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收禮收到手軟
儒道我有一詩可鎮山河 作者:有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晚上的發酵,王拙之的名字火遍了整個燕京,而小廝送來的請柬,足足裝了兩櫃子。
驛站裏的人也想方設法想要和王清流來個偶遇,隻是卻是妄想,因為他今天根本就沒出門。
不是他不想出門,而是不能,今天來驛站拜謁的人更多,差不多半個燕京城的孩童都陸陸續續前來。
也有一些年輕的書生前來拜謁,拜謁這個他們心中的旗幟。
王清流反而沉靜了下來,除了迴憶昨天的奇妙經曆,規劃相府一行,至於其他,隻是和蒙太奇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而那些想要麵見王清流的一行人,卻是被驛站人員阻攔在外,畢竟再怎麽說這裏也是朝廷的驛站,這裏不隻有夏國人,還有其他國家的使節,真要鬧出點什麽,就不太好了。
而王清流真正想要的從來都隻是那個。
相府的請柬表麵上很樸實,但是暗金色的花紋看著卻十分高級。
內容不長,王清流簡單看完便將請柬放下。
邀請人是丁相長子丁岩,年紀差不多可以做王清流的叔輩,按照輩分來算的話,赴宴肯定是不合適的,所以丁岩是按照官職邀請的,表麵上說是為了了解夏國使節近況。
其實這樣安排是最合適的,如果丁相出麵的話顯得過於隆重,顯然身份是不對等的,如果由孫輩出麵的話,又有些失禮,畢竟王清流寫出的是傳天下詩文,傳出去,肯定會飽受詬病。
但是由丁家長子出麵的話,既顯隆重又不失禮節,而且還是官麵上的交流。
至於宴席上聊些什麽就不是外人能知的了。
王清流估計丁相大概率會出麵的,畢竟這背後的影子還是很明顯的。
宴席在十月二十,時間還早。
本來王清流想著最近兩天潛進丁府一探究竟,但是現在,他不得不再拖延幾天。
傳天下詩文的威力比想象中更加厲害。
時近中午,王清流便收到了燕廷的第一道賞賜。
“茲賞賜,大夏使節王拙之,戰馬十匹,錦緞十丈,上品文房四寶一套”
(並沒有金銀瑣碎,文人談錢傷感情。)
僅僅過了不到半個時辰,王清流又收到了第二份賞賜
“特賞賜傳天下詩文作者王拙之,文寶一件,亞聖詩文複製品一道,聖人手書一卷”
這個賞賜就比較重了。
文寶名為“雲板”,是一件功能性翰林文寶。
雲板一分為二,孕養雲板的兩人無論在哪裏,兩塊雲板之間都會有模糊感應,距離越近,感應越強。
雖然沒有攻擊和防禦能力,但是功能性還是不錯的,想必當時世家子弟在玉門關小天地之時用的就是類似的文寶。
這文寶在秘境探險時有很大的用處。
詩文複製品:“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這句話出自燕國亞聖樂毅的《樂毅報燕王書》,大致意思就是,有修養的人與別人斷絕往來時,不會惡語傷人;忠誠的臣子離開自己的國家,不會刻意美化自己的名聲。
這也算是對王清流君子之道的迴複,至於是誰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聖人手書一卷,寫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荊容夜題”應該就是昨晚燕國聖人親題。
荊容,就是燕國當今聖人,王清流現在已經是大學士文位,再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自然能夠感受到這卷手書的特殊之處,尤其是其上隱隱的聖人光輝十分耀人。
這玩意擺在家裏,家裏多出幾個儒士完全不成問題,如果王清流有心孕養的話,成為文寶更是指日可待。
可以說聖人手書才是這些禮品中價值最高的東西。
他還沒欣賞完,燕廷的封賞又到了,第一次是感謝其使節身份,第二次是賞賜其的傳天下詩文作者身份,這一次則是賞賜王清流傳天下福澤一城的賞賜,畢竟為一城孩童開智怎麽賞都不為過。
估計今天收到消息的其他國家君主都要哭暈在廁所裏。
“何以為他國之棟梁?不為我國之柱石?”
