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合縱連橫
儒道我有一詩可鎮山河 作者:有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景沛肅身站立,無形中便給人安穩的感覺,畢竟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往這一站便給了大家戰無不勝的感覺。
眾人沒有從其清明的眼眸中發現任何感情變化,那眼神就好像堅若磐石,看不出悲痛,看不出勞累,更看不出淒苦。
好像堅韌就是其唯一底色,眾人既不好安慰,也不好詢問,場麵瞬間有些冷場。
場中大多都是亞聖,但是在這位普通的三品武夫麵前卻有些拘謹,畢竟他們雖然貴為亞聖,但是卻接連挫敗,實在無顏麵對老將軍。
“諸位何故如此有氣無力?戰事不順是多方麵的不必太過自責”
“老將軍此行可是為了邊境戰事?可願重新出山?”對於景沛的安慰,他們也有些掛不住臉畢竟其中有幾位年紀比景沛大的多。
“是也不是”景沛賣了個關子,卻不正麵迴答。
“老將軍此言何意?”
“諸位覺得,如今楚國為何會到了如此地步?是兵力孱弱?還是指揮失當?還是夏軍不可敵?”到了景沛這個年紀自然不怕得罪人,況且眼前這些人他也得罪的起。
一眾亞聖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錯,畢竟他們也隻是按照陸聖的操作在走,但是總不好說是陸聖的過錯吧!
如果說夏軍不可敵,豈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所以思前想後怎麽說都不合時宜,場內安靜下來,諸位亞聖閉目養神不再說話。
“老將軍以為呢?”氣氛實在太過緊張,一位亞聖反問道,讓快要凝如實質的空氣涼爽了幾分。
“某以為自大才是諸君戰事失利的首要原因”景沛毫不客氣,直接點名諸君厲害,一點也沒留情麵。
況且他也不是無的放矢,景頗的性子他知道,謹慎有餘進取不足,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仍舊雙雙被擒,說沒有驕傲自滿他是不相信的,尤其是羋濉在和王清流交手失利的情況下,屈臣氏竟然還敢出城挑釁,這不是自大是什麽?
所以他覺得楚國如今的局麵排除兵員素質等客觀因素,主要原因就是楚國上下都不太重視,甚至盲目自大,畢竟姬聖剛剛聖殞,正是趁火打劫的時候,這種心態才讓他們盲目自大起來,實際上呢夏國不僅不弱,反而極其難纏。
諸位亞聖細想之下也確實如此,在巴東建始接連失陷之下,在襄陽儼然成為一座孤城的時候,他們竟然沒有派兵增援,這才是自大。
或許戰爭初期的局勢讓他們盲目樂觀,但是如今的時局無不昭示著他們盲目樂觀下掩藏著的盲目自大。
景沛的話他們無從反駁,而他們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那老將軍以為當務之急我們應該怎樣才能扭轉如今的局勢?”
這才是他們所關心的,雖然他們現在已經足夠重視,但是時局已經糜爛,他們看不到任何翻盤點,尤其是楚國大半水師全都葬身巴東的情況下。
“合縱連橫”
“什麽?”
聽聞此言,他們心思百轉,景沛話中深意他們自然知道,這是他們此前從未想過的,畢竟他們已經是最強大的國家(當然這隻是他們的一廂情願),和他國聯手,這不讓國人恥笑嗎?
不過,如果合縱連橫的話,他們能聯手的貌似隻有齊國,畢竟齊國如今的局勢也不容樂觀。
但是齊國和楚國是世仇啊?如果齊楚聯合豈不成了笑話。
“齊國與我乃是世仇,我們豈能?”
