆。
畢竟王清流的才華實在太過耀眼,大家都知道青魚學社背後的靠山是誰,也就沒有絲毫底氣前來找麻煩了,天下第一才子的名頭可不是虛的。
王清流並不知道,他的才華給這世間女子提供了多大的庇護。
短短半年時間,青魚學社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雖然成員數量遠不能和其他學社相比,但是卻彌足珍貴。
自女儒士誕生以來,一直不受儒道正統承認,這些女子仍不能參加科舉,參加詩會,以正式身份出席宴會。
但是星星之火尚可燎原,而青魚學社無疑是其中較為醒目的火苗。
如今的青魚學社有女儒生十二人,未覺醒文位的女學生數十,幾乎囊括了洛邑城中的大半女儒士,當然這也是她們抱團取暖的選擇。
其中文位最高的自然是伯寧公主,其憑借往日積累和王清流的書信指導,如今已經自行覺醒舉人文位,進步不可謂不快。
其次便是宋濘歌,這位昔日玉門關的佳人,憑借那首“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成功跨入儒道修行,如今也有秀才文位。
再然後就是身為王清流弟子的灼灼,如今也已經是秀才文位,因為她年齡太小的緣故,王清流讓她多多壓製文位,如果她強行突破,恐境界不穩,畢竟有著姬聖的傳承在,她若執意突破,也不是難事。
至於為什麽灼灼也能加入到青魚學社,完全是因為郗成益北行時親手將灼灼托給伯寧公主照顧,畢竟身為灼灼的預備師娘,照顧一下灼灼再合適不過。
至於他的兩個小徒弟,自然被他帶到北方曆練,如今兩人也算是大小夥了,早在年前便已經自行覺醒秀才文位,頗讓郗成益深感安慰。
青魚學社的成立,並沒有見諸報端,這是各方有意忽視的結果,即便是報社主人鄭掌櫃,也不敢輕易讓女士登上報紙,一句話,於禮法不和。
……
“宋姐姐怎麽獨自在這?”
剛剛開春,學社應該沒人才對,伯寧公主也是念及此處才來轉轉,學社在夏皇賞賜給王清流宅邸的偏院,說是偏院其實是個獨立的不小的院子,王清流寫信讓這個未來女主人代為管理一下,與其荒廢,倒不如拿來做些用處。
宋濘歌的身份有些特殊,夏國是從宋國的基礎上立國的,而宋氏也是大夏前皇室,不過已經被姬氏取代近三百年,而宋氏也逐漸沒落,成為一個名聲不顯的世家,族內甚至沒有一位亞聖。
“左右無事,族內煩悶,便出來轉轉,殿下怎麽在此?”
宋氏的地位特殊,雖然沒落,但是頗受姬氏關照,所以大小活動都會記得宋氏,這也使得兩人早就相識(立國之初,人族的禮法還是較為嚴苛的,對待前皇室非但不會趕盡殺絕,為表禮製,多恩寵有加)。
“族老們又向宋姐姐催婚了嗎?”
伯寧公主詢問道,畢竟宋濘歌如今已經二十多歲,催婚才是正常操作。
如今的宋氏能夠扛大旗的沒有一人,而宋濘歌反而是依靠錦繡坊保持了宋氏最後的體麵,要不然宋氏就是個普通百姓之家,再加上如今宋濘歌覺醒儒道修為,在宋氏的話語權也更重了一點。
“早就習慣了”
這應該算是基本操作了,早在數年之前族老就各種方式催婚,主要是想要將宋濘歌嫁出去,然後將錦繡坊掌握在自己手裏,所以才有了她出走玉門關的事情發生。
最初,她的聯姻目標隻是一個小商家的庶子,直到她創立了錦繡坊,聯姻對象便成為了小世家的嫡子,直到錦繡坊遍地開花的時候,他的聯姻對象又成了亞聖世家的庶子,所有族人都為她感到高興。
但是無論哪個她都不願意,她的見識能夠看到,大夏不久的未來到底是什麽景象,所以她的玉門關之行未免沒有避禍的想法。
直到那個男人的出現,姬聖隕落之後,大夏不僅沒有崩塌,甚至有扶搖直上之姿,扶大夏之將傾也不過如此。
尤其是那個男人一步步嶄露頭角,一點點負重而行,所以她迴來了,目的也隻不過是離那個男人更近一點。
“宋姐姐在想誰?難道宋姐姐有心上人了?”
看到宋濘歌怔怔出神,這讓她有點驚訝,女人自然了解女人,畢竟她還真沒聽到這方麵的傳聞。
宋濘歌隻是笑笑不語,不過眼神看向伯寧,卻是止不住的羨慕。
洛邑城自然不像襄陽,城內還可以看到很多積雪,這算是北方城市的常態。
雖然兩人都已經覺醒文位,但是依然披著軟質裘袍,或許早已習慣,伯寧的雪白色的錦袍自然是王清流贈送的,這不由得讓她緊了緊,就好像和心上人相擁一樣。
而宋濘歌好似想到什麽,一抹嫣紅躍然顏上,煞是好看。
兩人是不同的風格,伯寧公主的清純無與倫比,宋濘歌的成熟動人心魄,這兩幅絕色,卻是呈現在一張窗前,若是被人看到,怕不是要俘獲多少才子的愛意。
這幅美景王清流也無緣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