“哈哈哈夏皇現在估計心都碎了”
“夏皇淚目”
“偏逢風雨飄搖季,徒做他人之嫁衣”
……
第三次賞賜就有點寒酸了,都是一些頭銜:“大燕書院齊院正”“大燕齊太子太師”“大政殿行走”“大學科學士”
齊相當於名譽,翻譯過來就是“大燕書院名譽院長”“大燕名譽太子太師”“大政殿直進”“燕國承認的知名文人”
這些頭銜看似沒什麽用,其實也沒什麽用,唯一的作用就是王清流的身份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如果出使他國,基本也會得到他國同規格對待。
這些王清流倒是不太在意。
還沒等王清流迴過神來,太子府送來了賀禮,畢竟其有一層身份便是齊太子太師,別看燕太子幾十郎當歲了,也沒幾天活頭,但是麵子工程還要做,隨贈的還有一封邀請赴宴的請柬,當然了,這隻是例行公事,因為多少年就沒人赴過燕太子的宴會,懂的都懂。
隨後,陸陸續續又送來八份賀禮,除了九皇子,其餘幾個皇子都是以自家受益孩兒的名義贈送的,唯獨九皇子還未成婚,是以朋友祝賀的形式贈送的,當然了隨禮附贈的請柬是少不了的。
所以現在王清流有了兩份必定要去的宴席,也不知道王清流出現在燕太子的宴席上,眾人會是什麽表情。
王清流赴宴的消息,隨著驛站小廝給丞相府和太子府的迴複不脛而走。
所有人都木了,一副看好戲的表情,畢竟這兩人可是燕帝的心腹大患,這是燕京城人盡皆知的事情。
剛剛還炙手可熱的詩仙級儒士,此時的熱度卻是陡然降低,大家討論的聲音都小了不少,這叫政治正確。
萬一這年輕人被燕帝嘎了,再牽連到他們就不明智了,畢竟當今燕帝得位可不太正,做出什麽舉動都是有可能的。
王清流不管,他隻在乎的一直都是那個小丫頭,他有時也暗暗罵自己,當時將她帶走就好了。
她原本就是一個無家的孩子,自己非要給她送迴她原本的家,誰知道她願不願意迴去呢。
驛站裏的人也想方設法想要和王清流來個偶遇,隻是卻是妄想,因為他今天根本就沒出門。
不是他不想出門,而是不能,今天來驛站拜謁的人更多,差不多半個燕京城的孩童都陸陸續續前來。
也有一些年輕的書生前來拜謁,拜謁這個他們心中的旗幟。
王清流反而沉靜了下來,除了迴憶昨天的奇妙經曆,規劃相府一行,至於其他,隻是和蒙太奇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而那些想要麵見王清流的一行人,卻是被驛站人員阻攔在外,畢竟再怎麽說這裏也是朝廷的驛站,這裏不隻有夏國人,還有其他國家的使節,真要鬧出點什麽,就不太好了。
而王清流真正想要的從來都隻是那個。
相府的請柬表麵上很樸實,但是暗金色的花紋看著卻十分高級。
內容不長,王清流簡單看完便將請柬放下。
邀請人是丁相長子丁岩,年紀差不多可以做王清流的叔輩,按照輩分來算的話,赴宴肯定是不合適的,所以丁岩是按照官職邀請的,表麵上說是為了了解夏國使節近況。
其實這樣安排是最合適的,如果丁相出麵的話顯得過於隆重,顯然身份是不對等的,如果由孫輩出麵的話,又有些失禮,畢竟王清流寫出的是傳天下詩文,傳出去,肯定會飽受詬病。
但是由丁家長子出麵的話,既顯隆重又不失禮節,而且還是官麵上的交流。
至於宴席上聊些什麽就不是外人能知的了。
王清流估計丁相大概率會出麵的,畢竟這背後的影子還是很明顯的。
宴席在十月二十,時間還早。
本來王清流想著最近兩天潛進丁府一探究竟,但是現在,他不得不再拖延幾天。
傳天下詩文的威力比想象中更加厲害。
時近中午,王清流便收到了燕廷的第一道賞賜。
“茲賞賜,大夏使節王拙之,戰馬十匹,錦緞十丈,上品文房四寶一套”
(並沒有金銀瑣碎,文人談錢傷感情。)
僅僅過了不到半個時辰,王清流又收到了第二份賞賜