“哪有什麽世仇?國與國之間隻有利益”景沛說道,這話很直白但很現實。
大國隻能和大國聯手,楚國肯定不會跑去和景國聯手,而齊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齊國的實力是得到楚國的認可的,要不然也不能成為世仇。
“首先我們要聯合齊國,最好連趙國一塊聯合,這樣就能對夏國形成包圍之勢,屆時夏國必然自亂陣腳,亂中出錯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樣我們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機會,屆時我們的壓力都會減小,而且還能伺機而動,攻守易型”
老將軍不愧是老將軍,看得比他們深,更比他們遠,說不佩服那是假的,而且景沛的計劃成功實施的可能性極高,也正如他所說,屆時三方共贏的可能性極高。
不過唯一要付出的就是夏國這塊蛋糕,這樣楚國將從獨食者轉變為參與者,不過相較於目前的局勢來說已經是大賺特賺。
“那我們這就派遣使者?”
“還不行,在這之前我們得先打一場勝仗,然後才能提出聯合”景沛眼神古井無波。
“這是為何?”有人不解。
“這還用說?聯合總有個主次,我們三方都吃虧不小,如果我楚國麵對夏國先打開突破口,那麽占據主導地位的就是我楚國,反之亦然”羋諷刺道,景沛的話他聽到了心裏,並且也認可,現在的局勢就是如此,也容不得她拒絕,更不用說他剛剛丟了襄陽,此時他也迫切想要迴去給王清流一個教訓。
而景沛的意思是如果他們在戰場上表現好一點,談判桌上他們就是大哥,這很有道理,要不然談判桌上誰也不服誰,這就很難辦。
“那這一仗我們該怎麽打?”景沛的一番話不僅讓他們重拾信心,更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或許戰事糜爛即將到此為止。
一位經驗老到的將軍就是這麽讓人安心,即便是熊勝也理解了很多,更對老將軍的信任也增加了不少,他又可以不用操心了。
一眾亞聖竟然在景沛的身上看到了名為安心的東西,或許作戰真的是難為他們了,他們更適合迴書院教書,打打殺殺確實不是儒士所擅長的。
“不知老將軍,目標是哪座城池?”
既然景沛都說到這裏了,肯定已經想好了接下來的具體作戰計劃了,所以他們才問上一問。
隨著一幅輿圖展開,大家便看到了一幅嚴密齊整的雙方作戰布防圖,而標注最多的赫然是……
眾人沒有從其清明的眼眸中發現任何感情變化,那眼神就好像堅若磐石,看不出悲痛,看不出勞累,更看不出淒苦。
好像堅韌就是其唯一底色,眾人既不好安慰,也不好詢問,場麵瞬間有些冷場。
場中大多都是亞聖,但是在這位普通的三品武夫麵前卻有些拘謹,畢竟他們雖然貴為亞聖,但是卻接連挫敗,實在無顏麵對老將軍。
“諸位何故如此有氣無力?戰事不順是多方麵的不必太過自責”
“老將軍此行可是為了邊境戰事?可願重新出山?”對於景沛的安慰,他們也有些掛不住臉畢竟其中有幾位年紀比景沛大的多。
“是也不是”景沛賣了個關子,卻不正麵迴答。
“老將軍此言何意?”
“諸位覺得,如今楚國為何會到了如此地步?是兵力孱弱?還是指揮失當?還是夏軍不可敵?”到了景沛這個年紀自然不怕得罪人,況且眼前這些人他也得罪的起。
一眾亞聖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錯,畢竟他們也隻是按照陸聖的操作在走,但是總不好說是陸聖的過錯吧!
如果說夏軍不可敵,豈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所以思前想後怎麽說都不合時宜,場內安靜下來,諸位亞聖閉目養神不再說話。
“老將軍以為呢?”氣氛實在太過緊張,一位亞聖反問道,讓快要凝如實質的空氣涼爽了幾分。
“某以為自大才是諸君戰事失利的首要原因”景沛毫不客氣,直接點名諸君厲害,一點也沒留情麵。
況且他也不是無的放矢,景頗的性子他知道,謹慎有餘進取不足,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仍舊雙雙被擒,說沒有驕傲自滿他是不相信的,尤其是羋濉在和王清流交手失利的情況下,屈臣氏竟然還敢出城挑釁,這不是自大是什麽?
