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秋收戰役
儒道我有一詩可鎮山河 作者:有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清流眾人製定的關於秋收針對齊國的計劃,詳細呈稟軍府,作戰的原因,意圖,目標及後續發展等,眾人都做了詳盡的闡述。
其中主要目的還是打破齊、楚、趙三國聯合。
畢竟齊國實力的大幅度削弱,自然會引起其他兩國的覬覦,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是沒辦法坐到一張談判桌上的。
九月初,已經是夜初霜,糧滿倉的時節,而夏國也在此時選擇了突襲。
正沉浸在收獲喜悅中的齊國百姓,顯然沒料到,夏國竟然會在這個時候發起進攻,夏國的目的很明確,瞄準了齊國的儲糧大城,以邳州城為支點,共分三路,一路向北直取並州,一路向東直取鄴城,一路向南直取兗州。
這三座城市都是齊國西部一等一的大城,尤其是鄴城還是齊國的軍事重鎮,也是鉗製邳城的重要力量。
軍府之所以如此打算,其實並不是想要完全占領這三座城池,而是利用三座城市的信息差,拿下至少一座城池。
畢竟這三座都是堅城,每一座城池的糧食數量都足以支撐北部駐軍一年糧草,所以這三座城池必有兩座佯攻,一座主攻。
而沿途的軍鎮、城郭等,夏軍全部繞過,不作停留,大軍直直朝著三城直撲而去。
在齊國百姓或震驚,或錯愕的目光中,大夏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奔赴鄴城,並將其周邊的敵對勢力徹底鏟除,雖然沒有攻下鄴城,但是已經對鄴城周邊造成了一定的威脅,而夏軍也有意驅趕平民朝著鄴城靠攏,鄴城附近近百公裏內基本被夏軍掃蕩一空。
而鄴城城下也堆積了數萬難民,而鄴城自始至終也沒有打開城門放進去哪怕一個百姓,作為軍事重鎮,鄴城也是第一次碰見難民圍城的情況,這使得其難以有效展開進攻,甚至也難以展開防守。
而夏軍也不著急,任憑鄴城向四周求援,有著戰馬的優勢,鄴城派向並州和兗城的求救書信並未得到阻攔,甚至還有騎兵幫忙護送以便安全抵達,而派向其他城池的書信卻是從未幸免。
鄴城雖然也是軍事重鎮,但是城外數不清的難民也讓他們壓力巨大,求援也隻是為了保險一些。
戰事並沒有實質性展開,目前隻是圍繞鄴城進行單方麵的製衡。
而監視邳州城的齊國軍隊在麵對大規模騎兵的時候也隻能望洋興歎,束手無策,甚至連報信都難以做到。
而這些齊國軍隊甚至不能出擊,因為他們也不能確認邳州城中還有多少守軍,既不能迴援,又不能強攻,齊國方麵的主將簡直撓碎了頭盔。
而並州和兗州也正如夏軍計劃中那樣派出了部分軍隊援助鄴城,畢竟他們再也承擔不起任何城池方麵的損失了。
而這也正合夏軍的心意,並州城由北部駐軍主攻,兗州城由南部駐軍主攻,在兵力並不充足且高端戰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這兩座城池並沒有堅持多久就被雙雙拿下。
他們的計劃不僅得到了軍府的支持,甚至榮域的計劃更加大膽,當然效果也正如計劃中的那樣。
齊軍受到調虎離山之計的影響,導致並州和兗州兩座城池兵力的空虛,給了夏軍以可乘之機。
目的達成以後夏軍並沒有再行進攻,畢竟這兩座巨城中的糧食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胃口,而且他們也沒有太多的兵力侵占這兩座城市,尤其是要麵對齊軍的強烈反撲,這是夏軍所不能承受的消耗。
而且因為夏國騎兵的存在,齊軍也難以形成規模性的增援,隻能任由夏軍將這兩座城池的糧食搬空,即便這樣,夏軍依然用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才讓這兩座城市完全變成了空城。
王清流 雖然是計劃的製定者之一,但是並沒有參與其中,畢竟他的駐軍在西南,距離東部還是有點距離的。
齊國上下都是懵逼的,夏軍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攻下齊國兩座城池,更是花費了整整十天將這兩座城市搬空,目的僅僅是糧食?