“特賞賜傳天下詩文作者王拙之,文寶一件,亞聖詩文複製品一道,聖人手書一卷”
這個賞賜就比較重了。
文寶名為“雲板”,是一件功能性翰林文寶。
雲板一分為二,孕養雲板的兩人無論在哪裏,兩塊雲板之間都會有模糊感應,距離越近,感應越強。
雖然沒有攻擊和防禦能力,但是功能性還是不錯的,想必當時世家子弟在玉門關小天地之時用的就是類似的文寶。
這文寶在秘境探險時有很大的用處。
詩文複製品:“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這句話出自燕國亞聖樂毅的《樂毅報燕王書》,大致意思就是,有修養的人與別人斷絕往來時,不會惡語傷人;忠誠的臣子離開自己的國家,不會刻意美化自己的名聲。
這也算是對王清流君子之道的迴複,至於是誰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聖人手書一卷,寫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荊容夜題”應該就是昨晚燕國聖人親題。
荊容,就是燕國當今聖人,王清流現在已經是大學士文位,再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自然能夠感受到這卷手書的特殊之處,尤其是其上隱隱的聖人光輝十分耀人。
這玩意擺在家裏,家裏多出幾個儒士完全不成問題,如果王清流有心孕養的話,成為文寶更是指日可待。
可以說聖人手書才是這些禮品中價值最高的東西。
他還沒欣賞完,燕廷的封賞又到了,第一次是感謝其使節身份,第二次是賞賜其的傳天下詩文作者身份,這一次則是賞賜王清流傳天下福澤一城的賞賜,畢竟為一城孩童開智怎麽賞都不為過。
估計今天收到消息的其他國家君主都要哭暈在廁所裏。
“何以為他國之棟梁?不為我國之柱石?”
“哈哈哈夏皇現在估計心都碎了”
“夏皇淚目”
“偏逢風雨飄搖季,徒做他人之嫁衣”
……
第三次賞賜就有點寒酸了,都是一些頭銜:“大燕書院齊院正”“大燕齊太子太師”“大政殿行走”“大學科學士”
齊相當於名譽,翻譯過來就是“大燕書院名譽院長”“大燕名譽太子太師”“大政殿直進”“燕國承認的知名文人”
這些頭銜看似沒什麽用,其實也沒什麽用,唯一的作用就是王清流的身份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如果出使他國,基本也會得到他國同規格對待。
這些王清流倒是不太在意。
還沒等王清流迴過神來,太子府送來了賀禮,畢竟其有一層身份便是齊太子太師,別看燕太子幾十郎當歲了,也沒幾天活頭,但是麵子工程還要做,隨贈的還有一封邀請赴宴的請柬,當然了,這隻是例行公事,因為多少年就沒人赴過燕太子的宴會,懂的都懂。
隨後,陸陸續續又送來八份賀禮,除了九皇子,其餘幾個皇子都是以自家受益孩兒的名義贈送的,唯獨九皇子還未成婚,是以朋友祝賀的形式贈送的,當然了隨禮附贈的請柬是少不了的。
所以現在王清流有了兩份必定要去的宴席,也不知道王清流出現在燕太子的宴席上,眾人會是什麽表情。
王清流赴宴的消息,隨著驛站小廝給丞相府和太子府的迴複不脛而走。
所有人都木了,一副看好戲的表情,畢竟這兩人可是燕帝的心腹大患,這是燕京城人盡皆知的事情。
剛剛還炙手可熱的詩仙級儒士,此時的熱度卻是陡然降低,大家討論的聲音都小了不少,這叫政治正確。
萬一這年輕人被燕帝嘎了,再牽連到他們就不明智了,畢竟當今燕帝得位可不太正,做出什麽舉動都是有可能的。
王清流不管,他隻在乎的一直都是那個小丫頭,他有時也暗暗罵自己,當時將她帶走就好了。
她原本就是一個無家的孩子,自己非要給她送迴她原本的家,誰知道她願不願意迴去呢。