所以他覺得楚國如今的局麵排除兵員素質等客觀因素,主要原因就是楚國上下都不太重視,甚至盲目自大,畢竟姬聖剛剛聖殞,正是趁火打劫的時候,這種心態才讓他們盲目自大起來,實際上呢夏國不僅不弱,反而極其難纏。
諸位亞聖細想之下也確實如此,在巴東建始接連失陷之下,在襄陽儼然成為一座孤城的時候,他們竟然沒有派兵增援,這才是自大。
或許戰爭初期的局勢讓他們盲目樂觀,但是如今的時局無不昭示著他們盲目樂觀下掩藏著的盲目自大。
景沛的話他們無從反駁,而他們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那老將軍以為當務之急我們應該怎樣才能扭轉如今的局勢?”
這才是他們所關心的,雖然他們現在已經足夠重視,但是時局已經糜爛,他們看不到任何翻盤點,尤其是楚國大半水師全都葬身巴東的情況下。
“合縱連橫”
“什麽?”
聽聞此言,他們心思百轉,景沛話中深意他們自然知道,這是他們此前從未想過的,畢竟他們已經是最強大的國家(當然這隻是他們的一廂情願),和他國聯手,這不讓國人恥笑嗎?
不過,如果合縱連橫的話,他們能聯手的貌似隻有齊國,畢竟齊國如今的局勢也不容樂觀。
但是齊國和楚國是世仇啊?如果齊楚聯合豈不成了笑話。
“齊國與我乃是世仇,我們豈能?”
“哪有什麽世仇?國與國之間隻有利益”景沛說道,這話很直白但很現實。
大國隻能和大國聯手,楚國肯定不會跑去和景國聯手,而齊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齊國的實力是得到楚國的認可的,要不然也不能成為世仇。
“首先我們要聯合齊國,最好連趙國一塊聯合,這樣就能對夏國形成包圍之勢,屆時夏國必然自亂陣腳,亂中出錯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樣我們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機會,屆時我們的壓力都會減小,而且還能伺機而動,攻守易型”
老將軍不愧是老將軍,看得比他們深,更比他們遠,說不佩服那是假的,而且景沛的計劃成功實施的可能性極高,也正如他所說,屆時三方共贏的可能性極高。
不過唯一要付出的就是夏國這塊蛋糕,這樣楚國將從獨食者轉變為參與者,不過相較於目前的局勢來說已經是大賺特賺。
“那我們這就派遣使者?”
“還不行,在這之前我們得先打一場勝仗,然後才能提出聯合”景沛眼神古井無波。
“這是為何?”有人不解。
“這還用說?聯合總有個主次,我們三方都吃虧不小,如果我楚國麵對夏國先打開突破口,那麽占據主導地位的就是我楚國,反之亦然”羋諷刺道,景沛的話他聽到了心裏,並且也認可,現在的局勢就是如此,也容不得她拒絕,更不用說他剛剛丟了襄陽,此時他也迫切想要迴去給王清流一個教訓。
而景沛的意思是如果他們在戰場上表現好一點,談判桌上他們就是大哥,這很有道理,要不然談判桌上誰也不服誰,這就很難辦。
“那這一仗我們該怎麽打?”景沛的一番話不僅讓他們重拾信心,更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或許戰事糜爛即將到此為止。
一位經驗老到的將軍就是這麽讓人安心,即便是熊勝也理解了很多,更對老將軍的信任也增加了不少,他又可以不用操心了。
一眾亞聖竟然在景沛的身上看到了名為安心的東西,或許作戰真的是難為他們了,他們更適合迴書院教書,打打殺殺確實不是儒士所擅長的。
“不知老將軍,目標是哪座城池?”
既然景沛都說到這裏了,肯定已經想好了接下來的具體作戰計劃了,所以他們才問上一問。
隨著一幅輿圖展開,大家便看到了一幅嚴密齊整的雙方作戰布防圖,而標注最多的赫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