夏軍展現的戰略戰術讓整個齊國上下人心惶惶。
糧食危機由此爆發,本應該是糧價最賤的時候,此時的糧價卻是漲上了天,雖然齊國朝堂已經極力壓製,甚至為此斬了好幾位糧食商人,但是糧價不降反增,自九月中開始齊國境內陷入了癲狂,落山為寇者有之,攔路強盜者有之,賣身估糧者有之,夏軍僅僅用了一場糧戰,便將齊國朝廷積攢的信用徹底打垮。
這次計劃的實施效果甚至比預期更好一些。
以齊國為紐帶的三國聯盟甚至還沒發動,便差不多要胎死腹中,這是誰也沒想到的,不過齊國所麵臨的現實問題卻又是那麽尖銳。
以至於他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在三國聯盟上下太多功夫,畢竟國內的爛攤子已經足夠他們收拾了。
而夏國憑借這一筆繳獲也得到了足夠多的采鹽工,這樣北部駐軍的戰力就能得到極大的釋放,甚至對齊國趙國的威脅更大,畢竟大夏在趙國西部已經囤積了足夠的兵力。、
而南部駐軍的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其一新兵得到了極大的鍛煉,經此一役至少算的上是合格的士兵,其二南部駐軍得到了大量的糧草補充,足以支撐起幾場大規模的消耗戰;其三南部駐軍實質意義上打通了和北部駐軍的聯係,雖然這個聯係是通過齊國國土實現的,但是兩方聯合成為了現實。
除此之外,楚國和趙國不得不重新衡量雙方的實力對比,而對於齊國這個sb隊友,他們隻能嗤之以鼻,畢竟三方聯合什麽事情還沒做一方已經沒有再戰之力,這簡直成為今年最大的笑話。
楚國朝堂一陣沉默,合縱合個雞毛,打仗還是要靠自己。
“和平協定一直到明年的六月份,這麽長的時間,難道我們隻能這麽等著?如果讓夏國喘過氣來……”
其中主要目的還是打破齊、楚、趙三國聯合。
畢竟齊國實力的大幅度削弱,自然會引起其他兩國的覬覦,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是沒辦法坐到一張談判桌上的。
九月初,已經是夜初霜,糧滿倉的時節,而夏國也在此時選擇了突襲。
正沉浸在收獲喜悅中的齊國百姓,顯然沒料到,夏國竟然會在這個時候發起進攻,夏國的目的很明確,瞄準了齊國的儲糧大城,以邳州城為支點,共分三路,一路向北直取並州,一路向東直取鄴城,一路向南直取兗州。
這三座城市都是齊國西部一等一的大城,尤其是鄴城還是齊國的軍事重鎮,也是鉗製邳城的重要力量。
軍府之所以如此打算,其實並不是想要完全占領這三座城池,而是利用三座城市的信息差,拿下至少一座城池。
畢竟這三座都是堅城,每一座城池的糧食數量都足以支撐北部駐軍一年糧草,所以這三座城池必有兩座佯攻,一座主攻。
而沿途的軍鎮、城郭等,夏軍全部繞過,不作停留,大軍直直朝著三城直撲而去。
在齊國百姓或震驚,或錯愕的目光中,大夏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奔赴鄴城,並將其周邊的敵對勢力徹底鏟除,雖然沒有攻下鄴城,但是已經對鄴城周邊造成了一定的威脅,而夏軍也有意驅趕平民朝著鄴城靠攏,鄴城附近近百公裏內基本被夏軍掃蕩一空。
而鄴城城下也堆積了數萬難民,而鄴城自始至終也沒有打開城門放進去哪怕一個百姓,作為軍事重鎮,鄴城也是第一次碰見難民圍城的情況,這使得其難以有效展開進攻,甚至也難以展開防守。
而夏軍也不著急,任憑鄴城向四周求援,有著戰馬的優勢,鄴城派向並州和兗城的求救書信並未得到阻攔,甚至還有騎兵幫忙護送以便安全抵達,而派向其他城池的書信卻是從未幸免。
鄴城雖然也是軍事重鎮,但是城外數不清的難民也讓他們壓力巨大,求援也隻是為了保險一些。
戰事並沒有實質性展開,目前隻是圍繞鄴城進行單方麵的製衡。
而監視邳州城的齊國軍隊在麵對大規模騎兵的時候也隻能望洋興歎,束手無策,甚至連報信都難以做到。
而這些齊國軍隊甚至不能出擊,因為他們也不能確認邳州城中還有多少守軍,既不能迴援,又不能強攻,齊國方麵的主將簡直撓碎了頭盔。
而並州和兗州也正如夏軍計劃中那樣派出了部分軍隊援助鄴城,畢竟他們再也承擔不起任何城池方麵的損失了。
而這也正合夏軍的心意,並州城由北部駐軍主攻,兗州城由南部駐軍主攻,在兵力並不充足且高端戰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這兩座城池並沒有堅持多久就被雙雙拿下。
他們的計劃不僅得到了軍府的支持,甚至榮域的計劃更加大膽,當然效果也正如計劃中的那樣。
齊軍受到調虎離山之計的影響,導致並州和兗州兩座城池兵力的空虛,給了夏軍以可乘之機。
目的達成以後夏軍並沒有再行進攻,畢竟這兩座巨城中的糧食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胃口,而且他們也沒有太多的兵力侵占這兩座城市,尤其是要麵對齊軍的強烈反撲,這是夏軍所不能承受的消耗。
而且因為夏國騎兵的存在,齊軍也難以形成規模性的增援,隻能任由夏軍將這兩座城池的糧食搬空,即便這樣,夏軍依然用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才讓這兩座城市完全變成了空城。
王清流 雖然是計劃的製定者之一,但是並沒有參與其中,畢竟他的駐軍在西南,距離東部還是有點距離的。
齊國上下都是懵逼的,夏軍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攻下齊國兩座城池,更是花費了整整十天將這兩座城市搬空,目的僅僅是糧食?
夏軍展現的戰略戰術讓整個齊國上下人心惶惶。
糧食危機由此爆發,本應該是糧價最賤的時候,此時的糧價卻是漲上了天,雖然齊國朝堂已經極力壓製,甚至為此斬了好幾位糧食商人,但是糧價不降反增,自九月中開始齊國境內陷入了癲狂,落山為寇者有之,攔路強盜者有之,賣身估糧者有之,夏軍僅僅用了一場糧戰,便將齊國朝廷積攢的信用徹底打垮。
這次計劃的實施效果甚至比預期更好一些。
以齊國為紐帶的三國聯盟甚至還沒發動,便差不多要胎死腹中,這是誰也沒想到的,不過齊國所麵臨的現實問題卻又是那麽尖銳。
以至於他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在三國聯盟上下太多功夫,畢竟國內的爛攤子已經足夠他們收拾了。
而夏國憑借這一筆繳獲也得到了足夠多的采鹽工,這樣北部駐軍的戰力就能得到極大的釋放,甚至對齊國趙國的威脅更大,畢竟大夏在趙國西部已經囤積了足夠的兵力。、
而南部駐軍的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其一新兵得到了極大的鍛煉,經此一役至少算的上是合格的士兵,其二南部駐軍得到了大量的糧草補充,足以支撐起幾場大規模的消耗戰;其三南部駐軍實質意義上打通了和北部駐軍的聯係,雖然這個聯係是通過齊國國土實現的,但是兩方聯合成為了現實。
除此之外,楚國和趙國不得不重新衡量雙方的實力對比,而對於齊國這個sb隊友,他們隻能嗤之以鼻,畢竟三方聯合什麽事情還沒做一方已經沒有再戰之力,這簡直成為今年最大的笑話。
楚國朝堂一陣沉默,合縱合個雞毛,打仗還是要靠自己。
“和平協定一直到明年的六月份,這麽長的時間,難道我們隻能這麽等著?如果讓夏國喘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